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包装机用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00:05: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机用输送线。


背景技术:

2.包装机是用于将产品包装至包装袋内部的设备,其主要包括包装装置及用于将物料输送至包装装置内的输送线。
3.现有包装机的输送线主要是传统的输送带结构,即通过输送带输送物料,并在输送带两侧设置挡板以防止物料脱离输送带。
4.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时,发现现有包装机用输送线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5.现有包装机用输送线在输送物料时,由于输送带两侧的挡板固定不动,物料容易因为与挡板粘附而滞留,无法正常输送,尤其是在输送颗粒状物料或粘性物料时,情况尤其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机用输送线,至少解决现有包装机用输送线输送颗粒或粘性物料时,物料容易滞留在挡板上的问题,能够提高物料输送效率,避免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堵塞。
8.(二)技术方案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包装机用输送线,包括:
11.机架;
12.底面输送带,其设置于机架上,该底面输送带的输送面水平设置;
13.侧面输送带,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倾斜设置于所述底面输送带两侧,该侧面输送带与所述底面输送带之间形成横截面为梯形的输送通道;
14.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底面输送带与侧面输送带之间,使底面输送带与侧面输送带同步输送。
15.在进一步设置的方案中,所述侧面输送带与底面输送带构造相同,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辊筒座、枢接与滚筒座上的辊筒、连接于辊筒之间的带体以及驱动辊筒转动的驱动电机。
16.在进一步设置的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枢接于底面输送带的辊筒座的第一转轴、与第一转轴连接的第一斜齿轮、枢接于侧面输送带的辊筒座的第二转轴、与第二转轴连接的第二斜齿轮,第一转轴与底面输送带的辊筒传动连接,第二转轴与侧面输送带的辊筒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17.在进一步设置的方案中,所述机架包括连接架,所述底面输送带与侧面输送带的
辊筒座通过连接架连接形成一体结构。
18.在进一步设置的方案中,还包括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连接架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铰接于机架上。
19.在进一步设置的方案中,所述机架设有一纵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导向槽内的齿条、与齿条连接的齿轮、与齿轮连接的把手、与齿条通过齿纹连接的棘轮以及与棘轮配合的棘爪,所述棘爪用于限制棘轮及齿条单向运动,所述齿条与连接架连接,所述齿轮、棘轮及棘爪转动连接于机架上。
20.在进一步设置的方案中,所述机架上包括一活动块及容设活动块的滑槽,所述活动块与滑槽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棘爪转动连接于活动块上,其中,棘爪包括一按压部,该按压部用于受力使棘爪与棘轮脱离配合。
21.(三)有益效果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机用输送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3.该包装机用输送线在机架上设置底面输送带和侧面输送带,侧面输送带既能够起到传统挡板对物料的阻挡作用,又能与底面输送带通过传动机构实现同步输送,避免物料滞留和阻塞的问题,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1中包装机用输送线的立体图;
25.图2为实施例1中包装机用输送线的主视图;
26.图3为实施例1中包装机用输送线的俯视图;
27.图4为实施例2中包装机用输送线的侧视图;
28.图5实施例2中升降机构的立体图;
29.图6实施例2中升降机构的侧视图。
30.附图标记:
31.机架1、底面输送带2、侧面输送带3、传动机构4、辊筒座21、辊筒22、带体23、驱动电机24、第一转轴41、第一斜齿轮42、第二转轴43、第二斜齿轮44、
32.连接架10、升降机构5、导向槽11、齿条51、齿轮52、把手53、棘轮 54、棘爪55、齿纹540、活动块12、滑槽13、弹性件14、按压部550。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4.实施例1:
35.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包装机用输送线,包括:机架1、底面输送带2、侧面输送带3和传动机构4。
36.机架1作为底面输送带2、侧面输送带3及传动机构4的安装载体,使底面输送带2和侧面输送带3位于使用高度。
37.底面输送带2,其设置于机架1上,底面输送带2的输送面水平设置。
