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针对冠状病毒HCov-229e的抗病毒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3-02-02 01:44: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针对冠状病毒hcov-229e的抗病毒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涂装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对冠状病毒hcov-229e的抗病毒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2.涂装材料在生活的各处都有使用,大量的表面涂装与人直接接触。随着人们对卫生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涂装材料的抗微生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冠状病毒对人类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纳米银颗粒、纳米二氧化钛等材料对于各种病毒具有较好的灭杀作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多种技术手段将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等抗病毒材料添加到涂装材料中,使得涂装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性能。为了发挥纳米银颗粒、纳米二氧化钛等的抗病毒性能,通常将负载在载体上形成复合材料,提高分散性。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将纳米银颗粒、纳米二氧化钛等负载在载体上形成复合材料加入涂装材料中,由于载体与涂装材料主体聚合物材料相容性较差,会导致固化后形成的涂层力学性能偏差,尤其是抗冲击变差。
5.hcov-229e是冠状病毒的一种,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人们每天经常使用水龙头等卫浴产品,而且通常是多人混合使用,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在其表面涂装抗病毒涂料,形成抗病毒涂层对于避免交叉感染、提高人们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对冠状病毒hcov-229e的抗病毒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7.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针对冠状病毒hcov-229e的抗病毒涂料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各原料组分,10-20份丙烯酸树脂、10-20份环氧树脂、1-5份交联助剂、0.2-2份附着力助剂、0.2-0.5份消泡剂、0.1-0.4份流平剂、0.1-0.5份硅烷偶联剂、0-1份触变剂和0.1-2份抗微生物材料;所述抗微生物材料按如下方法制备,按重量份数,s1、将0.1-1份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在含有0.3-3份分散剂和0.1-1份还原剂的100份水中,获得第一分散液;所述分散剂的分子式为ch2=cr1coo(ch2ch2o)n(ch2chch3o)mr2,其中r1选自h或c1-c4烷基,r2选自c6-c24烷基或c6-c24取代烷基,3≤n≤20,0≤m≤10,n-m≥3;s2、往步骤s1的第一分散液中加入0.1-10份浓度为0.01-0.1mol/l的银氨溶液,搅拌10分钟-2小时,获得第二分散液;s3、将100份步骤s2的第二分散液加入到100-1000份硅源水解液中,混合均匀,加入碱调节ph为9-12,再加入自由基引发剂,搅拌至凝胶形成,升温至40
±
5℃反应1-10小时,
再进行老化、表面改性、溶剂置换、干燥,获得所述抗微生物材料;所述硅源中含有重量百分比1-10%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不饱和双键的硅烷偶联剂。
8.优选的,所述丙烯酸树脂为羟基丙烯酸树脂,固含量为40-70wt%。
9.优选的,所述交联助剂选自氨基树脂。
10.优选的,所述附着力促进剂选自磷酸酯类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剂。
11.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还原剂选自葡萄糖、抗坏血酸、甲醛、硼氢化钠、氢醌、氢醌衍生物和乙醛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组合。
12.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自由基引发剂选自氧化还原型自由基引发剂。
13.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水中还含有0.001-0.005份阻聚剂。
14.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加入自由基引发剂之后,所述搅拌至凝胶形成之前,还包括,加入0.005-0.05份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及以上碳碳不饱和双键的单体。
15.更优选的,所述单体选自一缩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缩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醚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乙氧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组合。
16.上述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抗病毒涂料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在所述丙烯酸树脂中加入所述流平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所述抗微生物材料,分散均匀,依次加入所述环氧树脂、所述附着力促进剂、所述硅烷偶联剂和所述消泡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所述触变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所述交联助剂,搅拌均匀。
