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放射医学影像诊断的辅助装置

2022-12-02 19:16: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放射医学影像诊断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放射技术已经是当今医学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都将x线设备,特别是dr设备,使用于各项诊疗业务中。其检查范围涵盖了胸部、头部、膝关节等多个组织器官,每天都有大量的医疗影像需要采集、阅片、生成诊断报告。其中放射科的医学影像设备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包括诊断和治疗两方面,通过获得影像来判断病情,是整个诊疗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的一环,通过影像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时,经常需要调整患者的角度,一些重病患者往往不方便对其进行角度的调整。
3.本实验团队长期针对放射影像采集诊断的相关技术进行大量相关记录资料的浏览和研究,同时依托相关资源,并进行大量相关实验,经过大量检索发现存在的现有技术如现有技术公开的jp2012143368a、us20070076938a1、jp2016177418a、和cn109350106a,如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影像辅助诊断装置,包括壳体、操作台、粗定位组件、精定位组件和承托座,壳体的顶端嵌入设置有操作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的顶端与操作台转动连接。粗定位组件、精定位组件均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调节所述承托座的角度,所述粗定位组件采用气缸进行驱动,所述精定位组件采用凸轮与精定位电机进行驱动,以便粗调和精调所述承托座在三维空间上的角度姿态。
4.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ct图像获取不稳定;患者进行取像作业时,对不同的体位固定的操作步骤繁琐等等问题,作出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本邻域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放射医学影像诊断的辅助装置。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放射医学影像诊断的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对患者全身进行支撑的支撑模块、对支撑模块上的患者进行放射影像体位固定的固定模块、和驱动至少部分所述固定模块相对所述支撑模块进行移动进而对所述支撑模块上的患者进行相应放射影像体位固定的识别移动模块,其中,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对患者进行支撑的支撑床板、设置于所述支撑床板上且对患者头部进行适配固定的适配开口、配合至所述适配开口处且用于对头部朝下贴合于所述适配开口处的患者进行呼吸空气的消毒输送的呼吸单元、至少两个底部垂直固定于地面的固定底座、和将所述支撑床板的底部与所述固定底座进行活动连接且驱动所述支撑床板相对所述固定底座进行位置移动的位置调节机构,所述呼吸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适配开口的内口壁上的环绕筒、套设于所述环绕筒的内筒壁的开口环件、水平横设
于所述环绕筒的内筒壁且相对位于所述开口环件下方区域的水平杆、至少两个通过活页连接件可转动且对称配合于所述水平杆的宽度方向两侧上的至少两个遮挡片、分别驱动所述遮挡片相对所述水平杆进行转动作业的转动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环绕筒的内筒壁且位于所述水平杆下方的气流管、嵌设于所述气流管内的用于驱动所述气流管内的空气流动的气泵、和均匀嵌设于位于所述水平杆下方的内筒壁的紫外消毒灯,其中,所述环绕筒为上下端连通设置的筒状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模块包括互相邻接且分别敷设于所述支撑床板的上床板的单元适配垫、和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床板的侧沿且用于对支撑床板上的相应影像体位的患者进行体位固定的固定机构。
