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轨式山地搬运车的自适应底轮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5:25: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林机械技术领域,涉及轨式山地搬运车,特别是一种双轨式山地搬运车的自适应底轮。


背景技术:

2.果树等农作物很多都是种植在丘陵、山坡等地势不太平坦的地方,这些地方或道路难以修建,或修建起来不够经济合理,上下来回运输物品非常不方便,因此,人们开发出了适合山地搬运使用的轨道运输装置,其中单轨式山地搬运车由于只用一个轨道,因此不用考虑轨道间的安装位置度精度的问题,而双轨及多轨的山地搬运车则要考虑各轨道间的相互安装位置度精度的问题。
3.例如:公开号为cn214523771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名为“一种行驶安全的轨道式山地重载搬运车”,包括动力主机、载重拖车和主轨道,主轨道是由方钢续连的主轨道,主轨道体上间隔设有接地支架,主轨道体的下方设有连续安装的齿条,载重拖车通过万向节连接件与动力主机尾部连接,载重拖车的底部设有相应的防脱轨行走轮装置;离合器与制动器的主转轴上均设有离心变速装置;整条主轨道的两端头均设有限位装置;动力主机与载重拖车底部与行走轮间均设有万向节装置;还包括分设在主轨道两侧的甲副轨道、乙副轨道;两条由方钢续连的副轨道上间隔设置有接地支架,载重拖车底面的四个靠角部均设有滚筒,滚筒的长度大于副轨道的宽度,滚筒与对应副轨道滚动压接。载重量更大,安全性更好。
4.采用这样技术的山地搬运车当然可以正常使用,当然可以解决其滚筒也就是其轮体自动适应轨道的间距位置度误差的问题,可以降低对两轨道安装间距位置度精度的技术要求,但对两轨道间的高度位置度误差则没给出解决方案,且其为了使其轮体自动适应轨道的间距位置度误差,牺牲了轮体与轨道的配合紧密度,运行不够平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使其轮体自动适应双轨间的间距位置度误差,又能使其轮体自动适应双轨间的高度位置度误差,能有效降低轨道安装难度,轮体与轨道的配合紧密运行平稳,使用效果更理想的双轨式山地搬运车的自适应底轮。
6.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轨式山地搬运车的自适应底轮,轨道包括间隔设置的左轨道、右轨道;搬运车包括方形框状车架;车架底面靠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对应的轮架,轮架上设有与轨道相适配的轮体;车架右边的前后部分别设置有拐轴装置与对应的两轮架活动连接;车架的后部设有扁平行四连杆装置,平行四连杆装置的中部与车架后部的中心处连接,平行四连杆装置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后部的两轮架连接。
7.所述的轮架包括与车架底面的右前角、右后角、左后角、左前角依序分别对应的右前轮架、右后轮架、左后轮架、左前轮架;
8.右前轮架通过垂向设置的第一拐轴装置与车架活动连接,第一拐轴装置包括与车架对应处固定连接的右前上轴、套设在右前上轴上的甲上轴套、与右前轮架顶部固定连接的甲下轴、套设在甲下轴上的甲下轴套,甲上轴套与甲下轴套通过甲连接块偏心连接;
9.右后轮架的垂向设置有第二拐轴装置,第二拐轴装置包括位于上端的右后上轴、套设在右后上轴上的乙上轴套、与右后轮架顶部固定连接的乙下轴、套设在乙下轴上的乙下轴套,乙上轴套与乙下轴套通过乙连接块偏心连接;
10.左后轮架的顶部设有丙下轴,丙下轴上套设有丙下轴套;
11.左前轮架的顶部设有丁下轴,车架对应处设有丁下轴套,左前轮架通过丁下轴及丁下轴套与车架回转连接;
12.车架后部的中间处设有向下伸出的中连板,中连板的上、下段分别与上横连板、下横连板的中部铰连,两横连板的右端分别与右竖连板的上、下端的靠内侧部铰连,右竖连板的靠外侧部与乙上轴套固定连接;两横连板的左端分别与左竖连板的上、下端的靠内侧部铰连,左竖连板的底端与丙下轴套的顶端固定连接。
13.所述的上横连板与下横连板的间隙为2-4厘米;所述的上横连板9a与车架底面的间隙为2-4厘米。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车架1的后部设有扁平行四连杆装置,平行四连杆装置的中部与车架1后部的中心处连接,平行四连杆装置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后部的两轮架连接。
