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2-12 00:02: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油脂加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


背景技术:

2.动车组牵引电机在进行高级修更换轴承作业时,需对电机轴承和轴承室进行清洗,并对轴承、轴承室加注精密定量润滑脂。其加注量精度要求精确到1g。目前采用人工涂抹方法,整个工艺占用作业时长为每台电机40分钟。作业时间长、油脂重量控制精度不高、涂抹不均匀、洁净工艺质量不好保证,容易产生润滑脂污染。尤其是作业时间长与油脂重量控制精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整个牵引电机检修工作进度与质量,无法满足北京动车段日益增长的牵引电机检修业务量的需求。
3.因此,需要专门研究一套牵引电机轴承油脂自动加注设备,实现牵引电机轴承与轴承室润滑脂的高精度自动定量加注、均匀涂抹、称重复合及作业数据的数字化存储。
4.目前铁路检修领域,主要都采用人工涂抹润滑脂方式进行检修。近年来,国内外大型轴承生产厂家在流水线中初步尝试采用了自动加注润滑脂设备。经分析,动车组牵引电机轴承有四种型号,传动端为深沟球轴承,非传动端为圆锥滚子轴承。其中,圆锥滚子轴承保持架与轴承内圈分离,并且保持架与轴承外圈间隙只有0.5mm左右。轴承厂采用的自动加注润滑脂设备采用低压注油方式,只适用于内外圈封闭的深沟球轴承,不适用于圆锥滚子轴承保持架与内圈分离情况,且牵引电机检修还需要单独对轴承室进行精确注脂,然后与轴承进行组装。轴承厂自动油脂加注设备无法应用于牵引电机轴承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包括工作台,黄油泵,所述工作台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端轴承注油器,所述传动端轴承注油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非传动端轴承注油器,所述非传动端轴承注油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室注油器,所述轴承室注油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压装,所述传动端轴承注油器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注油工装,所述注油工装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第一轴承工件,所述第一轴承工件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工作台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气控制器,所述电气控制器的正下方固定安装有称重电子称。
7.优选的,所述轴承室注油器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轴承室工件,所述轴承室工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托盘。
8.优选的,所述压装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压力机。
9.优选的,所述黄油泵一侧的底端连通有油筒,所述油筒一侧的顶端连通有油管。
10.优选的,所述油管远离油筒一侧的顶端和所述注油工装的连接关系为连通。
11.优选的,所述注油工装底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注油工装的点可拆卸安
装有第二轴承工件,所述第二轴承工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托架体,所述托架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升降电机。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通过电气控制器和称重电子称相配合,起到了通过称重电子称具有动态称重功能的轴承定位工装,在一套工装上实现轴承旋转、定位、动态称重。
14.2、本实用新型提供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采用黄油泵,油筒,油管和气缸相配合,起到了利用油管连通油筒和注油工装,采用高压注射和轴承缓慢旋转的方式实现轴承油脂的精密,均匀加注,同时适应不同型号轴承的轴承定位、油脂加注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黄油泵油量加注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工作台;2、传动端轴承注油器;3、非传动端轴承注油器;4、轴承室注油器;5、压装;6、注油工装;7、第一轴承工件;8、旋转电机;9、电气控制器;10、称重电子称;11、轴承室工件;12、旋转托盘;13、压力机;14、黄油泵;15、油筒;16、油管;17、气缸;18、第二轴承工件;19、托架体;20、升降柱;21、升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一:
20.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包括工作台1,黄油泵14,工作台1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端轴承注油器2,传动端轴承注油器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非传动端轴承注油器3,非传动端轴承注油器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室注油器4,轴承室注油器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压装5,传动端轴承注油器2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注油工装6,注油工装6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第一轴承工件7,第一轴承工件7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旋转电机8,工作台1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气控制器9,电气控制器9的正下方固定安装有称重电子称10,轴承室注油器4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轴承室工件11,轴承室工件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托盘12,压装5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压力机13,黄油泵14一侧的底端连通有油筒15,油筒15一侧的顶端连通有油管16,油管16远离油筒15一侧的顶端和注油工装6的连接关系为连通,注油工装6底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缸17,注油工装6的点可拆卸安装有第二轴承工件18,第二轴承工件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托架体19,托架体1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柱20,升降柱20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升降电机21。
21.在实施方案中,通过电气控制器9和称重电子称10相配合,起到了通过称重电子称10具有动态称重功能的轴承定位工装,在一套工装上实现轴承旋转、定位、动态称重;采用
黄油泵14,油筒15,油管16和气缸17相配合,起到了利用油管16连通油筒15和注油工装6,采用高压注射和轴承缓慢旋转的方式实现轴承油脂的精密,均匀加注,同时适应不同型号轴承的轴承定位、油脂加注控制方法。
22.工作原理:
23.通过传动端轴承注油器2和非传动端轴承注油器3由轴承自动称重设备、高精度定量注油机械手、注油工装6组成。注油时,轴承放置在自动称重工装上,并在工装带动下缓慢旋转,注油机械手移动到轴承保持架缝隙位置,通过高压方式进行定点定量注油,称重设备实时称重,将称重结果反馈给注油机械手,设定注油量和注油时间,实现注油量闭环控制。注油精度能控制在
±
0.5g以内。注油过程数据及视频信息通过数据记录存储电脑进行存储记录。可以在后期根据轴承编号进行检索查询。


技术特征:
1.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包括工作台(1),黄油泵(14),所述工作台(1)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端轴承注油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端轴承注油器(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非传动端轴承注油器(3),所述非传动端轴承注油器(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室注油器(4),所述轴承室注油器(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压装(5),所述传动端轴承注油器(2)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注油工装(6),所述注油工装(6)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第一轴承工件(7),所述第一轴承工件(7)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旋转电机(8),所述工作台(1)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气控制器(9),所述电气控制器(9)的正下方固定安装有称重电子称(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室注油器(4)一侧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轴承室工件(11),所述轴承室工件(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托盘(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5)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压力机(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黄油泵(14)一侧的底端连通有油筒(15),所述油筒(15)一侧的顶端连通有油管(1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16)远离油筒(15)一侧的顶端和所述注油工装(6)的连接关系为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工装(6)底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缸(17),所述注油工装(6)的点可拆卸安装有第二轴承工件(18),所述第二轴承工件(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托架体(19),所述托架体(1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柱(20),所述升降柱(20)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升降电机(2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动车组电机轴承油脂加注设备,涉及轴承油脂加注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黄油泵,所述工作台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端轴承注油器,所述传动端轴承注油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非传动端轴承注油器,所述非传动端轴承注油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室注油器,所述轴承室注油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压装,所述传动端轴承注油器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注油工装,所述注油工装一侧的底端可拆卸安装有第一轴承工件,所述第一轴承工件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旋转电机。通过电气控制器和称重电子称相配合,起到了通过称重电子称具有动态称重功能的轴承定位工装,在一套工装上实现轴承旋转、定位、动态称重。动态称重。动态称重。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明 钱越 吴杭泽 庞奉宝 马强 许倩倩 王旭东 郑亚周 王锐 李健 胡萍 林森 李博 王玉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动车段
技术研发日:2022.11.15
技术公布日:2023/2/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