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夹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7:30: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夹头机构。


背景技术:

2.卷绕的打包方式适用于众多场合,例如膜材、纸材等,其具有便于运输,方便储存以及使用便捷等优势。实际应用中,由于卷绕的材料很薄,所以卷绕的层数较多,卷绕后重量大往往有上吨的重量,进行使用时,若是简单进行固定存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3.目前,主要是通过一个驱动结构件带动两个夹爪运动,实现卷材的夹持,但是采用该种方式仍然存有缺陷,其缺点在于夹持后的精度难以保证,尤其卷材更换后需要前后拼接,若是精度不足将影响到正常的生产流程;而且单个驱动的方式,其稳固性也偏弱,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头机构。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夹头机构,包括:
6.第一夹持部,其包括第一夹持驱动组件及第一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具有第一夹持端,第一夹持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夹持组件远离第一夹持端的一端;以及
7.第二夹持部,其包括第二夹持驱动组件及第二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具有第二夹持端,第二夹持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夹持组件远离第二夹持端的一端,第一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正对设置。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夹持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驱动件及夹持搭载件,第一夹持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夹持搭载件,第一夹持组件转动连接夹持搭载件。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夹持驱动组件还包括夹持限位件,夹持限位件位于夹持搭载件运动的路径上。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夹持驱动件为液压缸。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承载件、第一夹持支撑件及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夹持承载件,第一夹持支撑件活动设置于第一夹持承载件,第一夹持件设置于第一夹持支撑件的端部,形成第一夹持端。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夹持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夹持驱动件及夹持传动件,第二夹持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夹持传动件,夹持传动件连接第二夹持组件。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夹持驱动件采用气体驱动结构。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持支撑件及第二夹持件,第二夹持支撑件转动连接夹持传动件,第二夹持件设置于第二夹持支撑件的一端,形成第二夹持端。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夹持旋转部,其包括旋转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夹持组件;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及旋转传动件,旋转传
动件连接旋转驱动件及第一夹持组件。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旋转传动件与第一夹持组件连接处设有联动件。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配合,第一夹持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持组件运动,使得第一夹持端抵接卷材一侧,第二夹持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夹持组件运动,使得第二夹持端抵接卷材的另一侧,进而实现对卷材的夹持,采用两个独立驱动结构分别对卷材进行固定,相对于传统的方式,其稳固性及卷材定位的精度更高,还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实施例中夹头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中夹头机构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21.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的立体示意图;
22.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的立体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第一夹持部;11-第一夹持驱动组件;111-第一夹持驱动件;112-夹持搭载件;113-夹持限位件;12-第一夹持组件;121-第一夹持端;122-第一夹持承载件;123-第一夹持支撑件;124-第一夹持件;
25.2-第二夹持部;21-第二夹持驱动组件;211-第二夹持驱动件;212-夹持传动件;2121-第一传动轮;2122-第一传动带;2123-第二传动轮;2124-传动张紧轮;2125-传动螺杆;2126-传动块;22-第二夹持组件;221-第二夹持端;222-第二夹持支撑件;223-第二夹持件;
26.3-夹持旋转部;31-旋转驱动组件;311-旋转驱动件;312-旋转传动件;3121-第三传动轮;3122-第二传动带;3123-第四传动轮;3124-过渡轮;
27.4-联动件;
28.5-承载辊。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3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
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如图1-图4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夹头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夹头机构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2的立体示意图。本技术的夹头机构包括第一夹持部1及第二夹持部2,第一夹持部1与第二夹持部2对立设置,第一夹持部1与第二夹持部2之间放置卷材,通过第一夹持部1与第二夹持部2配合对卷材进行夹持。
