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定量出水的泡茶陶瓷杯的制作方法

2023-01-17 10:34: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杯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可定量出水的泡茶陶瓷杯。


背景技术:

2.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服装等,泡茶技术,让茶饮真正实现普及,传统的泡茶方法是将茶叶放入盖碗中,往盖碗中冲入开水对茶叶进行浸泡,经过合适的时间后用手提起盖碗并用手指顶住碗盖,通过盖碗与碗盖的配合,利用碗盖与茶碗之间的间隙,将茶水倒入茶海中,然而此种泡茶方法,由于茶水温度较高,使得盖碗表面太烫或茶水溢出而将泡茶者的手烫伤,甚至会出现手烫伤后盖碗脱手打翻的情况,使用上相对不方便,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擅长泡茶的人来说,为此,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半自动茶具,以方便新手的泡茶使用,然而,这些半自动茶具通常不具有定量出水及自动停止出水的功能,一不注意,容易使得茶水流出过多,从而从茶海内溢出,并弄湿桌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自动停止出水以及定量出水的功能的一种可定量出水的泡茶陶瓷杯。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定量出水的泡茶陶瓷杯,包括底座和泡茶杯体,底座呈u字形状,泡茶杯体上端设有杯盖,底座上端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定量块,定量块内设有向一侧敞开的定量腔,定量腔开口处连接有堵板,泡茶杯体下端固定设有凸块,定量块上端设有与凸块相适配的凹槽,泡茶杯体设于底座上端并使凸块穿设于凹槽内,泡茶杯体底部设有贯穿凸块的出水孔,定量块顶部设有与出水孔相对应并与定量腔相通的通孔,定量块底部设有与定量腔相通的落水孔,定量腔内设有出水开关组件,底座内于定量块下方设有升降板,升降板通过滑动组件与底座上下滑动连接,底座上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对升降板始终保持施加一个向上的弹性作用力,底座上还固定设有用于对升降板的向上移动起到限位作用的限位块,当升降板升降时,可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出水开关组件进行动作并控制通孔与落水孔的导通与封闭且使二者之间其中一个导通时则另一个封闭。
5.进一步的,出水开关组件包括转动板,转动板与定量腔相适配,定量腔呈圆柱体状,转动板的一侧表面中心固定设有固定轴,固定轴可转动的安装于定量块上并穿出定量块,转动板的另一侧表面边沿处固定设有与通孔相配合的第一封水板及与落水孔相配合的第二封水板,第一封水板及第二封水板均呈圆弧状并与定量腔相适配。
6.进一步的,传动组件包括摆杆和连杆,摆杆的一端与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摆杆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升降板相铰接。
7.进一步的,滑动组件包括两个滑杆和两个滑套,两个滑杆均固定安装于底座上,两个滑套均固定安装于升降板上,滑杆套设于相应的滑套内且二者之间滑动配合。
8.进一步的,弹性件为拉伸弹簧,两个滑杆上均套设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上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拉伸弹簧的下端与升降板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泡茶杯体通过卡接组件与定量块可分离的连接,卡接组件包括卡块和卡槽,卡块与卡槽相适配,卡块为两个并对称固定设于定量块的凹槽内表面上,卡槽为两个并对称设于泡茶杯体的凸块外表面上,凸块外表面上还设有贯穿凸块底端并与卡槽相通的通槽,卡块可穿过通槽并可分离的卡设于卡槽内。
10.进一步的,堵板与定量块螺纹连接。
11.进一步的,凸块下端面固定设有密封垫。
12.进一步的,泡茶杯体内底部设有覆盖出水孔的过滤网。
13.进一步的,升降板内设有向上敞开的放置槽。
14.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定量出水的泡茶陶瓷杯整体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当升降板未放置有茶海时,此时,出水开关组件可对落水孔进行封闭,并使得通孔处于导通状态,此时,泡茶杯体内的茶水可依次通过出水孔及通孔流入定量腔内进行储存,当将茶海放置于升降板上时,由于茶海的自身重量,可带动升降板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出水开关组件进行动作,此时,出水开关组件可对通孔进行封闭,泡茶杯体内的茶水将不会流入定量腔内,同时使得落水孔处于导通状态,此时,定量腔内的茶水将通过落水孔流入茶海内,当定量腔内的茶水流完之后,将实现自动停止出水以及定量出水的功能,有效避免泡茶者在出茶水的过程中一不注意使得出茶水过多而出现茶海内的茶水溢出的问题,有效防止茶海内的茶水溢出而弄湿桌面,此外,在整个出茶水过程中,泡茶者无需接触泡茶杯体,有效避免出现烫手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定量出水的泡茶陶瓷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