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座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3-02-02 08:18: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座椅包括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座椅坐垫包括坐垫骨架、包覆在坐垫骨架上的坐垫发泡层及包覆在坐垫发泡层上的坐垫表皮层。座椅靠背包括靠背骨架、包覆在靠背骨架上的靠背发泡层及包覆在靠背发泡层上的靠背表皮层。
3.为了提高座椅坐垫的舒适度,一般都在坐垫骨架上设置有坐垫弹簧,在靠背骨架上设置有靠背弹簧。现有技术中的坐垫弹簧和靠背弹簧,在安装好之后,不在具有调节松紧的能力,也就不能调节坐垫发泡层和靠背发泡层的软硬度。
4.实际应用中,不同用户对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的软硬程度要求不同,现有技术中的座椅缺乏对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的软硬调节功能,不能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要。
5.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分别具有软硬调节功能的座椅及车辆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分别具有软硬调节功能的座椅及车辆。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座椅,包括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
8.所述座椅坐垫包括坐垫骨架、包覆在所述坐垫骨架上的坐垫发泡层和配置在所述坐垫骨架上且能够对所述坐垫发泡层进行软硬调节的坐垫悬簧调节装置;
9.所述座椅靠背包括靠背骨架、包覆在所述靠背骨架上的靠背发泡层和配置在所述靠背骨架上且能够对所述靠背发泡层进行软硬调节的靠背悬簧调节装置;
10.所述坐垫悬簧调节装置及所述靠背悬簧调节装置分别具有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
11.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坐垫悬簧调节装置包括坐垫悬簧骨架、用于对所述坐垫发泡层进行软硬调节的坐垫拉线和用于收紧及放松所述坐垫拉线的坐垫拉线收放机构;
12.所述坐垫悬簧骨架与所述坐垫骨架连接,所述坐垫拉线与所述坐垫悬簧骨架滑动连接,所述坐垫拉线与所述坐垫拉线收放机构连接。
13.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坐垫拉线收放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卷线盘,所述坐垫拉线与所述第一卷线盘连接。
14.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坐垫悬簧骨架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坐垫拉线在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之间呈网状布置。
15.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分别具有用于所述坐垫拉线转向的转向弯管。
16.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坐垫拉线上配置有支撑环,每个所述支撑环都
处于所述坐垫拉线的两条交叉的拉线段之间。
17.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坐垫拉线的两条交叉的拉线段的交叉处具有叉形的导向管。
18.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坐垫拉线收放机构处于所述坐垫悬簧骨架的中部。
19.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靠背悬簧调节装置包括靠背悬簧骨架、用于对所述靠背发泡层进行软硬调节的靠背拉线和用于收紧及放松所述靠背拉线的靠背拉线收放机构;
20.所述靠背悬簧骨架与所述靠背骨架连接,所述靠背拉线与所述靠背骨架滑动连接,所述靠背拉线与所述靠背拉线收放机构连接。
21.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靠背拉线收放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卷线盘,所述靠背拉线与所述第二卷线盘连接。
22.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靠背悬簧骨架为框架式结构,所述靠背悬簧骨架的两条相对布置的侧边框上分别间隔地布置有多个线扣,所述靠背拉线依次穿过两条所述侧边框上的所述线扣。
23.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靠背拉线在两条所述侧边框之间交叉布置呈网状。
24.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靠背拉线上配置有撑杆;所述撑杆沿着所述靠背悬簧骨架的高度方向延伸,在沿着所述靠背悬簧骨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撑杆处于所述靠背悬簧骨架的中间。
25.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靠背拉线收放机构集成在所述靠背悬簧骨架的下部。
26.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靠背悬簧骨架通过挂接件与所述靠背骨架连接。
2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座椅。
28.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坐垫悬簧调节装置及所述靠背悬簧调节装置分别与所述车辆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座椅坐垫中配置有坐垫悬簧调节装置,在坐垫悬簧调节装置处于张紧状态时,坐垫发泡层变硬,从而使得座椅坐垫变硬,在坐垫悬簧调节装置处于松弛状态时,坐垫发泡层变软,从而使得座椅坐垫变软。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座椅靠背中配置有靠背悬簧调节装置,在靠背悬簧调节装置处于张紧状态时,靠背发泡层变硬,从而使得座椅靠背变硬,在靠背悬簧调节装置处于松弛状态时,靠背发泡层变软,从而使得座椅靠背变软。
32.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及车辆,其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分别具有软硬调节功能,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附图说明
