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16:31: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注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医药注液设备,有一根长的金属注水管,约2米长,用于向层架里的水盘灌装药液,每层层架上放有多个水盘,当目标水盘注满药液后,注水管需要停水,移动到另一个水盘再进行注水,在注水管进行注水和移动时都处于水平状态,在注水管停止注水后,移动至另一个水盘的过程中,存于注水管中的药液会流出,导致药液浪费,因此如何使得注水管实现在注水时能够通水,停止注水,水平移动注水管时药液不会从注水管中流出导致浪费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结构,解决注水管在停止注水后,水平移动注水管时,注水管里的水会流出导致浪费的问题。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结构,所述水管出水嘴结构安装于注水管的出水端,所述水管出水嘴结构包括本体、第一空气阻隔板和第一液体阻隔板;
6.所述本体设有水平设置的出水流道,所述出水流道的一端为接口端,所述接口端用于与所述注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出水流道的另一端为出水端;
7.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位于所述出水流道的内部,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的上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的下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的内壁存有出水间隙;
8.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安装于所述出水流道的出水端,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的下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的上区域的板边缘与出水流道的内壁存有出水间隙;
9.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的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位于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的最高点所在水平面之下。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出水端延伸形成转向导流段,所述转向导流段的远离本体的端面设有挡板,所述转向导流段的出水口朝下设置。
11.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空气阻隔板和第二液体阻隔板;
12.所述第二空气阻隔板位于所述注水管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之间,所述第二空气阻隔板与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正相对设置且形状相同,所述第二空气阻隔板的下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的内壁存有出水间隙;
13.所述第二液体阻隔板位于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和所述第二空气阻隔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正相对设置且形状形同,所述第二液体阻隔板的上区域的板边缘与所
述出水流道的内壁存有出水间隙。
14.优选地,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的高度为所述出水流道的直径的50%至55%之间,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的高度为所述出水流道的直径的55%至65%之间。
15.一种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结构,所述水管出水嘴结构安装于注水管的出水端,所述水管出水嘴结构包括本体、第一空气阻隔板和第一液体阻隔板;
16.所述本体设有水平设置的出水流道,所述出水流道的一端为接口端,所述接口端用于与所述注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出水流道的另一端为出水端;
17.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位于所述出水流道的内部且靠近所述出水端设置,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的上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的下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的内壁存有出水间隙;
18.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安装于所述出水流道的出水端,并用于封堵所述出水流道的出水端,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设有出水孔;
19.所述出水孔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所述出水孔的直径小于注水管的出水端的直径。
20.优选地,所述出水孔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出水孔的直径为8mm内。
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和第一液体阻隔板为半圆板;
22.或所述本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和第一液体阻隔板为矩形板。
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管出水嘴结构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
24.优选地,所述水管出水嘴结构与所述注水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6.1、通过在水管出水嘴结构的水管本体的内部设置空气阻隔板和液体阻隔板,水平放置或移动时,液体阻隔板阻止水流出,空气阻隔板阻止空气进入注水管,使得注水管停止注水后,水不会流出。
27.2、通过在水管出水嘴结构的水管本体的出水端设置第一液体阻隔板,在第一液体阻隔板的上方区域开设出水孔,不仅阻止水流出,同时增加水的张力,利用水的张力,使得水不能从出水孔流出。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图6结构的剖面图。
35.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36.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9.其中:本体01,出水流道1,第一空气阻隔板2,第一液体阻隔板3,转向导流段4,挡板41,第二空气阻隔板5,第二液体阻隔板6,出水孔31。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下面结合附图图1至图11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44.一种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结构,所述水管出水嘴结构安装于注水管的出水端,所述水管出水嘴结构包括本体01、第一空气阻隔板2和第一液体阻隔板 3;
45.所述本体01设有水平设置的出水流道1,所述出水流道1的一端为接口端,所述接口端用于与所述注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出水流道1的另一端为出水端;
46.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位于所述出水流道1的内部,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 2的上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1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的下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1的内壁存有出水间隙;
47.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3安装于所述出水流道1的出水端,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3的下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1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 3的上区域的板边缘与出水流道1的内壁存有出水间隙;
