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23:26: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空调器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普通家庭环境中,普遍存在着pm2.5、甲醛等污染物,如果不能有效去除,对人身体伤害很大。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有了显著提升,带有新风功能空调的目前已成为高端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
3.相关技术中,市面上新风空调的新风模块设置于室内机一侧,只需连接一条风管通向到室外汲取新风即可。这种结构使得室内机外形尺寸较大,对房间安装占用空间比较大,容易造成安装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在腔盖上设置第一导流弧面,使得室外新风经过新风风道时平顺过渡,降低室外新风的衰减,保证新风模式的正常运行。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新风出风口和换热风出风口;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换热模块的一侧,所述新风风道的一端和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且另一端和新风模块连通,所述新风风道包括:风道腔和腔盖,所述风道腔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相互垂直,所述腔盖盖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腔盖朝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流弧面,所述第一导流弧面朝向所述第二腔体倾斜设置。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腔盖上设置第一导流弧面,使得室外新风经过新风风道时平顺过渡,降低室外新风的衰减,保证新风模式的正常运行。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流弧面在所述腔盖上的投影的中间高于两端。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流弧面且所述第二导流弧面和所述第一导流弧面为同心结构。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流弧面和所述第二导流弧面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径的最大值且不小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径的最小值。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新风口和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用于和新风模块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口用于和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所述腔盖朝向所述第一新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流弧面,所述第三导流弧面朝向所述第一新风口的一端朝向所述风道腔倾斜设置。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导流弧面和所述腔盖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α>15
°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导流弧面在所述第一新风口上的投影的中间低于两端且所述投影的中间和所述第一新风口的内壁相齐平。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置于所述换热模块的至少一端,所述端板上设置有导流槽,所述新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端板背离所述换热模块的一端,所述风道腔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排水口,所述导流槽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排水口的下方。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腔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腔盖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扣和卡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扣和卡槽中的另一种,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腔朝向所述腔盖的一侧设置避让台阶,所述腔盖的边缘搭接在所述避让台阶上。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结构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其中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又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剖视图;
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风道其中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2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风道又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2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腔盖其中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26.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腔盖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27.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风道的剖视图;
28.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腔其中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腔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腔又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100、空调器室内机;
33.10、壳体;
34.20、换热模块;
35.30、新风风道;31、风道腔;311、第一腔体;312、第二腔体;313、第一新风口;314、第二新风口;315、第一卡接部;316、避让台阶;317、排水口;318、连接部;32、腔盖;321、第一导流弧面;322、第三导流弧面;323、第二卡接部;33、第二导流弧面;
36.40、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38.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
39.结合图1-图7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换热模块20和新风风道30。壳体10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新风出风口和换热出风口,即,壳体10设置有换热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换热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间隔设置于壳体10的前表面,壳体10上还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室内风从换热进风口进入壳体10内部进行换热。
