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头颈外科牵开器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与流程

2023-02-01 23:13: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头颈外科牵开器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2.外科手术是医学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手段,由于头颈区域是神经血管复杂,目前绝大部分头颈开放手术中采用开放手术方式,但头颈部的疤痕对患者影响较大,为了实现手术切口转移,避免在头颈部出现明显的疤痕,需要使用辅助特殊的设备拉开周围组织暴露术区利于手术进行,为了解决头颈切口转移这类创新术式配套的器械需求,和如何进行快速配套器械的定位提出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在此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外科手术定位方法,该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对患者头颈部位进行定位。
4.为此,本发明提供的外科手术定位方法利用牵开器系统实现对患者的头颈进行定位,所述牵开器系统包括:悬挂环,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一链接件和第二链接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第一链接件和所述第二链接件可以拆分的链接构成完整的本体,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第一链接件和所述第二链接件链接时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可以以所述第一链接件、所述第二链接件为轴点翻转,且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翻转一定角度后经所述第一链接件或所述第二链接件固定,所述第一链接件还包括装配杆;以及支架,用于所述悬挂环装配,包括立杆、横杆a和横杆b,所述横杆a装配于所述立杆和所述横杆b之间,所述横杆a与所述横杆b之间通过可以使所述横杆a、所述横杆b活动的第一关节组件装配在一起;所述横杆b的悬空端用于所述悬挂环的装配杆装配;该定位系统包括初定位及精定位,所述初定位通过调整所述横杆a和所述横杆b使所述悬挂环处于第一目标位置;所述精定位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以及装配杆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精定位,使定位点垂直下方为手术入路切口位置。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定位方法在对耳后部分进行定位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第一链接件和所述第二链接件链接在一起,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定夹角;所述第一链接件和所述第二链接件之间形成的连接线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形成的连接线相交点的下方为患者头颈需手术处的定位点。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定位方法在对颈根部分进行定位时,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分离,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形成一定夹角;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链接的点为顶点所延伸的线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上相距最远的两点之间形成的连接线相交点的下方为患者头颈需手术处的定位点。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定位方法在对颈根部分进行定位时,所述第一本体呈竖直
状态,其最高点下方为患者头颈需手术处的定位点。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关节组件包括第一夹持头、第二夹持头和锁紧件,所述第一夹持头和所述第二夹持头经所述锁紧件装配在一起,所述第一夹持头用于与所述横杆a间隙装配,所述第二夹持头用于与所述横杆b间隙装配;所述第一夹持头和所述第二夹持头相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二夹持头与所述第一夹持头相接触面上分布布设有齿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夹持头和/或所述第二夹持头上分布有用于旋转指示的指示刻度;旋转所述第一夹持头或所述第二夹持头实现对所述横杆a、所述横杆b之间相对角度的调节使所述悬挂环处于不同平面位置的定位。