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缓冲吸能卡扣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19:03: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缓冲吸能卡扣。


背景技术:

2.车辆发生侧碰时,头部气囊会点爆打开,护板会受到较大冲击,有零件碎片破损飞溅,伤害乘员的可能。需要一种能够在气囊展开时,通过变形吸收冲击能量,从而避免内饰板在较大冲击力作用下破损飞溅。
3.目前公开了一种内饰板固定卡扣,包括钣金连接部、内饰板连接部和防脱出部,所述钣金连接部用于与汽车钣金卡接,所述内饰板连接部用于与汽车内饰板卡接,还包括弹性缓冲部,所述钣金连接部、所述内饰板连接部、所述弹性缓冲部和所述防脱出部从前至后依次连接,所述弹性缓冲部在安全气帘爆破时随汽车内饰板的运动被拉伸,缓冲并吸收汽车内饰板的动能。但该内饰板固定卡扣仅通过弹性缓冲部吸收气帘爆破产生的能量,弹性缓冲部容易发生断裂失效,破碎的部件会飞溅,威胁车内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缓冲吸能卡扣,利用缓冲结构进一步变吸收气帘爆破时产生的能量,避免二级卡发生断裂,进而避免柱护板飞出对乘员造成伤害。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缓冲吸能卡扣,包括卡座及卡扣件;所述卡扣件活动装配于所述卡座内,所述卡座上设置有用于卡扣件向外移动的开口结构,所述卡扣件包括连接头、第一卡接部以及用于吸收能量的缓冲部;所述连接头、缓冲部、第一卡接部依次相连;所述连接头位于所述卡座外,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卡座内,所述卡座内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并用于吸能的缓冲结构。
7.在本技术方案中,卡扣包括卡座和卡扣件,其中,卡座为汽车内饰板的一部分,卡扣件的连接头位于卡座的外部并与汽车钣金连接,此时第一卡接部尚未与缓冲结构接触,或将第一卡接部的长度设置为初始状态时第一卡接部可与缓冲结构抵接的长度,气帘在饰板与钣金形成的腔体内,气帘爆破时推动汽车内饰板进而带动卡座使卡座与卡扣件发生相对移动,卡扣件具有冲出卡座的趋势,当卡座的缓冲结构移动到与第一卡接部接触时,缓冲结构卡住卡扣件产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第一卡接部压住缓冲结构,直至缓冲结构被压溃,缓冲结构压溃之前缓冲部会发生微小的拉伸形变,在缓冲结构被完全压溃后,第一卡接部卡在开口结构处,将卡扣件限制在卡座内,内饰板上的卡座持续拉扯卡扣件,缓冲部进行拉伸,使其发生塑性形变以吸收爆破产生的能量,有效避免爆破产生的能量直接作用于内饰板,导致内饰板飞出对乘员的安全造成威胁;缓冲结构位于卡座内部且位于开口结构的底部;在第一卡接部压溃缓冲结构的过程中消耗一部分气帘爆破产生的能量,卡扣件逐步吸收能量,实现逐级缓冲。
8.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缓冲部之间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可与所述开口结构卡接并可通过所述开口结构。
9.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卡接部通过与开口结构滑动摩擦进而吸收气帘爆破产生的能量,以达到增加缓冲级,实现多级缓冲,逐步吸收能量,形成多级的保护的目的;由于缓冲部吸收的能量超过其吸收能量的最大值时会发生断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通过第二卡接部的缓冲可以使缓冲部作为最后一级吸收能量的部位。初始状态下,连接头抵接于开口结构,第二卡接部整体呈橄榄球状,两端细,中间粗,中间的宽度最大,可卡紧于开口结构,第二卡接部通过开口结构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以吸收部分气帘爆破产生的能量。
10.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卡接部呈中空结构。
11.在本技术方案中,中空的第二卡接部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吸收一部分能量,实现缓冲。当第二卡接部穿过开口结构时,第二卡接部向内压缩,产生形变,以此来吸收一部分能量。
12.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开口结构为圆形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头的宽度。
13.在本技术方案中,卡扣件呈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通孔的大小可以使卡扣件中间部分活动穿插于卡座内,但会限制连接头进入卡座,限制第一卡接部脱离卡座;将通孔设置成圆形可以更好地限制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无论以何种角度都不能通过圆形的开口结构。
