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上肢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5:30: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肢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患脑血管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而致偏瘫的患者不断增多,并且在年龄上呈现年轻化趋势;同时,由于一些事故而造成神经损伤或者肢体损伤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无论骨折,还是脑溢血、偏瘫等等均会导致患者的手臂不能够自由活动,在患者服用药物治疗对手臂进行恢复的同时,通常还需要物理治疗对萎缩的肌肉进行锻炼,恢复手臂的骨骼和神经系统。
3.目前,国内外的上肢康复器械在用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有:支持活动的关节单一,主要集中在肘关节的锻炼;个体适应性差,不能根据不同患者进行装置的调整;只能进行被动运动或者装置不具备驱动功能;肢体不能向外或向内转动;舒适性较差等等。
4.因此,开发一种功能更为丰富的上肢康复锻炼装置成为了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肢康复锻炼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7.一种上肢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装有呈“l”型的转盘,所述转盘的底面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转盘的立面上设有上支臂铰接点,所述转盘通过上支臂铰接点与上支臂相互铰接,所述上支臂的端部设有下支臂铰接点,所述上支臂通过下支臂铰接点与下支臂相互铰接。
8.其中,所述转盘可沿着转盘与底座之间的铰接点进行旋转。
9.其中,所述上支臂上装有上支臂连接架,所述转盘通过上支臂铰接点与上支臂连接架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上支臂连接架的另一端与上支臂相连;
10.所述下支臂上装有下支臂连接架,所述上支臂的端部通过下支臂铰接点与下支臂连接架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下支臂连接架的另一端与下支臂相连。
11.其中,所述上支臂铰接点和下支臂铰接点的位置均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控制上支臂或下支臂的转动。
12.或者,也可以将驱动装置替换为拉绳,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底座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拉绳滚轮,所述拉绳滚轮上装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在下支臂端部的外侧面上。
13.此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在上支臂上装设锁止装置,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上支臂的背面铰接有锁止圈,所述锁止圈位于所述下支臂铰接点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下支臂铰接点和上支臂连接架之间,所述锁止圈上设有弧形的锁舌,所述下支臂连接架与下支臂铰接
点相连的一端的端部设有与锁舌形状相适配的锁止缺口。
14.进一步的,所述锁止圈上固定有锁止拉绳,所述锁止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锁止圈内装有扭簧;
15.当所述锁止圈在扭簧的弹力下旋转,所述锁舌向下支臂连接架的端部转动,并卡入锁止缺口内,锁止拉绳处于松弛状态;
16.当锁止拉绳拉紧,所述锁止圈反向转动,所述锁舌脱离锁止缺口。
17.其中,所述上支臂的背面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臂连接架的端部相互铰接;
18.所述立柱的中部与电机螺杆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电机螺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上。
19.其中,所述下支臂的端部设有肢体夹紧转动装置。
20.其中,所述肢体夹紧转动装置的最外侧为外c型圈,所述外c型圈的内侧设有与外c型圈开口方向相同的内c型圈,所述内c型圈的内侧设有囊袋,所述外c型圈的外表面装有控制机构。
21.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在于:
22.(1)本实用新型上肢康复锻炼装置上装有转盘,通过转盘的转动,可实现胳膊外展运动。
23.(2)本实用新型上肢康复锻炼装置上装有配合肢体夹紧转动装置,可实现多角度、多方向的上肢康复锻炼。
24.(3)在上支臂铰接点和下支臂铰接点处装有驱动装置,或者通过拉绳拉动下支臂,可以实现使用者的胳膊的抬起与弯曲。
2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肢康复锻炼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肢康复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肢康复锻炼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锁止结构的示意图;
29.图4为肢体夹紧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肢体夹紧转动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齿圈与电机齿轮的啮合传动示意图。
32.其中,1-底座,2-转盘,3-上支臂铰接点,4-立柱,5-上支臂,6-拉绳,7-立柱铰接点,8-下支臂铰接点,9-上支臂连接架,10-肢体夹紧转动装置,11-下支臂,12-下支臂连接架,13-连接杆,14-电机螺杆,15-锁止圈,16-锁舌,17-第一固定槽,18-第二固定槽,19-锁止缺口;
