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升降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7:53: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办公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工作台。


背景技术:

2.升降工作台常运用在办公领域。在相关技术中,升降工作台通常通过伸缩机构对台面的高度进行调节。为了使升降工作台的台面处于最低高度时,升降工作台整体在高度方向上可以压缩得比较薄,伸缩机构在台面处于最低位置时已经处于水平或接近水平的状态,此时伸缩机构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已经很小或者接近零,以致不足以提供力来辅助工作台面。由此,使用者在调整工作台的台面下降的过程中,当台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如果使用者双手不提供竖直方向的力,台面会出现快速下坠现象,造成不佳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工作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台面快速下坠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工作台,包括:底座;支撑杆组件,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可滑动且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底座;台面,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以可滑动且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台面,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台面铰接;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台面相对于所述底座升降;辅助臂,所述辅助臂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二支撑杆铰接,所述辅助臂的顶端与所述台面相抵;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辅助臂抵接,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二支撑杆抵接,所述第一扭簧配置为当所述辅助臂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或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相互远离时产生扭转变形。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通过伸缩机构可以驱动台面相对于底座上升或下降。对于台面的下降过程而言,在台面下降的过程中,辅助臂底端通过铰接轴绕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转动,此时辅助臂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顶端相互远离,由于第一扭簧的一端与辅助臂相抵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相抵接,因而,在辅助臂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顶端相互远离的过程中,第一扭簧所提供的转矩会不断增大。第一扭簧所提供的不断增大的转矩可以使台面快速下坠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工作台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辅助臂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工作台还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所述第一套筒位于所述辅助臂与所述支撑杆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臂的顶端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台面的底面相抵。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臂的顶端设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两臂之间桥接有轴销,所述滚轮与所述轴销转动连接。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台面的底面设有滑道,所述辅助臂的顶部与所述滑道滑动接触。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组件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进行铰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抵接,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抵接。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伸缩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气弹簧和所述气弹簧的一端铰接的第一连接杆,所述气弹簧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矩形框架,在所述矩形框架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槽,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以可滑动且可转动的方式限制在所述第一滑轨槽中;所述台面的底面设有第二滑轨槽,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以可滑动且可转动的方式限制于所述第二滑轨槽中。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台面的侧面设有锁扣,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锁扣相适配的锁扣凹槽。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的扭簧安装位置效果对比图;
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2中本技术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台面所受升力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升降工作台,包括底座1、支撑杆组件2、台面5、伸缩机构7、辅助臂10和第一扭簧9。具体地,支撑杆组件2包括第一支
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3的中部和第二支撑杆4的中部铰接,第一支撑杆3的底端与底座1铰接,第二支撑杆4的底端以可滑动且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底座1。第一支撑杆3的顶端以可滑动且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台面5,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与台面5铰接。伸缩机构7用于驱动台面5相对于底座1升降。辅助臂10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杆3或第二支撑杆4铰接,辅助臂10的顶端与台面5相抵。第一扭簧9的一端与辅助臂10抵接,第一扭簧9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3或第二支撑杆4抵接,第一扭簧9配置为当辅助臂10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杆3或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相互远离时产生扭转变形。
24.可以理解的是,辅助臂10可以安装在第一支撑杆3上,也可以安装在第二支撑杆4上,或者,在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上同时安装辅助臂10也是可以的,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2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工作台,通过伸缩机构7可以驱动台面5相对于底座1上升或下降。对于台面5的下降过程而言,在台面5下降的过程中,辅助臂10底端通过铰接轴(即后文中的第一转轴24)绕第一支撑杆3或第二支撑杆4转动,此时辅助臂10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杆3或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相互远离,由于第一扭簧9的一端与辅助臂10相抵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3或第二支撑杆4相抵接,因而,在辅助臂10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杆3或第二支撑杆4的顶端相互远离的过程中,第一扭簧9所提供的转矩会不断增大。第一扭簧9所提供的不断增大的转矩可以使台面5快速下坠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26.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结构可以在不改变和不拆卸现有升降工作台其他结构的情况下,直接在升降工作台的支撑杆上加装辅助臂10和第一扭簧9结构,简单易实施。也就是说,对任何市场在售的相似升降工作台,如果遇到桌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出现坠落的情况,也都可以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改进结构有效解决,因此本技术具有极大的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2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降工作台还包括第一转轴24,第一转轴24的一端与辅助臂10的底端连接,第一转轴24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3或第二支撑杆4连接,第一扭簧9套设在第一转轴24上。在本实施例中,辅助臂10通过第一转轴24实现与第二支撑杆4之间的铰接连接,另外,第一转轴24可以为第一扭簧9提供安装位置,第一扭簧9套设在第一转轴24上。
28.以辅助臂10安装在第二支撑杆4的情况为例,此时,第一转轴24可以由外而内依次穿过第二支撑杆4、套筒(即后文中的第一套筒18)、辅助臂10、第一垫片25后并用第一螺母26拧紧。
2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扭簧9具有第一扭转臂30和第二扭转臂31,第一扭转臂30在垂直于第一转轴24的平面内的投影,和第二扭转臂31在所述平面内的投影共同限定出扭转角。示例地,第一扭簧9的初始角度为55
°
至70
°
,初始角度是指第一扭簧9在不产生扭转变形的情况下所对应的扭转角的角度。当台面5处于最高位置时,扭转角可以配置为大于等于80
°
且小于等于120
°
(当台面5处于最高位置时,第一扭簧9的扭转角大于初始角,是因为需要一定的预紧力使第一扭簧9可以紧配在辅助臂10和支撑杆之间);当台面5处于最低位置时,扭转角可以配置为大于等于160
°
且小于等于180
°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扭簧9的初始角度为55
°
至70
°
,当台面5处于最高位置时,扭转角配置为大于等于80
°
且小于等于120
°
,也就是说,在台面5处于最高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扭簧9的扭转角也达到了80
°
至120
°