15.因此,其轮体既能自动适应双轨间的间距位置度误差,又能自动适应双轨间的高度位置度误差,能有效降低轨道安装难度,且轮体与轨道的配合紧密,运行平稳,使用效果更理想。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省略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中连板部分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轮架部分的示意图。
21.附图中的标记编号说明如下:车架1、左轨道2、右轨道3、右前上轴4a、右后上轴4b、甲连接块5a、乙连接块5b、右前轮架6a、右后轮架6b、左后轮架6c、左前轮架6d、甲上轴套7a、乙上轴套7b、右竖连板8a、左竖连板8b、上横连板9a、下横连板9b、中连板10、甲下轴套11a、乙下轴套11b、丙下轴套11c、丁下轴套11d、甲下轴12a、乙下轴12b、丙下轴12c、丁下轴12d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双轨式山地搬运车的自适应底轮,轨道包括间隔设置的左轨道2、右轨道3;搬运车包括方形框状车架1;车架1底面靠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对应的轮架,轮架上设有与轨道相适配的轮体;其特征在于:车架1右边的前后部分别设置有拐轴装置与对应的两轮架活动连接;车架1的后部设有扁平行四连杆装置,平行四连杆装置的中部与车架1后部的中心处连接,平行四连杆装置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后部的两
轮架连接。
23.所述的轮架包括与车架1底面的右前角、右后角、左后角、左前角依序分别对应的右前轮架6a、右后轮架6b、左后轮架6c、左前轮架6d;
24.右前轮架6a通过垂向设置的第一拐轴装置与车架1活动连接,第一拐轴装置包括与车架1对应处固定连接的右前上轴4a、套设在右前上轴4a上的甲上轴套7a、与右前轮架6a顶部固定连接的甲下轴12a、套设在甲下轴12a上的甲下轴套11a,甲上轴套7a与甲下轴套11a通过甲连接块5a偏心连接;
25.右后轮架6b的垂向设置有第二拐轴装置,第二拐轴装置包括位于上端的右后上轴4b、套设在右后上轴4b上的乙上轴套7b、与右后轮架6b顶部固定连接的乙下轴12b、套设在乙下轴12b上的乙下轴套11b,乙上轴套7b与乙下轴套11b通过乙连接块5b偏心连接;
26.左后轮架6c的顶部设有丙下轴12c,丙下轴12c上套设有丙下轴套11c;
27.左前轮架6d的顶部设有丁下轴12d,车架1对应处设有丁下轴套11d,左前轮架6d通过丁下轴12d及丁下轴套11d与车架1回转连接;
28.车架1后部的中间处设有向下伸出的中连板10,中连板10的上、下段分别与上横连板9a、下横连板9b的中部铰连,两横连板的右端分别与右竖连板8a的上、下端的靠内侧部铰连,右竖连板8a的靠外侧部与乙上轴套7b固定连接;两横连板的左端分别与左竖连板8b的上、下端的靠内侧部铰连,左竖连板8b的底端与丙下轴套11c的顶端固定连接。
29.所述的上横连板9a与下横连板9b的间隙为2-4厘米;所述的上横连板9a与车架1底面的间隙为2-4厘米。
3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相互头尾依次铰连的上横连板9a、下横连板9b、右竖连板8a、左竖连板8b四者构成了平行四连杆装置;中连板10与上横连板9a、下横连板9b两者的铰连起到车架1与平行四连杆装置间的连接的作用,不影响平行四连杆装置的平行传动动作。
31.山地搬运车在双轨上运行时,左前轮自然压紧左轨道2为基准,右前轮通过第一拐轴装置自适应调整与左前轮的间距后压紧右轨道3,右后轮通过第二拐轴装置自适应调整与左后轮的间距,平行四连杆装置则自适应调整右后轮与左后轮的相互高度位置度以适配左右轨道的高度差。
3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不仅局限于农林机械技术领域,还可应用于山地电力施工等应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