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产SOD菌菌液的喷施设备及喷施方法与流程

2023-02-04 13:24: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产sod菌菌液的喷施设备及喷施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农作物的产sod菌菌液的喷施设备及喷施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渐升级,对于功能性农作物的消费需求迅猛增长。sod对于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在培养绿色、环保、有机农作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作物内的sod含量具有良好的实际价值。本集团开发及获得了一系列农作物sod增产专利技术,主要手段为向作物喷淋施用特种试剂,如微量元素肥及产sod菌菌液。特种试剂成本高,产sod菌为一类特殊的蜡样芽孢杆菌,部分为专利菌,比如保藏号为cgmcc no.0761的菌,产sod菌可与肥料、其他菌混合成液甚至预先发酵处理得到不同的菌液试剂,提高试剂利用率是个重要问题。
3.现有的喷施设备设计的较常规,可将产sod的蜡样芽孢杆菌的菌液通过喷淋的方式,使得菌液喷淋在植株上,以便于植株的吸收,喷雾设备的喷施处位于植株的上方,菌液由上方落于植株的叶片上。此种方式在植株生长较大、较高、叶片茂盛时,无法确保菌液充分喷施在植株的叶片及茎部上,无法立体地对植株进行菌液的喷施。而且,现有的技术中还没有一个较佳的手段对植株的根系进行菌液的注入,以便于根系对菌液的吸收。不同作物甚至是同一作物长势不同时,传统喷施设备的缺陷更多。这样,亟需一种喷施设备,用以对农作物如蔬菜进行菌液的立体式喷施,使得植株的叶片、茎部及根系能够充分地吸收菌液,进而来提高农作物sod。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产sod菌菌液的喷施设备及喷施方法,用以对农作物进行菌液的立体式喷施,使得植株的叶片、茎部及根系能够充分地吸收菌液,进而提高农作物sod。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产sod菌菌液的喷施设备,包括通过固定座与农机连接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和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多个升降液压缸,且这些升降液压缸沿固定座的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架上沿其横向间隔连接有多个固定臂,于各所述固定臂上连接有轮式喷淋机构和根系注液机构,且各所述根系注液机构位于相对应的垄沟处,各所述轮式喷淋机构经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而转动,于所述连接架上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各固定臂传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固定臂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臂与连接臂的上端相铰接,所述轮式喷淋机构装配于连接臂远离固定臂的一端处,于连接臂靠近固定臂的一端处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与轮式喷淋机构经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相邻连接臂上的转杆经伸缩杆连接,于连接臂与相对应的固定臂之间铰接有斜向液压缸。
7.进一步的,所述轮式喷淋机构包括与连接臂固连的具有导液通道的装配杆,于所
述装配杆外套装并转动连接有装配套,于所述装配套上构造有转接筒,所述转接筒的内腔经开设于装配杆上的连通孔与导液通道连通,于所述转接筒的周向均匀地连接有多根雾化喷淋管,各所述雾化喷淋管分别与转接筒的内腔连通,所述装配杆的一端连接有与导液通道连通的第一注液管。
8.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淋管包括与转接筒连通的基管,于所述基管上依次插装有多根延伸管,于基管和各延伸管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喷淋孔;所述基管和与其插接的延伸管经第一弹簧连接,相互插接的两根延伸管通过第二弹簧连接。
9.进一步的,各所述雾化喷淋管的一端与转接筒铰接,且雾化喷淋管经软管与转接筒的内腔连通,于所述装配套上活动连接有调整套,所述调整套经定位螺栓与装配套固定,于所述调整套上沿其周向均匀地设置有多根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调整套和相对应的雾化喷淋管铰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连接架上的第二驱动电机,于各所述固定臂上安装有连接座,一传动丝杠与各连接座传动连接,且传动丝杠上构造的螺纹包括两组对称的第一螺纹和两组对称的第二螺纹,两组第二螺纹位于两组第一螺纹之间,且第一螺纹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的螺距;两组第一螺纹的旋向相反,两组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
