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虚拟嗅觉生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3-01-15 08:23: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所述面罩用于覆盖人体面部的嘴部和鼻子区域;至少一个喷雾发射装置,所述喷雾发射装置固定于所述面罩内侧,所述喷雾发射装置在通电状态下可喷射雾状液滴;至少一个接收装置,至少一个所述接收装置与至少一个所述喷雾发射装置一一对应,所述接收装置位于对应的所述喷雾发射装置临近人体面部的一侧,所述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喷雾发射装置喷出的雾状液滴,且所述接收装置可在通电状态下加速接收到的液滴蒸发;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的输出端子与所述喷雾发射装置和所述接收装置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为摩擦纳米发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摩擦材料部、第二摩擦材料部、圆盘电极、输出端子、导电杆以及驱动电机;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圆盘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圆盘电极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具有围绕圆盘电极中心线设置的第一扇形电极阵列,所述圆盘电极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具有围绕圆盘电极中心线设置的第二扇形电极阵列,所述第一扇形电极阵列中的电极与所述第二扇形电极阵列中的电极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摩擦部和所述第二摩擦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圆盘电极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摩擦部和所述第二摩擦部的带电极性相反;所述导电杆和所述输出端子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且所述导电杆和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扇形电极阵列接触;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圆盘电极绕自身的中心线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位于所述第一摩擦部和所述第二摩擦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发射装置包括多个发射喷头,每个所述发射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接收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喷头包括外壳、内胆、连接电极以及发射器;所述外壳具有内腔和与内腔连通的喷射通道,所述喷射通道的喷口朝向所述接收装置设置;所述内胆位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内胆用于储存液体;所述发射器一端伸入所述内腔内、且另一端由所述喷射通道伸出所述外壳;所述连接电极贯穿所述外壳与所述内胆,所述连接电极位于所述内胆内的部分与所述发射器搭接,所述连接电极位于所述外壳外侧的部分与所述功能电源的输出端子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主体部分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主体部分相对的表面配合围成所述喷射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的材料为多孔介
质。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为仿生纤维膜,所述仿生纤维膜包括多层依次层叠的纤维层,且沿喷雾发射装置指向所述接收装置的方向多层所述纤维层的平均纤维直径和平均孔径均依次减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纤维层中至少一层为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输出端子电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纤维层的材料不同。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仿生纤维膜展开。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电调节装置,所述通电调节装置包括开关单元、通讯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开关单元连接于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喷雾发射装置的发射喷头之间和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接收装置之间,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喷雾发射装置和所述接收装置之间连接的导通和断开;所述开关单元通过所述通讯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导通和关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人体交互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虚拟嗅觉生成系统,该虚拟嗅觉生成系统包括:面罩,面罩用于覆盖人体面部的嘴部和鼻子区域;至少一个喷雾发射装置,喷雾发射装置固定于面罩内侧,喷雾发射装置在通电状态下可喷射雾状液滴;至少一个接收装置,至少一个接收装置与至少一个喷雾发射装置一一对应,接收装置位于对应的喷雾发射装置临近人体面部的一侧,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喷雾发射装置喷出的雾状液滴,且接收装置可在通电状态下加速接收到的液滴蒸发;供电电源,供电电源的输出端子与喷雾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电连接。该虚拟嗅觉生成系统能够使得喷雾发射装置快速响应和液滴快速蒸发,并且具有很高的兼容性,可以减小系统占用空间。占用空间。占用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陈翔宇 杨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10.21
技术公布日:2023/1/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