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体式风速风向仪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7:24: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风速风向仪领域,涉及一种分体式风速风向仪。


背景技术:

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9624808u公开了一种便捷分体式手持气象仪,包括机壳、光伏板,机壳上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按键,机壳顶部固定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有风速传感器,机壳顶部与第一支架一端固定,第一支架另一端与风向传感器固定,机壳顶部固定安装有盒体,盒体上设有盖体,盖体与盒体铰接,盒体内底部固定安装有光照度传感器,机壳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gprs模块、蓄电池,光伏板与第二支架一端固定,第二支架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吸铁石。该装置在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具有手持和固定安装两用的功能,不具有光伏充电功能,节能减排效益较低的缺陷。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该装置的风速传感器和风向传感器与机壳本体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在更换和维护上,并不便捷,同时,风速传感器相对于机壳的方向是固定的,因此,存在无法测量风向上的风速的可能性;另外整个机壳采用长方体设计,加之其背面吸附太阳能板,导致其用手携带并不便利。
3.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风速风向仪,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风速风向仪,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手持控制器、风向检测机构以及风速检测机构;所述手持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为长方体,其上侧壁开设盖子,所述盖子下部的本体开槽设置快速固定机构,所述快速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内六角固定套管,所述第一内六角固定套管的左右侧壁对称开设限位孔,所述第一内六角固定套管的外围设置几字形限位柱,所述几字形限位柱的左侧臂套装弹簧,所述几字形限位柱左侧臂的弯折处向内延伸形成卡头,所述卡头插入所述限位孔内,所述几字形限位柱右侧臂贯穿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右侧壁,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前侧壁下侧的右半部分开设槽口,所述第一内六角固定套管内卡接所述风向检测机构,所述风向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六棱柱接头,所述第一六棱柱接头左右侧壁对称开设卡孔,所述第一六棱柱接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固定安装刻度盘,所述刻度盘的上端中心固定连接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围套装风向标,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内六角固定套管,所述第二内六角固定套管内卡接所述风速检测机构,所述风速检测机构包括第二六棱柱接头,所述第二六棱柱接头的上端固定连接圆柱底座,所述圆柱底座的上端转动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分别开槽圆周阵列设置3个连杆,所述连杆的末端固定连接风杯;通过在手持控制器的下端握持部位开设槽口,便于使用者将手指插入其中进行握持,便于携带;同时,手持控制器与风向检测机构之间采用几字形限位柱与弹簧进行弹性卡接限位的方式,风向检测机构与风速检测机构之间采用磁性快速拼装的方式,以及风速检测机构的风杯通过卡入t型沉槽的方式,实现即插即用,便于组装和拆卸;另外,风速
检测机构与手持控制器的相对方位并不固定,便于灵活进行风向上的风速测量。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器本体左右侧壁的上部对称开设圆孔;通过在其左右开设圆孔,便于几字形限位柱的左右两端进行左右滑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左右所述圆孔与左右所述限位孔同轴心;这样设计,保证几字形限位柱的左右两端在圆孔内滑动的同时,卡柱能够顺利插入或者拔出卡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槽口左侧的前侧面板设置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器本体前侧壁上部开设显示屏;控制面板用来调节控制器本体的相关参数,显示屏用于显示相应的检测信息。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六棱柱接头内部中空,其下端开口处安装快速公插头;通过快速公插头,便于风向检测机构与控制器本体之间形成电气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轴的内部中空,所述转轴的外围的上下两端固定套装轴承,上下所述轴承的外部固定套住所述风向标;通过轴承,减小风向标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内六角固定套管内固定安装快速母插头,所述第二内六角固定套管具有磁性;通过快速母插头,实现风向检测机构与风速检测机构之间的快速电性连接,通过第二内六角固定套管与第二六棱柱接头之间磁性吸合,实现风向检测机构与风速检测机构之间的快速拼装。