17.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抗微生物材料以二氧化硅气凝胶作为载体,纳米银颗粒和纳米二氧化钛为抗病毒成分,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性能,尤其是对冠状病毒hcov-229e具有较好的灭杀效果。
18.2、本技术在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中加入含有碳碳不饱和双键的分散剂,既可以作为纳米二氧化钛和还原的纳米银颗粒的分散剂,提高纳米二氧化钛和还原的纳米银颗粒的分散性,减少团聚,也可以在后续工艺中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接枝到载体二氧化硅气凝胶上,提高抗微生物材料与聚合物树脂(丙烯酸树脂和/或环氧树脂)的相容性,既可以提高抗微生物材料在聚合物树脂中的分散性,提高混合分散效率和效果,再者柔性的分散剂结构可以提高抗病毒涂料组合物固化后的抗冲击强度。
19.3.本技术在制备抗微生物材料的步骤s3中加入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及以上碳碳不饱和双键的单体,使得接枝到载体二氧化硅气凝胶上的分散剂发生交联,形成交联结构。交联结构具有以下的作用:(1)分布在二氧化硅气凝胶外表面的交联结构成为涂料组合物中聚合物树脂与二氧化硅气凝胶载体在结合处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提高了抗微生物材料与聚合物树脂的相容性;(2)交联的连接结构与交联后的聚合物树脂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提高了抗微生物材料在涂料中的分散性以及固化后的分散稳定性,而且交联的连接结构可以提高涂料组合物固化后的抗冲击性能;(3)连接结构处的纳米银颗粒和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同样处于交联的聚合物树脂位置,可以提高对微生物的灭杀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21.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
22.本技术一方面提出一种针对冠状病毒hcov-229e的抗病毒涂料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各原料组分,10-20份丙烯酸树脂、10-20份环氧树脂、1-5份交联助剂、0.2-2份附着力助剂、0.2-0.5份消泡剂、0.1-0.4份流平剂、0.1-0.5份硅烷偶联剂、0-1份触变剂和0.1-2份抗微生物材料;上述抗微生物材料按如下方法制备,按重量份数,s1、将0.1-1份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在含有0.3-3份分散剂和0.1-1份还原剂的100份水中,获得第一分散液;其中,纳米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为10-50nm,进一步的,纳米二氧化钛为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硅,平均粒径为20-40nm;上述分散剂的分子式为ch2=cr1coo(ch2ch2o)n(ch2chch3o)mr2,其中r1选自h或c1-c4烷基,r2选自c6-c24烷基或c6-c24取代烷基,3≤n≤20,0≤m≤10,n-m≥3;上述分散剂分子结构中,ch2ch2o链段为亲水性质,ch2chch3o链段为疏水性质,r2也具有疏水性质,分散剂的亲水疏水结构使得分散剂对于纳米二氧化钛和后续还原的纳米银颗粒的分散性能较好;s2、往步骤s1的第一分散液中加入0.1-10份浓度为0.01-0.1mol/l的银氨溶液,搅拌10分钟-2小时,获得第二分散液;此步骤中,加入的银氨溶液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还原成为纳米银颗粒,同时借助分散剂的分散作用,分散剂包覆于纳米银颗粒表面,分散性较好,避免团聚;s3、将100份步骤s2的第二分散液加入到100-1000份硅源水解液中,混合均匀,加入碱调节ph为9-12,再加入自由基引发剂,搅拌至凝胶形成,升温至40
±
5℃反应1-10小时,再进行老化、表面改性、溶剂置换、干燥,获得所述抗微生物材料;上述硅源中含有重量百分比1-10%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不饱和双键的硅烷偶联剂。进一步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不饱和双键的硅烷偶联剂在硅源中的重量占比为3-8%。
23.本技术中,硅源可以包括四烷氧基硅烷、三烷氧基硅烷、玻璃水等。具体的,四烷氧基硅烷可以是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等,三烷氧基硅烷可以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不饱和双键的硅烷偶联剂可以以化学式rsi(ox)3表示,其中r代表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不饱和双键的有机结构,ox代表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等。具体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不饱和双键的硅烷偶联剂可以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24.本技术中,步骤s3中硅源水解液可以按如下方法制备:将硅源、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按照重量比1:(15-50):(5-10)混合均匀,加入酸调节反应体系ph为2-4,搅拌0.5-1小时,即获得硅源水解液。
25.上述步骤s3中,老化可以在60-90℃的环境下进行,时间为24-96小时,比如60℃
×
96小时,70℃
×
72小时,80℃
×
48小时,90℃
×
24小时等。
26.上述步骤s3中,表面改性可以采用三甲基氯硅烷溶液进行处理改性。
27.上述步骤s3中,溶剂置换可以采用丙酮、正己烷、环己烷等进行处理。
28.上述步骤s3中,干燥可以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冷冻真空干燥,也可以在常压下干燥。常压干燥可以逐步升温进行,具体的可以按以下的操作:40℃加热1-2小时,升温至60℃加热1-2小时,升温至90℃加热1-2小时,升温至120℃加热1-2小时。