11.进一步的,所述根系注液机构包括与固定臂连接的第一竖管,所述第一竖管上连接有第二注液管,所述第一竖管的下端插接有第二竖管,所述第二竖管的下端连接有犁状注液件,于第二竖管的下部且位于犁状注液件的后侧设置有镇压组件。
12.进一步的,所述犁状注液件包括与第二竖管下端可拆卸连接的分配部,于所述分配部的下端构造有向下倾斜并向外延伸的犁片,所述犁片的前端构造有犁尖,所述分配部具有与第二竖管连通的液腔,所述犁片具有与液腔连通的喷淋腔,于所述犁片的上下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注液孔。
13.进一步的,所述镇压组件包括与第二竖管连接的连接板,于所述连接板上活动连接有一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有压辊座,所述压辊座上转动连接有镇压辊,所述竖杆的上端伸出连接板,且于竖杆的上端构造有挡块,一缓冲弹簧套装于竖杆上,且缓冲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挡块和连接板上。
14.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的产sod菌菌液的喷施设备的喷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农作物发芽期,将多个轮式喷淋机构横向间隔安装在横板上,且各个轮式喷淋机构的喷淋方向朝下,之后在横板上安装第三驱动机构,使得第三驱动机构与各个轮式喷淋机构传动连接,将横板与农机连接;s2、农机在田间行走,使得菌液由上方喷淋至农作物幼苗上;s3、农作物开花期,将轮式喷淋机构竖向设置,并确保轮式喷淋机构位于垄沟的上方,安装根系注液机构,使得根系注液机构位于垄沟处,且根系注液机构的下端伸入土壤;s4、农机沿种植垄延伸方向行走,轮式喷淋机构对其两侧种植垄上的农作物进行菌液的喷施,根系注液机构插入土壤并对农作物根系附近进行菌液的注入;s5、在农作物开花期需对农作物进行两次菌液的喷施,时间间隔可为5-7天;s6、农作物结果期,按照步骤s3-步骤s4进行菌液的喷施作业。
15.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发
明主要针对农作物生长茂盛期,在这个时期,农作物的茎部、根部均被其枝叶所遮盖,这样,通过升降液压缸调整连接架的高度,使得轮式喷淋机构竖向位于两个种植垄之间,并且轮式喷淋机构的下端靠近地面,轮式喷淋机构的上端伸出植株一定距离,而且根系注液机构的下端插入两个种植垄之间的土壤内,根系注液机构伸入土壤内的两侧靠近两个种植垄上的植株的根系;之后,一部分菌液被泵入各个轮式喷淋机构和根系注液机构内,菌液由轮式喷淋机构喷施在两侧的植株上,而且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轮式喷淋机构转动的同时喷施菌液,确保了菌液喷施的均匀性和充分性;另一部分均匀被泵入各个根系注液机构内,由于根系注液机构随着农机的行进而使其下部在土壤内行进,在根系注液机构行进的过程中,均匀通过根系注液机构的下部进入土壤内,并且靠近植株的根系,进而确保了植株根系对菌液的吸收,因此实现了全方位对植株进行菌液的喷施;而且,本发明控制第二驱动机构,使得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各个固定臂沿横向运动,实现固定臂之间间隔的调整,这样,使得相邻的轮式喷淋机构之间的间隙适应不同宽度的种植垄,同时相邻的根系注液机构之间的间隙适应不同宽度的种植垄;综上可知,本发明能够对农作物或者蔬菜进行菌液的立体式喷施,使得植株的叶片、茎部及根系能够充分地吸收菌液,进而提高了农作物中的sod。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17.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去除固定座和升降液压缸后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去除固定座和升降液压缸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固定臂和连接臂通过斜向液压缸连接的结构侧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固定臂、连接臂、轮式喷淋机构及根系注液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臂、传动机构及轮式喷淋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轮式喷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轮式喷淋机构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雾化喷淋管的轴向结构剖视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雾化喷淋管的轴向结构剖视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根系注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多个轮式喷淋机构横向间隔安装在横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发明喷施的产sod菌可为蜡样芽孢杆菌,菌液亦可另含其他芽孢杆菌组成复合菌剂,菌液可为菌与水的混合液,亦可为预发酵甚至再从堆垛喷淋得到的喷淋液,可参见本集团授权专利zl201810637514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施设备,如图1-11所示,包括固定座100、连接架300、第一驱