定量出水的泡茶陶瓷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5为升降板通过滑动组件与底座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泡茶杯体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出水开关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定量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10为摆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底座;11-安装孔;21-泡茶杯体;211-凸块;212-出水孔;22-杯盖;3-定量块;31-定量腔;311-堵板;32-凹槽;33-通孔;34-落水孔;4-出水开关组件;41-转动板;42-固定轴;43-第一封水板;44-第二封水板;5-升降板;51-放置槽;6-滑动组件;61-滑杆;62-滑套;71-弹性件;72-限位块;73-密封垫;74-过滤网;8-传动组件;81-摆杆;82-连杆;9-卡接组件;91-卡块;92-卡槽;93-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7.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定量出水的泡茶陶瓷杯,包括底座1和泡茶杯体21,所述底座1呈u字形状,所述泡茶杯体21上端设有杯盖22,所述底座1上端设有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内固定安装有定量块3,所述定量块3内设有向一侧敞开的定量腔31,所述定量腔31开口处连接有堵板311,所述泡茶杯体21下端固定设有凸块211,所述定量块3上端设有与所述凸块211相适配的凹槽32,所述泡茶杯体21设于所述底座1上端并使所述凸块211穿设于所述凹槽32内,所述泡茶杯体21底部设有贯穿所述凸块211的出水孔212,所述定量块3顶部设有与所述出水孔212相对应并与所述定量腔31相通的通孔33,所述定量块3底部设有与所述定量腔31相通的落水孔34,所述定量腔31内设有出水开关组件4,所述底座1内于所述定量块3下方设有升降板5,所述升降板5通过滑动组件6与所述底座1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上设有弹性件71,所述弹性件71用于对所述升降板5始终保持施加一个向上的弹性作用力,所述底座1上还固定设有用于对所述升降板5的向上移动起到限位作用的限位块72,当所述升降板5升降时,可通过传动组件8带动所述出水开关组件4进行动作并控制所述通孔33与所述落水孔34的导通与封闭且使二者之间其中一个导通时则另一个封闭。
28.使用时,当所述升降板5未放置有茶海时,此时,所述出水开关组件4可对所述落水孔34进行封闭,并使得所述通孔33处于导通状态,此时,所述泡茶杯体21内的茶水可依次通过所述出水孔212及所述通孔33流入所述定量腔31内进行储存,当将茶海放置于所述升降板5上时,由于茶海的自身重量,可带动所述升降板5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8带动所述出水开关组件4进行动作,此时,所述出水开关组件4可对所述通孔33进行封闭,所述泡茶杯体21内的茶水将不会流入所述定量腔31内,同时使得所述落水孔34处于导通状态,此时,所述定量腔31内的茶水将通过所述落水孔34流入茶海内,当所述定量腔31内的茶水流完之后,将实现自动停止出水以及定量出水的功能,有效避免泡茶者在出茶水的过程中一不注意使得出茶水过多而出现茶海内的茶水溢出的问题,有效防止茶海内的茶水溢出而弄湿桌面,而后,便可拿开茶海以便后续的饮用,此时,由于没有茶海的重量压制,所述升降板5在所述弹性件71的带动下可向上移动,同时配合所述限位块72的使用,可使得所述升降板5处于稳定位置,此外,通过所述传动组件8带动所述出水开关组件4进行动作,此时,所述出水开关组件4可对所述落水孔34进行封闭,同时使得所述通孔33处于导通状态,此时,所述泡茶杯体21内的茶水将再次通过所述出水孔212及所述通孔33流入所述定量腔31内进行存储,以便下一次的定量出水,另外,在整个出茶水过程中,泡茶者无需接触所述泡茶杯体21,有效避免出现烫手的问题。
29.优选的,所述出水孔212的数量为2-3个,相应的,所述通孔33的数量也为2-3个,且所述出水孔212与所述通孔33一一对应,此外,所述限位块72的数量为2个。
30.如图4和图8所示,具体的,所述出水开关组件4包括转动板41,所述转动板41与所述定量腔31相适配,所述定量腔31呈圆柱体状,所述转动板41的一侧表面中心固定设有固定轴42,所述固定轴42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定量块3上并穿出所述定量块3,所述转动板41的另一侧表面边沿处固定设有与所述通孔33相配合的第一封水板43及与所述落水孔34相配合的第二封水板44,所述第一封水板43及所述第二封水板44均呈圆弧状并与所述定量腔
31相适配,通过采用此结构,当所述转动板41进行转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一封水板43及所述第二封水板44一同进行转动,并使得当所述第一封水板43封堵住所述通孔33时,所述第二封水板44并不对所述落水孔34进行封堵,从而使得所述落水孔34处于导通状态,此时,所述定量腔31内的茶水可通过所述落水孔34流至所述升降板5上放置的茶海内,或者使得当所述第二封水板44封堵住所述落水孔34时,所述第一封水板43并不对所述通孔33进行封堵,从而使得所述通孔33处于导通状态,此时,所述泡茶杯体21内的茶水可依次通过所述出水孔212及所述通孔33流入所述定量腔31内,此外,所述固定轴42可通过轴承实现与所述定量块3的转动连接。
