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履带吊超起吊装的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17 09:42: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超起吊装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履带吊超起吊装的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2.履带吊是一种依靠履带行走的吊车,其起重量大,且可以吊重行走,具有较强的吊装能力。在履带吊的吊装作业中,当吊起物件的重量超过履带吊本身的配重时,需要在履带吊上安装超起装置,超起装置还包括超起配重,目前的超起配重通常置于地面或履带吊下方的操作平台上,用于对重量超重的吊起物件进行定位。但是安装了超起配重的履带吊的吊臂通过拉索与超起配重连接,吊臂转动时会拉扯将吊臂与超起配重连接的拉索,而超起配重无法移动、拉索的长度无法改变,拉索会对吊臂的转动进行限制,故安装了超起装置的履带吊的吊臂无法转动,也就无法通过转动吊臂左右调节吊起物件的位置,使得不能准确的将吊起物件吊装至预定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履带吊超起吊装的转动装置,以能够通过转动吊臂左右调节吊起物件的位置,更准确的将吊起物件吊装至预定位置。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履带吊超起吊装的转动装置,包括托架和滑轨,滑轨为圆弧形,托架设于滑轨上并沿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滑轨滑动配合。
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6.在使用超起装置时,超起配重置于本方案中的托架上,而本方案中的托架能够沿圆弧形的滑轨滑动,在安装滑轨时使滑轨的圆心与履带吊的吊臂的转动中心重合,即可使托架沿滑轨滑动时,托架呈圆心与吊臂的转动中心重合的圆弧形轨迹运动,故超起配重与吊臂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不会对拉索造成拉扯,即吊臂的转动不会受到拉索的阻碍,吊臂左右调节吊起物件的位置,能更准确的将吊起物件吊装至预定位置。
7.进一步,滑轨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为圆弧形且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圆形重合,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分别与托架的两端相对。
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分别位于托架的两端,能够对托架的两端进行支撑,提高对托架的支撑效果。
9.进一步,托架底部固定有两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分别位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中任意一个的两侧。
1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两个限位板能够对托架进行限位,避免托架相对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径向发生偏移,避免托架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掉落的同时,也避免托架上的超起配重与吊臂之间出现相对运动,进一步避免吊臂的转动受到拉索的阻碍。
11.进一步,托架底部固定有两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分别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相
对,且两个限位板均位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或者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位于两个限位板之间。
1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限位板分别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相抵,当托架受到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径向的作用力时,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分别对两个限位板施加反向的作用,从而对托架进行定位,与将两个限位板同时设置在第一轨道或者第二轨道的两侧相比,本方案中的设置方式使得托架受到背离履带吊方向的作用力时,第一轨道和或第二轨道受力,当托架受到朝向履带吊方向的作用力时,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中的另一个受力,可避免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过长时间受力而发生损坏。
13.进一步,托架的底部安装有两组滚轮,两组滚轮分别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滚动。
1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托架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滑动时,两组滚轮分别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滚动,避免托架直接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接触并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从而避免托架被磨损,同时减小推动托架滑动需要的作用力,使得推动更为轻松。
15.进一步,托架上固定有两个动力件,两个动力件分别驱动两组滚轮以相同方向转动。
1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动力件能够驱动滚轮转动,无需人工推动托架即可使托架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滚动,进一步使得操作更为轻松。
17.进一步,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固定有限位块。
1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限位块能够对托架进行限位,避免托架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脱落,导致托架发生倾斜,从而避免托架上的超起配重发生掉落,对周围的设备、工人或者下方的操作平台造成伤害。
19.进一步,限位块或托架上固定有第一传感器。
2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传感器能够对托架靠近限位块进行检测,工人可通过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托架的位置,无需人工弯腰进行观察,进一步使得操作更为轻松。
21.进一步,动力件上设有第二传感器。
2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变形后,第二传感器与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随之改变,故通过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能够及时发现上述变形,从而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避免托架脱轨发生意外。
