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2023-02-04 12:38: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冷却塔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


背景技术:

2.一般来说闭式冷却塔(也叫蒸发式空冷器、密闭式冷却塔或封闭式冷却塔)是将管式换热器置于塔内,通过流通的空气、管外喷淋水与管内循环水的热交换保证降温效果,由于循环水是管内闭式循环,其能够保证水质不受污染,很好的保护了主设备的高效运行,提高了使用寿命,外界气温较低时,可以停掉喷淋水系统,起到节水效果,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和水资源的日益匮乏,近几年密闭式冷却塔在钢铁冶金、电力电子、机械加工、空调系统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相关技术中,在严寒时节或者严寒地区使用的闭式冷却塔,在关闭冷却塔之后,冷却塔内的循环水易因外界寒流侵袭而致使其结冰凝结,严重影响闭式冷却塔的下次使用,且因水凝结成冰会形成膨胀,极可能会造成冷却塔内管道出现炸裂的现象,并且在冷却塔长时间使用后,极易因阳光照射以及冷却塔内空气流通所携带进入各种微生物,造成冷却塔内生长青苔等藓类植物,影响冷却塔的通风效果,且易对冷却塔内的喷淋装置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所述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在严寒时节或者严寒地区使用时,使用完成之后,将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关闭,使得塔身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密封效果,减少了外接寒流对塔身内部的侵蚀,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塔身内部的温度不会急剧下降,同时利用外部压力设备将热交换器以及塔身内底部的集水舱内的水尽可能的排除,避免时间久了之后塔身内部残余水在低温下形成冰冻,干扰下次使用,甚至造成塔身内部器件受损。
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包含冷却塔组件,所述冷却塔组件包含塔身、热交换器、喷淋工装和风机,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塔身内,所述喷淋工装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顶侧,所述风机连通于所述塔身顶部,其中,所述塔身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喷淋工装的启停,所述塔身内底部设置有集水舱,所述集水舱和所述喷淋工装的输入端连通,还包括:
6.所述塔身上设置有防冻组件;
7.所述防冻组件包含第一闭合件、第二闭合件和过滤件,所述第一闭合件对称设置于所述塔身的外壁,所述第二闭合件对称设置于所述塔身的内壁,且所述第二闭合件和所述第一闭合件相适配,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塔身的内底部。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有益效果是:利用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的关闭,使得塔身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密封效果,减少了外接寒流对塔身内部的侵蚀,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塔身内部的温度不会急剧下降,同时利用外部压力设备将
热交换器以及塔身内底部的集水舱内的水尽可能的排除,避免时间久了之后塔身内部残余水在低温下形成冰冻,干扰下次使用,甚至造成塔身内部器件受损,同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空气流通所携带进入的各种微生物,在光线的照射下生长沉青苔等藓类植物,造成冷却塔的通风受阻,且因藓类植物的存在尤其是在集水舱内,更易造成集水舱内形成藓类植物,造成喷淋工装的堵塞甚至损毁。
9.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塔身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进风窗,所述进风窗上滑动插接有滤网。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设置于出水口上方,所述热交换器通过固定架固接于所述塔身的内壁。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采用紫铜管,且所述紫铜管在所述热交换器的高度方向截面呈规则的向下倾斜设计。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工装包含喷淋泵、喷淋管和螺旋喷嘴,所述喷淋泵的进水端固定连通于所述集水舱,所述喷淋泵的出水端固定连通有所述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固接于所述热交换器顶侧,所述螺旋喷嘴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旋喷嘴固接于所述喷淋管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一侧。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闭合件包含盖板、滑槽、限位孔、挡板、握把、限位栓和拉簧,所述盖板固接于所述塔身的外壁,所述滑槽对称设置,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所述限位孔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所述挡板滑动插接于所述盖板,所述握把固接于所述挡板,所述握把和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栓插接于所述握把,所述限位栓和所述限位孔相适配,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握把和所述限位栓。