31.如图2、图3、图4和图10所示,具体的,所述传动组件8包括摆杆81和连杆82,所述摆杆8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4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摆杆8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82的一端相铰接,所述连杆82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板5相铰接,通过采用此结构,当所述升降板5进行升降时,通过所述连杆82的带动,可使得所述摆杆81进行上下摆动,从而带动所述固定轴42的转动,并使得所述转动板41一同进行转动,而所述第一封水板43及所述第二封水板44可跟随所述转动板4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封水板43控制所述通孔33的导通及封闭,以及实现所述第二封水板44控制所述落水孔34的导通及封闭。
32.如图5所示,具体的,所述滑动组件6包括两个滑杆61和两个滑套62,两个所述滑杆61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两个所述滑套62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升降板5上,所述滑杆61套设于相应的所述滑套62内且二者之间滑动配合,通过采用此结构,可有效确保所述升降板5上下移动时的平稳性及顺畅性。
33.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弹性件71为拉伸弹簧,两个所述滑杆61上均套设有所述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升降板5固定连接,从而便于对所述升降板5始终保持施加一个向上的弹性作用力,当将茶海从所述升降板5上拿开之后,所述拉伸弹簧可带动所述升降板5向上移动并快速复位,同时配合所述限位块72所起到的限位作用,可确保所述升降板5处于稳定位置。
34.如图4、图6和图9所示,此外,所述泡茶杯体21通过卡接组件9与所述定量块3可分离的连接,所述卡接组件9包括卡块91和卡槽92,所述卡块91与所述卡槽92相适配,所述卡块91为两个并对称固定设于所述定量块3的所述凹槽32内表面上,所述卡槽92为两个并对称设于所述泡茶杯体21的所述凸块211外表面上,所述凸块211外表面上还设有贯穿所述凸块211底端并与所述卡槽92相通的通槽93,所述卡块91可穿过所述通槽93并可分离的卡设于所述卡槽92内,通过采用此结构,从而便于所述泡茶杯体21与所述定量块3之间的快速拆装,当所述卡块91卡设于所述卡槽92内时,可有效确保所述泡茶杯体21与所述定量块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当需要对所述泡茶杯体21进行清洗时,又方便将所述泡茶杯体21从所述定量块3及所述底座1上进行拆卸。
35.此外,所述堵板311与所述定量块3螺纹连接,所述堵板311可采用硅胶材质制作而成,具体的,所述堵板311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圈,所述定量块3的定量腔31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圈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圈,从而实现所述堵板311与所述定量块3的螺纹连接,可方便对所述堵板311进行拆卸,从便于对所述定量块3的定量腔31内进行清洗。
36.如图4所示,此外,所述凸块211下端面固定设有密封垫73,优选的,所述密封垫73可选用硅胶材质制作而成,由此可进一步确保所述泡茶杯体21与所述定量块3连接时二者
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避免茶水渗出,所述泡茶杯体21内底部设有覆盖所述出水孔212的过滤网74,从而可对所述泡茶杯体21内的茶水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
37.如图1所示,此外,所述升降板5内设有向上敞开的放置槽51,从而当茶海放置于所述升降板5的放置槽51内,可使得茶海准确位于所述定量块3的落水孔34正下方。
3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定量出水的泡茶陶瓷杯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可将茶海放置于升降板5的放置槽51内,此时,由于茶海自身的重量,可向下拉伸该拉伸弹簧,从而使得升降板5向下移动,并通过连杆82及摆杆81的带动,使得出水开关组件4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封水板43封堵住通孔33时,此时,泡茶杯体21内的茶水将不会再流入定量块3的定量腔31内,而第二封水板44将不再对落水孔34进行封堵,从而使得落水孔34处于导通状态,此时,定量腔31内的茶水可通过落水孔34流至茶海内,并实现定量出水且自动停止出水,当定量腔31内的茶水流完之后,便可将茶海从升降板5上拿开,以便后续的饮用,此时,由于没有茶海的重量压制,升降板5在拉伸弹簧的带动下可向上移动,并通过连杆82及摆杆81的带动,使得出水开关组件4再次进行转动,同时配合限位块72的使用,可使得升降板5处于稳定位置,此时,第二封水板44将重新封堵住落水孔34时,而第一封水板43将不再对通孔33进行封堵,从而使得通孔33处于导通状态,此时,泡茶杯体21内的茶水可依次通过出水孔212及通孔33流入定量腔31内进行存储,以便下一次的定量出水。
39.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