33.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
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坐垫悬簧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36.图3为在坐垫拉线收放机构正向转动,坐垫拉线处于张紧状态的示意图;
37.图4为在坐垫拉线处于张紧状态时,坐垫拉线贴紧坐垫发泡层的示意图;
38.图5为在坐垫拉线收放机构反向转动,坐垫拉线处于松开状态的示意图;
39.图6为在坐垫拉线处于松开状态时,坐垫拉线部分区域离开坐垫发泡层的示意图;
40.图7为靠背悬簧调节装置的主视图;
41.图8为在靠背拉线收放机构正向转动,靠背拉线处于张紧状态的示意图;
42.图9为靠背拉线处于张紧状态时,靠背拉线贴紧靠背发泡层的示意图;
43.图10为在靠背拉线收放机构反向转动,靠背拉线处于松开状态的示意图;
44.图11为在靠背拉线处于松开状态时,靠背拉线部分区域离开靠背发泡层的示意图;
45.图12为坐垫悬簧调节装置、靠背悬簧调节装置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47.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包括座椅坐垫1和座椅靠背2。
48.座椅坐垫1包括坐垫骨架11、包覆在坐垫骨架11上的坐垫发泡层12和配置在坐垫骨架11上且能够对坐垫发泡层12进行软硬调节的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
49.座椅靠背2包括靠背骨架21、包覆在靠背骨架21上的靠背发泡层22和配置在靠背骨架21上且能够对靠背发泡层22进行软硬调节的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
50.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及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分别具有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
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其座椅坐垫1中配置有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安装在坐垫骨架11上并处于坐垫发泡层12的下方。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具有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可在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之间调节转换。在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处于张紧状态时,其贴住坐垫发泡层12,坐垫发泡层12的下沉量或入侵量较小,坐垫发泡层12较硬,座椅坐垫1也相应较硬。在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处于松弛或松开状态时,其至少部分区域离开坐垫发泡层12,坐垫发泡层12的下沉量或入侵量较大,坐垫发泡层12较软,座椅坐垫1也相应较软。
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其座椅靠背2中配置有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安装在靠背骨架21上并处于靠背发泡层22的背侧。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具有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可在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之间调节转换。在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处于张紧状态时,其贴住靠背发泡层22,靠背发泡层22的下沉量或入侵量较小,靠背发泡层22较硬,座椅靠背2也相应较硬。在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处于松弛或松开状态时,其至少部分区域离开靠背发泡层22,靠背发泡层22的下沉量或入侵量较大,靠背发泡层22较
软,座椅靠背2也相应较软。
53.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通过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可调节座椅坐垫1的软硬程度,通过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可调节座椅靠背2的软硬程度,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5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包括坐垫悬簧骨架31、用于对坐垫发泡层12进行软硬调节的坐垫拉线32和用于收紧及放松坐垫拉线32的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
55.坐垫悬簧骨架31与坐垫骨架11连接,坐垫拉线32与坐垫悬簧骨架31滑动连接,坐垫拉线32与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连接。
56.本实施例中,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包括坐垫悬簧骨架31、坐垫拉线32和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坐垫悬簧骨架31为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的支撑结构,其与坐垫骨架11连接。坐垫拉线32为张力调节机构,其连接在坐垫悬簧骨架31上。坐垫拉线32与坐垫悬簧骨架31滑动连接,其在坐垫悬簧骨架31上可被拉动呈张紧状态,也可被放松呈松弛或松开状态。
57.坐垫拉线32在坐垫悬簧骨架31中有多段拉线段321,多条拉线段321中前后的拉线段为依次连接,多条拉线段321可交叉呈网状布置或平行布置。坐垫拉线32可选用钢丝。