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杆a和所述立杆之间通过第二关节组件装配在一起,所述第二关节组件包括第二旋转钮、转轴、第一装配头和第二装配头;所述第二装配头装配于所述横杆a上且所述转轴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头上,所述第一装配头装配于所述立杆上,并开设有用于所述转轴装配的通孔,所述转轴贯穿所述通孔装配并与所述第二旋钮配合实现所述横杆a和所述立杆的装配,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装配头之间间隙装配;所述第一装配头与所述第二装配头相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二装配头与所述第一装配头相接触面上分布布设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一装配头和/或所述第二装配头上分布有用于旋转指示的指示刻度,旋转所述第一装配头或所述第二装配头实现对所述横杆a、所述立柱之间相对角度的调节使所述悬挂环处于不同平面位置的定位。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杆b的悬空端上装配有用于所述悬挂环装配并锁紧的第三关节组件,所述第三关节组件包括第三装配头、第三夹持头和第三旋钮,所述第三装配头装配于所述横杆b上且其上装配有安装轴,所述第三夹持头套装于所述安装轴上并在所述第三旋钮的作用下被锁紧或非锁紧;所述第三夹持头作为装配部件用于所述悬挂环装配;所述第三装配头和所述第三夹持头相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三夹持头与所述第三装配头相接触面上分布布设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三装配头和/或所述第三夹持头上分布有用于旋转指示的指示刻度,旋转所述第三装配头或所述第三夹持头实现对所述横杆a、所述横杆b之间相对角度的调节使所述悬挂环处于不同平面位置的定位。
11.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1)本发明配置悬挂环可以折叠及打开的设计,再结合横杆通过第一关节组件装配,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拉钩的定位位置,实现了多位置变化,满足对不同角度的定位,定位方法简单。
12.2)支架关节处设置齿形结构,形成防松结构,提高了承载拉力;且关节组件上具有指示刻度,使定位角度可视,提高了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1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拉钩一种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图1中所示镜鞘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拉钩另一种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所示镜鞘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拉钩又一种结构的立体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拉钩座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拉钩座的爆炸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拉钩座的立体图;图9为本发明记载的拉钩及拉钩座的装配示意图;图10-11为本发明提供的悬挂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2-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悬挂环的状态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记载的拉钩、拉钩座及悬挂环的装配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记载的支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记载的支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的分解图;图19为图18的19-19局部放大图;图20为图18的20-20局部放大图;图21为本发明记载拉钩、拉钩座、悬挂环及支架的装配示意图;图22为本发明外科牵开器系统耳后发际线入路方式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又一种外科牵开器系统耳后发际线入路方式示意图;图24为本发明外科牵开器系统颈根部入路方式示意图;图25为本发明又一种外科牵开器系统颈根部入路方式示意图;图26为本发明记载的外科牵开器系统的定位区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发明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1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科牵开器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拉钩的定位装配,以满足使用需求。本系统包括拉钩、拉钩座、悬挂环和支架,其中拉钩装配于拉钩座上,拉钩座装配于悬挂环上,悬挂环装配于支架上。