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闭合件包含龙门架、t形条和页板,所述龙门架设置于所述塔身的内壁,所述t形条固接于所述龙门架,且所述t形条滑动插接于所述塔身的内壁,所述页板转动连接于所述龙门架。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页板沿所述龙门架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且多个所述页板互相叠合。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包含集水舱盖、滤板和滤箱,所述集水舱盖固接于所述塔身内壁,所述滤板固接于所述集水舱盖底端,所述滤箱密封滑动设置于所述塔身靠近所述滤板的一侧,且所述滤箱和所述滤板之间形成连通。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水舱盖倾斜设置,且所述集水舱盖靠近所述滤箱的一侧低于另一侧。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工装和所述风机之间设置有吸水组件,所述吸水组件包含吸水舱和伸缩件,所述吸水舱固接于所述塔身内壁,所述伸缩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伸缩件的固定端固接于所述塔身的内顶部,所述伸缩件的输出端固接于所述吸水舱的上表面。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水舱的底部呈镂空设计,所述吸水舱的内底部依次设置有吸水件和网板,所述吸水件设置于所述吸水舱的内底部和所述网板之间,所述网板和所述伸缩件的输出端固接。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板的周侧固接有t形块,所述t形块限位滑动于所述吸水舱的内壁。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塔身上设置有预热组件,所述预热组件包含气泵和排气管,所述气泵固接于所述塔身,所述排气管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气泵的输出端,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过滤件之间。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设置于所述塔身内的一端固接有多个排气喷头,多个所述排气喷头设置于所述排气管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一侧。
2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25.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因热交换而形成的水蒸气,经由风机排向塔身外部的过程中,会将部分冷却用水排出冷却塔,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多数在塔身内顶部设置有吸水设备,将水蒸气在吸水设备中形成冷凝水而后滴落向塔身底部的集水舱内,进行资源的再利用,但是在严寒环境中,吸水设备中富含的大量水体,会在逐渐降低的温度下凝结成冰,继而造成整个吸水设备的封堵,且会使得风机无法对塔身内部进行抽气动作,严重影响该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的后期使用。
26.通过启动伸缩件,带动网板通过t形块在吸水舱内完成上下方向的滑动,对其底端的吸水件进行重复的挤压动作,使得其内形成的冷凝水被挤出,滴落向塔身内底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吸水件内尽可能少量的含有水体,避免了含水量过多使吸水件内部形成封堵,致使气流无法冲过吸水件,造成该冷却塔排气失败,同时也尽可能的避免在寒冷环境中,停止使用该冷却塔后,因吸水件内富含水体而凝结成冰,继而影响闭式冷却塔的后期使用。
27.而在停止使用之后,其内的热交换器以及集水舱和吸水件进行排水操作,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余水凝结成冰,继而对该闭式冷却塔的使用造成影响,但是,热交换器紫铜管的外壁上、喷淋工装上的螺旋喷嘴和吸水件内部,或多或少都会有残留水,而此残留的水,会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在塔身内部形成冰冻层,而如若不对此冰冻层进行预处理,直接开启该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会使得热交换器温度骤升,对热交换气的使用寿命带来危害,且因风机工作使得塔身内形成负压,易对吸水件造成一定的损伤。
28.在使用该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之前,可以通过气泵外接热源(热气流),通过排气管输送向多个排气喷头,而后多个排气喷头将热气流吹向热交换器以及塔身内部,对塔身内部因残余水体形成的冰冻层进行融化,且同时对热交换器的紫铜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预热,避免正常使用过程中,热交换器因需要流通温度较高的液体而导致其从低温状态温度骤升,避免了热交换器上紫铜管受损,且对冰冻层进行融化后,使得吸水件形成透气状态,便于风机的正常排气。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塔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33.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冻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35.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闭合件的结构爆炸图;
