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插座用可调式插套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22:50: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插座用可调式插套。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多电源的插座使用的都是金属制成u形插套,插套开口处为紧固部,与插头的插销连接主要以紧固部的弹性实现。由于弹性的范围有限,反复使用后会出现紧固部的弹性疲劳,导致插套不能夹紧插销,出现插头晃动、掉落等情况,尤其是在一些加工或生产设备上的插座,在机械工作时普遍会有震动,当插头插入插座后会因为插套的紧固部夹持力度不够频繁出现插头掉落的情况,除了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外,还会使插头的插销与插套之间因晃动而导致两者之间的电连接接触不良。该接触不良现象会使插销和插套之间的电阻不断增大,除了加大两者间的温度外,还会在摩擦时产生电火花,从而出现火险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用可调式插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插座用可调式插套,包括:
6.基板,所述基板上通过导向结构滑动安装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卡套,两个所述卡套上均设置有倾斜面,且两个所述卡套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弧形面;
7.所述基板上安装有可调式弹性结构,所述可调式弹性结构与两个所述卡套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卡套底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开始在所述基板上的限位槽滑动配合。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调式弹性结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双向丝杆,两个所述卡套朝向所述双向丝杆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之一体成型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双向丝杆间隙配合,所述双向丝杆两端均设置有与两个所述卡套连接的弹性结构,所述双向丝杆与调节结构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双向丝杆两端且与所述双向丝杆螺纹配合的两个螺纹传动件,所述螺纹传动件和所述传动件之间安装有套设在所述双向丝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与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限位件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得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套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得传动板,两个所述传动板与两个所述螺纹传动件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同插座壳体转动连接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所述双向丝杆,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锥齿轮组的一端安装有调节件。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驱使双向丝杆转动调节弹簧所储备的弹性势能,把弹簧的弹性势能施加到卡套上,以使两个卡套具有相对运动的弹力,通过向两个卡套施加一个相对的力,以对插头进行夹持,其夹持的力度可进行调节,能适应不同厚度的插头插销;
14.区别于现有的单纯以弹片夹持的结构,本技术可在将插头插入后对其进行二次调节,将其弹性势能调整至最大,使其夹持的力度处于最大状态,确保插头的稳固。
附图说明
15.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插座用可调式插套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的又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的结构分解图。
19.图5为图4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基板;2、卡套;3、倾斜面;4、弧形面;5、传动杆;6、螺纹传动件;7、弹簧;8、传动板;9、限位杆;10、锥齿轮组;11、双向丝杆; 12、限位槽;13、接线片;14、传动件;15、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3.请参阅图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插座用可调式插套,包括基板 1,所述基板1上通过导向结构滑动安装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卡套2,两个所述卡套2上均设置有倾斜面3,且两个所述卡套2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弧形面4,所述基板1上安装有可调式弹性结构,所述可调式弹性结构与两个所述卡套2 连接。
24.其中,通过倾斜面3可在插头插入时驱使两个倾斜面3朝向相反方向运动;
25.其次,市面上最常用的插头为为了适应不同样式的插头最常用的是片状或柱状,而采用柱状的插头时大多插座采用的是三爪形插套,而三角形插套不适用于片状插头,本技术通过在卡套2上设置弧形面4,以在柱状插头插入时对其进行限位,以确保其插入后的稳定性,当插头插入至行程末端时与接线片13抵接,从而使电路连通,通过可调式弹性结构向两个卡套2施加一个相对的力,以对插头进行夹持,其夹持的力度可进行调节。
26.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卡套2底部的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与开始在所述基板1上的限位槽12滑动配合。
27.进一步的,当卡套2运动时带动限位块15随之运动,以在限位块15运动时与限位槽
12滑动配合,从而对卡套2进行限位及导向,使其在运动时以指定路劲的方式运动,且使其在运动过程中更加平滑;
2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限位槽12和所述限位块15均呈“t”形设置。
29.所述可调式弹性结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基板1上的双向丝杆11,两个所述卡套2朝向所述双向丝杆11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之一体成型的传动件14,所述传动件14与所述双向丝杆11间隙配合,所述双向丝杆11两端均设置有与两个所述卡套2连接的弹性结构,所述双向丝杆11与调节结构连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同插座壳体转动连接的传动杆5,所述传动杆5通过锥齿轮组 10连接所述双向丝杆11,所述传动杆5远离所述锥齿轮组10的一端安装有调节件。
30.进一步的,当需要对卡套2的夹持力度进行调节时通过相关工具转动调节件,以通过调节件带动传动杆5转动,传动杆5转动时通过锥齿轮组10带动双向丝杆11转动,当双向丝杆11转动时对卡套2的夹持力进行调节;
31.其中,所述锥齿轮组10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锥齿轮,两个所述锥齿轮分别与所述传动杆5和所述双向丝杆11同轴固定;
3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双向丝杆11和螺纹传动件6及锥齿轮组10 均为pom材料制成,其具有高硬度且非导电材料,当然也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选择其他材料,本技术不对此进行具体限定。
33.更进一步的,通过调节结构驱使双向丝杆11转动,当双向丝杆11转动时驱使弹性结构朝向或远离卡套2运动,以调整弹性结构的弹性势能的力度,从而调整两个卡套2的夹持力度;
34.区别于现有的弹片夹持,本技术可在将插头插入后对其二次调节,将其弹性势能调整至最大,使其夹持的力度处于最大状态,以确保插头的稳固;
35.而可根据不同形状或大小的插头调整所需夹持力度,实用性相对较高。
36.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双向丝杆11两端且与所述双向丝杆11螺纹配合的两个螺纹传动件6,所述螺纹传动件6和所述传动件14之间安装有套设在所述双向丝杆11上的弹簧7,所述弹簧7与安装在所述基板1上的限位件连接。
37.进一步的,当双向丝杆11转动时带动时驱使两个传动板8朝向相对运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当两个螺纹传动件6朝向相对方方向运动时对弹簧7进行压缩,使其所储备的弹性势能增大,从而使向卡套2施加的力变大,对应的卡套2的夹持力度会随之变大;
38.其中,弹簧7在初始状态有一定程度的压缩,众所周知,弹簧压缩量越大,那么弹性势能得力就越大。
39.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基板1上得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上套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得传动板8,两个所述传动板8与两个所述螺纹传动件6 固定连接。
40.进一步的,当双向丝杆11驱使两个螺纹传动件6相对或相反运动时带动传动板8跟随运动,以在传动板8运动时通过与限位杆9滑动配合对螺纹传动件6进行限位,以使在双向丝杆11驱使螺纹传动件6相对运动或相反运动时螺纹传动件6不会跟随双向丝杆11转动。
41.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驱使双向丝杆11转动调节弹簧7所储备的弹性势能,通过将弹簧7的弹性势能施加到卡套2上,以使两个卡套2具有相对运动的弹力,通过向两个卡套2施加一个相对的力,以对插头进行夹持,其夹持的力度可进行调节;
42.区别于现有的弹片夹持,本技术可在将插头插入后对其二次调节,将其弹性势能调整至最大,使其夹持的力度处于最大状态,以确保插头的稳固;
43.且也可适应不同插头,实用性相对较高。
4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