16.请参照图1、3、5,拉钩1包括拉钩杆101和与拉钩杆101装配在一起的拉钩板102,拉钩杆101上布设有第一卡槽103,在拉钩板102上装配有用于提供安装支点的镜鞘组件,镜鞘组件包括装配于拉钩板102上的镜鞘杆104和装配于镜鞘杆104上的用于提供安装支点用于辅助设备装配的镜鞘105。其中,拉钩板102包括水平板106和竖直板107,水平板106通过弧形连接板108与竖直板107连接,避免两者之间形成的直角结构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水平板106和竖直板107的侧缘分别装配有用于吸引管3装配的第二卡槽109,实现了吸引管3的安装。水平板106和竖直板107之间的夹角范围60
°
~120
°
。吸引管3固定在水平板106和竖直板107的侧缘也可以采用卡接也可以采用焊接,粘接等方式。所述拉钩板102在只起到牵拉作用时也可以替换为单拉钩1021或双拉钩1022以及u型拉钩,如图23所示。
17.第一卡槽103由拉钩杆外壁的环齿结构构成,所述第一卡槽103通过所述锁止装置
锁止。
18.本公开的拉钩提供了安装支点,以便辅助设备的安装,如内窥镜,吸引管等。
19.将吸引管3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即可实现对电刀、超声刀等器械切割组织产生的烟雾进行抽吸,保证了手术视野,且减少了烟雾引起的危害;拉钩配置卡槽实现对吸引管的装配,吸引管可以进行替换;吸引管无需额外配置辅助人员进行辅助,减少了器械使用过程中的人员配置,且装配方便。
20.本发明提供的拉钩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配置有镜鞘组件,提供安装支点,可以用于辅助设备安装,减轻了操作者的肌肉疲劳。拉钩配置卡槽实现对吸引管的单独装配,将吸引管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即可实现对电刀、超声刀等器械切割组织产生的烟雾进行抽吸,保证了手术视野,且减少了烟雾引起的危害。拉钩配置卡槽实现对吸引管的装配,无需额外配置辅助人员进行辅助,减少了器械使用过程中的人员配置;且装配方便。镜鞘杆与拉钩板的相对高度可调节,适用不同情况下使用;镜鞘可以旋转,可以根据需要旋转至目标方向;配置安装的辅助设备为内窥镜时实现目标方向的可视操作。吸引管、镜鞘组件可以选择一次性塑料件,成本低结构简单,并解决复用带来的清洗不便,处理不干净的风险。
21.本公开中,镜鞘杆104可以直接装配竖直板107上,镜鞘105装配在其下端;或者镜鞘杆104通过镜鞘套管110装配于竖直板107上,结合图1、2所示,镜鞘套管110安装于竖直板107上,镜鞘杆104贯穿镜鞘套管110装配。
22.参考图1、2所示,本公开中,镜鞘组件还包括镜鞘套管110和弹片120,镜鞘套管110装配于竖直板107上,镜鞘杆104外壁上包括间隔成型的第一凸台121,相邻第一凸台121之间形成第四卡槽122。镜鞘杆104贯穿镜鞘套管110装配,弹片120用于与第四卡槽122匹配用于实现镜鞘杆104高度调节。
23.施加外力按压弹片120,产生对弹片120的作用力,弹片120变形从插入的第四卡槽122中抽离;拉动镜鞘杆104到指定位置后,松开弹片120,弹片120复位后插入对应的第四卡槽122中即可实现镜鞘杆104的定位,实现高度可调。
24.参考图3,4所示,另一种结构是:镜鞘组件还包括镜鞘套管110,镜鞘套管110装配于竖直板107上,镜鞘杆104包括第一侧杆111和第二侧杆112,第一侧杆111和第二侧杆112之间设置弹性槽113,该弹性槽113并未贯穿镜鞘杆104,留有镜鞘105装配位置,如图3、4所示。弹性槽113的设置减小了第一侧杆111和第二侧杆112的厚度,使第一侧杆111和第二侧杆112受到外力作用时可以被压向弹性槽113以保证能够贯穿镜鞘套管110,外力消除后两者之间进行过盈装配。
25.通过施加向弹性槽113方向的力使第一侧杆111和第二侧杆112解除与镜鞘套管110之间的过盈装配,再向上、下移动镜鞘杆104至目标位置后消除施加于第一侧杆111和第二侧杆112上的力使其再次与镜鞘套管110之间进行过盈装配,实现高度可调。
26.该结构中,第一侧杆111外壁上包括间隔成型的凸台114,相邻凸台114之间形成第三卡槽115,如图4所示;镜鞘套管110内壁上形成与第三卡槽115相匹配的卡板,镜鞘杆104贯穿镜鞘套管110,通过卡板插入第三卡槽115中实现装配。
27.通过施加向弹性槽113方向的力使第一侧杆111和第二侧杆114卡板抽离第三卡槽115,再向上、下移动镜鞘杆104至目标位置后消除施加于第一侧杆111和第二侧杆112上的力使卡板插入对应的第三卡槽115内,实现高度可调。
28.如图5所示,展示了又一种实施例:镜鞘组件还包括镜鞘套管110和高度调节模块,镜鞘套管110装配于竖直板107上,镜鞘杆104侧壁分布有卡槽,高度调节模块包括齿轮、连接杆(未示出)和旋转件116,齿轮通过轴承装配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装配于旋转件116上。镜鞘杆104贯穿镜鞘套管110装配,其上卡槽与齿轮形成啮合装配;旋转件116被转动时,经连接杆带动齿轮转动,在卡槽的作用下,镜鞘杆104被带动上下移动,实现高度可调。