此时第一扭簧9是处于扭转变形的状态下的,能够提供明显的扭矩,用于保障辅助臂10与台面5相抵。在台面5下降的过程中,第一扭簧9的扭转角会逐渐变得更大,到了代台面5处于最低位置时,第一扭簧9的扭转角达到160
°
至180
°
(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基本达到180
°
),此时扭转角达到最大值,第一扭簧9能够提供的扭矩也达到了最大,从而在台面5处于最低位置时,可以给台面5提供最大的辅助支撑力。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扭簧9的扭转角的配置方式,保证了不论台面5处于何种高度,第一扭簧9均会提供用于辅助支撑的转矩,并且,台面5所处的高度越低,第一扭簧9提供的转矩越大,由此,保证第一扭簧9可以提供足够的转矩来克服台面5快速下坠的问题。
30.下面举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31.对于扭簧来说,其形变量越大则提供的作用力越大。申请人模拟了将扭簧设置在不同的位置的情况,并对此做以分析对比。例如,在一个对比例中,扭簧安装位置为位于支撑杆的底部a处(如图2所示),而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位置位于支撑杆的顶端b处,并通过辅助臂10给台面5提供作用力。假设对比例中,扭簧的两个扭转臂的初始角度为α(初始指的是台面5位于最高位置时),则在台面5从最高位置降低至最低位置,扭簧的可扭转角度小于等于α。而同样条件下,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扭簧,在台面5从最高位置降低至最低位置的过程中,其可扭转角度在2α左右。这意味着,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扭簧9所采用的安装方式,使第一扭簧9具有更大的可扭转角度,进而使第一扭簧9能够提供更大的扭矩,以更好地克服台面5快速下坠的问题。具体地,对比例中:扭簧设置在支撑杆与底座1之间a处,则工作台台面5受到的向上的支撑力为f2=m2/d=(m

α).k/d,其中,m2为扭簧在a处的最大扭矩,d为力臂,m

为扭簧的预紧力,该预紧力保障扭簧不会松垮,α为扭簧从初始位发生的最大扭转角度。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中:扭簧设置在第二支撑杆4与辅助臂10之间b处,则工作台台面5受到的向上的支撑力为f1=m1/d=(m

