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式电动辊筒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14:40: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一种新式电动辊筒,属于输送皮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手套在摘取过程中,摘取辊摘下的手套需要配合下侧的输送皮带,以将摘取辊摘取的手套展平。输送皮带在将手套展平并输送的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启停,以承接并展平手套,又能够将手套输送至中转盒内叠放。输送皮带是由输送滚筒驱动的,驱动滚筒频繁的启停,从而带动输送皮带频繁的启停。现有的输送辊筒与电机之间通常是采用齿轮传动来实现的,由于电机需要内置,因此导致现有的输送辊筒的直径大,导致安装在设备上时占用空间大。
3.如果采用电机直接与输送辊筒连接的方式,则存在如下技术困难:1)驱动输送滚筒的输送电机通常是设置在滚筒内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输出滚筒连接,并带动输出滚筒转动,但是由于输出滚筒存在加工误差,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导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输出滚筒之间难以组装到一起,导致输出滚筒组装困难;2)现有的输送滚筒都是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的,伺服电机动力小,无法满足手套等产品的输送要求;此外伺服电机通常需要两束线,其中一束为供电线,另一束为控制线,线缆数量多,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线缆缠绕或由于磨损而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消除配件加工误差的影响,使驱动装置与转动组件的组装方便的新式电动辊筒。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新式电动辊筒,包括辊筒主体以及安装在辊筒主体内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耐磨块,耐磨块与辊筒主体的转动组件固定连接,并带动转动组件同步转动,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耐磨块固定连接,耐磨块为非金属材质。
6.优选的,所述的耐磨块为聚四氟材质。
7.优选的,所述的转动组件上设置有安装孔,耐磨块设置在安装孔内,耐磨块与安装孔过盈配合。
8.优选的,还包括连接件,耐磨块的上设置有对接孔,连接件安装在驱动装置上,连接件伸入到对接孔内,并与耐磨块相连。
9.优选的,所述的对接孔的截面为非圆形,连接件为与对接孔相配合的非圆形,
10.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与对接孔间隙配合。
11.优选的,所述的对接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12.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夹板,夹板有并排设置的两块,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设置在两夹板之间,两夹板夹紧动力输出端。
13.优选的,各所述的夹板的内侧均设置有中部内凹的弧形的凹槽,两夹板的凹槽拼
接成轴孔,动力输出端设置在轴孔内。
14.优选的,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6.本新式电动辊筒的耐磨块与转动组件固定连接,驱动装置与耐磨块连接,并通过耐磨块带动转动组件转动,进而带动了筒体转动,耐磨块为非金属材质,耐磨块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在驱动装置与转动组件组装时,能够消除转动组件的加工误差的影响,使驱动装置与转动组件之间装配方便,而且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避免出现冲击载荷而对转动组件或驱动装置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17.图1为新式电动辊筒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去除筒体后新式电动辊筒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为新式电动辊筒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5为耐磨块的立体示意图。
22.图6为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23.图中:1、筒体2、驱动套201、限位槽202、驱动套安装部203、驱动套支撑部3、随动套301、随动套定位环302、随动套支撑部4、随动端安装件401、电机安装盘402、随动端支撑部5、驱动端安装轴501、驱动端支撑部6、驱动电机7、安装杆8、轴承9、卡簧10、耐磨块1001、对接孔11、连接件1101、轴孔1102、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5.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6.一种新式电动辊筒,还包括耐磨块10,耐磨块10与辊筒主体的转动组件固定连接,并带动转动组件同步转动,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耐磨块10固定连接,耐磨块10为非金属材质。本新式电动辊筒的耐磨块与转动组件固定连接,驱动装置与耐磨块10连接,并通过耐磨块10带动转动组件转动,进而带动了筒体1转动,耐磨块10为非金属材质,耐磨块10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在驱动装置与转动组件组装时,能够消除转动组件的加工误差的影响,使驱动装置与转动组件之间装配方便,而且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避免出现冲击载荷而对转动组件或驱动装置造成损坏。