48.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的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位于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3 的最高点所在水平面之下。
49.具体地,注水管连接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结构后,使用时水平放置,如图2所示,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是通过在本体01的出水流道1内设置第一空气阻隔板2和第一液体阻隔板3,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位于所述出水流道1 的内部的上方区域,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3位于所述出水流道1的出水端的内部的下方区域,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3的上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作为出水口,水泵停止供水后,出水流道1的出
水端因设置第一液体阻隔板3能够阻止注水管中的水流出,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3的最高点所在的水平面高于第一空气阻隔板2的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注水管中的水会流至第一液体阻隔板3的液位高度,但此液位高度高于第一空气阻隔板2的最低点,能够利用自身液体形成水封结构,阻止空气进入注水管,同时当有空气从出水口进入本体01时,也会通过第一空气阻隔板2阻止空气进入注水管内,利用大气压强维持注水管中的水不会流出。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结构,既能通过第一液体阻隔板3阻止水流出,又能通过第一空气阻隔板2阻止空气进入注水管,进一步阻止水流出,避免液体的浪费,同时水泵打开时,注水管内的液体依然能够流出。
5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01的出水端延伸形成转向导流段4,所述转向导流段4的远离本体01的端面设有挡板41,所述转向导流段4的出水口朝下设置。
51.值得说明地是,注水管进行注水时水平放置的,在进行注水时,如图1至图5所示,本体01的前端设置安装有挡板41的转向导流段4,起到很好的转向导流作用,将水平出水转向为垂直出水,使得注水管中水能够准确的流入盛水装置中,避免水浪费。
52.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空气阻隔板5和第二液体阻隔板6;
53.所述第二空气阻隔板5位于所述注水管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 之间,所述第二空气阻隔板5与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正相对设置且形状相同,所述第二空气阻隔板5的下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1的内壁存有出水间隙;
54.所述第二液体阻隔板6位于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和所述第二空气阻隔板 5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3正相对设置且形状形同,所述第二液体阻隔板6的上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1的内壁存有出水间隙。
55.如图3所示,在出水流道1内增加设置第二空气阻隔板5和第二液体阻隔板6,与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和第一液体阻隔板3原理相同,出水流道1中的水通过第二液体阻隔板6后会有第一液体阻隔板3阻拦,若有多余空气从第一空气阻隔板2进入本体01之后,会在第二空气阻隔板5和第一空气阻隔板2 之间,会再一次被第二空气阻隔板5进行阻拦,因此,增加设置第二空气阻隔板5和第二液体阻隔板6能进一步防止水流出而造成水的浪费。
56.优选地,在出水流道1内将空气阻隔板和液体阻隔板之间的距离增大,可以增大空气的储气空间,避免空气进入注水管内。
57.优选地,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的高度为所述出水流道1的直径的50%至 55%之间,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3的高度为所述出水流道1的直径的55%至65%之间,既能实现阻止注水管中的水流出,又能确保注水管通水的流畅性。
58.一种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结构,所述水管出水嘴结构安装于注水管的出水端,所述水管出水嘴结构包括本体01、第一空气阻隔板2和第一液体阻隔板 3;
59.所述本体01设有水平设置的出水流道1,所述出水流道1的一端为接口端,所述接口端用于与所述注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出水流道1的另一端为出水端;
60.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位于所述出水流道1的内部且靠近所述出水端设置,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的上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1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的下区域的板边缘与所述出水流道的内壁存有出水间隙;
61.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3安装于所述出水流道1的出水端,并用于封堵所述出水流道1的出水端,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3设有出水孔31;
62.所述出水孔31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所述出水孔31的直径小于注水管的出水端的直径。
63.具体地,如图6至图11所示,所述出水流道1的出水端由所述第一液体阻隔板3堵住,并在第一液体阻隔板3上开设出水孔31,设有出水孔31的第一液体阻隔板3在注水管停止注水后,不仅能够对注水管内的水进行阻拦,还通过缩小出水端的口径,增加了水的张力,利用水的张力,阻止水流出,或在设有第一液体阻隔板3的出水流道1内设有第一空气阻隔板2,所述出水孔31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阻止空气进入注水管内,或者再增加设置第二空气阻隔板5和第二液体阻隔板6,使得水泵停止供水后,注水管中的水不会流出,避免水的浪费。
64.优选地,所述出水孔31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出水孔的直径为8mm内。
65.进一步地说明,如图6和图11所示,出水孔31作为水管出水嘴结构的出水口,将出水孔31设置为圆形,且直径在8mm内,能够充分利用水的张力,在水泵停止供水后,更好的阻止注水管中的水流出。
6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01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和第一液体阻隔板3为半圆板;
67.或所述本体0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空气阻隔板2和第一液体阻隔板3 为矩形板。
68.值得说明地是,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结构根据不同形状的注水管设置不同形状的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结构,设计原理相同。
6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管出水嘴结构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
70.进一步地说明,水管出水嘴结构可以针对不同材质的注水管选择材质,金属材质的水管出水嘴结构可以采用铸造方式加工或其他加工方式,塑料材质的水管出水嘴结构可以采用模具注塑的方式加工或其他加工方式,医药注液设备的注水管为金属管,优选地,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为金属材质,能更好的与注水管进行连接,金属材质的自动水封的水管出水嘴不易发生变形。
71.优选地,所述水管出水嘴结构与所述注水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使得注水管与水管出水嘴结构连接更稳固,且操作简单。
72.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