36.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闭合件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37.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闭合件的结构爆炸图;
38.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件的结构爆炸图;
39.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吸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吸水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41.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预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42.图标:100、冷却塔组件;110、塔身;111、进风窗;112、滤网;120、热交换器;121、进水口;122、出水口;123、固定架;130、喷淋工装;131、喷淋泵;132、喷淋管;133、螺旋喷嘴;140、风机;200、防冻组件;210、第一闭合件;211、盖板;212、滑槽;213、限位孔;214、挡板;215、握把;216、限位栓;217、拉簧;220、第二闭合件;221、龙门架;222、t形条;223、页板;230、过滤件;231、集水舱盖;232、滤板;233、滤箱;300、吸水组件;310、吸水舱;311、吸水件;312、网板;313、t形块;320、伸缩件;400、预热组件;410、气泵;420、排气管;430、排气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4.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包含冷却塔组件100,冷却塔组件100包含塔身110、热交换器120、喷淋工装130和风机140,热交换器120设置于塔身110内,喷淋工装130设置于热交换器120顶侧,风机140连通于塔身110顶部,用于将塔身110内部的热量排出,以及排出喷淋工装130和热交换器120之间产生的湿热水汽,其中,塔身110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喷淋工装130的启停,具体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为多个,多个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塔身110内部温度以及热交换器120排出的液体的温度传递给外接控制柜,由控制柜根据需要控制喷淋工装130的启停,使喷淋工装130在塔身110内部温度较低的时候停止喷淋工装130,而温度较高的时候开启喷淋工装130,便于增加塔身110内部热交换器120的散热效率,以及控制热交换器120内排出液体的温度,塔身110内底部设置有集水舱,集水舱和喷淋工装130的输入端连通,用于对水资源循环利用,还包括:防冻组件200、吸水组件300和预热组件400。
45.进一步的,塔身110的侧面设计有爬梯和维护门,爬梯便于工作人员对塔身110顶端设备进行维护,维护门的设计,便于工作人员对塔身110内部的设备进行维护。
46.需要说明的是,维护门和塔身110之间密封配合,一定程度上对塔身110的密封性起到保障,避免塔身110内部受到外界冷气流的侵蚀。
47.进一步的,塔身110设置集水舱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阀门和排水阀门,其中,集水舱内置浮球阀,便于对集水舱内水位进行控制以及对集水舱内添加水或者排出水。
48.其中塔身110上设置有防冻组件200。
49.防冻组件200包含第一闭合件210、第二闭合件220和过滤件230,第一闭合件210对称设置于塔身110的外壁,用于对塔身110进行一定程度的密封,第二闭合件220对称设置于塔身110的内壁,且第二闭合件220和第一闭合件210相适配,两者互相配合,尽可能的使塔身110形成一定的密闭效果,过滤件230设置于塔身110的内底部,对集水舱内的循环水进行过滤,避免造成喷淋工装130的堵塞。
5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的使用过程:
51.正常使用的时候,启动风机140,此时风机140将塔身110内部的气体向外排出,在气压的作用下,外部气流从塔身110底部两侧的第一闭合件210和第二闭合件220位置涌入,使塔身110内部形成高速流通的气流,而需要进行热交换的温度较高的液体经过外接压力装置输送向位于塔身110内部的热交换器120,通过在塔身110内部流动以及和风流体接触而进行热量交换,使得经过热交换器120的液体温度下降,而同时温度传感器对塔身110内部的温度以及热交换器120排出端的液体温度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温度的结果来对喷淋工装130进行启停操作,如若排出液体较高,则通过外接控制柜启动喷淋工装130从集水舱内抽取水向热交换器120喷洒,利用形成的竖直向下高速运动的喷射小水滴颗粒,增加水滴的表面积,同时水滴覆盖热交换器120,将热交换器120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形成水汽,跟随气流经过风机140排出塔身110,而水滴在下降过程中还会遇到上身的气流,延缓了水滴的下降速度,从而延长了热交换的时间,使得热交换的效果增加,而在严寒时节或者严寒地区使用时,使用完成之后,将第一闭合件210和第二闭合件220关闭,使得塔身110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密封效果,减少了外接寒流对塔身110内部的侵蚀,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塔身110内部的温度不会急剧下降,同时利用外部压力设备将热交换器120以及塔身110内底部的集水舱内的水尽可能的排除,避免时间久了之后塔身110内部残余水在低温下形成冰冻,干扰下次使用,甚至造成塔身110内部器件受损。