14.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缓冲结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缓冲结构相对设置在所述卡座内,且两个所述缓冲结构之间形成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卡接口。
15.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开口结构底部设置两个缓冲结构,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缓冲结构吸收能量,可以使第一卡接部的受力更加平衡,而且两个缓冲结构可以提高吸收能量的最大值,进一步提高卡座的缓冲性能。此外,缓冲结构还可以是两个以上,只需均匀分布于开口结构的底部即可。
16.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两侧形成有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抵接面用于分别与两侧的缓冲结构相抵接。
17.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分别与两侧的缓冲结构相抵接,在卡扣件向外拉动的过程中,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均对缓冲结构施加压力,两个缓冲结构与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相配合可以形成受力平衡的结构,避免单个缓冲结构吸收能量的情况,而且两个缓冲结构可以吸收更多能量,达到缓冲的目的。
18.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抵接面呈倒钩结构。
19.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卡接部呈双倒钩状,两个倒钩相背连接,钩子朝外,形成横向的限位结构卡在缓冲结构。倒钩结构可以提高第一卡接部与缓冲结构的连接紧密性,避免打滑。
20.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卡接部上设置有开槽结构。
21.在本技术方案中,开槽结构位于两个倒钩之间,槽口朝向第二卡接部至第一卡接部的方向,两个缓冲结构对倒钩施加反作用力,力的方向指向开槽结构的中线,使第一卡接部产生形变,以吸收一部分能量,提高缓冲效果。
22.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开槽结构呈v形。
23.在本技术方案中,开槽结构呈v字形,v形的开槽结构更容易产生形变,在缓冲结构压溃之前能够通过挤压两个倒钩产生弹性形变以吸收气帘爆破时产生的能量。
24.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缓冲结构呈中空结构。
25.在本技术方案中,中空的缓冲结构可以使第一卡接部更容易压溃,可以调整缓冲结构的厚度,使其适应不同的能量吸收需求。增加缓冲结构的壁厚,使其的强度增加,当第一卡接部作用于缓冲结构时,需要更大的力才能压溃;需要说明的是,缓冲结构所能吸收的最大能量要小于缓冲部所能吸收的最大能量,否则,缓冲部会在缓冲结构尚未压溃前就开始吸收大部分能量,此时的缓冲结构相当于开口结构,起不到多级缓冲的效果。缓冲结构由两块板组成,安装在卡座的内壁上,两个相对的缓冲结构的间距沿所述第二卡接部至所述第一卡接部的方向逐渐缩小,形成以及卡接部位的容纳腔,可以容纳第二卡接部。
26.其中,缓冲结构还可以是弹簧或橡胶垫等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的缓冲件;若使用弹簧作为缓冲结构,则第一卡接部卡接于弹簧时,不需要将弹簧压溃,直接将弹簧压缩至最小长度;橡胶垫的工作原理与弹簧的工作原理相似,不需损坏缓冲结构。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吸能卡扣,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缓冲部、第二卡接部和缓冲结构配合形成三级缓冲,第二卡接部通过摩擦吸收能量,第二卡接部通过与开口结构滑动摩擦进而吸收气帘爆破产生的能量;缓冲结构位于卡座内部且位于开口结构的底部,第一卡接部将缓冲结构压溃后卡接于开口结构;在第一卡接部压溃缓冲结构的过程中消耗一部分气帘爆破产生的能量;气帘爆破时推动内饰板带动卡座,卡扣件与卡座发生相对运动,缓冲部被拉扯而发生塑性形变以吸收爆破产生的能量,有效避免爆破产生的能量直接作用于内饰板,导致内饰板飞出对乘员的安全造成威胁,由此形成三级缓冲结构。