29.又一种实施例:镜鞘组件还包括镜鞘套管110和高度调节模块,镜鞘套管110装配于竖直板107上,镜鞘杆104侧壁分布有卡槽,高度调节模块包括齿轮、电机、电机驱动电路和按钮,齿轮套装于电机输出轴上,电机驱动电路与电机电连接用于驱动电机正反转。镜鞘杆104贯穿镜鞘套管110装配,其上卡槽与齿轮形成啮合装配;通过按钮操作,使电机驱动电路输出驱动信号控制电机正反转,带动齿轮转动,在卡槽的作用下,镜鞘杆104被带动上下移动,实现高度可调。
30.又一种实施例:镜鞘杆104由弹性元件加工制成,施加外力作用于镜鞘杆104时其发生形变使其能够贯穿镜鞘套管110,消除外力,镜鞘杆104恢复与镜鞘套管110之间进行过盈装配。
31.通过施加使镜鞘杆104发生形变,解除与镜鞘套管110之间的过盈装配,再向上、下移动镜鞘杆104至目标位置后消除施加于镜鞘杆104上的力使其再次与镜鞘套管110之间进行过盈装配,实现高度可调。
32.参考图1-3所示,本公开中,镜鞘105包括第一鞘体123和与第一鞘体123装配在一起的第二鞘体124,第二鞘体124上包括安装孔,用于包括内窥镜在内的辅助器械进行装配,以提供支点。镜鞘杆104底端开设有装配槽125,镜鞘组件还包括镜鞘关节夹板126,镜鞘关节夹板126包括左镜鞘关节夹板127和右镜鞘关节夹板128。左镜鞘关节夹板127和右镜鞘关节夹板128装配后形成鞘体腔1261可用于第一鞘体123装配。
33.左镜鞘关节夹板127和右镜鞘关节夹板128分别包括竖直段和弧形段,竖直段上开设有关节夹板通孔129,通过圆柱销130装配于装配槽125的孔中,左镜鞘关节夹板127和右镜鞘关节夹板128装配在一起后两者的弧形段构成用于第一鞘体123装配的鞘体腔1261。
34.为使镜鞘105可以转向不同的方向,在此,左镜鞘关节夹板127和右镜鞘关节夹板128的弧形段构成的鞘体腔1261的腔体口部直径大于连接第一鞘体123和第二鞘体124的过渡杆131的尺寸,使第一鞘体123可以在鞘体腔1261内转动。
35.本公开中,镜鞘105还可以被配置为万向联轴器或联轴器或万向镜鞘。
36.本拉钩结构中拉钩板采用防反光材料制成,如磨砂刚性材料或磨砂橡胶材料或磨砂玻璃;或者,在拉钩板表面覆盖一层防反光层,如橡胶层,避免因反光而造成对医护人员所产生的影响。
37.镜鞘杆、拉钩杆、镜鞘套管等可以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如铝合金/铝,或具有高强度性能的橡胶材料制成。
38.本公开描述的拉钩座2可以将拉钩1方便的装配于悬挂环4,悬挂环4再装配于支架6上,实现了拉钩1固定安装,以便使用。如图6、7、8、9所示,该拉钩座2包括拉钩座本体201、拉钩座本体201装配在一起的底座202及装配于拉钩座本体201上用于锁止拉钩的锁止装置,拉钩座本体201上开设有用于拉钩杆101装配的拉钩座通孔203,待拉钩杆贯穿装配于拉
钩座通孔203内后通过锁止装置锁止。
39.本公开中,锁止装置包括拉钩杆压块204和复位弹簧205,拉钩座本体201上开设有通槽206,复位弹簧205为弹簧片,拉钩杆压块204通过第一圆柱销207装配于通槽206内,复位弹簧205的一端装配于通槽206内,另一端抵住拉钩杆压块204,实现拉钩杆压块204装配于拉钩座本体201上,复位弹簧205装配于拉钩座本体201和拉钩杆压块204之间。施加外力作用于拉钩杆压块204时复位弹簧205被压缩使拉钩杆压块204远离拉钩杆实现解锁;无外力施加作用时,复位弹簧205提供恢复力使拉钩杆压块204抵住拉钩杆101卡入拉钩杆101的第一卡槽103中实现拉钩1锁止。
40.拉钩杆压块204的端部与拉钩杆101上的第一卡槽103相匹配,锁止的同时可以实现高度调节。需调节拉钩座2装配于拉钩杆101上位置时,施加外力作用于拉钩杆压块204,在复位弹簧205和第一圆柱销207的作用下,拉钩杆压块204端部在外力作用下远离拉钩杆101实现解锁,移动拉钩至目标位置后消除外力,拉钩杆压块204在复位弹簧205和第一圆柱销207的作用下拉钩杆压块204端部与第一卡槽103卡合实现锁止,实现高度调节。
41.又一种实施例中,拉钩杆101上第一卡槽103为环齿结构,该环齿为直角三角形截面,拉钩杆1插入拉钩座通孔203中,拉钩杆压块204卡住环齿三角形截面的直角边,实现拉钩杆101固定不脱落。拉钩杆压块204在复位弹簧205作用下,由于环齿是直角三角形截面,反向可以自由滑动,拉钩杆压块204在复位弹簧205的作用下卡入环齿结构,可以快速将拉钩固定到需要的位置,按压拉钩杆压块204,松开环齿结构,可以快速的拆卸拉钩。
42.本公开中,拉钩座本体201的侧壁形成装配台208,底座202延伸形成相对的第一装配侧209和第二装配侧210,装配台208装配于第一装配侧209和第二装配侧210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实现拉钩座本体201与底座202的装配。
43.本公开中,装配台208经第二圆柱销211装配于第一装配侧209和第二装配侧210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使拉钩座本体201能够以第二圆柱销211为轴转动,两者构成夹合结构,施加于外力可以使拉钩座本体201或底座202与底座202或拉钩座本体201处于开口状态,夹住悬挂环4后消除外力,再配合装配件即可将拉钩装配于悬挂环4上。
44.本公开,装配件配置为设置于底座202上的螺钉环212和与该螺钉环212匹配的拉钩座旋钮213,便于拆、装。