58.坐垫拉线32与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连接。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用于收紧及放松坐垫拉线32。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可选择安装在坐垫骨架11上。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的体积较小,重量轻,其也可直接由坐垫拉线32提供支撑,也即是,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悬挂在坐垫拉线32上。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可为手动调节机构,例如手轮机构、摇臂机构。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也可为自动调节机构,例如电机机构。
59.结合图3-4所示,当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作用使坐垫拉线32处于张紧状态时,坐垫拉线32贴紧坐垫发泡层12,坐垫发泡层12的下沉量或入侵量变小,座椅坐垫1较硬。
60.结合图5-6所示,当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作用坐垫拉线32处于松开或松弛状态时,坐垫拉线32至少部分区域离开坐垫发泡层12,坐垫发泡层12具有一定的下沉量或入侵量,座椅坐垫1较软。
6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和图5所示,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包括第一电机331和安装在第一电机33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卷线盘332,坐垫拉线32与第一卷线盘332连接。
62.本实施例中,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采用电机机构,其包括第一电机331和第一卷线盘332,第一卷线盘332安装在第一电机331的输出轴或转轴上,坐垫拉线32与第一卷线盘332连接,实现了坐垫拉线32的自动收放操作。第一卷线盘332具有凹槽,便于收放坐垫拉线32。
6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坐垫悬簧骨架31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骨架311和第二骨架312,坐垫拉线32在第一骨架311和第二骨架312之间呈网状布置。
64.坐垫骨架11包括前端的安装轴111和后部的主体部112,安装轴111和主体部112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装配在安装轴111和主体部112之间安装空间中。第一骨架311与安装轴111连接,第二骨架312与主体部112连接。第一骨架311和第二骨架312上可分别设置弯钩,方便连接。第一骨架311和第二骨架312都可采用塑料件,质量轻。
65.坐垫拉线32在第一骨架311和第二骨架312之间呈网状布置,与坐垫发泡层12接触的拉线段21交叉布置,对坐垫发泡层12的支撑效果好。
6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和图5所示,第一骨架311和第二骨架312分别具有
用于坐垫拉线32转向的转向弯管313,便于坐垫拉线32的连接转向。
67.如坐垫拉线32的两端都连接在第一骨架311上,则第一骨架311上的转向弯管313的数量比第二骨架312上的转向弯管313的数量少一个。
68.布置坐垫拉线32时,先将坐垫拉线32的一端与第一骨架311的一端连接,然后依次经过第二骨架312上的转向弯管313、第一骨架311上的转向弯管313、第二骨架312上的转向弯管313,
……
,第一骨架311上的转向弯管313、第二骨架312上的转向弯管313交替转向,最后将坐垫拉线32的另一端与第一骨架311的另一端连接。在布置坐垫拉线32时,坐垫拉线32经过第一卷线盘332时,在第一卷线盘332上缠绕多圈。当第一卷线盘332正向转动时,将会继续缠绕收起坐垫拉线32,因此,坐垫拉线32处于张紧状态。当第一卷线盘332反向转动时,将会放出缠绕的坐垫拉线32,因此,坐垫拉线32处于松开或松弛状态。
69.根据需要,可将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布置在第一骨架311或第二骨架12的一端,坐垫拉线32的一端直接与第一卷线盘332连接。
7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和图5所示,坐垫拉线32上配置有支撑环322。每个支撑环322都处于坐垫拉线32的两条交叉的拉线段321之间。
71.支撑环322一方面起到稳定两条交叉的拉线段321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使得两条交叉的拉线段321转向的作用,再一方面起到支撑坐垫发泡层12的作用。
72.支撑件322为塑料环,支撑环322的圆周面具有凹槽,拉线段321处于凹槽中,起到防止拉线段321脱离支撑环的作用。
7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和图5所示,坐垫拉线32的两条交叉的拉线段321的交叉处具有叉形的导向管323。叉形的导向管323包括两条交叉布置的导管,两条导管之间角度根据具体的要求设定。每条拉线段321穿过一条导管,对拉线段321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也可避免两条交叉的拉线段321在交叉处分开。导向管323可为橡胶管,其可自适应拉线段321的倾斜角度。
7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和图5所示,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处于坐垫悬簧骨架31的中部。在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起作用时,利于使得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左右两侧的拉线段21同步张紧或松开。
7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11所示,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包括靠背悬簧骨架41、用于对靠背发泡层22进行软硬调节的靠背拉线42和用于收紧及放松靠背拉线的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
76.靠背悬簧骨架41与靠背骨架21连接,靠背拉线42与靠背骨架21滑动连接,靠背拉线42与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连接。
77.本实施例中,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包括靠背悬簧骨架41、靠背拉线42和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靠背悬簧骨架41为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的支撑结构,其与靠背骨架21连接。靠背拉线42为张力调节机构,其连接在靠背悬簧骨架41上。靠背拉线42与靠背悬簧骨架41滑动连接,其在靠背悬簧骨架41上可被拉动呈张紧状态,也可被放松呈松弛或松开状态。