动机构600、第二驱动机构700、多个固定臂900、多个轮式喷淋机构400及多个根系注液机构500。其中,固定座100与农机连接固定,在连接架300和固定座100之间设置有多个升降液压缸200,而且这些升降液压缸200沿固定座100的横向间隔设置。本发明的多个固定臂900沿连接架300的横向间隔安装在连接架300上,并且每个固定臂900与连接架300滑动连接。在每个固定臂900上连接有一个轮式喷淋机构400和一个根系注液机构500,并且每个根系注液机构500位于相对应的垄沟处。每个驱动轮式喷淋机构400与第一驱动机构600传动连接,且第一驱动机构600用于驱动轮式喷淋机构400转动。本发明的第二驱动机构700安装在连接架300上,该第二驱动机构700与每个固定臂900传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700作用是用于驱动固定臂900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势在于:本发明主要针对农作物如蔬菜生长茂盛期,在这个时期,农作物的茎部、根部均被其枝叶所遮盖,这样,通过升降液压缸200调整连接架300的高度,使得轮式喷淋机构400竖向位于两个种植垄之间,并且轮式喷淋机构400的下端靠近地面,轮式喷淋机构400的上端伸出植株一定距离,而且根系注液机构500的下端插入两个种植垄之间的土壤内,根系注液机构500伸入土壤内的两侧靠近两个种植垄上的植株的根系;之后,一部分菌液被泵入各个轮式喷淋机构400和根系注液机构500内,菌液由轮式喷淋机构400喷施在两侧的植株上,而且在第一驱动机构600的驱动下轮式喷淋机构400转动的同时喷施菌液,确保了菌液喷施的均匀性和充分性;另一部分均匀被泵入各个根系注液机构500内,由于根系注液机构500随着农机的行进而使其下部在土壤内行进,在根系注液机构500行进的过程中,均匀通过根系注液机构500的下部进入土壤内,并且靠近植株的根系,进而确保了植株根系对菌液的吸收,因此实现了全方位对植株进行菌液的喷施;而且,本发明控制第二驱动机构700,使得第二驱动机构700驱动各个固定臂900沿横向运动,实现固定臂900之间间隔的调整,这样,使得相邻的轮式喷淋机构400之间的间隙适应不同宽度的种植垄,同时相邻的根系注液机构500之间的间隙适应不同宽度的种植垄;综上可知,本发明能够对农作物进行菌液的立体式喷施,使得植株的叶片、茎部及根系能够充分地吸收菌液,进而使农作物中富含sod。
20.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1、4-6所示,固定臂900包括臂体901,在臂体901靠近农机的一端构造有滑动座902,在臂体901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接头903。其中,连接架300上构造有横向导轨301,滑动座902装配于横向导轨301上并可沿横向导轨301滑动连接。连接头903与连接臂1000的上端连接,进而实现固定臂900与连接臂1000的铰接。本实施例的轮式喷淋机构400装配在连接臂1000远离固定臂900的一端处。本实施例在连接臂1000与相对应的固定臂900之间铰接有斜向液压缸800,通过控制斜向液压缸800动作,使得斜向液压缸800驱动连接臂1000动作,进而实现连接臂1000与固定臂900角度的变化,这样,使得固定臂900与轮式喷淋机构400的竖向距离改变,在调整升降液压缸200动作,使得轮式喷淋机构400位于靠近土壤,且确保固定臂900高于植株。由此可知,本实施例能够适应不同株高的植株,对同品种不同时期的植株进行菌液的喷施作业,也可以对不同品种不同株高的植株进行菌液的喷施作业。在对固定臂900和连接臂1000角度调节时,本实施例轮式喷淋机构400的喷施范围也相应的进行调整,进而对植株进行充分喷施。本实施例在连接臂1000靠近固定臂900的一端处转动连接有转杆1100,转杆1100与轮式喷淋机构400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在转杆1100的两端分别构造有连接法兰1101,相邻的连接臂1000上的转杆1100之间通过伸缩杆603连接,该伸缩杆603为两个相互插接杆体,且其中一个杆体具有横截面为正
多边形的插接腔,另一个杆体具有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插接部,该插接部插装在插接腔内,这样在第二驱动机构700的驱动下伸缩杆603实现伸缩功能,并且在第一驱动机构600的驱动下伸缩杆603的两个杆体实现同步转动的功能。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机构60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01,该第一驱动电机601安装在最外侧的连接臂1000上,第一驱动电机601通过变速箱602与所在连接臂1000上的转杆1100连接。第一驱动电机601通过变速箱602驱动各个转杆1100和伸缩杆603转动,转杆1100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轮式喷淋机构400转动,进而提高了菌液喷施的均匀性。
