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温变箱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22:18: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变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温变箱。


背景技术:

2.快温变箱适用于电子元气件在快速温度变化条件下的安全性能测试提供可靠性试验、产品筛选试验等,同时通过此装备试验,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温变箱主要分为高温箱,低温箱,测试箱三部分,采独特之断热结构及蓄热蓄冷效果,试验时待测物完全静止,应用冷热风路切换方式将冷,热温度导入测试区实现冷热冲击测试目的。
3.温变箱内部的高温箱主要用于测试待测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参数,因此在使用时温变箱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在温变箱内的高温箱中堆积,并且通常在测试结束后需要进行散热和冷却,从而导致热量的流失,为了对温变箱内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因此提出一种温变箱。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变箱,产生了提高热量利用效率的技术效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变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高温箱,所述高温箱顶部设置有隔热箱,以及所述隔热箱顶部设置有低温箱;所述隔热箱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底部的导热板,设置在导热板顶部的填充料,嵌入安装在填充料内部的吸热管道,所述吸热管道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吸热管道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吸热管道连接有微型泵,以及所述填充料顶部设置有隔热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温箱和低温箱分别设置在隔热箱的底部和顶部,所述隔热箱嵌入安装在箱体内部的卡槽内,以及所述隔热箱中的壳体外侧表面设置在箱体的外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板贴近高温箱的底部,所述隔热板贴近低温箱的底部,以及所述填充料填满导热板与隔热板之间的间隙。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热管道在填充料内部设置有复数个,并且所述吸热管道设置为上下两排,以及两排吸热管道互相贴近且相互错开。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口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盖,所述连接管将相邻的两处吸热管道的一端连通,并且将两排吸热管道交错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型泵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内部,并且所述微型泵连接在错开的两排吸热管道末端。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高温箱对待测物进行高温测试,通过低温箱对待测物进行低温测试,隔热箱通过壳体与箱体内部的卡槽配合安装到箱体的内部,通过导热板将高温箱内
产生的热量导入到隔热箱内部,并通过填充料将热量传到吸热管道内,吸热管道内填充有流体,通过两排错开的吸热管道使填充料内的热量被充分吸收到流体内,通过连接管将各处吸热管道依次连通形成回路,通过微型泵驱动吸热管道内的流体,使流体在吸热管道内流动,从而将高温箱监测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之后对吸热后的流体进行处理和利用,从而达到提高热量利用效率的技术效果;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的外侧表面安装有把手,方便将隔热箱从箱体内取出,通过进料口向吸热管道内添加流体,也可通过进料口将吸热管道内的流体导出,以进行更换,以及通过隔热板对热量进行阻隔,防止热量影响低温箱内的温度,从而通过在吸热管道内添加不同的流体或者冷却剂,以达到加快降低高温箱内温度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结构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视剖视图结构图。
18.其中:1、箱体;2、高温箱;3、隔热箱;4、低温箱;31、壳体;32、导热板;33、填充料;34、吸热管道;35、进料口;36、连接管;37、微型泵;38、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0.实施例:
21.如图1-4所示,一种温变箱,包括箱体1,箱体1内部设置有高温箱2,高温箱2顶部设置有隔热箱3,以及隔热箱3顶部设置有低温箱4;隔热箱3包括壳体31,安装在壳体31底部的导热板32,设置在导热板32顶部的填充料33,嵌入安装在填充料33内部的吸热管道34,吸热管道34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35,吸热管道34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管36,吸热管道34连接有微型泵37,以及填充料33顶部设置有隔热板38,温变箱工作时,通过高温箱2对待测物进行高温测试,通过低温箱4对待测物进行低温测试。
22.在其他实施例中,高温箱2和低温箱4分别设置在隔热箱3的底部和顶部,隔热箱3嵌入安装在箱体1内部的卡槽内,以及隔热箱3中的壳体31外侧表面设置在箱体1的外侧,隔热箱3通过壳体31与箱体1内部的卡槽配合安装到箱体1的内部,壳体31的外侧表面安装有把手,方便将隔热箱3从箱体1内取出。
23.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板32贴近高温箱2的底部,隔热板38贴近低温箱4的底部,以及填充料33填满导热板32与隔热板38之间的间隙,通过导热板32将高温箱2内产生的热量导入到隔热箱3内部,并通过填充料33将热量传导到吸热管道34内,以及通过隔热板38对热
量进行阻隔,防止热量影响低温箱4内的温度。
24.在其他实施例中,吸热管道34在填充料33内部设置有复数个,并且吸热管道34设置为上下两排,以及两排吸热管道34互相贴近且相互错开,吸热管道34内填充有流体,通过两排错开的吸热管道34使填充料33内的热量被充分吸收到流体内。
25.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料口35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盖,连接管36将相邻的两处吸热管道34的一端连通,并且将两排吸热管道34交错连接,通过连接管36将各处吸热管道34依次连通形成回路,通过进料口35向吸热管道34内添加流体,也可通过进料口35将吸热管道34内的流体导出,以进行更换。
26.在其他实施例中,微型泵37固定安装在壳体31的内部,并且微型泵37连接在错开的两排吸热管道34末端,通过微型泵37驱动吸热管道34内的流体,使流体在吸热管道34内流动,以提高流体吸收热量的效率。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高温箱2对待测物进行高温测试,通过低温箱4对待测物进行低温测试,隔热箱3通过壳体31与箱体1内部的卡槽配合安装到箱体1的内部,壳体31的外侧表面安装有把手,方便将隔热箱3从箱体1内取出,通过导热板32将高温箱2内产生的热量导入到隔热箱3内部,并通过填充料33将热量传导到吸热管道34内,以及通过隔热板38对热量进行阻隔,防止热量影响低温箱4内的温度,吸热管道34内填充有流体,通过两排错开的吸热管道34使填充料33内的热量被充分吸收到流体内,通过连接管36将各处吸热管道34依次连通形成回路,通过进料口35向吸热管道34内添加流体,也可通过进料口35将吸热管道34内的流体导出,以进行更换,通过微型泵37驱动吸热管道34内的流体,使流体在吸热管道34内流动,以提高流体吸收热量的效率。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