9.进一步的,所述单元适配垫包括均匀固定于支撑床板上且对应上下端连通配合的连通管件、活动配合于所述连通管件的内部通道且顶部能够从所述连通管件的顶端贯出的升降块、通过相应安装件固定于所述支撑床板的上板壁且分别位于所述连通管件内部的伸缩驱动件、将所述升降驱动件的顶端与所述升降块的底端连接固定的连接元件、敷设于所述升降块的顶端的橡胶气垫、和分别与所述伸缩驱动件电气连接进而控制各伸缩驱动件的伸缩作业的控制器。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通过相应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床板的两侧且相对垂直地面设置的配合挡板,设置于所述配合挡板的内部的容腔,分别设置所述配合挡板的其中两个侧板沿且与所述容腔连通设置的连通口,竖直连接于所述容腔的中部区域且将所述容腔进行隔绝划分两个单元腔的分隔板,至少一个一端固定所述分隔板上且另一端朝其中一个连通口接近设置的第一微型伸缩杆,至少一个一端固定于所述分隔板上且另一端朝另一个所述连通口接近设置的第二微型伸缩杆,至少部分滑动配合于所述其中一个单元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微型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进而由所述第一微型伸缩杆伸长作业以驱动至所述配合挡板外界的第一伸出板,至少部分滑动配合于所述单元腔内且与所述第二微型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进而由所述第二微型伸缩杆伸长作业以驱动至所述配合挡板外界的第二伸出板,和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伸出板、第二伸出板、和分隔板上的气囊单元;具体的,所述分隔板位于两个连通口之间,且每个单元腔通过一个所述连通口以与所述配合挡板的外界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微型伸缩驱动杆和第二微型伸缩驱动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分隔板的两侧板面上。
11.进一步的,所述识别移动模块包括对所述配合挡板进行固定连接且驱动所述固定挡板相对所述支撑床板进行移动的移动驱动机构、和分别敷设于各所述单元适配垫以及气囊件上的用于检测患者对相应单元适配垫和气囊件的施压情况进一步对所述固定机构的位置和气囊单元的充气情况进行调节的支撑传感单元。
12.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发明通过所述呼吸单元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以及有效保证患者的呼吸的卫生安全性。
14.2.本发明的位置调节机构实现对患者相对所述放射造影装置进行体位转动,以保证所述放射造影装置对患者目标病灶的造影取像的精准度。
15.3.本发明通过所述支撑传感单元获得相应形体适配区对不同形体患者的躯体的具体支撑情况,并且根据对患者重量的判断以控制所述第一伸出板和第二伸出板的伸出作
业,以实现根据患者的重量大小正相关生成固定机构对患者相应躯体的相应支撑面积。
16.4.本发明通过调节所述伸缩驱动杆以将相应配合挡板移动至距离患者身体两侧的预设调节距离处,最后通过相应配合挡板、第一伸出板和第二伸出板上的气囊单元的充气作业以实现对配合于两个配合挡板之间的患者进行精准体位固定,进而有效提高对影像诊断患者的体位支撑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18.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放射医学影像诊断的辅助装置的模块化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移动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的控制单元的作业流程示意图。
23.附图标号说明:1-开口环;2-连接杆;3-第一套设环;4-驱动轴承圈;5-固定箱;6-驱动齿轮;7-驱动棍;8-配合棍;9-支撑床板;10-被动齿轮;11-配合套筒;12-侧杆;13-支撑床板的侧边沿;14-线性滑台;15-限位板;16-移动块;17-线性开口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要指出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并且关于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5.实施例一:
26.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本实施例构造了一种用于放射医学影像诊断的辅助装置;
27.一种用于放射医学影像诊断的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对患者全身进行支撑的支撑模块、对支撑模块上的患者进行放射影像体位固定的固定模块、和驱动至少部分所述固定模块相对所述支撑模块进行移动进而对所述支撑模块上的患者进行相应放射影像体位固定的识别移动模块;
28.其中,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对患者进行支撑的支撑床板、设置于所述支撑床板上且对患者头部进行适配固定的适配开口、配合至所述适配开口处且用于对头部朝下贴合于所述适配开口处的患者进行呼吸空气的消毒输送的呼吸单元、至少两个底部垂直固定于地面的固定底座、和将所述支撑床板的底部与所述固定底座进行活动连接且驱动所述支撑床板相对所述固定底座进行位置移动的位置调节机构,其中,所述适配开口贯穿连通于所述支撑床板的上下端,在患者俯卧于所述支撑床板上时,患者头部抵接至所述适配开口处,进而患者通过所述适配开口保证呼吸顺畅;