21.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7-8所示,轮式喷淋机构400包括装配杆401、装配套403、转接筒405及多根雾化喷淋管406。其中,装配杆401固定连接在连接臂1000远离固定臂900的一端处,该装配杆401具有导液通道。装配套403套装在装配杆401上,并且装配套403与装配杆401转动连接。在装配套403上构造有转接筒405,在装配杆401上开设有连通孔402,转接筒405套装在装配杆401位于连通孔402的位置处,这样转接筒405的内腔通过连通孔402与导液通道相互连通。本实施例所述的多根雾化喷淋管406沿转接筒405的周向均匀地连接在转接筒405上,而且这些雾化喷淋管406分别与转接筒405的内腔连通。装配杆40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注液管,该第一注液管与导液通道连通,泵送的菌液通过第一注液管进入导液通道,之后,再由雾化喷淋管406喷施至植株上。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链轮404、第二链轮1102及第一传动链1103,其中,第一链轮404装配在装配套403上,第二链轮1102装配在转杆1100上,第一链轮404和第二链轮1102通过第一传动链1103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601驱动转杆1100转动,进而使得第二链轮1102转动,第二链轮1102通过第一传动链1103带动第一链轮404转动,这样,使得第一链轮404带动装配套403转动,进而带动雾化喷淋管406沿装配杆401转动,实现了雾化喷淋管406在喷施菌液的同时旋转,使得菌液充分地喷施在植株除根部以外的地上部位上。
22.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了适应不同株高的农作物,雾化喷淋管406采用根据菌液压力来调整其长度的方式,具体的,如图9-10所示,雾化喷淋管406包括基管4061和至少一根延伸管,在基管4061和每根延伸管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喷淋孔,该基管4061与转接筒405相互连通。当延伸管为一根时,延伸管的一端插入基管4061远离转接筒405的一端,在基管4061内设置有第一弹簧4064,该第一弹簧4064的两端分别与基管4061和延伸管连接,这样,在压力逐渐增大时,延伸管逐渐伸出基管4061,使得雾化喷淋管406的长度逐渐增长,进而提高了菌液的喷施范围;随着压力的逐渐减少,延伸管在第一弹簧4064的作用下逐渐伸入基管4061内,使得雾化喷淋管406的长度变短。当延伸管为多根时,这些延伸管的管径依次减小,且延伸管相互插接在一起,管径最大的延伸管插接在基管4061内,管径最大的延伸管通过第一弹簧4064与基管4061连接,相互插接的两根延伸管通过第二弹簧4066连接。本实施例以两根延伸管为例,这两根延伸管分别为第一延伸管4063和第二延伸管4065,其中,第一延伸管4063的管径大于第二延伸管4065的管径,第一延伸管4063插装在基管4061内并通过第一弹簧4064与基管4061连接,第二延伸管4065插装在第一延伸管4063内,在第一延伸管4063内装配有第二弹簧4066,该第二弹簧4066与第二延伸管4065的插入端连接。随着菌液压力的逐渐升高,使得第一延伸管4063和第二延伸管4065逐渐向外伸出,进而实现雾化喷淋管406喷施范围的增大,随着压力的减小,使得第一延伸管4063和第二延伸管4065在第一弹簧4064和第二弹簧4066的作用下逐渐缩回,进而实现雾化喷淋管406喷施范
围的缩小。而且,本实施例的雾化喷淋管406在缩短或者伸长至极限值时,菌液的压力也足以使得菌液由喷淋孔处雾化喷淋而出,实现雾化菌液对植株进行喷施作业。
23.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了调整轮式喷淋机构400对菌液的喷施方向,此种情形时,雾化喷淋管406的喷淋孔位于雾化喷淋管406的同一侧处,使得轮式喷淋机构400在对植株进行单侧喷施,呈圆柱形态或者渐扩的圆台形态或者渐缩的圆台形态,实现菌液喷施范围的调整,实现对不同株高的植株进行菌液的喷施。为了实现上述三种形态的转换,所采取的措施为,如图7-8所示,每个雾化喷淋管406的一端与转接筒405铰接,并且雾化喷淋管406通过软管4062与转接筒405的内腔连通,在装配套403上活动连接有调整套407,该调整套407通过定位螺栓与装配套403固定,在调整套407上沿其周向均匀地设置有多根连接杆408,每根连接杆408的两端分别与调整套407和相对应的雾化喷淋管406铰接。本实施例通过调节调整套407在装配套403上的位置,之后再通过定位螺栓将装配套403与调整套407固定,这样使得连接杆408带动雾化喷淋管406动作,雾化喷淋管406沿其与转接筒405的铰接处运动,使得雾化喷淋管406的轴线与转接筒405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进而实现由轮式喷淋机构400喷施而出的菌液呈不同的形态。