45.当然可以理解是,装配台208也可以直接焊接于第一装配侧209和第二装配侧210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使拉钩座本体201和底座202两者之间相对形成一定空间用于悬挂环4装配,再配合装配件实现装配。
46.如图6-9所示,本公开的拉钩座2还包括用于调节拉钩1角度的角度调节装置214,角度调节装置214依次包括角度旋钮240,螺纹杆241和限位环242,限位环242被限位于底座202的限位槽216中,螺纹杆241螺纹配合方式的安装于拉钩座本体201侧面,通过施加外力转动角度旋钮240,角度调节装置214随力的方向转动,由于限位环242被限位于底座202的限位槽216中,随着螺纹杆241长度变化,角度调节装置214带动拉钩座本体201沿第二圆柱销211为轴进行转动,进而实现调节拉钩1的角度。
47.本公开中拉钩座2和拉钩1装配结构如图9所示,再装配于悬挂环4上的装配结构如图15所示。
48.本公开中,参考图10、11并结合图12,悬挂环4包括第一本体401、第二本体402、第
一链接件和第二链接件,第一本体401和第二本体402通过第一链接件和第二链接件链接构成完整的本体,用于拉钩座2装配,且第一本体401或第二本体402可以以第一链接件、第二链接件为轴点翻转。
49.请参照图10所示,本公开中,第一链接件包括带有第一链接体403的第一翻转链板404和带有第二链接体405的第二翻转链板406,第一本体401和第二本体402分别装配于第一翻转链板404和第二翻转链接板406上;第一链接体403和第二链接体405上分别开设有用于装配杆416装配的通孔。为方便与外部设备之间装配,本公开的悬挂环4的装配杆416可以由第二链接体405延伸形成,也可以是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第一本体401或第二本体402可以以装配杆416为转轴进行翻转。
50.在此,第一链接件还包括第四旋钮407和装配轴408,装配轴408端部为旋钮连接杆409用于装配第四旋钮407;第一翻转链板404固定装配轴408,在第四旋钮407、定位销410和第一本体连接头415的作用下,第一本体401的一端可拆卸地装配于第一翻转链板404上。所述第一本体401与第一本体连接头415焊接或一体制造。所述第四旋钮407可以是旋钮形式也可以旋转杆方式。所述第一翻转链板404和所述第一本体连接头415啮合配合,通过第四旋钮407锁紧后所述第一翻转链板404和所述第一本体连接头415啮合,保证所述第一翻转链板404和所述第一本体连接头415的稳固性,不会出现打滑现象,同时第一本体连接头415也能承担较大的拉力。松开第四旋钮407,所述第一翻转链板404和所述第一本体连接头415可以绕装配轴408旋转。
51.通过施加外力作用于第四旋钮407,可以使其旋开以便第一本体401的拆、装,且当第一本体401另一端处于悬空状态时,第一本体401可以以装配轴408为轴旋转与第二本体402形成一定角度的开合,结合图10、13、14所示。图13、14所示的第四旋钮407为旋钮形式,所述第四旋钮407可以与装配轴408螺纹方式旋转锁紧或旋开。
52.本公开中,第二链接件包括带有第五旋扭411、锁紧圈412、第一铰链413和第二铰链414,第一铰链413和/或第二铰链414为开口结构,用于与第五旋扭411之间形卡扣装配;第五旋扭411和锁紧圈412配合构成用于第一铰链413和第二铰链414卡扣装配的位置,并锁紧;第一铰链413和第二铰链414分别用于与第一本体401和第二本体402装配。
53.参考图10、11、12并结合图13所示,第一铰链413和第二铰链414卡扣装配于第五旋扭411后,可以以第五旋扭411为轴转动,配合第一链接件实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的翻转,以满足不同要求。根据需要,可以使第一铰链413与第五旋扭411分离,第一本体401对应端悬空,仅以第一链接件为轴点转动至目标角度,配合第四旋钮407和装配轴408可以在第一本体401转至目标位置后进行固定,第四旋钮和装配轴、旋钮连接杆之间的装配方式可以采用螺纹装配方式,通过施加外力拧紧或拧松。第一本体401和第二本体402一端悬空分离可以实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更大角度适应手术医生在挂接不同拉钩的需求和更大的操作空间。
54.本公开中第一链接件和第二链接件还可以配置为铰链(合页)结构,实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可转动。第一本体和/或第二本体上分布有若干卡位417。卡位417为圆形或半圆形槽,拉钩座上配置有拉钩座旋钮213通过螺栓锁死在卡位中,卡位分布与悬挂环的圆周上,通过悬挂不同的卡位,实现拉钩座的不同角度位置安装;再配合角度调节装置214,实现调节拉钩的角度。
55.如图21所示,悬挂环4装配于支架6上进行固定,拉钩1经拉钩座2装配于悬挂环4上。请参照图16-20,该支架6包括立杆601、横杆a602和横杆b603,横杆a602装配于立杆601和横杆b603之间,横杆a602与立杆601之间通过第二关节组件装配在一起,与横杆b603之间通过第一关节组件装配在一起;横杆b603的悬空端用于目标器械装配,目标器械可以直接装配于横杆b603的悬空端,也可以经第三关节组件装配于横杆b603的悬空端。