29.所述呼吸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适配开口的内口壁上的环绕筒、套设于所述环绕筒的内筒壁的开口环件、水平横设于所述环绕筒的内筒壁且相对位于所述开口环件下方区域的水平杆、至少两个通过活页连接件可转动且对称配合于所述水平杆的宽度方向两侧上的至少两个遮挡片、分别驱动所述遮挡片相对所述水平杆进行转动作业的转动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环绕筒的内筒壁且位于所述水平杆下方的气流管、嵌设于所述气流管内的用于驱动所述气流管内的空气流动的气泵、和均匀嵌设于位于所述水平杆下方的内筒壁的紫外消毒灯,其中,所述环绕筒为上下端连通设置的筒状结构,
30.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环绕筒的内筒壁的凹槽腔、分别转动配合于所述凹槽腔内的转动棍、通过相应安装座嵌设于所述内筒壁内部且相应动力输出轴贯出至相应凹槽腔以与所述转动棍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的减速电机、和将一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转动棍且将另一端通过锁合件固定于所述遮挡片上牵引绳;
31.在所述减速电机驱动所述转动棍进行转动作业时,所述转动棍实现对牵引绳进行绕卷和/或释放,具体的,所述凹槽腔为从所述内筒壁相对朝外筒壁凹陷设置的容腔结构,且所述凹槽腔以所述水平杆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所述内筒壁,且各凹槽腔的内腔壁相对固定有两个轴承件,且所述转动棍的两端通过分别贯穿固定于相对设置的轴承件的内圈处进而实现转动配合于所述凹槽腔内,所述减速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与所述转动棍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进而实现驱动所述转动棍在相应凹槽腔内的转动作业;
32.所述遮挡片被设置为:在两个所述遮挡片水平配合于所述环绕筒内时,所述遮挡片被设置为其部分外沿能够抵接配合于所述环绕筒的内筒壁,且两个所述遮挡片将所述开口环件的开口处完全遮挡,进而所述遮挡板对紫外消毒灯的紫外射线进行有效遮挡,以避免紫外消毒射线照射至所述配合开口上方区域的人员,在每个患者使用所述辅助装置时,所述呼吸单元通过驱动所述遮挡片水平遮拦至所述开口环件的开口,并且进一步通过所述紫外消毒灯的紫外线杀菌照射以对患者呼吸过程中产生于所述内筒壁的细菌进行消毒灭活,以保证患者使用所述辅助装置的安全卫生性;
33.在所述遮挡片竖直配合于所述环绕筒时,所述遮挡片不对所述开口环件的开口处进行遮挡,同时所述气泵开启作业以驱动所述环绕筒内气流的循环流动,进而本发明通过所述呼吸单元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以及有效保证患者的呼吸的卫生安全性。
34.实施例二:
35.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除了包含以上实施例的内容以外,还在于:
36.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底座的顶端且内部为空腔结构的固定箱、固定于所述固定箱的箱顶壁的箱开口、至少两个且分别嵌设于所述固定箱的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箱侧壁的固定轴承圈、两端分别贯穿于同一固定箱的两个固定轴承圈并进一步贯穿出所述固定箱外部的驱动棍、若干个分别套设于所述驱动棍的贯穿出相应固定箱的外部的外棍壁上的驱动轴承圈、至少一个套设于所述驱动棍的位于固定箱内的外棍壁上的驱动齿轮、通过相应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固定底座上且动力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棍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进而驱动所述驱动棍进行转动作业的旋转电机、至少两个通过相应固定件水平固定于所述支撑床板的底板壁上的配合棍、均匀套设于所述配合棍上且与所述驱动齿轮依次啮合传动配合的被动齿轮、至少两个分别对称套设于所述配合棍上且依次位于所述驱动轴承圈上
方的配合套筒、和将相对设置的所述配合套筒的部分外筒壁与所述驱动轴承圈的外圈进行连接固定的固定壳,其中所述配合套筒的部分外筒壁与所述支撑床板的床底壁固定连接;
37.其中,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被设置为:所述配合棍和驱动棍相对沿所述支撑床板的长度方向线性设置,每个配合棍下方设置有一个与其平行的驱动棍,且以上下平行且相对设置的配合棍与驱动棍作为一组棍组,位于同一棍组上的被动齿轮与驱动齿轮之间啮合传动配合,进而在旋转电机驱动相应驱动棍的转动时,驱动棍上的驱动齿轮被驱动至同步转动,并且驱动齿轮在啮合传动下以进一步驱动所述被动齿轮的转动,由于所述配合棍与所述支撑床板之间通过所述固定件进行锁合固定,在所述被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下,所述驱动齿轮实现驱动所述支撑床板相对地面进行角度倾斜,进而通过对所述支撑床板的角度调节以有效实现所述放射造影装置对患者目标病灶区域的全面检查获取;其中,所述固定件为现有技术的对相应辊轴进行锁合固定的元件,在此不再赘述,
38.所述固定壳包括相应内环壁通过焊接套设固定于所述驱动轴承圈的外圈的第一套设环、相应内环壁通过焊接套设固定于所述配合套筒的部分外筒壁的开口环、和一端通过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套设环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口环的连接杆;
