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3-02-04 11:47: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2.当前的空调已经不仅仅具有制冷制热等基本功能。为了满足用户更高层次的空气处理需要,一些空调具有更多附加处理功能,以对室内空气进行进一步调节。例如,部分空调具有新风功能,能够从室外环境引入新风,以使室内环境保持清新。
3.但是,现在的新风空调存在一些缺陷,普通新风空调只是强力引入新风气流,使室内气压增加,将室内的污浊空气通过门缝等缝隙排到室外,实现气流更新,这种方式的换新风速度较慢,效果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更快速地实现室内空气更新的空调。
5.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优化排风流路,使其不干扰换热风流路相关结构的正常布局。
6.本发明的另一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以更简单的结构增加排风速度。
7.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包括:
8.壳体;
9.贯流风道,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贯流风道具有用于将所述空调制取的换热气流吹向室内环境的送风口,所述贯流风道的轴向一端开设有排风口;
10.贯流风机,位于所述贯流风道内,用于将所述换热气流吹向所述送风口;
11.排风风道,连通所述排风口,用于将进入所述贯流风道内的室内空气引向室外环境。
12.可选地,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向端部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叶片,用于在所述贯流风机运行时将气流朝轴向远离所述贯流风机的方向吹出,使其流入所述排风风道。
13.可选地,每个所述叶片为轴流风叶。
14.可选地,所述贯流风道竖立设置,且所述排风口位于其下端;
15.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支撑格栅,所述支撑格栅包括支撑环和多个连接辐条,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排风口中央,用于支撑所述贯流风机,每个所述连接辐条连接所述支撑环和所述排风口边缘。
16.可选地,所述壳体限定有位于所述贯流风道下方的下部腔室,所述排风风道位于所述下部腔室内。
17.可选地,空调还包括新风风道,其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室内,用于引入室外新风;
18.所述新风风道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进口用于与连接室外环境的新风管相接,所述新风出口朝向室内环境以用于向排出新风。
19.可选地,空调还包括新风风机,其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室内,用于促使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气流流动。
20.可选地,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排风风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后侧,所述新风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前侧。
21.可选地,所述新风风道包括上游段和下游段;
22.所述上游段的进口构成所述新风进口,出口连接所述新风风机的进口;
23.所述下游段的进口连接所述新风风机的出口,出口构成所述新风出口。
24.可选地,所述新风风机为轴线竖直延伸的离心风机;且
25.所述上游段位于新风风机的下方,所述下游段位于所述新风风机的前方。
26.本发明的空调设置了排风风道,在需要更新室内空气时候,可关闭制冷循环系统并关闭贯流风道的送风口,使室内污浊空气在贯流风机的作用下进入贯流风道,然后从贯流风道轴向端部的排风口进入排风风道,被排风风道引向室外环境。本发明通过在贯流风道的端部开设排风口来排出室内空气,排风风路不会干扰换热风流路相关结构(包括贯流风机、贯流风道、进风口和送风口)的正常布局,不会对贯流风机的径向进风、出风造成任何阻碍,且在排风过程中仍然巧妙借用了换热风流路相关结构,构思非常巧妙。
27.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使贯流风机的端部固定有叶片(例如轴流风叶),以便在其运转时,叶片随之转动,构成一个小型的风机,使贯流风机内腔的换热气流被作用至排风风道内,增大了风量,加快了排风速度,结构非常巧妙。
28.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9.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0.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示意性前视图;
31.图2是图1所示空调的示意性右视图;
32.图3是图1所示空调内部的下半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图3所示空调中的贯流风道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图3所示空调中的贯流风机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意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6.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
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37.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空调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包括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除湿、引入新风等等。空调可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节流装置以及其他必要的元件构成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以通过风机输出冷风/热风,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制冷和制热。
39.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可以为家用空调,也可以为中央空调。具体地,空调的具体形式可以为分体壁挂式、分体立式、整体式、天井式等各种形式。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空调的具体形式不进行任何的限定。图1至图5仅仅示意了立式空调的实施例。
40.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示意性前视图;图2是图1所示空调的示意性右视图;图3是图1所示空调内部的下半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空调中的贯流风道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4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0、贯流风道11、贯流风机60和排风风道33。