29.本技术中,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之一,可以为羟基丙烯酸树脂,固含量为40-70wt%。羟基丙烯酸树脂含有活性的羟基基团,可以与氨基树脂在高温下发生交联反应,形成附着力好、耐冲击的交联聚合物膜。
30.本技术中,环氧树脂为另一个主要成膜物质,可以与氨基树脂发生交联反应,形成附着力好、耐水性好、有一定硬度的交联聚合物。本技术中,环氧树脂可以选自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及其衍生物、腰果酚改性环氧树脂及其衍生物、双酚s型环氧树脂等。
31.本技术中,交联助剂选自氨基树脂。氨基树脂既可以作为环氧树脂的交联剂,使得涂料成膜,当丙烯酸树脂为羟基丙烯酸树脂时,还可以对丙烯酸树脂进行交联,使得环氧树脂交联聚合物和丙烯酸树脂交联聚合物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提高涂膜的硬度、强度和附着力。具体的,可选的氨基树脂有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比如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32.本技术中,附着力促进剂选自磷酸酯类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剂,可以进一步提高涂膜对基材的附着力。
33.本技术中,步骤s1中还原剂是为了还原银氨溶液中的银络合离子形成纳米银颗粒。还原剂可以选自葡萄糖、抗坏血酸、甲醛、硼氢化钠、氢醌、氢醌衍生物和乙醛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组合。
34.本技术中,步骤s3中自由基引发剂用于引发硅源中的含碳碳不饱和双键硅烷偶联剂水解参与产生的湿凝胶所携带的碳碳不饱和双键与分散剂中碳碳不饱和双键进行反应,使得分散剂分子接枝到湿凝胶上,或者进而使得单体进行交联。本技术中,自由基引发剂可以选自氧化还原型自由基引发剂,具体的是水溶性氧化还原型自由基引发剂,举例的有,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过氧化氢/酒石酸、过氧化氢/吊白块、过硫酸铵/硫酸亚铁、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等。自由基引发剂的重量为0.01-0.05份。
35.本技术中,步骤s1中水中还含有0.001-0.005份阻聚剂。常用的阻聚剂有对苯二酚、氢醌等,可以阻止碳碳不饱和双键在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之前产生反应。
36.本技术中,步骤s3中加入自由基引发剂之后,搅拌至凝胶形成之前,还包括,加入0.005-0.05份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及以上碳碳不饱和双键的单体。
37.本技术中,加入单体,利用单体上的两个及以上碳碳不饱和双键官能团,可以使得分散剂与湿凝胶表面的碳碳不饱和双键结构产生交联,形成覆盖湿凝胶的聚合物三维网络结构,既可以进一步稳定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和纳米银颗粒,也可以利用聚合物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提高抗微生物材料在涂料组合物中的分散性,再可以与环氧树脂和/或丙烯酸树脂形成的交联结构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提高抗微生物材料在涂膜中的分散性以及分散
稳定性,也有利于提高涂膜的力学性能。
38.本技术中,上述单体为水溶性或亲水性的二官能团或多官能团单体,具体的,可以选自一缩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缩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醚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乙氧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组合。
39.当单体为二官能团单体时,比如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为了具有合适的交联度,单体的重量可以为0.02-0.05份;当单体为三官能团单体时,比如季戊四醇乙氧基(9)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为了具有合适的交联度,单体的重量可以为0.01-0.02份;当单体为四官能团单体时,比如乙氧化(9)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重量可以为0.005-0.01份。
40.本技术中,消泡剂无特别的限制,可以选自二甲基硅油消泡剂、烷基硅烷消泡剂、聚醚硅油消泡剂等。
41.本技术中,流平剂无特别的限制,可以选自聚醚改性硅油流平剂、聚酯改性硅油流平剂等。
42.本技术中,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涂膜的附着力,可以选自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比如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43.本技术中,触变剂可以选自气相法二氧化硅、有机膨润土、氢化蓖麻油等。
44.本技术另一方面提出上述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抗病毒涂料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在丙烯酸树脂中加入流平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抗微生物材料,分散均匀,依次加入环氧树脂、附着力促进剂、硅烷偶联剂和消泡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触变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交联助剂,搅拌均匀。
45.在上述制备工艺中,丙烯酸树脂先与流平剂混合,可以降低丙烯酸树脂的粘度,有利于抗微生物材料的分散。
4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比例及实验数据对本技术的抗病毒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进行详细说明。如无特别指明,下列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份数都为重量份数。如无特别指明,下列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原料都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或者依据现有技术制备。