56.图16是本发明记载的支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支架6中的第一关节组件包括第一夹持头604、第二夹持头605和锁紧件,第一夹持头604和第二夹持头605经锁紧件装配在一起,第一夹持头604用于横杆a602装配,第二夹持头605用于横杆b603装配。第一夹持头604与横杆a602之间,以及第二夹持头605与横杆b603之间分别为间隙装配,使横杆a602、横杆b603可以移动、转动;或者所述第一夹持头604与横杆a602之间为过盈装配,横杆a602无法移动、转动,第二夹持头605与横杆b603之间分别为间隙装配,横杆b603可以移动、转动。
57.在此,锁紧件包括螺钉和第一旋钮606,第一旋钮606包括与螺钉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螺钉贯穿第一夹持头604和第二夹持头605后经第一旋钮606旋紧实现第一夹持头604、第二夹持头605、横杆a602和横杆b603之间的装配;施加反向作用于第一旋钮606上时,第一旋钮606被拧松,可以实现第一夹持头604、第二夹持头605、横杆a602和横杆b603之间分解,实现装配调整。
58.结合图18-20所示,第二关节组件包括第二旋钮607、转轴608、第一装配头609和第二装配头610,第二装配头610装配于横杆a602上且转轴608装配于第二装配头610上,第一装配头609装配于立杆601上,并开设有用于转轴608装配的转轴孔,转轴608贯穿转轴孔装配并与第二旋钮607、卡销614配合实现横杆a602和立杆601的装配,横杆a602可以转动。在此,转轴608配置为螺钉或带外螺纹,第二旋钮607带有内螺纹,通过施加外力旋转第二旋钮607可以使第二旋钮607拧紧或拧松,便于拆、装,或调整装配。参考图20,所述第一装配头609包括刻度指示651,第二装配头610包括刻度指示盘652,所述刻度指示651和刻度指示盘652配合可以实现指示出具体的角度。
59.本公开中,第三关节组件包括第三装配头611、第三夹持头612和第三旋钮613,第三装配头611装配于横杆b603上且其上装配有安装轴,第三夹持头612套装于安装轴上并在第三旋钮613的作用下被锁紧或非锁紧。其中,第三旋钮613与安装轴之间为螺纹装配,通过拧动第三旋钮即可实现第三旋钮的拧紧/拧松,实现拆装及装配调整,方便操作,且简化了支架结构。
60.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三关节组件采用万向球形关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方案),而第一关节组件和第二关节组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采用此种方式,第一关节组件和第二关节组件主要起到承力作用和初步的角度调节,而采用万向球形关节的第三关节组件可以方便末端的目标器械角度精确调节。
61.在此,第一夹持头、第二夹持头和第三夹持头分别包括上夹持板、下夹持板和连接上、下夹持板一端的连接板,连接板为弧形状;连接板连接上下夹持板后形成用于横杆a602、横杆b603、装配杆416的过孔,上、下夹持板另一端相对设置形成开口结构;横杆a602、横杆b603、装配杆416分别插入夹持头过孔后,经锁紧件/第一旋钮/第二旋钮锁紧,完成装配。
62.横杆a602、横杆b603、装配杆416被装配为分别与过孔间隙装配,可前后移动可旋
转;或者横杆a602被装配为与过孔过盈连接,横杆b603、装配杆416被装配为分别与过孔间隙装配,横杆b603、装配杆416可前后移动可旋转;或者横杆a602、装配杆416被装配为分别与过孔过盈连接,横杆b603被装配为与过孔间隙装配,横杆b603可前后移动可旋转。
63.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夹持头、第二夹持头和第三夹持头被配置为开设有过孔的块体。
64.图17是本发明记载的支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外力施加,本公开的支架还包括用于装配于第一旋钮606、第三旋钮613上以供外力施加的施力件7,该施力件7安装于第一旋钮606、第三旋钮613上构成杠杆结构,利用杆杠原理施加较小的作用力于该施力件7上时即可使实现第一旋钮606、第三旋钮613的拧紧、拧松,降低了拆装强度。
65.本公开中,施力件7可以是扳手、杆、把手等。
66.本公开中,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相接触面以及第二夹持头与第一夹持头相接触面上分别布设有齿形结构,构成齿形防松结构,以保证支架装配完后的稳定性,且提高了承载拉力。
67.参考图18和图20,第一装配头609与第二装配头610接触面分别布设有齿形结构,具体的第一装配头609包括第一齿面653与第二装配头610包括第二齿面654,同理第二装配头610与第一装配头609相接触面上分别布设有齿形结构;第三装配头611和第三夹持头612接触面以及第三夹持头612与第三装配头611相接触面上分别布设有齿形结构。所述齿形结构使第一、二、三关节组件形成啮合,不会出现打滑现象,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可以支持针对头颈外科等需要多个牵拉挂钩牵拉肌肉或皮肤建立通道和手术腔体时牵拉力较大的情况,而目前的球头关节无法满足这种使用需求。
68.本公开,第一夹持头,第二夹持头、第三夹持头、第一装配头、第二装配头、和/或第三装配头上分布有用于旋转指示的指示刻度,实现了角度调节指示,所述指示刻度可以是全周360度指示刻度,也可以是简化的指示刻度:比如仅仅标记4个或6个角度。
