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钻机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5:35: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钻机平台。


背景技术:

2.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3.在对道路进行维护处理时需要使用到钻机进行使用,其中道路钻机平台的钻机的钻杆在道路上工作时,容易出现石头飞溅的情况,容易导致人员受伤,整体安全性不佳,并且不能将钻机加工区域进行隔离,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同时目前钻机加工区域由于不具备降尘功能,因此加工区域内会出现灰尘蔓延的状况,污染了加工区域的环境,给工作人员加工环境带来了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钻机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钻机平台,包括履带式动力平台、钻机单元,所述钻机单元安装在履带式动力平台前端面,所述钻机单元输出端对应装配有防护部件,所述钻机单元上安装有降尘部件,且降尘部件能够对加工区域产品的灰尘等进行吸附。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履带式动力平台上表面一侧安装有操作椅,且操作椅一侧在履带式动力平台上安装有多个操作杆。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护部件包括阻挡板、贯穿区、顶端、底端均设有开口的防护框以及多个可拆挡条,所述阻挡板安装在钻机单元前端面,所述贯穿区开设在阻挡板上,且贯穿区与钻机单元的钻杆配合设置,所述防护框贴合安装在阻挡板上表面,且防护框与钻机单元贴合,所述可拆挡条均匀分布在防护框上表面。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可拆挡条等距间隔分布在防护框顶端,且可拆挡条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护框两侧壁靠近履带式动力平台一侧顶端、底端对应安装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穿设有加固螺栓,且加固螺栓对应旋合至钻机单元。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降尘部件包括水箱、密封盖、进水管、两个排水管、两个水泵、两个柔性伸缩管以及两个喷洒部,所述水箱安装在钻机单元顶端,所述密封盖装配在水箱顶端,所述进水管穿设在密封盖上,两个排水管对称穿设在水箱两侧壁底端,所述水泵安装在排水管端处用于提供抽水动力源,所述柔性伸缩管与排水管对应连通,所述喷洒部对称安装在钻机单元两侧壁,且喷洒部与柔性伸缩管尾部互通。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喷洒部包括凹形座、两个支耳、传动轴、驱动电机、喷腔以及多个雾化喷头,所述凹形座对称安装在钻机单元两侧壁,两个支耳对称安装在凹形座下表面两侧并与钻机单元侧壁对应连接,所述传动轴对应转动安装在凹形座内,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凹形座顶端并与传动轴对应传动连接,所述喷腔安装在传动轴上,多个雾化喷头均匀连通分布在喷腔表面。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钻机平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防护部件,加工中借助阻挡板能够对飞溅的废屑进行一定阻挡吸收,并且在阻挡板上延伸安装有防护框,能够对钻机单元工作区域的进行遮挡,可实现与外界以及工作人员隔离,避免工作人员以及外界物品误操作带来安全事故,提升了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降尘部件,借助排水管以及柔性伸缩管将水源传递至喷洒部内,借助喷洒部能够在钻机单元两侧进行同步的雾化降尘操作,可实现对加工区域内灰尘进行吸附,避免尘气蔓延污染环境,在降尘中可对应启动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轴以及喷腔进行跟随转动,实现对雾化喷头的喷洒角度进行微调,方便对工作区域内不同位置进行调节降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钻机单元与履带式动力平台分布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框与钻机单元分离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部件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降尘部件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洒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履带式动力平台;2、钻机单元;3、操作椅;4、操作杆;5、阻挡板;6、贯穿区;7、防护框;8、可拆挡条;9、延伸板;10、加固螺栓;11、水箱;12、密封盖;13、进水管;14、排水管;15、水泵;16、柔性伸缩管;17、凹形座;18、支耳;19、传动轴;20、驱动电机;21、喷腔;22、雾化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钻机平台,包括履带式动力平台1、钻机单元2,钻机单元2安装在履带式动力平台1前端面,钻机单元2输出端对应装配有防护部件,钻机单元2上安装有降尘部件,且降尘部件能够对加工区域产品的灰尘等进行吸附,履带式动力平台1上表面一侧安装有操作椅3,且操作椅3一侧在履带式动力平台1上安装有多个操作杆4。