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六棱柱接头的下端开口内设置快速公插头。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圆周面分下圆周阵列开设t型沉槽,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t型沉槽过盈配合;通过采用t型沉槽,实现转动杆与连杆、风杯结合体的快速拼装和拆卸,便于在运输中保护连杆、风杯结合体不受损坏。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手持控制器的下端握持部位开设槽口,便于使用者将手指插入其中进行握持,便于携带;同时,手持控制器与风向检测机构之间采用几字形限位柱与弹簧进行弹性卡接限位的方式,风向检测机构与风速检测机构之间采用磁性快速拼装的方式,以及风速检测机构的风杯通过卡入t型沉槽的方式,实现即插即用,便于组装和拆卸;另外,风速检测机构与手持控制器的相对方位并不固定,便于灵活进行风向上的风速测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控制器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控制器的固定机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向检测机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向检测机构剖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速检测机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速检测机构俯视示意图。
21.图中:1-手持控制器,2-风向检测机构,3-风速检测机构,11-控制器本体,111-圆孔,12-盖子,13-快速固定机构,131-第一内六角固定套管,1311-限位孔,132-几字形限位柱,133-弹簧,134-卡头,14-槽口,15-控制面板,16-显示屏,21-第一六棱柱接头,211-卡孔,212-快速公插头,22-支撑柱,23-刻度盘,24-转轴,241-轴承,25-风向标,26-第二内六角固定套管,261-快速母插头,31-第二六棱柱接头,32-圆柱底座,33-转动杆,331-t型沉槽,34-连杆,341-卡块,35-风杯。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1
23.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风速风向仪,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手持控制器1、风向检测机构2以及风速检测机构3;所述手持控制器1包括控制器本体11,所述控制器本体11左右侧壁的上部对称开设圆孔111,所述控制器本体11为长方体,其上侧壁开设盖子12,所述盖子12下部的本体开槽设置快速固定机构13,所述快速固定机构13包括第一内六角固定套管131,所述第一内六角固定套管131的左右侧壁对称开设限位孔1311,左右所述限位孔1311与左右所述圆孔111同轴心,所述第一内六角固定套管131的外围设置几字形限位柱132,所述几字形限位柱132的左侧臂套装弹簧133,所述几字形限位柱132左侧臂的弯折处向内延伸形成卡头134,所述卡头134插入所述限位孔1311内,所述几字形限位柱132右侧臂贯穿所述控制器本体11的右侧壁,所述控制器本体11的前侧壁下侧的右半部分开设槽口14,所述槽口14左侧的前侧面板设置控制面板15,所述控制器本体11前侧壁上部开设显示屏16。
24.所述第一内六角固定套管131内卡接所述风向检测机构2,所述风向检测机构2包括第一六棱柱接头21,所述第一六棱柱接头21左右侧壁对称开设卡孔211,所述第一六棱柱接头21内部中空,其下端开口处安装快速公插头212,所述第一六棱柱接头21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柱22,所述支撑柱22上端固定安装刻度盘23,所述刻度盘23的上端中心固定连接转轴24,所述转轴24的内部中空,所述转轴24的外围的上下两端固定套装轴承241,上下所述轴承241的外部固定套住所述风向标25,所述转轴24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内六角固定套管26,所述第二内六角固定套管26内固定安装快速母插头261,所述第二内六角固定套管26具有磁性。
25.所述第二内六角固定套管26内卡接所述风速检测机构3,所述风速检测机构3包括第二六棱柱接头31,所述第二六棱柱接头31的下端开口内设置快速公插头,所述第二六棱柱接头31的上端固定连接圆柱底座32,所述圆柱底座32的上端转动连接转动杆33,所述转动杆33的上端圆周面分下圆周阵列开设t型沉槽331,所述连杆34的一端固定连接卡块341,所述卡块341与所述t型沉槽331过盈配合,所述连杆34的末端固定连接风杯35。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风向检测机构2下端的第一六棱柱接头21对准手持控制器1上端的第一内六角固定套管131插进去,同时,保持卡孔211与限位孔1311轴心方向一致,在向下按压的作用下,限位孔1311内的卡头134被第一六棱柱接头21的侧壁顶出孔外,直至卡孔211与限位孔1311同轴心,在弹簧133的作用下,卡头134被再次顶进限位孔1311并插入卡孔211内,以此将风向检测机构2卡紧在手持控制器1的上端,之后将3个风杯35与连杆34的结合体分别卡入转动杆33顶部的t型沉槽331内,然后,将风速检测
机构3通过下端的第二六棱柱接头31卡入风向检测机构2顶部的第二内六角固定套管26内,在磁力的作用下,两者快速吸合在起一起,以此实现整个风速风向仪的快速组装。
27.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电气连接方式或者结构为现有技术。
28.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