33.101-内c型圈,102-囊袋,103-控制机构,104-拉绳孔,105-齿圈,106-齿轮,111-外c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34.如图1-3所示,一种上肢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装有呈“l”型的转盘2,所述转盘2的底面与所述底座1铰接,所述转盘2的立面上设有上支臂铰接点3,所述转盘2通过上支臂铰接点3与上支臂5相互铰接,所述上支臂5上远离上支臂铰接点3的一端的端部设有下支臂铰接点8,所述上支臂5通过下支臂铰接点8与下支臂11相互铰接。
35.底座1内设有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转盘2可沿着转盘2与底座1之间的铰接点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进行旋转。通过转盘2的转动,可实现胳膊的外展运动。上支臂5可沿着上支臂铰接点3在垂直于底座1的上表面的垂面内转动,下支臂11可沿着下支臂铰接点8在垂直于底座1的上表面的垂面内转动。
36.其中,上支臂5上装有上支臂连接架9,所述转盘2通过上支臂铰接点3与上支臂连接架9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上支臂连接架9的另一端与上支臂5相连;下支臂11上装有下支臂连接架12,所述上支臂5远离上支臂铰接点3的一端的端部通过下支臂铰接点8与下支臂连接架12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下支臂连接架12的另一端与下支臂11相连。
37.上支臂连接架9上设有第一固定槽17,上支臂5上设有固定调节件,通过调整固定调节件在第一固定槽17内的位置,进而可以调整上支臂5与上支臂连接架9之间的相互位置。
38.下支臂连接架12上设有第二固定槽18,下支臂11上设有固定调节件,通过调整固定调节件在第二固定槽18内的位置,进而可以调整下支臂11与下支臂连接架12之间的相互位置。
39.底座1上设有立柱4,所述立柱4的顶端设有拉绳滚轮,所述拉绳滚轮上装有拉绳6,所述拉绳6的一端固定在下支臂11端部的外侧面上的拉绳孔104中(如图4所示)。当拉绳6收紧时,缠绕在拉绳滚轮上。
40.通过拉绳6的收放,可实现胳膊的抬起与弯曲。立柱4的中部与电机螺杆14的一端相互铰接,电机螺杆14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1上(图2中未画出)。
41.在其他一些有益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立柱和拉绳,而在上支臂铰接点3和下支臂铰接点8的位置各设有一套驱动装置(比如电机驱动),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上支臂5或下支臂11的转动,进而实现胳膊抬起与弯曲。
42.如图3所示,上支臂5的背面铰接有锁止圈15,所述锁止圈15靠近所述下支臂铰接点8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下支臂铰接点8和上支臂连接架9之间,所述锁止圈15上设有弧形的锁舌16,所述下支臂连接架12与下支臂铰接点8相连的一端的端部设有与锁舌16形状相适配的锁止缺口19。下支臂连接架12的端部靠近锁止圈15的一侧呈弧形。
43.锁止圈15上固定有锁止拉绳,所述锁止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锁止圈15内装有扭簧;锁止圈15转动,锁止拉绳可进行同步的收放。
44.当使用者将手臂放入上支臂5和下支臂11内,可根据使用者手臂的长度调整上支臂5与上支臂连接架9之间的相互位置、下支臂11与下支臂连接架12之间的相互位置,同时调整锁止拉绳的长度,使装置达到最佳使用状态。
45.当锁止圈15在扭簧的弹力下旋转,所述锁舌16向下支臂连接架12的端部转动,并卡入锁止缺口19内,锁止拉绳处于松弛状态;
46.当锁止拉绳拉紧,所述锁止圈15反向转动,所述锁舌16脱离锁止缺口19。
47.上支臂5的背面靠近上支臂铰接点3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为电动螺杆、液压杆或气压杆。连接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臂连接架12的端部中远离锁止圈15的一侧相互铰接。
48.其具体工作方法为:当使用者的胳膊与身体平行时,锁止拉绳为松弛状态。扭簧弹力带动锁止圈内的扭簧顺时针旋转,使锁舌转向下支臂连接架的方向,卡入下支臂转轴旁边的锁止缺口内,使得下支臂不能转动。此时拉动拉绳6,整条胳膊抬起。
49.底盘上的转盘转动,带动胳膊外展与身体垂直。随着转动,锁止拉绳慢慢拉紧,当胳膊与身体垂直时,锁止圈受锁止拉绳的拉动旋转180
°
,解除了锁舌与下支臂连接架之间的锁止状态。此时拉动拉绳6,仅下支臂抬起,即图3所示的状态。
50.如图4-6所示,下支臂11的端部设有肢体夹紧转动装置10。
51.肢体夹紧转动装置10的最外侧为外c型圈111,所述外c型圈111的内侧设有与外c型圈111开口方向相同的内c型圈101,内c型圈101的外表面为齿圈105,内c型圈101的内侧设有囊袋102,所述外c型圈111的外表面装有控制机构103。
52.控制机构103内装有气泵及电磁阀,气泵用于给囊袋102内充气,电磁阀用于控制囊袋102上的排气孔的开闭。控制机构103内还装有电机,电机的轴上装有与齿圈105同齿比的齿轮106。电机可以正向和反向转动,齿轮106和齿圈105通过啮合实现传动。
53.在其他有益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齿圈105替换为粗糙的摩擦面,将齿轮106替换为摩擦轮,二者通过摩擦力实现传动。
54.使用前,外c型圈111和内c型圈101的开口在同一方向。使用者将手腕从开口处放入,然后气泵向囊袋内充气,夹紧肢体后,气泵停止工作,电机转动,带动内c型圈夹着使用者手腕往复旋转。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可实现转动速度及转动角度的调节。锻炼完成后,内c型圈101的开口恢复至与外c型圈111的开口相同的方向,电磁阀打开,排出囊袋内的气体,释放手腕。
5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