32.第一夹持部1包括第一夹持驱动组件11及第一夹持组件12,第一夹持驱动组件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夹持组件12,第一夹持组件12作用于卷材。第一夹持驱动组件11包括第一夹持驱动件111及夹持搭载件112,第一夹持驱动件111的输出端连接夹持搭载件112,第一夹持组件12转动设置于夹持搭载件112。具体应用时,第一夹持驱动件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夹持驱动件111分别连接夹持搭载件112的两端部,第一夹持组件12转动连接于夹持搭载件112的中部。通过两个第一夹持驱动件111同步带动夹持搭载件112运动,夹持搭载件112带动第一夹持组件12运动,提高第一夹持组件12运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一夹持驱动组件11还包括夹持限位件113,夹持限位件113与第一夹持驱动件111相邻设置,且夹持限位件113设置于夹持搭载件112的运动路径上,当夹持搭载件112运动过程中与夹持限位件113接触后,夹持限位件113将发出信号使得第一夹持驱动件111停止工作,进而夹持搭载件112也停止运动,即该位置为极限位置。具体的,第一夹持驱动件111为液压缸,使用液压缸作为动力,可提高第一夹持组件12抵接卷材时的稳固性,不易出现回退的现象。
33.第一夹持组件12具有第一夹持端121,第一夹持端121与第二夹持部2相对设置,第一夹持端121与卷材抵接进行卷材的支撑。具体应用时,第一夹持组件12包括第一夹持承载件122、第一夹持支撑件123及第一夹持件124,两个第一夹持驱动件111分别位于第一夹持承载件122的上下两侧,第一夹持支撑件123贯穿第一夹持承载件122,且第一夹持支撑件123相对于第一夹持承载件122可以在水平方向运动,还可以相对第一夹持承载件122进行转动,第一夹持件124设置于第一夹持支撑件123的一端,第一夹持件124形成第一夹持端121,并作用于卷材,第一夹持支撑件123远离第一夹持件124的一端则转动设置于夹持搭载件112。进一步说明,第一夹持支撑件123的内部具有输气通道,第一夹持件124与输气通道相通,初始状态下,第一夹持件124的外径小于卷材的承载辊5的内径,当第一夹持件124卡入到承载辊5内时,通过输气通道向第一夹持件124内通入气体,使得第一夹持件124膨胀,实现对卷材的支撑。
34.第一夹持部1包括第二夹持驱动组件21及第二夹持组件22,第二夹持驱动组件2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夹持组件22,并通过第二夹持驱动组件21带动第二夹持组件22运动,使得第二夹持组件22与卷材远离第一夹持件124的一侧抵接。第二夹持驱动组件21包括第二夹持驱动件211及夹持传动件212,第二夹持驱动件211连接夹持传动件212,夹持传动件212连接第二夹持组件22。夹持传动件212包括第一传动轮2121、第一传动带2122、第二传动轮2123、传动螺杆2125及传动块2126,第二夹持驱动件2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传动轮2121,第一传动带2122绕设于第一传动轮2121与第二传动轮2123,传动螺杆2125连接第二传动轮2123,传动块2126连接传动螺杆2125,第二夹持驱动件211带动第一传动轮2121转动,第一传动轮2121通过第一传动带2122带动第二传动轮2123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螺杆2125转动,使得传动螺杆2125上的传动块2126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第二夹持组件22转动连接传动块
2126。优选地,夹持传动件212还包括传动张紧轮2124,传动张紧轮2124位于第一传动轮2121与第二传动轮2123之间,且传动张紧轮2124与第一传动带2122接触,用于调整第一传动带2122的张紧程度,提升传动的稳定性。具体的,第二夹持驱动件211采用的是气体驱动的结构,例如回旋气缸或气动马达。第一夹持驱动件111与第二夹持驱动件211相配合,由于第二夹持驱动件211通过气体驱动,实际使用中存有一定的活动性,即夹持后可以朝第二夹持驱动件211的方向移动少量的位移,便于位置调整。
35.第二夹持组件22具有第二夹持端221,第二夹持端221与第一夹持端121相对设置,通过第一夹持端121与第二夹持端221的配合,实现对卷材的支撑。第二夹持组件22包括第二夹持支撑件222及第二夹持件223,第二夹持支撑件222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传动块2126的凹槽内,第二夹持件223设置于第二支撑件的端部,第二夹持件223形成第二夹持端221,实现对卷材的支撑。具体应用时,第二夹持件223与第二夹持件223的结构相似,即第二夹持支撑件222内部也开始有输气通道,向第二夹持件223内通入气体,实现对卷材的支撑。
36.更进一步的,夹头机构还包括夹持旋转部3,夹持旋转部3与第一夹持支撑件123连接。夹持旋转部3包括旋转驱动组件31,旋转驱动组件31包括旋转驱动件311及旋转传动件312,旋转驱动件311的输出端连接旋转传动件312,旋转传动件312套设于第一夹持支撑件123,第一夹持支撑件123可相对旋转传动件312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同时,旋转传动件312可带动第一夹持支撑件123转动。旋转传动件312包括第三传动轮3121、第二传动带3122及第四传动轮3123,旋转驱动件3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传动轮3121,第三传动轮3121通过第二传动带3122带动第四传动轮3123转动,第四传动轮3123套设于第一夹持支撑件123。优选地,旋转传动件312还包括过渡轮3124,过渡轮3124位于第三传动轮3121与第四传动轮3123之间,且过渡轮3124与第二传动带3122抵接,通过过渡轮3124的设置,提升第二传动带3122的传动稳定性,以及起到调节第二传动带3122张紧的作用。优选地,第四传动轮3123与第一夹持支撑件123之间还设有联动件4,联动件4内部设有与第一夹持支撑件123相匹配的通孔,第一夹持支撑件123贯穿该通孔,且第一夹持支撑件123与联动件4通过键连接,联动件4的内壁面还开设有键槽,当第一夹持支撑件123进行水平方向运动时,键在键槽内运动;联动件4的外表面套设有第四传动轮3123,第四传动轮3123与联动件4同样通过键连接。
37.工作时,当卷材上料至指定位置后,第一夹持驱动件111通过夹持搭载件112带动第一夹持支撑件123朝靠近卷材的方向运动,并使得第一夹持件124与卷材上的承载辊5抵接,同步,第二夹持驱动件211通过夹持传动件212带动第二夹持支撑件222朝靠近卷材方向运动,使得第二夹持件223抵接承载辊5,而后,第一夹持件124与第二夹持件223通气膨胀实现对卷材的支撑,再后,旋转驱动件311工作并通过联动件4带动第一夹持支撑件123转动,通过承载辊5带动第二夹持支撑件222也转动,最终带动整个卷材转动。
38.综上所述,通过第一夹持部1与第二夹持部2的配合,第一夹持驱动组件11驱动第一夹持组件12运动,使得第一夹持端121抵接卷材一侧,第二夹持驱动组件21驱动第二夹持组件22运动,使得第二夹持端221抵接卷材的另一侧,进而实现对卷材的夹持,采用两个独立驱动结构分别对卷材进行固定,相对于传统的方式,其稳固性及卷材定位的精度更高,还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
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