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能够节省电能的注塑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2023-01-02 02:11: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机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能够节省电能的注塑成型机。


背景技术:

2.注塑成型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其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绞龙(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
3.例如专利号cn216299984u公开的一种注塑成型效率高的注塑机,包括下模具、上模具、升降板和固定杆均位于注塑机本体上,下模具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机构,通过利用连接杆、连接块、缓冲块、固定板、拉簧和缓冲球的相互配合,定位杆对缓冲块进行下压,拉簧的拉力有利于对缓冲块受到的下压力进行部分缓冲,进而有利于对上模具和下模具在闭合时进行缓冲,便于节省上模具和下模具更换时间,提高注塑效率。
4.但是上述注塑机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该注塑机只使用了一个注塑口进行注塑工作,这使得在注塑过程中,需要熔融的塑料由单个注入口逐渐注满整个模具腔体,当流量不均匀或者熔融塑料冷却不均匀时,就会在塑料表面产生较为明显的水纹,甚至使塑料成品产生缺肉现象,导致产品报废;且该注塑机料斗的位置很低,使得固体塑料颗粒在下料过程中不能得到充分加热进而使得每次注塑都需要等待塑料颗粒充分加热融化后才能进行注塑操作,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电力浪费,不能满足节能需求。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节省电能的注塑成型机,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7.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能够节省电能的注塑成型机,包括控制机,控制机的顶端设置有下模具,下模具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的顶端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底端设置有上模具,移动板的顶端设置有入料机构;移动板的顶端开设有若干贯穿整个移动板的注塑孔。
9.进一步的,为了下模具安装更精准,控制机包括基座,基座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基座的顶端四角设置有若干立柱,基座的顶端开设有与下模具相配合的下模具安装槽,基座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主电机,主电机的顶端设置有螺杆,螺杆的圆周外侧套设有连杆,连杆与立柱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为了避免上下模具由于合模时发生碰撞而被损坏,缓冲机构包括设置
于下模具安装槽两侧的缓冲底座,缓冲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垫板,垫板与缓冲底座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一。
11.进一步的,为了使塑料颗粒在加热塑前充分预热,入料机构包括安装于立柱顶端的均热板,均热板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注塑口,均热板的顶端设置有料斗,料斗的内部设置有绞龙,绞龙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料斗与绞龙之间设置有隔离桶,隔离桶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下料口,料斗与均热板之间设置有预热桶。
12.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取出最终成品,下模具安装槽的内部底端设置有贯穿下模具的气缸。
13.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注塑时损坏注塑口,注塑口与均热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二。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通过设置缓冲机构,使得上模具与下模具在合模的最后阶段不会发生硬碰撞,从而避免因碰撞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坏导致模具使用寿命的减少;通过设置入料机构,由于预热桶通过吸收均热板多余的热量对塑料颗粒进行充分预热,使得固体塑料颗粒在到达注塑口前能够先被充分加热并转化为熔融状态,进而使得注塑时无需等待塑料融化造成的注塑机空转时间以及减少了加热器件的数量,从而提高了注塑机的工作效率并节省了电能,很好的满足了注塑成型机对于节省电能的需求。
16.2、通过均匀分布的若干注塑口,使得注塑过程中,熔融塑料均匀注入模具腔内,从而避免由于熔融塑料流动不均匀产生的水纹现象。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能够节省电能的注塑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能够节省电能的注塑成型机的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能够节省电能的注塑成型机的控制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能够节省电能的注塑成型机的入料机构的剖视图;
23.图6是图5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中:
25.1、控制机;101、基座;102、控制面板;103、立柱;104、安装槽;105、气缸;106、主电机;107、螺杆;108、连杆;2、下模具;3、缓冲机构;301、缓冲底座;302、垫板;303、缓冲弹簧一;4、移动板;401、注塑孔;5、上模具;6、入料机构;601、均热板;602、注塑口;603、料斗;604、绞龙;605、电机;606、缓冲弹簧二;607、隔离桶;608、下料口;609、预热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节省电能的注塑成型机。
28.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能够节省电能的注塑成型机,包括控制机1,控制机1的顶端设置有下模具2,下模具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缓冲机构3,缓冲机构3的顶端设置有移动板4,移动板4的底端设置有上模具5,移动板4的顶端设置有入料机构6;移动板4的顶端开设有若干贯穿整个移动板4的注塑孔401。
2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控制机1包括基座101,基座10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02,基座101的顶端四角设置有若干立柱103,基座101的顶端开设有与下模具2相配合的下模具安装槽104,基座10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主电机106,主电机106的顶端设置有螺杆107,螺杆107的圆周外侧套设有连杆108,连杆108与立柱103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下模具安装槽104,从而使下模具安装更精准。
3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缓冲机构3包括设置于下模具安装槽104两侧的缓冲底座301,缓冲底座301的顶端设置有垫板302,垫板302与缓冲底座301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一303,从而避免上下模具由于合模时发生碰撞而被损坏。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入料机构6包括安装于立柱103顶端的均热板601,均热板601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注塑口602,均热板601的顶端设置有料斗603,料斗603的内部设置有绞龙604,绞龙604的顶部设置有电机605,料斗603与绞龙604之间设置有隔离桶606,隔离桶606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下料口607,料斗603与均热板601之间设置有预热桶608,从而使塑料颗粒在加热前充分预热。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下模具安装槽104的内部底端设置有贯穿下模具2的气缸105,从而方便最终成品的取出。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注塑口602与均热板601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二606,从而避免注塑时损坏注塑口。
34.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5.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下模具2安装到下模具安装槽104上,将上模具5安装到移动板4上,通过控制面板102启动主电机106,主电机106带动螺杆107转动使得连杆108在螺杆上匀速下移,则在连杆108的带动下,立柱103带动移动板4和入料机构6向下模具2方向移动,直至上模具5在移动板4的带动下与下模具2合模,此时开启注塑机并向料斗603中添加原材料,绞龙604在电机605的带动下匀速转动将进入料斗603的原材料匀速向下运动,塑料颗粒在下料过程中经下料口608后先进入预热桶609内,由于预热桶609会吸收均热板601散发的多余热量对塑料颗粒进行预热,因此,在塑料到达均热板601时已经得到了充分预热,在均热板601内塑料颗粒将被迅速加热融化为熔融状态,最后经由注塑口602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内,注塑完成并充分冷却后,分离上下模具,并在气缸105的作用下将自动推出成品。
36.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具安装槽以及升降板部分在用于不同大小的模具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尺寸进行特定设计。
37.综上,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缓冲机构3,使得上模具2与下模具5在合模的最后阶段不会发生硬碰撞,从而避免因碰撞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坏导致模具使用寿命的减少;通过设置入料机构6,由于预热桶609通过吸收均热板601多余的热量对塑料颗粒进行充分预热,使得固体塑料颗粒在到达注塑口602前能够先被充分加热并转化为熔融状态,进而使得注塑时无需等待塑料融化造成的注塑机空转时间以及减少了加热器件的数量,从而提高了注塑机的工作效率并节省了电能,很好的满足了注塑成型机对于节省电能的需求。
38.此外,通过均匀分布的若干注塑口602,使得注塑过程中,熔融塑料均匀注入模具腔内,从而避免由于熔融塑料流动不均匀产生的水纹现象。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