而且第二卡接部的中空结构与第一卡接部的开槽结构均能吸收一部分能量,增强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初始状态剖视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初始状态剖视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第一卡接部与缓冲结构卡接状态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1-卡座;2-卡扣件;3-连接头;4-第一卡接部;5-缓冲部;6-开口结构;7-第二卡接部;8-缓冲结构;9-开槽结构;10-卡接口;11-第一抵接面;12-第二抵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3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36.实施例1
3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吸能卡扣,由于气帘爆破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内饰板收到冲击后会破损飞溅,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在卡扣上设置能够吸能的结构,吸收气帘爆破产生的能量。
38.具体地,如图1所示,包括卡座1及卡扣件2;其中,卡座1为内饰板的一部分,卡扣件2活动装配在卡座1内,卡扣件2的连接头3与汽车钣金连接,气帘在饰板与钣金形成的腔体内,内饰板在气帘爆破时被推动,进而推动卡座1,使卡扣件2与卡座1发生相对移动,在卡座1内以及卡扣件2上设置缓冲结构8,减少作用于内饰板的能量,避免内饰板破损飞溅。
39.如图2所示,卡扣件2包括连接头3、第一卡接部4以及用于吸收能量的缓冲部5;连接头3、缓冲部5与第一卡接部4依次相连;卡座1设有用于装配卡扣件2的开口结构6,卡扣件2通过开口结构6活动装配于卡座1内;连接头3抵接于卡座1的顶部外侧,第一卡接部4抵接于缓冲结构8,当卡扣件被内饰板拉动时,拉力首先作用于缓冲结构8,使缓冲结构8产生形变以吸收能量;在突破了缓冲结构8后还可以卡接于开口结构6,使缓冲部5进行过拉伸产生变形进而吸收能量;第一卡接部4呈双倒钩状,两个倒钩相背设置连接在一起,钩子朝外。
40.缓冲结构8位于卡座1内部且位于开口结构6的底部,第一卡接部4将缓冲结构8压溃后卡接于开口结构6;在第一卡接部4压溃缓冲结构8的过程中消耗一部分气帘爆破产生的能量。
41.具体地,缓冲结构8由两块相连接的板构成,缓冲结构8的两端固定在卡座1内顶部的拐角处,内部中空,可以使第一卡接部4更容易压溃,可以调整缓冲结构8的厚度,使其适应不同的能量吸收需求。增加缓冲结构8的壁厚,使其的强度增加,当第一卡接部4作用于缓冲结构8时,需要更大的力才能压溃;需要说明的是,缓冲结构8所能吸收的最大能量要小于缓冲部5所能吸收的最大能量,否则,缓冲部5会在缓冲结构8尚未压溃前就开始吸收能量发生断裂,此时的缓冲结构8相当于开口结构6。第一卡接部4的两侧形成有第一抵接面11以及第二抵接面12,第一抵接面11以及第二抵接面12用于分别与两侧的缓冲结构8相抵接。第一抵接面11与第二抵接面12分别与两侧的缓冲结构8相抵接,在卡扣件2被拉动的过程中,第一抵接面11与第二抵接面12均对缓冲结构8施加压力,两个缓冲结构8与第一抵接面11与第二抵接面12相配合可以形成受力平衡的结构,避免单个缓冲结构8吸收能量的情况,而且两个缓冲结构8可以吸收更多能量,达到缓冲的目的。
42.如图2所示,在开口结构6底部设置两个缓冲结构8,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缓冲结构8形成卡接口10,用于卡住第一卡接部4以吸收能量,可以使第一卡接部4的受力更加平衡,而且两个缓冲结构8可以提高吸收能量的最大值,进一步提高卡座1的缓冲性能。
43.如图2所示,初始状态下,第一卡接部4与缓冲结构8抵接,卡扣件2的长度设置为使第一卡接部4与缓冲结构8抵接的长度,该设置可以使卡座1在被拉动的过程中不存在供卡座1加速的过程;若初始状态下,第一卡接部4与缓冲结构8之间存在间隙,当卡扣件2与卡座1发生相对运动时,卡座1存在一个加速的过程,使第一卡接部4到达缓冲结构8时的速度得到提升,缓冲结构8所受到的冲击力会更大,更加容易被压溃。因此减少第一卡接部4与缓冲结构8之间的初始距离有利于提升缓冲的效果。
44.更具体地,开口结构6为圆形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卡接部4的水平长度,可以将卡扣件2限制在卡座1内,连接头3的直径同样大于通孔的直径,限制连接头3部分进入卡座1内。缓冲部5两端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保证缓冲部5能够顺利通过通孔,使第一卡
接部4在缓冲结构8被破坏后还可以卡接于开口结构6处,对缓冲部5进行拉伸以吸收气帘爆破产生的能量。
45.如图1-4所示,两个倒钩连接处的底部设置有v字形的开槽结构9,能够通过弹性形变吸收一部分能量,实现缓冲。爆破冲击时,卡扣件2的第一卡接部4与卡座1的开口结构6接触,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卡扣件2的缓冲部5处拉伸吸收能量。在压溃缓冲结构8的过程中,呈双倒钩状的第一卡接部4的v形开槽结构9发生弹性形变,而吸收小部分能量,进一步增强缓冲效果。