27.具体的:如图1~4所示:辊筒主体包括筒体1、驱动套2、随动套3、驱动端安装轴5以及随动端安装件4。
28.筒体1的两端均敞口设置,驱动套2和随动套3分别设置在筒体1的两端,环绕随动套3远离筒体1的一端设置有外凸的随动套定位环301,随动套3同轴伸入到筒体1内,筒体1
的端面支撑在随动套定位环301上,随动套3与筒体1之间固定连接。随动套3与筒体1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驱动套2为靠近筒体1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的阶梯状,并在驱动套2的小端形成驱动套安装部202,驱动套安装部202伸入到筒体1内,筒体1的端部支撑在驱动套2的肩部,驱动套2与筒体1之间固定连接。驱动套2与筒体1之间也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29.驱动装置设置在驱动套2和随动套3之间的筒体1内,在本实施中,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为步进电机,相比较与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的动力大,解决伺服电机动力小的问题,无法满足手套等产品的输送要求;步进电机线束少,伺服电机需要两束线(一束为供电线、一束为控制线),步进电机只有一束线,在转动中不容易损坏。
30.随动端安装件4与随动套3设置在筒体1的同一端,随动端安装件4的端部穿过随动套3后伸入到筒体1内,随动端安装件4通过轴承8与随动套3可转动的连接,随动端安装件4伸入到筒体1内的一端设置有电机安装盘401,驱动电机6安装在电机安装盘401上。
31.环绕随动套3的内端设置有向内的随动套支撑部302,环绕随动套随动端安装件4的外壁设置有外凸的随动端支撑部402,随动端支撑部402设置在电机安装盘401外侧,位于随动端安装件4与随动套3之间的轴承8的内圈内侧支撑在随动端支撑部402上,内圈的外侧支撑在随动端安装件4外的卡簧9上,该轴承8的外圈的内侧支撑在随动套支撑部302上,该轴承8的外圈的外侧支撑在随动套3内的卡簧9上。
32.在电机安装盘401上安装有若干安装杆7,安装杆7沿筒体1的轴向设置,安装杆7环绕电机安装盘401间隔均布有四根,驱动电机6设置在安装杆7之间,安装杆7的一端与电机安装盘40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驱动电机6的机壳后连接有紧固螺母,从而将驱动电机6固定在电机安装盘401上。
33.随动套2为内端封闭的圆筒,驱动端安装轴5的一端伸入到随动套2的敞口端内,并通过轴承8与随动套2可转动的连接。环绕随动套2的外壁设置有限位槽201,限位槽201与输送皮带上的筋相配合,从而实现了对输送皮带的限位,避免输送皮带跑偏。
34.环绕驱动端安装轴5的外壁设置有外凸的驱动端支撑部501,环绕驱动套2的内壁设置有驱动套支撑部203,位于驱动端安装轴5与驱动套2之间的轴承8的内圈的内侧支撑在驱动套支撑部501上,内圈的外侧支撑在驱动端安装套5上的卡簧9上,该轴承8的外圈的内侧支撑在驱动套支撑部203上,外圈外侧支撑在驱动套2内壁的卡簧9上。
35.如图3~6所示:本新式电动辊筒还包括连接件11以及耐磨块10,随动套2的封闭端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横截面为非圆形,耐磨块10为聚四氟材质,耐磨块10内嵌于安装孔内,耐磨块10与安装孔过盈配合,且由于耐磨块10的截面为与安装孔相配合的非圆形,因此耐磨块10与随动套2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和耐磨块10的截面均为长方形。耐磨块10的内孔也为长方形的对接孔1001。非圆形指的是除圆形即为的其余形状,如多边形,其中多边形可以为三角形或长方形。
36.连接件11包括夹板1102,夹板1102为长方形板,两夹板1102并排且间隔设置,两夹板1102的一端一体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在各夹板1102的内侧均设置有中部内凹的弧形凹槽,两夹板1102的弧形凹槽相配合,形成轴孔1101,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伸入到轴孔1101内,螺栓对两夹板1102进行固定,进而使两夹板1102夹紧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两夹板1102随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同步转动。优选的,可以在夹板1102与驱动电机6的输
出轴之间采用花键或平键连接,以提高传动效率。
37.两夹板1102拼接成的连接件11也为长方形,连接件11伸入到耐磨块10的对接孔1001内,连接件11与对接孔1001间隙配合,即连接件11与对接孔1001内壁之间设置间隙,以消除筒体或驱动套2的加工误差对本新式电动辊筒的装配的影响。
38.其中,筒体1、驱动套2和随动套3构成了新式电动辊筒的转动组件。
39.本新式电动辊筒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驱动端安装轴5和随动端安装件4的外漏端对本新式电动辊筒进行安装,驱动端安装轴5和随动端安装件4之间固定在机架上即可。
40.驱动电机6安装在电机安装盘401上,即驱动电机6与随动端安装件4保持静止,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连接件11和耐磨块10带动随动套2转动,进而带动筒体1转动,随动套3随筒体1同步转动。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