47.制备例1将0.8份平均粒径35nm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在含有1.5份化学式为ch2=cch3coo(ch2ch2o)
15.4
(ch2chch3o)
8.2
c8h
17
分散剂、0.003份对苯二酚和0.5份葡萄糖的100份水中,继续加入5份浓度为0.03mol/l的银氨溶液,搅拌45分钟,获得第二分散液。
48.将0.96份正硅酸甲酯、0.04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5份无水乙醇和8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加入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为3.5,搅拌0.5小时,获得硅源水解液。
49.将100份上述第二分散液加入到400份上述硅源水解液中,混合均匀,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为10,再加入0.02份过硫酸铵和0.02份亚硫酸氢钠,搅拌至凝胶形成,升温至40
±
2℃反应5小时,再在70℃环境下老化72小时,浸泡于浓度为10g/l的三甲基氯硅烷的环己烷溶液中24小时进行表面改性,再浸泡于正己烷中进行溶剂置换2次、常压干燥,粉碎至平均粒径不超过10μm,获得抗微生物材料。
50.制备例2将0.5份平均粒径30nm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在含有1份化学式为ch2=cch3coo(ch2ch2o)
11.5
(ch2chch3o)
4.7
c6h
13
分散剂、0.003份对苯二酚和0.6份维生素c的100份水中,继续加入6份浓度为0.06mol/l的银氨溶液,搅拌1小时,获得第二分散液。
51.将0.93份正硅酸乙酯、0.07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0份无水乙醇和7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加入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为3,搅拌0.6小时,获得硅源水解液。
52.将100份上述第二分散液加入到600份上述硅源水解液中,混合均匀,加入氨水调节ph为9.5,再加入0.015份过硫酸铵和0.03份亚硫酸氢钠,搅拌至凝胶形成,升温至40
±
2℃反应5小时,再在60℃环境下老化96小时,浸泡于浓度为10g/l的三甲基氯硅烷的环己烷溶液中24小时进行表面改性,浸泡于正己烷中进行溶剂置换2次、常压下干燥,粉碎至平均粒径不超过10μm,获得抗微生物材料。
53.制备例3制备例1中,分散剂的重量由1.5份调整为2份,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54.制备例4制备例1中,加入0.02份过硫酸铵和0.02份亚硫酸氢钠后,搅拌至凝胶形成之前,加入0.035份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55.制备例5制备例4中的0.035份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替换为0.015份季戊四醇乙氧基(9)三甲基丙烯酸酯,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56.实施例1在12份浓度为50wt%的羟基丙烯酸树脂(羟基含量1.09wt%)中加入0.2份聚醚改性硅油流平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0.2份制备例1的抗微生物材料,分散均匀,依次加入20份环氧树脂e-44、0.7份磷酸酯类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剂、0.3份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25份二甲基硅油消泡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0.3份bet比表面积250m2/g气相法白炭黑,搅拌分散均匀,加入3份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搅拌均匀,获得抗病毒涂料组合物。
57.实施例2在20份浓度为60wt%的羟基丙烯酸树脂(羟基含量1.55wt%)中加入0.3份聚醚改性硅油流平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0.8份制备例2的抗微生物材料,分散均匀,依次加入12份环氧树脂e-44、0.5份磷酸酯类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剂、0.3份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4份二甲基硅油消泡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0.2份bet比表面积250m2/g气相法白炭黑,搅拌分散均匀,加入4份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搅拌均匀,获得抗病毒涂料组合物。
58.实施例3在15份浓度为70wt%的羟基丙烯酸树脂(羟基含量2.01wt%)中加入0.3份聚醚改性硅油流平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5份制备例3的抗微生物材料,分散均匀,依次加入16份环氧树脂e-44、0.6份磷酸酯类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剂、0.4份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3份二甲基硅油消泡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0.5份bet比表面积250m2/g气相法白炭黑,搅拌分散均匀,加入4份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搅拌均匀,获得抗病毒涂料
组合物。