52.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53.需要说明的是,塔身110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进风窗111,进风窗111上滑动插接有滤网112,滑动插接的滤网112首先可以对进入塔身110内部的气流中的杂物起到一定的过滤效果,其次便于对滤网112进行拆卸清理。
54.其中,热交换器120的进水口121设置于出水口122上方,热交换器120通过固定架123固接于塔身110的内壁。
55.需要说明的是,热交换器120采用紫铜管,且紫铜管在热交换器120的高度方向截面呈规则的向下倾斜设计,紫铜管的热传递效果更好,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热交换的效率,同时,规则的向下倾斜设计的紫铜管,使得其内的液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主动流出出水口122,避免位于塔身110内部的热交换器120中残存有余液,尤其是在寒冷环境下,闭式冷却塔停止工作后,可以避免其内有余液而造成结冰,产生堵塞甚至导致紫铜管在液体结冰过程中因提及增加而造成破裂的现象发生。
56.进一步的,喷淋工装130包含喷淋泵131、喷淋管132和螺旋喷嘴133,喷淋泵131的进水端固定连通于集水舱,喷淋泵131的出水端固定连通有喷淋管132,喷淋管132固接于热交换器120顶侧,螺旋喷嘴133设置为多个,多个螺旋喷嘴133固接于喷淋管132朝向热交换器120的一侧,螺旋喷嘴133可以将喷淋泵131抽取来的水形成微小的液珠喷出而形成雾状,且螺旋喷嘴133因其自身内部结构的设计,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堵塞现象,而喷出的水雾将增加热交换的面积,增加了热交换的效率。
57.进一步的,第一闭合件210包含盖板211、滑槽212、限位孔213、挡板214、握把215、限位栓216和拉簧217,盖板211固接于塔身110的外壁,盖板211和塔身110外壁之间形成空腔,滑槽212对称设置,滑槽212设置于盖板211上,限位孔213设置于盖板211上,挡板214滑动插接于盖板211和塔身110外壁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握把215固接于挡板214,握把215和滑槽212滑动配合,限位栓216插接于握把215,限位栓216和限位孔213相适配,拉簧217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握把215和限位栓216,需要说明的是,盖板211位于进风窗111处设置有贯穿口,避免盖板211自身造成进风窗111形成闭合状态,其中挡板214不小于进风窗111的开口大小,以便挡板214可以将进风窗111进行封堵,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拽动限位栓216以及拉簧217拉力的作用,使限位栓216和限位孔213之间形成插接配合的时候,此时的挡板214位于进风窗111上方,即进风窗111处于打开状态,而限位栓216脱离限位孔213,此时挡板214将可以沿着滑槽212向下位移,直至将进风窗111进行封堵。
58.具体的,挡板214在盖板211和塔身110之间,可以设置成滑动密封,进一步确保塔身110的密封性能,减少外界寒流的侵蚀。
59.进一步的,第二闭合件220包含龙门架221、t形条222和页板223,龙门架221设置于塔身110的内壁,t形条222固接于龙门架221,且t形条222滑动插接于塔身110的内壁,便于第二闭合件220在塔身110内部的安装或者拆卸,便于后续对页板223进行清理,页板223转动连接于龙门架221。
60.进一步的,页板223沿龙门架221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且多个页板223互相叠合,需要说明的是,页板223在互相叠合状态下,将完全覆盖进风窗111。
61.可以理解的是,初始状态下的页板223,在自身重量作用下,将形成互相叠合的状态,此时的进风窗111形成封堵状态,故而避免了外界光线照射在塔身110内部,同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空气流通所携带进入的各种微生物,在光线的照射下生长沉青苔等藓类植物,造成冷却塔的通风受阻,且因藓类植物的存在尤其是在集水舱内,会对冷却塔内的喷淋管132以及螺旋喷嘴133造成堵塞,同理,在不使用的时候,互相叠合的页板223配合挡板214对进风窗111形成双重封堵,可以有效的减缓塔身110内部温度的下降速度,避免塔身110内部余水在排出过程中就形成冰冻现象,而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受风机140抽气作用,气流将从外界经过进风窗111涌向塔身110内部,在压力作用下,互相叠合的页板223将会在龙门架221上转动,形成打开状态,故此时的气流可以正常流通。
62.需要说明的是,过滤件230包含集水舱盖231、滤板232和滤箱233,集水舱盖231固接于塔身110内壁,滤板232固接于集水舱盖231底端,滤箱233密封滑动设置于塔身110靠近滤板232的一侧,且滤箱233和滤板232之间形成连通,其中,滤箱233内部放置有滤材,对集水舱内的水进行过滤,避免水中含有杂物,造成喷淋管132以及螺旋喷嘴133的堵塞。
63.进一步的,集水舱盖231倾斜设置,且集水舱盖231靠近滤箱233的一侧低于另一
侧,便于螺旋喷嘴133喷出的水雾在集水舱盖231上形成水流流向滤箱233内,进行过滤,且集水舱盖231的设计,进一步避免了该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在使用过程中因光线的照射在集水舱内,使其内的水中生成青苔等藓类植物,继而造成喷淋管132以及螺旋喷嘴133的堵塞。