69.在此,结合拉钩1、拉钩座2、吸引管3、悬挂环4及支架6进行使用说明,使用时将吸引管3通过第二卡槽109装配于拉钩板2侧缘或直接粘贴于拉钩板2侧缘,吸引管3一端装配有用于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负压管接头5,另一端作为吸入口;内窥镜通过镜鞘105安装;拉钩1通过拉钩座2装配于悬挂环4上,悬挂环装配于支架6上。使用过程中,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即可对电刀、超声刀等器械切割组织产生的烟雾进行抽吸,避免烟雾对手术视野产生的影响,且减少烟雾引起的危害;内窥镜通过镜鞘组件提供的安装支点进行安装,无需操作者手持,减轻了操作者的肌肉疲劳。
70.需要使拉钩2处于不同角度及位置时,通过调整支架横杆a、横杆b、装配杆416的伸缩、旋转可以实现。
71.本拉钩也可以仅通过镜鞘105安装吸引管或内窥镜使用。
72.本发明公开中,吸引管和/或镜鞘被配置为一次性塑料件,成本低结构简单,并解决复用带来的清洗不便,处理不干净的风险。
73.本发明公开的拉钩及拉钩组件可以被用于任何需要使用拉钩的外科手术,如用于微创手术。
74.该拉钩可夹持一次性管可吸取电刀切割组织产生的烟雾,避免影响手术视野;配置镜鞘组件,可插包括内窥镜、吸引管在内的辅助装置,提供支点,减轻操作者的肌肉疲劳,
mm~400 mm,所述立杆601高度为550 mm~650 mm,支架横杆a602和立杆601的角度为220
°
~300
°
,施加外力作用于施力件7上,实现所述横杆a602和横杆b603,以及横杆b603和装配杆416的角度调节,所述横杆b603和装配杆416角度70
°
~100
°
,悬挂环第一本体401和第二本体402之间形成60
°
~90
°
夹角。
85.初定位使悬挂环中心位置基本处于第一目标位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定义为医生确认的具体手术入路位置上方大致位置。
86.上述场景对耳后发际入路部分进行精定位时,调节第一本体401和第二本体402通过第一链接件和第二链接件链接在一起,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定夹角;第一链接件和第二链接件之间形成的连接线a与第一本体401和第二本402体之间形成的连接线b相交点c的垂直下方为患者头颈需手术处的耳后发际入路定位点,实现精定位,如图22、23所示。所述连接线a与连接线b为虚拟连线,可以采用刻度尺方式或激光测距方式交叉测量等进行模拟,最后在空间中得到相交的相交点c的虚拟点,相交点c垂直下方为耳后发际入路切口位置。
87.该场景下,通过调整悬挂环及拉钩1的位置,使拉钩1能够位于头颈处,根据使用情况配置不同结构的拉钩板,实现对患者头颈进行定位的同时使拉钩1能够将目标位置进行拉开,耳后发际入路方式的具体可以描述为以下步骤:步骤1:直视下切开事先确定的切口位置的皮肤,先用尖双钩牵拉皮缘,向术区翻开皮瓣。当双钩牵拉不足以形成深部张力时更换为最短的“l”型的拉钩1,拉钩1朝向肿物,引导建腔方向。建腔层次:头颈部浅筋膜层,无颈阔肌覆盖处在皮下,有颈阔肌覆盖处在颈阔肌深面。建腔过程中根据牵拉的效果,逐渐更换较长的“l”型拉钩1,直至建腔完全到达需要切除肿物的前缘。面部和腮腺咬肌区使用80 mm水平板106深度的l型的拉钩1,ia区肿物使用140 mm水平板106深度的l型拉钩1,ib区使用110 mm水平板106深度的l型的拉钩,iia区使用65 mm水平板106深度的l型的拉钩1,iib区使用50 mm水平板106深度的l型的拉钩1。
88.在此过程中拉钩1的水平板106可以起到建腔引导作用,同时水平板106承力面积大,可以很好的分散头颈皮肤的拉力,避免建腔皮肤的损伤,同时与水平板106平行的吸引管3在建腔过程中,可以同步进行烟雾的吸引,不需要额外进行人员辅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本发明针对头颈小切口转移手术时,切口位置较小,一般只有50 mm~80 mm的开口,在建腔过程和后续切除肿瘤过程中,一般还会使用到能量器械比如电刀、超声刀和抓钳等操作器械,空间非常狭小,器械容易出现“打架”现象。本手术过程中,通常电刀或超声刀和抓钳在切口内的两侧,拉钩1在切口中间进行操作。本发明的拉钩1的吸引管3和镜鞘组件在水平板106的引导下,吸引管3和拉钩1的水平板106一起随着建腔过程进行前进,不会出现吸引管3和其他手术器械打架情况。另外镜鞘组件可以对内窥镜起到支持和引导作用,内窥镜镜头和拉钩1的水平板106也是一起随着建腔过程进行前进,由于建腔过程不断深入,建腔长度会逐渐变长,而头颈小切口的开口尺寸并没有变化,此时就需要调整内窥镜镜头的位置高度和角度来适应建腔长度变化的需要,本领域人员应该理解,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镜鞘组件中镜鞘杆的高度来实现镜鞘高度变化,同时镜鞘角度可以转动,实现建腔过程中内窥镜角度和高度变化的需求,同时由于镜鞘组件提供了支点支撑并调整位置,扶镜的护士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建腔过程的内窥镜,内窥镜更加稳定,减少晃动,内窥镜伴随着水平板106前进过程中也减少了与电刀或超声刀和抓钳的“打架”情况。
89.同时拉钩1结构中拉钩板采用防反光材料制成,如磨砂刚性材料或磨砂橡胶材料
或磨砂玻璃;具体的是,内窥镜镜头和拉钩1的水平板106也是一起随着建腔过程进行前进,拉钩板采用防反光材料避免内窥镜镜头出现反光现象。
90.步骤2:肿物浅面组织的处理,显露肿物。
91.步骤3:肿物后缘的处理与显露,对于位于iia区、iib、ib区、腮腺区的肿物,需要采用双钩将胸锁乳突肌向后下牵拉,此时牵拉力较大,以充分显露术区,双钩固定在对侧半圆上。在“l”型拉钩和双钩的协同作用下完成以下步骤:步骤31:肿物下缘的处理与显露。