40.其中,换热模块20设置于壳体10内,换热模块20具有换热风道,换热风道与换热出风口连通,换热模块20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位于壳体10上开设的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之间,可以通过换热进风口吸入室内风,风进入壳体内部后,与换热器换热后通过换热出风口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41.以及,新风风道30设置于壳体10内,并且新风风道30位于换热模块20的一侧,新风风道30的一端和新风出风口连通,并且新风风道30的另一端和新风模块连通,新风风道30包括:风道腔31和腔盖32,风道腔31包括: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相互垂直,腔盖32盖设于第一腔体311,腔盖32朝向第二腔体3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流弧面321,第一导流弧面321朝向第二腔体312倾斜设置。具体地,为了减小空调器室内机100的体积,将新风模块置于室外机内,由此实现室内机空调器的小型化。新风风道30位于壳体10内部,并且新风风道30位于换热模块20的一侧,新风风道30的一侧与新风出风口连通,新风风道30的另一端与新风模块连通,新风模块内设置有离心风扇,离心风扇可以吸入室外新风,并且可以通过新风风道30将室外新风从新风出风口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模式的正常运行。
42.如图4-图7所示,新风风道30包括风道腔31和腔盖32,风道腔31包括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相邻设置,并且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相互垂直,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之间形成有90
°
夹角,腔盖32盖设在第一腔体311上,使得第一腔体311、第二腔体312和腔盖32形成闭合的通道,使得室外新风可以顺利地从室外进入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模式的正常运行。
43.进一步地,腔盖32上设置有第一导流弧面321,第一导流弧面321位于腔盖32朝向第二腔体312的一侧,即,第一导流弧面321位于腔盖32朝向第一腔体311与第二腔体312的连接位置的一侧,第一导流弧面321使得室外新风经过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的连接处时平顺过渡,降低室外新风的衰减。
44.由此,在腔盖32上设置第一导流弧面321,使得室外新风经过新风风道30时平顺过渡,降低室外新风的衰减,保证新风模式的正常运行。
45.进一步地,第一导流弧面321在腔盖32上的投影的中间高于两端。第一导流弧面321上形成有弯折部,弯折部位于第一导流弧面321的中间区域,第一导流弧面321在弯折部形成有夹角,因此,第一导流弧面321在腔盖32上的投影两端高于中间部位,使得第一导流弧面321可以配合在第一腔体311的开口处,这种结构使得风道腔31内壁更加的流畅,室外
新风通过时流通顺畅。
46.结合图6所示,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流弧面33,并且第二导流弧面33和第一导流弧面321为同心结构。风道腔31上第一腔体311与第二腔体3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导流弧面33,第二导流弧面33与第一导流弧面321是同心结构,第一导流弧面321与第二导流弧面33位于第一腔体311与第二腔体312连接的拐角处,第一导流弧面321与第二导流弧面33是同心结构,使得第一腔体311与第二腔体312连接处的拐角衔接流畅,以实现室外新风在风道腔31内平顺过渡,减少风量的衰减。
47.其中,第一导流弧面321和第二导流弧面33之间的间距不大于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内径的最大值,并且第一导流弧面321和第二导流弧面33之间的间距不小于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内径的最小值。具体地,第一导流弧面321与第二导流弧面33之间的间距设置在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内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使得第一导流弧面321与第二导流弧面33之间的间距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室外新风流经新风风道30时平滑过渡,减少室外新风的衰减。
48.根据图6-图11所示,风道腔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新风口313和第二新风口314,第一新风口313用于和新风模块连通,第二新风口314用于和新风出风口连通,腔盖32朝向第一新风口3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流弧面322,第三导流弧面322朝向第一新风口313的一端朝向风道腔31倾斜设置。风道腔31上内设置有第一新风口313和第二新风口314,第一新风口313与新风模块连通,第一新风口313处设置有连接部318,连接部318可以与新风模块连接,将新风模块和新风风道30相连通,实现室外新风的流通;第二新风口314与新风出风口连通,由此室外新风从第一新风口313进入风道腔31,沿着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流通,再从第二新风口314排出,最后从新风出风口排进室内。另外,在腔盖32朝向第一新风口3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流弧面322,第三导流弧面322与连接部318相抵接,第三导流弧面322朝向第一新风口313的一端朝向风道腔31倾斜设置,使得凝露水流畅地进入第一新风口313,再流入新风模块,避免通过风道腔31与腔盖32配合的间隙之间渗出新风风道30外,导致空调滴水。
49.其中,第三导流弧面322和腔盖32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α>15
°
。也就是说,第三导流弧面322与腔盖32之间存在夹角,并且第三导流弧面322与腔盖32之间的夹角大于15
°
,保证第三导流弧面322对凝露水起到导水作用,从而将凝露水排进第一进风口。
50.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将第三导流弧面322与腔盖3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30
°

51.如图10所示,第三导流弧面322在第一新风口313上的投影的中间低于两端,并且投影的中间和第一新风口313的内壁相齐平。即,第三导流弧面322在第一新风口313上的投影的两端的高度高于中间,投影的中间与第一新风口313的内壁齐平,将凝露水从左右两侧聚到中间端,然后从第一新风口313流入新风模块,避免通过风道腔31与腔盖32配合的间隙之间渗出新风风道30外,导致空调滴水。
52.结合图3-图13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00还包括:端板40,端板40设置于换热模块20的至少一端,端板40上设置有导流槽,新风风道30设置于端板40背离换热模块20的一端,风道腔3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排水口317,导流槽设置于至少两个排水口317的下方。新风风道30第一腔体311内产生的凝露水,可以通过排水口317流到端板40,从端板40的导流槽排出,从而极大减少流入到新风模块中的凝露水。
53.根据图7-图9所示,风道腔3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15,腔盖32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23,第一卡接部315为卡扣和卡槽中的一种,第二卡接部323为卡扣和卡槽中的另一种,卡扣和卡槽卡接配合。即,风道腔31的周侧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15,腔盖32的周侧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23,通过第一卡接部315与第二卡接部323相互卡接配合,将风道腔31与腔盖32固定在一起,使得风道腔31和腔盖32形成闭合的通道,使得室外新风可以顺利地从室外进入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模式的正常运行。
54.其中,第一卡接部315可以是卡扣和卡槽的一种,第二卡接部323可以是卡扣和卡槽的另一种。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55.如图11所示,风道腔31朝向腔盖32的一侧设置避让台阶316,腔盖32的边缘搭接在避让台阶316上。即,风道腔31的周侧设置有避让台阶316,腔盖32的边缘搭接在避让台阶316上,使得风道腔31与腔盖32相互配合,提高风道腔31和腔盖32的连接强度,提高新风风道30的整体性,室外新风流通过程中,可以避免室外新风从新风风道30的内壁缝隙泄漏,减少室外新风的衰减。
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5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