38.该底面输送带2的输送面作为输送线底面,用于支撑物料的主要重量,底面输送带
2与机架1连接的方式可采用螺栓固定或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也可相对机架1活动,以调节其高度或角度。
39.侧面输送带3,数量为两个并分别倾斜设置于底面输送带2两侧,侧面输送带3与底面输送带2之间形成横截面为梯形的输送通道。
40.上述侧面输送带3用于辅助底面输送带2输送物料,避免物料滞留,其与底面输送带2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横截面为梯形的输送通道为扩口结构,便于物料放入。
41.传动机构4,传动机构4连接于底面输送带2与侧面输送带3之间,使底面输送带2与侧面输送带3同步输送。
42.该传动机构4用于连接底面输送带2和侧面输送带3,使两者能够同步动作,保持相同的输送速度并减少驱动电机24的数量,其可以是齿轮52传动机构。
43.以上技术方案的包装机用输送线在机架1上设置底面输送带2和侧面输送带3,侧面输送带3既能够起到传统挡板对物料的阻挡作用,又能与底面输送带2通过传动机构4实现同步输送,避免物料滞留和阻塞的问题,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
44.在侧面输送带3与底面输送带2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侧面输送带3与底面输送带2构造相同,包括辊筒座21、辊筒22、带体23和驱动电机24,辊筒座21固定于机架1上,辊筒22枢接与滚筒座上,带体23连接于辊筒22 之间,驱动电机24用于驱动辊筒22转动;本实施方式中的侧面输送带3和底面输送带2通过驱动电机24驱动辊筒22转动,辊筒22带动带体23运动,进而实现输送功能,整体结构简单、实用。
45.在传动机构4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4包括第一转轴41、第一斜齿轮42、第二转轴43和第二斜齿轮44,第一转轴41枢接于底面输送带2的辊筒座21,其水平设置,第一斜齿轮42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连接于第一转轴 41两端,第二转轴43枢接于侧面输送带3的辊筒座21,第二斜齿轮44与第二转轴43连接,第一转轴41与底面输送带2的辊筒22传动连接,第二转轴 43与侧面输送带3的辊筒22传动连接,第一斜齿轮42与第二斜齿轮44连接,第一转轴41与驱动电机24传动连接;其中,该实施方式中的传动连接可以是配合的两个部件通过齿轮52配合实现传动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链轮与链条实现传动连接,还可以通过同步带实现传动,在此不再赘述。
46.实施例2:
47.参阅图4、图5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实现输送线的角度调节,本实施例的机架1包括连接架10,底面输送带2与侧面输送带3的辊筒座21通过连接架10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连接架10相对机架1活动设置,本实施例的输送线还包括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的驱动端与连接架10一端连接,连接架10的另一端铰接于机架1上。
48.在升降机构5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机架1设有一纵向延伸的导向槽11,升降机构5包括齿条51、齿轮52、把手53、棘轮54和棘爪55,齿条51活动设置于导向槽11内并可沿导向槽11竖向滑动,齿轮52与齿条51连接并同步动作,把手53与齿轮52连接,用于控制齿轮52转动,棘轮54一端同轴连接一设有齿纹540的轮体,并与齿条51通过齿纹540连接,另一端与棘爪55配合,棘爪55用于限制棘轮54及齿条51单向运动,即齿条51只可以向上移动,向下运动时会通过齿纹540使棘轮54与棘爪55配合限位,齿条 51与连接架10连接,齿轮52、棘轮54及棘爪55通过轴件转动连接于机架1 上,棘爪55上设置相应的提供转动阻力的直线弹簧或扭簧;其中,升降机构 5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升降机构5的齿轮52通过一轴件连接并
受把手53同步控制。
49.为了方便棘爪55与棘轮54脱离配合,使连接架10能够随齿条51下降,机架1上包括一活动块12及容设活动块12的滑槽13,活动块12与滑槽13 之间设有弹簧等弹性件14,棘爪55转动连接于活动块12上,其中,棘爪包括一按压部550,按压部550用于受力使棘爪55与棘轮54脱离配合,棘轮 54与棘爪55配合时,弹性件14及活动块12支撑棘爪55使棘爪55与棘轮 54配合,需要控制连接架10下降时,按压部550受力下压,活动块12压缩弹性件14,棘爪55与棘轮54脱离配合,使齿条51可以下降,进而控制连接架10一端下降。
50.本实施例的输送线通过升降机构5控制连接架10一端升降并饶另一端转动以调节输送带角度,具体的,操作人员通过把手53控制齿轮52转动,齿轮52带动齿条51上升,齿条51带动与其连接的连接架10一端上升,当调节到合适角度后,松开把手53,齿条51与棘轮54通过齿纹540配合,棘轮 54受棘爪55阻挡而无法下降,从而固定齿条51及连接架10高度;当需要调低连接架10时,件棘爪55与棘轮54脱离配合,连接架10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下落,当然,操作者可用通过把手53控制下降速度。
5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