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受限位置辊道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17 10:47: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受限位置辊道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所述主体框架(1)底端设有用于在辊道上沿辊道传送方向往复行走的行走机构,所述主体框架(1)上还设有驱动行走的驱动机构,所述主体框架(1)上方设有转盘(2),所述转盘(2)通过设置于主体框架(1)内的回转轴承(3)与主体框架(1)转动连接,所述转盘(2)通过动力组件驱动转动,所述转盘(2)顶面上设有限位组件,用于对所更换辊道(4)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位置辊道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为两个且前后对称布置,前侧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多个从左到右并排布置的行走辊子(5),所述行走辊子(5)的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位置辊道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电动卷扬机(6),所述电动卷扬机(6)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主体框架(1)顶面的左端和右端,左侧所述电动卷扬机(6)包括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的卷筒(6.1),所述卷筒(6.1)中部设有转轴(6.2),所述转轴(6.2)前后两端处的主体框架(1)顶面上分别固定有支座,所述转轴(6.2)前端通过第一轴承座(6.3)支撑在前侧支座(7)上,所述转轴(6.2)后部通过第一轴承座(6.3)支撑在后侧支座(7)上,所述转轴(6.2)后端伸出后侧的第一轴承座(6.3),左侧所述电动卷扬机(6)还包括电机(6.4)和减速机(6.5),所述电机(6.4)的输出轴右端与减速机(6.5)的快速轴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6.5)的慢速轴前端与转轴(6.2)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卷筒(6.1)上绕设有钢丝绳(6.6),所述钢丝绳(6.6)的自由端用于固定于辊道(4)前方相应位置处,左侧所述电动卷扬机(6)用于驱动主体框架(1)向左行走,右侧所述电动卷扬机(6)与左侧电动卷扬机(6)的结构相同,右侧所述电动卷扬机(6)用于驱动主体框架(1)向右行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受限位置辊道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6.5)包括相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套设固定于慢速轴上,所述第二锥齿轮套设固定于快速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位置辊道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下端与回转轴承(3)的内圈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回转轴承(3)的外圈与主体框架(1)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位置辊道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顶面左部固定有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的左定位杆(8),右部固定有与左定位杆(8)左右对称的右定位杆(9),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前后对称布置的限位板(10),前侧所述限位板(10)沿左右方向竖直布置,并固定于左定位杆(8)与右定位杆(9)的前端之间,且前侧所述限位板(10)处于转盘(2)正前方,前侧所述限位板(10)顶端中部设有用于对所更换辊道(4)前端进行限位的限位凹槽,前侧所述限位板(10)防止所更换辊道(4)向前窜动,后侧所述限位板(10)固定于左定位杆(8)与右定位杆(9)的后端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受限位置辊道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顶面上还设有定位支撑组件,用于对所更换辊道(4)进行定位支撑,所述定位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前后对称布置的定位支撑板(11),前侧所述定位支撑板(11)与前侧限位板(10)平行,并固定于左定位杆(8)与右定位杆(9)的前部之间,且前侧所述定位支撑板(11)处于转盘(2)正前方,前侧所述定位支撑板(11)顶端中部设有用于对所更换辊道(4)前部进行定位支撑的定位凹槽,后侧所述定位支撑板(11)固定于左定位杆(8)与右定位杆(9)的后部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受限位置辊道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为液
压缸(12),所述液压缸(12)的缸体左端与主体框架(1)顶面通过竖直的第一铰接轴(13)相铰接,所述液压缸(12)的活塞杆右端与左定位杆(8)左前部通过竖直的第二铰接轴(14)相铰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位置辊道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处于主体框架(1)正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受限位置辊道更换装置,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底端设有用于在辊道上沿辊道传送方向往复行走的行走机构,所述主体框架上还设有驱动行走的驱动机构,所述主体框架上方设有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设置于主体框架内的回转轴承与主体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转盘通过动力组件驱动转动,所述转盘顶面上设有限位组件,用于对所更换辊道进行限位。使用本更换装置更换辊道的过程中,转盘相对主体框架的转动更加稳定,且不易磨损未拆除的辊道,能缩短施工人员在受限空间作业的时间并减少施工人员数量,人工投入大幅减少,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性,能大幅降低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性,安全效益高。安全效益高。安全效益高。


技术研发人员:范仲宣 魏刚 李旭 刘佳琳 郑玉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五钢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9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