24.如图3和图4所示,防护部件包括阻挡板5、贯穿区6、顶端、底端均设有开口的防护框7以及多个可拆挡条8,阻挡板5安装在钻机单元2前端面,贯穿区6开设在阻挡板5上,且贯穿区6与钻机单元2的钻杆配合设置,防护框7贴合安装在阻挡板5上表面,且防护框7与钻机
单元2贴合,可拆挡条8均匀分布在防护框7上表面,可拆挡条8等距间隔分布在防护框7顶端,且可拆挡条8采用金属材质制成,防护框7两侧壁靠近履带式动力平台1一侧顶端、底端对应安装有延伸板9,延伸板9上穿设有加固螺栓10,且加固螺栓10对应旋合至钻机单元2,在阻挡板5上延伸安装有防护框7,能够对钻机单元2工作区域的进行遮挡,可实现与外界以及工作人员隔离,避免工作人员以及外界物品误操作带来安全事故。
25.如图5和图6所示,降尘部件包括水箱11、密封盖12、进水管13、两个排水管14、两个水泵15、两个柔性伸缩管16以及两个喷洒部,水箱11安装在钻机单元2顶端,密封盖12装配在水箱11顶端,进水管13穿设在密封盖12上,两个排水管14对称穿设在水箱11两侧壁底端,水泵15安装在排水管14端处用于提供抽水动力源,柔性伸缩管16与排水管14对应连通,喷洒部对称安装在钻机单元2两侧壁,且喷洒部与柔性伸缩管16尾部互通,借助喷洒部能够在钻机单元2两侧进行同步的雾化降尘操作,可实现对加工区域内灰尘进行吸附,避免尘气蔓延污染环境。
26.如图6所示,喷洒部包括凹形座17、两个支耳18、传动轴19、驱动电机20、喷腔21以及多个雾化喷头22,凹形座17对称安装在钻机单元2两侧壁,两个支耳18对称安装在凹形座17下表面两侧并与钻机单元2侧壁对应连接,传动轴19对应转动安装在凹形座17内,驱动电机20安装在凹形座17顶端并与传动轴19对应传动连接,喷腔21安装在传动轴19上,多个雾化喷头22均匀连通分布在喷腔21表面,可对应启动驱动电机20,带动传动轴19以及喷腔21进行跟随转动,实现对雾化喷头22的喷洒角度进行微调,方便对工作区域内不同位置进行调节降尘。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钻机平台,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借助履带式动力平台1可带动钻机单元2进行移动,扩展了该钻机平台的使用范围,之后借助钻机单元2可进行路面加工处理,通过在钻机单元2工作输出区域安装有防护部件,借助防护部件能够对钻机单元2工作产生的飞溅废屑进行阻挡,并且借助防护框7对钻机单元2工作区域进行遮挡,避免外界物品与钻机单元2工作区域相碰撞导致安全事故的问题,同时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隔离,确保了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通过在钻机单元2上安装有降尘部件,在加工过程中,借助降尘部件将水箱11内水源雾化喷出实现对工作区域内产生的烟尘进行吸附,能够对工作区域内环境进行保护,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加工环境,并且喷洒角度可调,喷洒精度高;
28.对钻机单元2的加工区域进行保护时:通过设有防护部件,加工中借助阻挡板5能够对飞溅的废屑进行一定阻挡吸收,并且在阻挡板5上延伸安装有防护框7,能够对钻机单元2工作区域的进行遮挡,可实现与外界以及工作人员隔离,避免工作人员以及外界物品误操作带来安全事故,提升了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使用;
29.对加工区域进行降尘时:通过设有降尘部件,首先将水箱11内储存降尘所需的水源,随后借助排水管14以及柔性伸缩管16将水源传递至喷洒部内,借助喷洒部能够在钻机单元2两侧进行同步的雾化降尘操作,可实现对加工区域内灰尘进行吸附,避免尘气蔓延污染环境,同时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在降尘中需要对喷腔21以及雾化喷头22的喷洒位置进行调节时,可对应启动驱动电机20,带动传动轴19以及喷腔21进行跟随转动,实现对雾化喷头22的喷洒角度进行微调,方便对工作区域内不同位置进行调节降尘,提高了整体降尘精度。
30.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在此不再详述,同样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如若出现常规的电路以及控制连接等问题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不再过多赘诉。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