23.进一步,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下方均设有垫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安装在垫板上。
2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垫板能够对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进行支撑和定位,避免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对下方的地面或者操作平台造成损伤。另外,在使用时,由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安装在垫板上后无法相对于垫板移动,故直接安装垫板即可,而不再需要分开分别安装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26.图2为图1中的转动装置安装后的正视图;
27.图3为图1中滑轨的正视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第一滑轨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动力件1、第二传感器2、托架3、限位板4、滚轮5、第一轨道6、枕木7、第二轨道8、限位块9。
31.实施例1
32.一种适用于履带吊超起吊装的转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托架3和滑轨,滑轨包括均为圆弧形的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第一轨道6的半径大于第二轨道8的半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的圆心与履带吊的吊臂的转动中心重合。
33.托架3置于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上,且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分别与托架3的左端和右端相对。如图3所示,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的下方设有垫板,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通过螺栓安装在垫板上,本实施例中的垫板为枕木7。
34.托架3的底部安装有两组滚轮5,两组滚轮5分别落在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上,本实施例中的滚轮5采用钢制滚轮,托架3的底部设有两组u形架,u形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托架3的底部,且滚轮5与u形架一一对应,滚轮5通过转轴安装在u形架上。每组滚轮5上均同轴键连接有从动带轮,托架3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两个动力件1,本实施例中的动力件1采用正反转电机,且托架3上设有正对从动带轮的开口,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驱动从动带轮转动,从而带动滚轮5沿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滚动,在实际实施时,本实施例中的动力件1还可使用现有的液压马达,能够驱动滚轮5转动即可。
35.两组滚轮5之间设有两个限位板4,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板4为环状,且限位板4套设并焊接在滚轮5上。限位板4的底部低于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的顶部,且左侧限位板4的左壁与第一轨道6的右壁相抵,右侧限位板4的右壁与第二轨道8的左壁相抵,通过两个限位板4对托架3进行定位,避免托架3沿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的径向发生偏移。
36.再如图1所示,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限位块9,限位块9沿横向的投影正对托架3,且限位块9朝向托架3的侧壁安装有第一传感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传感器采用现有的压力传感器。
37.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8.超起装置安装时,将超起配重置于托架3上。以履带吊的吊臂逆时针转动为例,吊臂开始转动的同时,启动两个动力件1,使托架3以吊臂的转动中心位中心同步逆时针转动,使得托架3上的超起配重与吊臂之间不会出现相对移动,从而避免超起配重与吊臂中的拉索受到拉扯,从而避免吊臂受到拉索的限制而无法转动。
39.当托架3滑动至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的端部时,托架3对第一传感器施加压力,故工人通过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即可判断托架3是否运动至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的端部,从而及时停止转动吊臂并关闭两个动力件1,避免托架3从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上脱落。
40.实施例2
4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传感器与外界的控制器电连接,且控制器电连接有报警器,本实施例中的报警器可采用蜂鸣器或者指示灯,在托架3转动至第一轨道
6和第二轨道8的端部后,能够通过报警器对工人进行提醒。在实际实施时,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动力件1也可与外界的控制器电连接,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托架3滑动至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的端部时,通过控制器可自动关闭动力件1,无需人工进行操作。
42.实施例3
43.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动力件1上设有第二传感器2,具体的,第二传感器2位于动力件1朝向另一动力件1的一端,且第二传感器2采用现有的距离传感器,通过第二传感器2能够对两个动力件1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当第一轨道6、第二轨道8或u形架发生变形后,两个动力件1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此时第二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随之改变,故通过第二传感器2的结果能够及时发现上述变形。
44.实施例4
45.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两个限位板4的安装位置改变,两个限位板4分别位于第一轨道6或第二轨道8的左右两侧,限位板4与滚轮5的安装方式相同,本实施例中仅通过第一轨道6或第二轨道8也可对托架3进行限位,避免托架3沿第一轨道6和第二轨道8的径向发生偏移。
4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