59.实施例4在20份浓度为70wt%的羟基丙烯酸树脂(羟基含量2.01wt%)中加入0.3份聚醚改性硅油流平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8份制备例4的抗微生物材料,分散均匀,依次加入20份环氧树脂e-44、0.8份磷酸酯类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剂、0.3份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4份二甲基硅油消泡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0.6份bet比表面积250m2/g气相法白炭黑,搅拌分散均匀,加入4.5份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搅拌均匀,获得抗病毒涂料组合物。
60.实施例5在16份浓度为70wt%的羟基丙烯酸树脂(羟基含量2.01wt%)中加入0.4份聚醚改性硅油流平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5份制备例1的抗微生物材料,分散均匀,依次加入15份环氧树脂e-44、0.6份磷酸酯类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剂、0.4份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45份二甲基硅油消泡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0.6份bet比表面积250m2/g气相法白炭黑,搅拌分散均匀,加入4份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搅拌均匀,获得抗病毒涂料组合物。
61.实施例6实施例5中制备例1的抗微生物材料替换为等重量份数的制备例2的抗微生物材料,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62.实施例7实施例5中制备例1的抗微生物材料替换为等重量份数的制备例3的抗微生物材料,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63.实施例8实施例5中制备例1的抗微生物材料替换为等重量份数的制备例4的抗微生物材料,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64.实施例9实施例5中制备例1的抗微生物材料替换为等重量份数的制备例5的抗微生物材料,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65.对比例1制备例1中,以化学式为ho(ch2ch2o)
14.7
(ch2chch3o)
7.9
c8h
17
分散剂等重量份数替代制备例1中的分散剂,冷冻真空干燥替代常压干燥,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66.实施例5中,以上述获得的抗微生物材料等重量份数替代制备例1的抗微生物材料,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67.对比例2制备例1中,以化学式为ho(ch2ch2o)
14.7
(ch2chch3o)
7.9
c8h
17
分散剂等重量份数替代制备例1中的分散剂,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等重量份数替代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冷冻真空干燥替代常压干燥,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68.实施例5中,以上述获得的抗微生物材料等重量份数替代制备例1的抗微生物材料,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69.制备例3
制备例1中,不加入分散剂,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等重量份数替代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冷冻真空干燥替代常压干燥,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70.实施例5中,以上述获得的抗微生物材料等重量份数替代制备例1的抗微生物材料,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71.对比例4将0.5份平均粒径35nm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和0.8份纳米银颗粒超声分散在由5份二甲苯和15份醋酸丁酯组成的混合溶剂中,获得抗微生物分散液。
72.在16份浓度为70wt%的羟基丙烯酸树脂(羟基含量2.01wt%)中加入0.4份聚醚改性硅油流平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上述抗微生物分散液,分散均匀,依次加入15份环氧树脂e-44、0.6份磷酸酯类丙烯酸酯附着力促进剂、0.4份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45份二甲基硅油消泡剂,搅拌分散均匀,加入0.6份bet比表面积250m2/g气相法白炭黑,搅拌分散均匀,加入4份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搅拌均匀,获得抗病毒涂料组合物。
73.将实施例1-9和对比例1-4获得的抗病毒涂料组合物喷涂于不锈钢水龙头的表面,涂层厚度为30μm,再置于80℃烘箱中加热0.5小时,再升温至120℃加热1小时。
74.膜层性能测试抗病毒性:待测样品按照iso 21702-2019《塑料和其他非多孔表面抗病毒测试》,测试病毒为冠状病毒hcov-229e。
75.附着力:待测样品按照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进行测试。
76.耐水性:待测样品置于30℃水中浸泡240小时,取出擦干,室温下放置24小时,按照上述附着力测试方法测试附着力。
77.抗冲击性能:待测样品按照gb/t 1732-2020《漆膜耐冲击强度》进行测试。
78.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79.表1
由实施例1-4可知,涂料组合物中抗微生物材料含量的增加,涂层的抗病毒性能提升,抗微生物材料中接枝的分散剂结构对于提升涂层的抗冲击性能有益。对比实施例5-9以及对比例1-4,抗微生物材料中接枝分散剂结构可以提高涂层的抗冲击性能;在相同的抗微生物材料含量下,抗微生物材料中接枝的分散剂结构的含量对于涂层的抗冲击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抗微生物材料结构中引入可以发生交联的单体,可以提高涂层的抗冲击性能,以及耐水性,可能是提高了涂层的交联密度以及抗微生物材料在涂层中的相容性和分散性。
8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