78.靠背拉线42在靠背悬簧骨架41中有多段拉线段421,多条拉线段421中前后的拉线段421为依次连接,多条拉线段421可交叉呈网状布置或平行布置。靠背拉线42可选用钢丝。
79.靠背拉线42的一端与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连接。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用于收紧及放松靠背拉线42。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可选择安装在靠背骨架21上,也可选择安装在靠背
悬簧骨架41上。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可为手动调节机构,例如手轮机构、摇臂机构。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也可为自动调节机构,例如电机机构。
80.结合图8-9所示,当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作用使靠背拉线42处于张紧状态时,靠背拉线42贴紧靠背发泡层22,靠背发泡层22的下沉量或入侵量变小,座椅靠背2较硬。
81.结合图10-11所示,当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作用靠背拉线42处于松开或松弛状态时,靠背拉线42至少部分区域离开靠背发泡层22,靠背发泡层22具有一定的下沉量或入侵量,座椅靠背2较软。
8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8和图10所示,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包括第二电机431和安装在第二电机431的输出轴上的第二卷线盘432,靠背拉线43与第二卷线盘432连接。
83.本实施例中,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采用电机机构,其包括第二电机431和第二卷线盘432,第二卷线盘432安装在第二电机431的输出轴或转轴上,靠背拉线42与第二卷线盘432连接,实现了靠背拉线42的自动收放操作。第二卷线盘432具有凹槽,便于收放靠背拉线42。
8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8和图10所示,靠背悬簧骨架41为框架式结构,靠背悬簧骨架41的两条相对布置的侧边框411上分别间隔地布置有多个线扣412,靠背拉线42依次穿过两条侧边框412上的线扣42。
85.线扣42可为挂钩、套筒等类似结构,其用于将靠背拉线42与侧边框411装配在一起,靠背拉线42可相对于线扣42滑动。
8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8和图10所示,靠背拉线42在两条侧边框411之间交叉布置呈网状,与靠背发泡层22接触的拉线段421交叉布置,对靠背发泡层22的支撑效果好。
8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8和图10所示,靠背拉线42上配置有撑杆422。撑杆422沿着靠背悬簧骨架41的高度方向延伸。在沿着靠背悬簧骨架41的宽度方向上,撑杆422处于靠背悬簧骨架41的中间。
88.本实施例中,撑杆422沿着框架式的靠背悬簧骨架41的竖向延伸,撑杆422处于靠背悬簧骨架41的宽度的中间。撑杆422即起到在中间连接靠背拉线42的作用,也起到支撑靠背发泡层22的作用。撑杆422优选采用塑料杆,质量轻,并能够被靠背拉线42拉动折弯,以适应靠背发泡层22的变形需要。
89.在靠背拉线42处于张紧状态时,撑杆422贴紧靠背发泡层22,支撑靠背发泡层22,利于提升靠背发泡层22中间部分的硬度。在靠背拉线42处于松开或松弛状态时,撑杆422的上下两端之间的部分区域离开靠背发泡层22,在靠背发泡层22与撑杆422之间形成有一定的下沉量或入侵量,以降低靠背发泡层22中间部分的软度。
9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8和图10所示,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集成在靠背悬簧骨架41的下部,使得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的重心处于结构的底部,利于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9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8和图10所示,靠背悬簧骨架41通过挂接件413与靠背骨架21连接。挂接件413可为挂绳、金属丝、挂杆、挂钩等,方便将靠背悬簧骨架41组装在靠背骨架21中。
9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座椅。
93.有关座椅的结构、构造及工作原理,请参考前面对座椅的描述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9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其座椅的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分别具有软硬调节功能,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95.如图1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及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分别与车辆的控制系统5(行车电脑)信号连接。
96.本实施例中,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及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都为自动调节装置,由控制系统5控制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及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自动调节,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
97.具体地,坐垫悬簧调节装置3的坐垫拉线收放机构33的第一电机331与控制系统5通过导线连接,靠背悬簧调节装置4的靠背拉线收放机构43的第二电机431与控制系统5通过导线连接。控制系统5根据用户的指令控制第一电机331和第二电机431转动,以实现座椅坐垫1和座椅靠背2的软硬度调节。
98.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9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