2d).k/d,其中,m1为扭簧在b处的最大扭矩,d为力臂,m

为扭簧的预紧力,2d为扭簧从初始位发生的最大扭转角度。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方案的支撑力f1相较于对比例方案中的支撑力f2,有了非常显著地提高(请参考图6)。
3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降工作台还包括第一套筒18,第一套筒18套设在第一转轴24上,第一套筒18位于辅助臂10与支撑杆组件2之间,第一扭簧9套设在第一套筒18的外壁。通过选择外径尺寸与第一扭簧9的尺寸相适配的第一套筒18,从而将第一扭簧9按在在第一套筒18上,可以使第一扭簧9安装得更为牢固,从而具有稳定的工作状态。
3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臂10的顶端安装有滚轮19,滚轮19与台面5的底面相抵,即滚轮19可以在台面5的底面滚动。在台面5降低的过程中,由于辅助臂10与支撑杆(第一支撑杆3或第二支撑杆4)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因此辅助臂10的顶部会有相对台面5的运动,在辅助臂10的顶端设置滚轮19,一方面由于滚轮19的可滚动性而使辅助臂10转动更加顺畅,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辅助臂10划伤台面5。
34.可选地,滚轮19为塑料材质,例如滚轮19可以为尼龙材质、pom(聚甲醛)材质。
3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臂10的顶端设有u型架33,u型架33的两臂之间桥接有轴销32,滚轮19与轴销32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滚轮19通过u型架33和轴销32安装,由此,实现滚轮19与辅助臂10之间的稳定连接。
36.在本技术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辅助臂10与台面5之间设置滑动机构,以实现辅助臂10顶端相对于台面5的运动顺畅性。具体地,可以在台面5的底面设置滑道,辅助
臂10的顶部与滑道滑动接触。上述滑道可以是滑槽,也可以是在台面5的底面安装的滑轨,辅助臂10的端部设置与滑轨匹配的滑块。如此也能实现辅助臂10的顺畅转动。
3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组件2还包括第二转轴27,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通过第二转轴27进行铰接。第二转轴27上套设有第二扭簧8,第二扭簧8一端与第一支撑杆3抵接,第二扭簧8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4抵接。具体地,第二转轴27由外而内依次穿过第一支撑杆3、第二套筒17、第二支撑杆4、第二垫片28后并用第二螺母29拧紧。进一步地,当台面5下降,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相对转动,第二扭簧8在其牵引下发生形变而产生相互作用力,第二扭簧8竖直向上的分力随着撑杆间竖直方向角度的增大而随之逐渐增大。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于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之间的第二扭簧8也可以在台面5下降的过程中提供一部分用于辅助支撑的扭矩,从而更好地解决台面5在下降过程中的快速下坠问题。
3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伸缩机构7的一端与底座1连接,伸缩机构7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3或第二支撑杆4连接。进一步地,伸缩机构7可以包括气弹簧6和与气弹簧6的一端铰接的第一连接杆23,气弹簧6与底座1连接,第一连接杆23与第一支撑杆3或第二支撑杆4连接。气弹簧6可以提供使支撑杆组件2相对于底座1运动的驱动力,从而实现台面5的升降。
39.当台面5下降时,伸缩机构7与底座1的水平夹角逐渐变小,同时伸缩机构7竖直方向的分力也逐渐变小。进一步地,伸缩机构7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工作台中轴线重合(如图4所示),由此,有利于维持台面5在升降过程中的受力平衡。
4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包括矩形框架结构,矩形框架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槽11,第二支撑杆4的底端以可滑动且可转动的方式限制在第一滑轨槽11中;台面5的底面设置有第二滑轨槽12,第一支撑杆3的顶端以可滑动且可转动的方式限制在所述第二滑轨槽12。具体地,第二支撑杆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3,两者不局限于焊接方式固连,第二连接杆1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滚子轴承14,第一滚子轴承14限制在第一滑轨槽11中。当伸缩机构7收缩时即台面5下降,第二支撑杆4通过第二连接杆13作用在第一滚子轴承14上,因此第二支撑杆4可在第一滑轨槽11内滑动且转动;第一支撑杆3的顶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杆15,两者不局限于焊接方式固连,第三连接杆15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滚子轴承16,第二滚子轴承16限制在第二滑轨槽12中。当伸缩机构7收缩时即台面5下降,第一支撑杆3通过第三连接杆15作用在第二滚子轴承16上,因此第一支撑杆3可在第二滑轨槽12内滑动且转动。
4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台面5的侧边设置有锁扣20,在底座1上设置有与锁扣20相适配的锁扣凹槽21。当台面5降低到最低点时,可以按压锁扣20,锁扣20绕轴旋转则锁齿张开,此时将锁齿对准底座1的锁扣凹槽21,停止按压则锁齿在内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卡合并挂钩住锁扣凹槽21。锁扣20与锁扣凹槽21的数量相同,锁扣2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4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台面5的底面设有工具卡扣22,工具卡扣22可固定内六角扳手,可防止工具遗失及方便取用。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4.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4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