39.具体的,在所述驱动棍被所述旋转电机驱动转动时,所述驱动齿轮同步转动并且驱动所述转动齿轮以及支撑床板相对所述固定箱进行转动,且上下相对设置的配合套筒的外筒壁与驱动轴承圈的外圈通过所述固定壳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轴承圈的外壳能够相对其内圈进行转动,进而在所述支撑床板相对所述固定箱进行转动时,所述固定壳被所述支撑床板驱动至倾斜转动,进而保证在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实现驱动所述支撑床板朝其宽度方向的两侧沿进行转动调节,同时保证所述支撑床板体与所述固定底座的连接配合的稳定性,其中,所述固定底座将所述支撑床板固定于放射造影装置下方,且在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对所述支撑床板的朝其宽度两侧进行转动调节;
40.本发明的位置调节机构实现对患者相对所述放射造影装置进行体位转动,以保证所述放射造影装置对患者目标病灶的造影取像的精准度。
41.实施例三:
42.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除了包含以上实施例的内容以外,还在于:
43.所述固定模块包括互相邻接且分别敷设于所述支撑床板的上床板的单元适配垫、和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床板的侧沿且用于对支撑床板上的相应影像体位的患者进行体位固定的固定机构。
44.所述单元适配垫包括均匀固定于支撑床板上且对应上下端连通配合的连通管件、活动配合于所述连通管件的内部通道且顶部能够从所述连通管件的顶端贯出的升降块、通过相应安装件固定于所述支撑床板的上板壁且分别位于所述连通管件内部的伸缩驱动件、将所述升降驱动件的顶端与所述升降块的底端连接固定的连接元件、敷设于所述升降块的顶端的橡胶气垫、和分别与所述伸缩驱动件电气连接进而控制各伸缩驱动件的伸缩作业的控制器;
45.其中所述连通管件的横截面为方形结构,且所述控制器预先储存设置有对不同病灶区域进行影像诊断的体位对应的支撑床板面的指令信息,所述指令信息为控制各伸缩驱动件的升降作业指令,且在不同指令信息下,位于支撑床板上的不同单元适配垫的橡胶垫
的处于不同水平高度,进而位于支撑床板上的所有单元适配垫之间形成相应的凹陷和凸出面区域,不同凹陷区域对患者不同体位的肢体进行适配支撑,进而提高患者在所述支撑床板上相应体位的稳定性,且以相应凹陷区域作为形体适配区;
46.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通过相应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床板的两侧且相对垂直地面设置的配合挡板,设置于所述配合挡板的内部的容腔,分别设置所述配合挡板的其中两个侧板沿且与所述容腔连通设置的连通口,竖直连接于所述容腔的中部区域且将所述容腔进行隔绝划分两个单元腔的分隔板,至少一个一端固定所述分隔板上且另一端朝其中一个连通口接近设置的第一微型伸缩杆,至少一个一端固定于所述分隔板上且另一端朝另一个所述连通口接近设置的第二微型伸缩杆,至少部分滑动配合于所述其中一个单元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微型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进而由所述第一微型伸缩杆伸长作业以驱动至所述配合挡板外界的第一伸出板,至少部分滑动配合于所述单元腔内且与所述第二微型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进而由所述第二微型伸缩杆伸长作业以驱动至所述配合挡板外界的第二伸出板,和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伸出板、第二伸出板、和分隔板上的气囊单元;
47.具体的,所述分隔板位于两个连通口之间,且每个单元腔通过一个所述连通口以与所述配合挡板的外界连通设置,且所述第一微型伸缩驱动杆和第二微型伸缩驱动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分隔板的两侧板面上;
48.进一步,所述气囊单元包括若干各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伸出板、第二伸出板和分隔板的接近于所述支撑床板的一板壁上的凹槽、分别嵌设于所述凹槽内的气囊件、分别与所述气囊件连通设置的充气管、和通过与所述充气管连通设置进而为相应气囊件进行充气作业的微型充气泵;
49.所述第一伸出板、第二伸出板、和分隔板上分别包括若干个互相邻接配合的凹槽,进而在各凹槽内的气囊件充气且从相应凹槽内驱出时,相应的气囊件抵接至患者的相应躯体,且通过相对设置于患者两侧的所述第一伸出板、第二伸出板、和分隔板上的气囊件的抵接下,实现对支撑床板上相应体位的患者的躯体两侧进行抵接固定;
50.其中,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容腔隔离划分为两个单元腔,且每个单元腔分别与其中一个连通口连通设置,在所述患者以侧躺的体位位于所述支撑床板以进行放射影像拍摄时,通过相应第一微型伸缩杆和第二微型伸缩杆的伸长作业,以分别将所述第一伸出板和第二伸出板驱出至容腔外,且通过第一伸出板、第二伸出板的驱出至所述容腔外的区域上气囊件的同步充气作业,以使得所述气囊件抵接至位于所述支撑床板上的患者,进而提高对患者的腹部和背部的抵接固定区域,以有效提高对患者相应体位固定的稳定性;