46.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气帘爆破时推动内饰板使内饰板带动卡座1,卡座1与卡扣件2发生相对移动,初始状态下第一卡接部4卡接于缓冲结构8的卡接口10,在拉力的作用下,第一抵接面11与第二抵接面12均对缓冲结构8施加压力,第一卡接部4将缓冲结构8压溃,以吸收一部分能量,实现缓冲,此时,缓冲部5发生轻微的拉伸吸收部分能量;当缓冲结构8被压溃后,气帘爆破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已经被吸收,第一卡接部4卡接于开口结构6,对开槽结构9进行压缩,使开槽结构9发生弹性形变以吸收一部分动能,然后再对缓冲部5进行拉伸,此时剩余部分能量不足以拉断缓冲部5,避免缓冲部5被拉断,对乘员造成伤害。
47.实施例2
4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吸能卡扣,具体地,如图1所示,包括卡座1及卡扣件2;其中,卡座1为内饰板的一部分,卡扣件2活动装配在卡座1内,卡扣件2的连接头3与内饰板连接,当气帘爆破时会内饰板带动卡座1,使卡座1与卡扣件2发生相对移动,在卡座1内以及卡扣件2上设置多个缓冲吸能的机构,减少作用于内饰板的能量,避免内饰板破损飞溅。
49.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卡扣件2包括连接头3、第一卡接部4、以及用于吸收能量的缓冲部5,连接头3、缓冲部5、第一卡接部4依次相连;卡扣件2活动装配于卡座1内;卡座1设有用于装配卡扣件2的开口结构6;连接头3抵接于卡座1的顶部外侧;第一卡接部4呈双倒钩状,两个倒钩相背设置连接在一起,钩子朝外。爆破冲击时,卡扣件2的第一卡接部4首先与缓冲结构8接触,爆破产生的能量作用于缓冲结构8,缓冲结构8吸收能量产生形变;当缓冲结构8被压溃后,第一卡接部4突破缓冲结构的限制与卡座1的开口结构6接触,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卡扣件2的缓冲部5处拉伸吸收能量。
50.更具体地,开口结构6为圆形的通孔,连接头3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限制连接头3部分进入卡座1内。缓冲部5两端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保证缓冲部5能够顺利通过通孔,当缓冲结构8被第一卡接部4压溃突破后,还可以卡在开口结构6,使缓冲部5进行过拉伸产生变形进而吸收能量。
51.进一步地,连接头3与缓冲部5之间设有第二卡接部7;第二卡接部7可与开口结构6卡接,并可通过开口结构6。第二卡接部7通过与开口结构6滑动摩擦进而吸收气帘爆破产生的能量,增加缓冲级,吸收能量,形成多级的保护;由于缓冲部5吸收的能量超过其吸收能量的最大值时会发生断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通过第二卡接部7的缓冲可以使缓冲部5作为最后一级吸收能量的部位。如图3所示,初始状态下,连接头3抵接于开口结构6,第二卡接部7整体呈橄榄球状,两端细,中间粗,中间的宽度最大,可卡紧于开口结构6,第二卡接部7通过与开口结构6摩擦,以吸收部分气帘爆破产生的能量。进一步地,第二卡接部7呈中空结构。中空的第二卡接部7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吸收一部分能量,实现缓冲。当第二卡接部7穿过开口结构6时,第二卡接部7向内压缩,产生形变,以此来吸收一部分能量。
52.缓冲结构8由两块板组成,两块板的夹角呈锐角,安装在卡座1的内壁上,两个相对的缓冲结构8的间距由缓冲结构8的顶部至底部方向逐渐缩小,形成可以容纳第二卡接部7的容纳腔。
53.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气帘爆破时推动内饰板,使内饰板带动卡座1,卡座1与卡扣件2发生相对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卡接部7首先与开口结构6发生滑动摩擦,由于第二卡接部7的宽度比开口结构6的直径略大,第二卡接部7通过开口结构6时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才能将第二卡接部7拉出卡座1,中空的第二卡接部7在通过开口结构6时会向内部挤压,产生弹性形变,进而吸收能量;然后,第一卡接部4卡接于缓冲结构8的卡接口10,在拉力的作用下,第一抵接面11与第二抵接面12均对缓冲结构8施加压力,第一卡接部4将缓冲结构8压溃,以吸收一部分能量,实现缓冲;当缓冲结构8被压溃后,气帘爆破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已经被吸收,第一卡接部4卡接于开口结构6,对缓冲部5进行拉伸,此时剩余部分能量不足以拉断缓冲部5,避免缓冲部5被拉断,对乘员造成伤害。
54.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