64.由此,在严寒时节或者严寒地区使用时,使用完成之后,拽动限位栓216,使限位栓216脱离限位孔213,继而沿着滑槽212向下滑动挡板214,使得挡板214对进风窗111形成完全封堵,同时因风机140停止工作,此时塔身110内部没有气流形成,故在重力作用下,原本打开的页板223此时在龙门架221上自然转动,形成互相叠合的状态,对进风窗111再次形成封堵,双重封堵,使得塔身110内部温度尽可能的不会急剧下降,同时,因热交换器120上规则的向下倾斜设计的紫铜管,使得其内残余的液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主动流出出水口122,避免位于塔身110内部的热交换器120中残存有余液,避免其内有余液因气温降低而造成结冰,使得紫铜管内部堵塞甚至导致紫铜管在液体结冰过程中因提及增加而造成破裂的现象发生,进一步的,利用外接压力装置,将集水舱内的余水排出,避免集水舱内形成冰冻,影响该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的下次使用。
65.在相关技术中,该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因热交换而形成的水蒸气,经由风机140排向塔身110外部的过程中,会将部分冷却用水排出冷却塔,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多数在塔身110内顶部设置有吸水设备,将水蒸气在吸水设备中形成冷凝水而后滴落向塔身110底部的集水舱内,进行资源的再利用,但是在严寒环境中,吸水设备中富含的大量水体,会在逐渐降低的温度下凝结成冰,继而造成整个吸水设备的封堵,且会使得风机140无法对塔身110内部进行抽气动作,严重影响该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的后期使用。
6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9所示,喷淋工装130和风机140之间设置有吸水组件300,吸水组件300包含吸水舱310和伸缩件320,吸水舱310固接于塔身110内壁,伸缩件320设置为多个,多个伸缩件320的固定端固接于塔身110的内顶部,伸缩件320的输出端固接于吸水舱310的上表面。
67.其中,吸水舱310的底部呈镂空设计,便于水蒸气以及冷凝水的通过,吸水舱310的内底部依次设置有吸水件311和网板312,吸水件311设置于吸水舱310的内底部和网板312之间,网板312和伸缩件320的输出端固接。
68.具体的,吸水件311可以为吸水海绵等相关材料。
69.进一步的,网板312的周侧固接有t形块313,t形块313限位滑动于吸水舱310的内壁,可以理解的是,在伸缩件320的伸缩动作下,网板312通过t形块313在吸水舱310内完成上下方向的滑动,继而完成对吸水件311的挤压,从而使得吸水件311内形成的冷凝水被挤出,滴落向塔身110内底部。
70.其中,伸缩件320可以为具备伸缩功能的液压缸等现有设备。
71.可以理解的是,在该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使用过程中,启动伸缩件320,带动网板312通过t形块313在吸水舱310内完成上下方向的滑动,对其底端的吸水件311进行重复的挤压动作,使得其内形成的冷凝水被挤出,滴落向塔身110内底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吸水件311内尽可能少量的含有水体,避免了含水量过多使吸水件311内部形成封堵,致使气流无法冲过吸水件311,造成该冷却塔排气失败,同时也尽可能的避免在寒冷环
境中,停止使用该冷却塔后,因吸水件311内富含水体而凝结成冰,继而影响闭式冷却塔的后期使用。
72.相关技术中,该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在停止使用之后,其内的热交换器120以及集水舱和吸水件311进行排水操作,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余水凝结成冰,继而对该闭式冷却塔的使用造成影响,但是,热交换器120紫铜管的外壁上、喷淋工装130上的螺旋喷嘴133和吸水件311内部,或多或少都会有残留水,而此残留的水,会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在塔身110内部形成冰冻层,而如若不对此冰冻层进行预处理,直接开启该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会使得热交换器120温度骤升,对热交换气器120的使用寿命带来危害,且因风机140工作使得塔身110内形成负压,易对吸水件311造成一定的损伤。
7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0-图12所示,塔身110上设置有预热组件400,预热组件400包含气泵410和排气管420,气泵410固接于塔身110,排气管420的一端固接于气泵410的输出端,排气管420的另一端设置于热交换器120和过滤件230之间。
74.其中,排气管420设置于塔身110内的一端固接有多个排气喷头430,多个排气喷头430设置于排气管420朝向热交换器120的一侧。
75.由此,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该一种具有防冻结构的闭式冷却塔之前,可以通过气泵410外接热源(热气流),通过排气管420输送向多个排气喷头430,而后多个排气喷头430将热气流吹向热交换器120以及塔身110内部,对塔身110内部因残余水体形成的冰冻层进行融化,且同时对热交换器120的紫铜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预热,避免正常使用过程中,热交换器120因需要流通温度较高的液体而导致其从低温状态温度骤升,避免了热交换器120上紫铜管受损,且对冰冻层进行融化后,使得吸水件311形成透气状态,便于风机140的正常排气。
76.需要说明的是,热交换器120、喷淋泵131、螺旋喷嘴133、风机140、拉簧217、气泵410和排气喷头43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7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