24.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机构70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701和传动丝杠702,该第二驱动电机701安装在连接架300上,在每个固定臂900上安装有连接座705,传动丝杠702与每个连接座705传动连接,而且传动丝杠702上构造的螺纹包括两组对称的第一螺纹703和两组对称的第二螺纹704,两组第二螺纹704位于两组第一螺纹703之间,并且第一螺纹703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704的螺距,两组第一螺纹703的旋向相反,两组第二螺纹704的旋向相反。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调整固定臂900之间的间隙时,使得轮式喷淋机构400和根系注液机构500适应不同宽幅的垄间距,所采取的措施为,驱动第二驱动电机701,使得第二驱动电机701带动传动丝杠702正向或者反向转动,由于第一螺纹703和第二螺纹704的设置,使得与第一螺纹703连接的连接座705运动速度大于与第二螺纹704连接的连接座705的运动速度,这样,使得调整后相邻的固定臂900的间距相同,以适应不同的垄间距。
25.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5、11所示,根系注液机构500包括第一竖管501、第二竖管502、犁状注液件及镇压组件,其中,第一竖管501的上端与固定臂900连接,该第一竖管501上连接有第二注液管,泵压的菌液通过第二注液管进入第一竖管501内。本实施例第二竖管502的上端插入第一竖管501的下端,该第二竖管502的下端与犁状注液件的上端连接,镇压组件安装在第二竖管502的下部,并且该镇压组件位于犁状注液件的后侧(犁状注液件远离农机的一侧)处。本实施例犁状注液件具体的结构为,犁状注液件包括分配部503和至少一个犁片505,其中,分配部503可拆卸连接在第二竖管502下端,犁片505一般采用两个,这两个犁片505对称连接在分配部503的下端,每个犁片505向下倾斜并且向外延伸,在每个犁片505的前端构造有犁尖504,分配部503具有与第二竖管502连通的液腔,犁片505具有与液腔连通的喷淋腔,在每个犁片505的上下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注液孔。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随着农机的行进,使得犁片505通过其上的犁尖504在土壤内靠近根系行进,在此过程中,菌液依次通过第一竖管501、第二竖管502、液腔及喷淋腔,之后,再通过注液孔注入土壤内,进而供应给植株的根系。本实施例设置镇压组件的目的是将被犁片505犁松的土壤进行辊压,使得土壤恢复被犁之前的密实度。本实施例镇压组件包括与第二
竖管502连接的连接板506,在连接板506上活动连接有一根竖杆507,该竖杆507的下端固定有压辊座510,压辊座510上转动连接有镇压辊511。该镇压辊511可以为圆柱状的结构,也可以为由轴向两端向其中心处径向长度递增的形状,镇压辊511的这两种形状均是为了适应不同形态的垄沟,使得镇压辊511的下表面与垄沟相适配。本实施例竖杆507的上端伸出连接板506,而且在竖杆507的上端构造有挡块508,缓冲弹簧509套装在竖杆507上,并且该缓冲弹簧509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挡块508和连接板506上。在镇压辊511对垄沟地面进行辊压时,缓冲弹簧509始终保持压缩的状态,这样,使得缓冲弹簧509通过竖杆507对镇压辊511向下施力,确保镇压辊511对垄沟表面充分辊压,使得垄沟表面达到预期的密实度。
26.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喷施设备的喷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农作物发芽期,需要对本设备进行重新组装,如图12所示,将多个轮式喷淋机构400横向间隔安装在横板1300上,且各个轮式喷淋机构400的喷淋方向朝下,并且将装配杆401和装配套403固定连接,装配套403与横板1300转动连接,进而确保驱动装配套403上的第一链轮404转动时,装配杆401也随之转动。之后,在横板1300上安装第三驱动机构,使得第三驱动机构与各个轮式喷淋机构400上的第一链轮404传动连接,将横板1300与农机连接;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1200,第三驱动电机1200通过第二传动链1201与各个轮式喷淋机构400上的第一链轮404传动连接,使得轮式喷淋机构400旋转并将菌液喷施在幼苗的表面上;而且在横板1300靠近农机的一侧安装有多个调节油缸1400,这些调节油缸1400均与农机连接,通过控制调节油缸1400,使得横板1300距离幼苗的高度得到调整;通过手动调整调节油缸1400与横板1300的连接角度,使得轮式喷淋机构400喷施角度得到调整;上述操作的目的主要是使得菌液均匀地喷施在幼苗全身。
27.s2、农机在田间行走,使得菌液由上方喷淋至农作物幼苗上,喷施作业在苗期分3次进行,时间间隔为6-8天。
28.s3、农作物开花期,将轮式喷淋机构400竖向设置,并确保轮式喷淋机构400位于垄沟的上方,安装根系注液机构500,使得根系注液机构500位于垄沟处,且根系注液机构500的下端伸入土壤。
29.s4、农机沿种植垄延伸方向行走,轮式喷淋机构400对其两侧种植垄上的农作物进行菌液的喷施,根系注液机构500插入土壤并对农作物根系附近进行菌液的注入。
30.s5、在农作物开花期需对农作物进行两次菌液的喷施,时间间隔为5-7天。
31.s6、农作物结果期,按照步骤s3-步骤s4进行菌液的喷施作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