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座舱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控制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12-31 21:40: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座舱的控制方法,适用于至少具有三排座椅的车辆,包括步骤:s1,根据乘客指令,判断是否以第二排座椅为中心进行空间调整,若是,则进入步骤s2;s2,判断是否以主驾侧第二排座椅为中心进行空间调整;若否,则进入步骤s3;若是,则进入步骤s4;s3,以副驾侧第二排座椅为中心进行空间调整,根据副驾侧第一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是否有乘客,以及副驾侧三排座椅的间隔距离将副驾侧三排座椅调节到所述指令对应的目标姿态,并将副驾侧三排座椅沿滑轨调节到所述指令对应的目标位置;s4,对主驾侧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进行空间调整,根据主驾侧第三排座椅是否有乘客,以及主驾侧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间隔距离将主驾侧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调节到所述指令对应的目标姿态,并将两者沿滑轨调节到所述指令对应的目标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座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s31,判断副驾侧第一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是否有乘客,若否,则进入步骤s32;s32,判断副驾侧第一排座椅和第二排座椅间隔距离是否大于安全阈值,若否,则进入步骤s33,若是,则进入步骤s34;s33,副驾侧第二排座椅沿滑轨向后调节至碰撞范围外,副驾侧第三排座椅同步沿滑轨向后调节至碰撞范围外;s34,副驾侧第一排座椅调节到目标姿态;s35,将副驾侧第二排座椅调节到目标姿态,并沿滑轨调节到目标位置,在此过程中判断副驾侧第一排座椅和第二排座椅间隔距离是否大于安全阈值,若否,则进入步骤s36,若是,则进入步骤s37;s36,副驾侧第一排座椅沿滑轨向前调节到碰撞范围外;s37,副驾侧第三排座椅跟随副驾侧第二排座椅同步沿滑轨向后调节至碰撞范围外;s38,在副驾侧第二排座椅调节到目标姿态,并沿滑轨调节到目标位置后,副驾侧第一排座椅沿滑轨调节到目标位置,副驾侧第三排座椅调节到目标姿态,并沿滑轨调节到目标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座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s41,判断副驾侧第三排座椅是否有乘客,若否,则进入步骤s42;s42,判断副驾侧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间隔距离是否大于安全阈值,若否,则进入步骤s43,若是,则进入步骤s44;s43,副驾侧第三排座椅沿滑轨向后调节至碰撞范围外;s44,将副驾侧第二排座椅调节到目标姿态,并沿滑轨调节到目标位置;s45,副驾侧第三排座椅调节到目标姿态,并沿滑轨调节到目标位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座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若判断不是以第二排座椅为中心进行空间调整,则以第三排座椅为中心进行空间调整,包括步骤:s51,判断是否以主驾侧第三排座椅为中心进行空间调整;若否,则进入步骤s52;若是,则进入步骤s55;s52,判断副驾侧第二排座椅是否有乘客,若否,则进入步骤s53;s53,副驾侧第一排座椅调节到目标姿态并沿滑轨调节到目标位置;s54,副驾侧第二排座椅调节到目标姿态并沿滑轨调节到目标位置,副驾侧第三排座椅
调节到目标姿态;进入步骤s58;s55,判断主驾侧第二排座椅是否有乘客,若否,则进入步骤s56;s56,主驾侧第一排座椅调节到目标姿态并沿滑轨调节到目标位置;s57,主驾侧第二排座椅调节到目标姿态并沿滑轨调节到目标位置,主驾侧第三排座椅调节到目标姿态;s58,结束。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座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三排座椅为中心进行空间调整之后,执行如下步骤:s61,判断第三排座椅是否有乘客,若有,则进入步骤s62;若否,则等待乘客入座或乘客触发新指令;s62,则将有乘客的第三排座椅对应的第二排座椅调节到目标姿态并沿滑轨调节到目标位置。6.一种智能座舱的场景模式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t1,执行权利要求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调整三排座椅姿态和位置;t2,将调整后的三排座椅姿态和位置保存为座椅联动控制模式;t3,将所述座椅联动控制模式保存到对应的场景模式下,并设置该场景模式下的环境功能状态;所述环境功能至少包括氛围灯、空调、香氛、天窗和/或遮阳系统、扬声器和/或头枕音响中的一种或几种;t4,保存所述场景模式。7.一种智能座舱的控制系统,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控制屏,分别设置在每个座椅上,所述控制屏用于接收对应座椅上乘客的指令;多个座椅控制器,分别设置在每个座椅上,所述座椅控制器用于控制对应座椅的姿态和位置;可编程控制系统包括判断单元、副驾侧控制单元和主驾侧控制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乘客指令是否以第二排座椅为中心进行空间调整,根据判断结果,所述副驾侧控制单元通过副驾侧的座椅控制器以副驾侧第二排座椅为中心进行空间调整;所述主驾侧控制单元通过主驾侧的座椅控制器以主驾侧第二排座椅为中心进行空间调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座舱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控制系统还包括环境功能控制单元和场景模式设置单元,所述场景模式设置单元用于关联座椅姿态、座椅位置、以及车辆内的环境功能状态相关联,所述环境功能控制单元根据场景模式设置单元来控制车辆内的氛围灯、空调、香氛、天窗和/或遮阳系统、扬声器和/或头枕音响的使用状态。9.一种智能座舱的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智能座舱的控制方法的步骤。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智能座舱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座舱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控制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智能座舱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乘客指令,判断是否以第二排座椅为中心进行空间调整,若是,则进入步骤S2;S2,判断是否以主驾侧第二排座椅为中心进行空间调整;若否,则进入步骤S3;若是,则进入步骤S4;S3,以副驾侧第二排座椅为中心进行空间调整;S4,对主驾侧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进行空间调整。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座舱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控制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有效调节智能座舱的空间位置,提升乘客的用户体验。提升乘客的用户体验。提升乘客的用户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于翔 王松 何鑫 龚梦泽 杨佳顺 郭云飞 张文朕 耿泉 任朋飞 蒋蒙蒙 吴明威 张建国 姚涛 杨帆 吴海波 李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5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