51.所述识别移动模块包括对所述配合挡板进行固定连接且驱动所述固定挡板相对所述支撑床板进行移动的移动驱动机构、和分别敷设于各所述单元适配垫以及气囊件上的用于检测患者对相应单元适配垫和气囊件的施压情况进一步对所述固定机构的位置和气囊单元的充气情况进行调节的支撑传感单元;
52.所述移动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侧杆壁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床板的两侧边沿的侧杆、分别固定于所述侧杆的上杆壁的线性滑台、垂直固定于所述侧杆的上杆壁并且相对于所述线性滑台靠近支撑床板的限位板、设置于所述限位板的中部且与所述侧杆平行设置的线性开口条、分别由所述线性滑台驱动至相对所述侧杆的长度方向往返移动的移动块、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移动块上且另一端贯穿至所述线性开口条以朝支撑床板上的患者
延伸设置的固定杆、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的延伸端固定连接的伸缩驱动杆、和将所述配合挡板分别连接固定于所述伸缩驱动杆的另一端以使得所述伸缩驱动杆伸缩驱动所述配合挡板至对患者身体进行抵接固定的固定元件,其中,固定于同一侧杆上的线性滑台与限位板之间,对应限位板相对靠近所述支撑床板设置,且对应线性滑台相对远离所述支撑床板设置;
53.所述支撑传感单元包括分别敷设于所述单元适配垫的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敷设于各气囊件的外囊衣上以监测相应气囊件对患者躯体的支撑力度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和接收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进而判断患者在所述形体适配区的实际接触区域进一步控制各伸缩驱动件的伸长作业的控制单元;
54.具体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流程步骤:
55.s101:唤醒位于相应形体适配区内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进行监测作业,同时接收相应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监测值,
56.s102:将压力监测值大于预设值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作为目标传感器,获取所有目标传感器的压力监测均值gr,在gr大于预设均匀时,控制各第一微型伸缩杆和第二微型伸缩杆的伸长作业,以将相应第一伸出板和第二伸出板从相应连通口部分伸出至所述配合挡板外,
57.s103:将位于所述形体适配区的边缘处,并且位于所述配合挡板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的目标压力传感器作为相应配合挡板的邻近传感器,
58.s104:获取各配合挡板与其邻近传感器之间的平均间隔距离r,
59.s105:发送指令至相应伸缩驱动杆以伸长r-t距离,其中t为预设调节距离,
60.s106:进一步,驱动充气泵对所述位于单元腔外部以及所述配合挡板上的气囊件进行充气作业,直至相应气囊件与患者的躯体以预设力度进行接触挤压;
61.其中,t的数值大小与气囊件的上限充气量正相关,并且t的数值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实验训练获得,在此不再赘述,位于相应气囊件上的柔性压力传感器与对相应气囊件进行充气作业的充气泵之间电气连接,进而相应充气泵接收柔性压力传感器之间互相数据反馈传输,
62.本发明通过所述支撑传感单元获得相应形体适配区对不同形体患者的躯体的具体支撑情况,并且根据对患者重量的判断以控制所述第一伸出板和第二伸出板的伸出作业,进而有效实现根据患者的重量大小正相关生成固定机构对患者相应躯体的相应支撑面积,进一步本发明通过调节所述伸缩驱动杆以将相应配合挡板移动至距离患者两侧的预设调节距离处,最后通过相应配合挡板、第一伸出板和第二伸出板上的气囊单元的充气作业以实现对配合于两个配合挡板之间的患者进行精准体位固定,进而有效提高对影像诊断患者的体位支撑固定的稳定性。
63.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也就是说上面讨论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是示例。各种配置可以适当地省略,替换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在替代配置中,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和/或可以添加,省略和/或组合各种部件。而且,关于某些配置描述的特征可以以各种其他配置组合,如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组合配置的不同方面和元素。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其中的元素可以更新,即许多元素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公开或权
利要求的范围。并且应当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