92.步骤32:肿物上缘的处理与显露。
93.步骤33:肿物深面的处理与显露。
94.步骤34:肿物前缘的处理与离断。
95.参考图26,第二种的场景为颈根部入路,适用于:同侧颈部舌骨水平以下区域(包括:iii区、iv区、va区、vb区、vi区);上述部位的肿物,包括肿瘤性疾病、发育性疾病、炎性疾病,需要外科手术切除者。例如但不限于:甲状腺肿瘤、淋巴结、神经鞘瘤、纤维瘤、鳃裂囊肿等。
96.参考图10以及图24、25,示出了本公开的牵开器系统的定位方法的初定位过程,图24示出针对颈根部入路,患者颈部左边需要手术时进行固定定位,所述立杆601立于患者头部右侧,通过固定器9固定在手术床8侧面,患者头部大致朝向立杆601,所述横杆a602和横杆b603长度为300 mm~400 mm,所述立杆601高度为550 mm~650 mm,支架横杆a602和立杆601的角度为260
°
~310
°
,施加外力作用于施力件7上,实现所述横杆a602和横杆b603,以及横杆b603和装配杆416的角度调节,所述横杆b603和装配杆416角度为80
°
~120
°
,悬挂环第一本体401和第二本体402之间形成270
°
~310
°
夹角。
97.参考图10以及图25示出针对颈根部入路,患者颈部右边需要手术时进行固定定位,所述立杆立于患者头部左侧的手术床8侧面,患者头部大致朝向立杆601,所述横杆a602和横杆b603长度为300 mm~400 mm,所述立杆601高度为550 mm~650 mm,支架横杆a602和立杆601的角度为220
°
~300
°
,施加外力作用于施力件7上,使施力件7向下,所述横杆b603和装配杆416角度为60
°
~90
°
,悬挂环第一本体401和第二本体402之间形成60
°
~90
°
夹角。
98.初定位使悬挂环虚拟中心位置基本处于第一目标位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定义为医生确认的具体手术入路位置上方大致位置。
99.经颈根部入路的技术方案,上述场景对颈根部分进行精定位时,将第一本体的一端和第二本体分离,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形成一定夹角;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相距最远的两点之间形成的连接线f空间上中点g(未示出)的垂直下方为患者头颈需手术处的定位点,如图25所示。所述连接线f可以采用刻度尺方式或激光测距方式交叉测量等进行模拟,最后在空间中得到中点g的虚拟点。
100.或者在上述场景对颈根部分进行定位时,第一本体呈竖直状态,其最高点下方为患者头颈需手术处的定位点,如图24所示。
101.该场景下,同样经本公开描述经颈根部入路的技术方案进行定位,实现对患者头颈进行定位的同时使拉钩能够将目标位置进行拉开,具体可以描述为以下步骤:步骤1:直视下切开皮肤,用尖双钩牵拉皮缘,向术区翻开皮瓣。当双钩牵拉不足以形成深部张力时更换为最短的“l”型拉钩1,拉钩朝向肿物,引导建腔方向。建腔层次:头颈
部浅筋膜层,无颈阔肌覆盖处在皮下,有颈阔肌覆盖处在颈阔肌深面。建腔过程中根据牵拉的效果,逐渐更换较长的“l”型拉钩,直至建腔完全到达需要切除肿物的前缘。iii区和vi区使用140 mm深度的l型拉钩,iv区使用110 mm深度的l型拉钩,va区使用80 mm深度的l型拉钩,vb区使用65 mm深度的l型拉钩。
102.步骤2:胸锁乳突肌的解剖与牵引,从胸锁乳突肌后缘沿其深面解剖肌肉,直至前缘。取出l型拉钩,并将其置于胸锁乳突肌深面,重新牵拉显露胸锁乳突肌深面颈鞘组织。
103.步骤3:手术后缘的处理与显露,手术涉及vb区时,需要采用双钩斜方肌肌向后下牵拉,以充分显露术区,双钩固定在对侧半圆上。在“l”型拉钩和双钩的协同作用下完成以下步骤:步骤31:肿物下缘的处理与显露。
104.步骤32:肿物上缘的处理与显露。
105.步骤33:肿物深面的处理与显露。
106.步骤34:肿物前缘的处理与离断。
107.利用本公开器械进行定位时,器械固定于对侧头顶部水平,调节支架、悬挂环及拉钩座的角度即可实现对头颈部位不同角度的定位,满足各类手术要求。
108.本公开牵开器系统配置拉钩座、悬挂环及支架,实现了对拉钩的定位装配;悬挂环可以折叠及打开的设计,再结合横杆通过第一关节组件装配,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拉钩的定位位置,实现了多位置变化,满足对不同角度的定位,定位方法简单准确;且无需辅助人员对拉钩进行扶持以保证拉钩的稳定。镜鞘组件的配置实现了安装点的角度、高度的调整,减轻医护人员扶镜时可以产生的内窥镜镜头晃动和疲劳;支架关节处设置齿形结构,形成防松结构,提高了承载拉力,适用于对头颈部肌肉和组织的牵拉。
109.本公开拉钩杆1外壁配置为环齿结构,实现了拉钩快速拆卸。拉钩杆环齿为直角三角形截面或其他形状环齿,拉钩杆插入拉钩座孔中,拉钩杆压块卡住环齿三角形截面的直角边,实现拉钩杆固定不脱落,拉钩杆压块设置复位弹簧,环齿是直角三角形截面,反向可以自由滑动,拉钩杆压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环齿结构,按压拉钩杆压块,松开环齿结构,就可以快速拆卸拉钩。
11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修改或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