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荒漠湿地生态修复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5:37: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荒漠湿地生态修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在固碳、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控制污染、调节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其他系统不能替代的作用,我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然而我国湿地却面临巨大的挑战,湿地面积减少、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湿地资源过渡开发、治理力度不足、洪涝灾害频繁等。
3.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3387978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湿地生态监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以及装置本体上的采集装置、信息处理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以及电源模块、驱动模块;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和动力输出部件,驱动电路与动力输出部件电性连接;采集装置的数据输出端,传输采集信号到信息处理的接收端;电源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蓄电池以及电源管理电路;水质检测装置和超声波探测装置以及动力输出部件设置在装置本体的下端,虽然上述专利通过锚具机构使设备在风力或水流变化较大时,不会漂到其他位置;当位置偏移时,驱动桨叶以及根据定位信息和设定的时段自动回到原来位置,但是上述专利在监测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东西砸到监测装置,且无法对生态监测装置起到保护功能。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需要设计一种便于对监测装置进行防护的荒漠湿地生态修复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专利在监测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东西砸到监测装置,且无法对生态监测装置起到保护功能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对监测装置进行防护的荒漠湿地生态修复监测装置。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
7.一种荒漠湿地生态修复监测装置,包括有底板、管套、齿条管、第一导向杆、支撑板、第一支撑架、太阳能板、第二导向杆、第一挡板、弹性件和监测器,底板顶面均匀间隔设有四个管套,管套上侧均连接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的一侧面上连接有齿条管,第一导向杆顶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板,第一支撑架顶部均匀间隔设有若干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上侧滑动式连接有用于对监测器进行防护的第一挡板,第二导向杆上绕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挡板连接,第一支撑架底部右侧中间安装有用于对湿地生态进行监测的监测器。
8.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第二支撑架、电机和齿轮,管套的一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侧安装有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电机的一侧连接有齿轮,并且齿轮与齿条管配合。
9.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第二挡板,支撑板左右对称连接用于挡水的第二挡板。
10.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照明灯,第一支撑架底部右侧安装有用于照明的照明灯。
11.进一步的是,照明灯位于监测器外侧。
12.进一步的是,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13.进一步的是,管套的数量不少于一个。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荒漠湿地生态修复监测装置,具备的优点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杂物掉落在第一挡板上方,杂物挤压第一挡板向下移动,弹性件处于压缩,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减缓冲击力,在第一挡板的作用下,进而实现对监测器进行防护,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电机启动,使电机带动齿轮反转,齿轮带动第一导向杆向上移动,对本装置高度进行调节,即可实现对湿地监测的范围更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管套和齿条管等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和齿轮等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和照明灯等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记为:1_底板,2_管套,3_齿条管,4_第一导向杆,5_支撑板,6_第一支撑架,7_太阳能板,8_第二导向杆,9_第一挡板,10_弹性件,11_监测器,12_第二支撑架,13_电机,14_齿轮,15_第二挡板,16_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并结合说明书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3.实施例1
24.一种荒漠湿地生态修复监测装置,参看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有底板1、管套2、齿条管3、第一导向杆4、支撑板5、第一支撑架6、太阳能板7、第二导向杆8、第一挡板9、弹性件10和监测器11,底板1顶面均匀间隔设有四个管套2,管套2的数量不少于一个,四个管套2上侧均连接有第一导向杆4,第一导向杆4的一侧面上连接有齿条管3,四个第一导向杆4顶部焊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顶面栓接有第一支撑架6,第一支撑架6的一侧栓接有太阳能板7,第一支撑架6顶部均匀间隔设有若干第二导向杆8,第二导向杆8上侧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挡板9,在第一挡板9的作用下,能够对监测器11进行防护,第二导向杆8上绕有弹性件10,弹性件10为压缩弹簧,弹性件1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6连接,弹性件10的另一端与第一挡板9连接,第一支撑架6底部右侧中间栓接有监测器11,通过将太阳能光照射在太阳能板7上,能够对监测器11发电。
25.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该本装置放到有太阳的地方,使太阳能光照射在太阳能板7上方,通过太阳能板7能够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把转化够的电能对湿地生态修复监测装置进行发电,使用非常方便,并且又能利用太阳能,节约现有的电能,随后,工作人员可把生态修复监测装置放至到指定的位置,从而使监测器11对荒漠湿地进
行监测,在室外长时间监测的过程中,期间难免有些杂物会掉落在第一挡板9上方,在重力的作用,从而使杂物挤压第一挡板9向下移动,弹性件10处于压缩状态,在弹性件10的作用下,能够减缓冲击力,进而带动第一挡板9向上移动复位,使杂物向外弹出,弹性件10恢复原状,在第一挡板9的作用下,进而实现对监测器11进行防护,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26.实施例2
27.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参看图1、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有第二支撑架12、电机13和齿轮14、第二挡板15和照明灯16,管套2的一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12上侧栓接有电机13,通过电机13启动,能够对本装置高度进行调节,电机13的一侧连接有齿轮14,并且齿轮14与齿条管3配合,支撑板5左右对称连接第二挡板15,在第二挡板15作用下,从而能对电机13进行防护,第一支撑架6底部右侧安装有照明灯16,照明灯16位于监测器11外侧。
28.当工作人员需要对监测高度进行调节时,控制电机13启动,使电机13带动齿轮14往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齿轮14带动第一导向杆4向上移动,进而能够对本装置高度进行调节,即可实现对荒漠湿地生态监测的范围更大,当工作人员不需要本装置进行升高时,控制电机13往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电机13带动齿轮14,齿轮14带动第一导向杆4向下移动复位,随后再控制电机13关闭即可,当工作人员在夜间使用本装置时,在照明灯16的作用下,工作人员在夜间也可对湿地生态进行监测,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29.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