42.其中,壳体10限定出空调的结构主体,其限定有容纳空间,以容纳空调的主体部件,例如换热器、风机、控制器等部件。图1和图2所示意的分体立式空调的室内机的壳体10。
43.贯流风道11位于壳体10内,其具有送风口112,送风口112为贯流风道11周壁的缺口。送风口112用于将空调制取的换热气流输送至室内环境,以对室内环境进行调节。具体地,壳体10可包括构成空调外观的面板和位于面板内部的骨架,可由骨架形成贯流风道11。贯流风道11的轴向一端开设有排风口113。
44.进一步地,贯流风道11还可具有进风口111,以允许室内空气经进风口111进入贯流风道11。送风口112和进风口111均穿透壳体10,以朝向室内环境。送风口112处可设置有导风装置50,以用于引导送风口112的出风方向。
45.贯流风机60位于贯流风道11内,用于将换热气流经送风口112吹至室内环境,以便利用换热气流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空调还可包括换热器40。换热器40设置在壳体10内,用于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换热,形成前述的换热气流。该换热器40为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在制冷运行时作为蒸发器,制热运行时作为冷凝器。换热器40可设置在贯流风道11的内部,也可设置在贯流风道11之外。
46.排风风道33连通排风口113,用于将进入贯流风道11内的室内空气引向室外环境。
47.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设置了排风风道33,在室内空气需要更新时,可关闭制冷循环系统,并关闭贯流风道11的送风口112,使室内污浊空气在贯流风机60的作用下进入贯流风道11,然后从贯流风道11轴向端部的排风口113进入排风风道33,被排风风道33引向室外环境。“引向”指的是排风风道33将气流朝室外环境的方向引导,并非一定要使排风风道33
直接连接于室外环境。
48.例如图3所示,排风风道33的进口330连接排风口113,然后朝壳体10延伸,壳体10开设有开口以与排风风道33的出口340相对,外设的排气管81可拆卸地连接于排风风道33的出口340,排气管81的出口端伸向室外环境。本实施例将排气管81设计为独立于壳体10的独立部件,能够更加方便空调的设计、制作和运输。
49.由于贯流风机是沿着其径向进风、径向出风的,因此常规的贯流风道的轴向两端是封闭的,并不具有通风功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贯流风道11的端部开设排风口113来排出室内空气,使排风风路不会干扰换热风流路相关结构(包括贯流风机60、贯流风道11、进风口111和送风口112)的正常布局,不会对贯流风机60的径向进风、出风造成任何阻碍,且在排风过程中仍然巧妙借用了换热风流路相关结构,构思非常巧妙。
50.排风风道33的进口330、出口340或者内部可设置有风门结构,当不需要排风时,可关闭排风风道33。空调领域存在各种风门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合理选用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贯流风道11竖立设置,且排风口113位于其下端。如图4所示,限定出贯流风道11的风道壁包括第一风道壁116、第二风道壁(未示出),上端壁118和下端壁119。排风口113开设于下端壁119上。排风口113处设置有支撑格栅117,支撑格栅117包括支撑环1171和多个连接辐条1172,支撑环1171位于排风口113的中央,用于支撑贯流风机60,每个连接辐条1172连接支撑环1171和排风口113的边缘,起到支撑作用。
52.图5是图3所示空调中的贯流风机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53.如图5所示,可使贯流风机60的轴向端部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叶片62,用于在贯流风机60运行时将换热气流朝轴向远离贯流风机60的方向吹出,使其流入排风风道33。也即,当贯流风机60转动时,该至少一个叶片62也随之转动,对气流施加作用力。换言之,该至少一个叶片62也构成一个小型的风机,使贯流风机60内腔的气流被作用至排风风道33内。该设计巧妙地利用贯流风机60常规转动实现了双向送风(径向和轴向)。优选地,如图5所示,叶片62的数量为多个。
54.如图5所示,贯流风机60包括多个沿其轴向延伸的长条状的贯流风叶61,多个贯流风叶61沿贯流风机60的周向间隔排列,且贯流风机60的轴向两端分别具有一个环圈状的安装环63。多个叶片62的一端连接于一个安装环63的径向内侧,另一端在安装环63的圆心处集合并连接于一个安装轴64。安装轴64用于将贯流风机60安装于下端壁119。可以理解的是,贯流风机60的上部端板连接有驱动电机。
55.如图5所示,叶片62优选为轴流风叶,使全体的叶片62构成一个小型的轴流叶轮。轴流叶轮的进风和出风都是平行于轴流叶轮的轴向的,更有利于将气流从各个贯流风叶61构成的圆柱腔室中吸出气流。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可使壳体10限定有位于贯流风道11下方的下部腔室12,排风风道33位于下部腔室12内。也即,贯流风道11的位置更加靠上,以便送风口112的位置更加靠上,以便向更远处送风,扩大送风距离和角度。立式空调可采用这种布局方式。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调还可包括新风风道30,新风风道30设置于前述的下部腔室12中,用于引入室外新风。新风风道30具有新风进口310和新风出口320,新风进口310用于与连接室外环境的新风管82相接,新风出口320朝向室内环境以用于向排出新
风。空调还包括新风风机90,新风风机90设置于下部腔室12内,用于促使新风风道30内的新风气流流动。本实施例将新风管82设计为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10的独立部件,能够更加方便空调的设计、制作和运输。
58.当然,新风进口310、新风出口320或者新风风道30的内部可设置有风门,以用于开闭新风风道30。
59.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的可选的运行模式如下:室内空气需要更新时,可仅开启新风风道30和新风风机90,也就是仅主动引入室外新风,使室内污浊空气通过窗缝、门缝等排出室外。也可仅开启排风风道33和贯流风机60,也就是仅主动排出室内空气,使室外新风通过窗缝、门缝等进入室内。当然,也可同时主动引入室外新风和排出室内空气,以使换新风进程更快。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可使新风进口310和排风风道的33的出口340位于壳体10的后侧,以便与之连接的排气管81和新风管82隐藏在空调后部,不影响空调外观,同时也便于排气管81和新风管82沿墙壁延伸并通过墙壁开孔等结构伸出室外。使新风出口320位于壳体10的前侧,以便于向前输出新风。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新风风道30可包括上游段31和下游段32。其中,上游段31的进口构成新风进口310,出口连接新风风机90的进口。下游段32的进口连接新风风机90的出口,出口构成新风出口320。
62.该实施例中,新风风机90不仅仅包括风轮,还包括用于安装风轮且开始有进口和出口的外壳。新风风机90可为轴线竖直延伸的离心风机。上游段31位于新风风机90的下方,下游段32位于新风风机90的前方。本实施例将新风风道30分割为两段,能够充分利用下部腔室12的高度空间和纵深空间。而且,也能使新风风机90处于新风风道30的外部,便于安装和拆卸,结构非常巧妙。
63.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使新风风道为整体结构,使新风风机仅包括风轮,并将新风风机设置在新风风道内。
64.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