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3-02-04 13:52: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00)、载物台(200)和基板(300),所述载物台(200)位于所述固定座(100)的正上方,所述基板(300)转动连接在所述载物台(200)的内腔前后侧壁之间,所述固定座(100)的内腔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0),所述固定座(100)的内腔前后侧壁之间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0),所述固定座(100)的内腔顶部中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动力柱(130),且与所述固定板(120)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100)的顶部中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动力柱(140),所述固定座(10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50),且位于所述第二动力柱(140)的左侧,所述固定座(100)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平衡伸缩柱(160),所述平衡伸缩柱(160)的顶端与所述载物台(20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载物台(200)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设有平衡筒(210),所述载物台(200)的内腔底部中间开有安装槽(220),所述载物台(2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栏(230),所述基板(300)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开有滑槽(310),所述基板(300)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圆弧齿块(3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10)的顶部贯穿转动连接有丝杆(111),所述丝杆(1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12),所述固定块(11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支撑块(113),所述支撑块(1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20)的顶部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21),所述第一电机(1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柱(130)的外侧壁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31),且与第二齿轮(122)相啮合,所述第一动力柱(130)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132),且位于所述第三齿轮(131)的上侧,所述第四齿轮(132)与第一齿轮(112)相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柱(140)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顶筒(141),且所述顶筒(141)的顶部与载物台(20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柱(140)的外侧壁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五齿轮(14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15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六齿轮(151),且与第五齿轮(142)相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50)的外侧套接有防护罩(15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筒(210)的底部中间贯穿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杆(211),且所述第一支杆(211)的末端与载物台(200)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平衡筒(210)的顶部中间贯穿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杆(212),所述第一支杆(211)与所述第二支杆(21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13),且位于所述平衡筒(210)的内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20)的内腔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杆(221),所述导向杆(221)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导向块(222),所述导向块(2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齿条(223),且与圆弧齿块(320)相啮合,所述安装槽(220)的内腔底部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224),且所述电动推杆(224)的输出端与所述导向块(222)的左侧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1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311),第二支杆(212)的末端与所述滑块(311)的底部转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11)和滑槽(310)的形状均呈t型形状,且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包括固定座、载物台和基板,所述载物台位于所述固定座的正上方,所述基板转动连接在所述载物台的内腔前后侧壁之间,所述固定座的内腔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该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对施工平台的高低度自由调节,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使用,提高了其实用性,便于根据施工平台倾斜角度进行自由调节,使基板始终与水平面平行,使工作人员感受不到倾斜感,便于腿部均匀受力,不易疲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万向轮的收纳,使施工平台整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其稳定性,从而不易发生晃动或侧滑现象,进而使施工平台的安全性大大提高。高。高。


技术研发人员:余光俊 林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国辉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2
技术公布日:2023/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