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20:18: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外机。


背景技术:

2.空调室外机又称为主机,空调制冷(热)的四大部件: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中的前三件均在室外机。其中,压缩机是室外机的心脏,空调主要通过压缩机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来实现换热。
3.压缩机安装于机壳的容置腔中,并且压缩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大量堆积在容置腔中,散热较慢,因此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包括:壳体,具有收容腔;中隔板,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以用于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左子腔和右子腔;风扇,收容于所述左子腔;压缩机,收容于所述右子腔;散热结构,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中隔板之间,用于将所述压缩机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中隔板,并经所述风扇送出。
5.这样,通过在中隔板和压缩机之间连接有散热结构,从而通过散热结构将压缩机产生的热量传递至中隔板,再在风扇的转动下,将热量从壳体的出风孔中散出,从而降低了压缩机表面的温度,保证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结构为石墨烯膜片。
7.这样,石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能够快速的将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产生于表面的热量进行传递出。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包裹部、中间部以及连接部,所述包裹部包覆于所述压缩机表面,所述中间部连接于所述包裹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中隔板。
9.这样,通过包裹部包覆于压缩机表面,和压缩机的表面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能够充分的将压缩机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并经中间部传递至连接部,以通过连接部将热量传递至中隔板上,最后经过风扇将中隔板传送而来的热量送出。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胶粘层、第一基材层、石墨烯层以及第二基材层,所述胶粘层用于粘接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中隔板表面。
11.这样,胶粘层用于和压缩机进行粘接固定,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起到支撑和导热作用,以配合石墨烯层进行热传导。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胶粘层为导热硅矽胶层。
13.这样,由于导热硅矽胶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和缓冲作用,还具有良好的导热作用,以能够将石墨烯层和基材层进行稳定固定在压缩机表面进行导热。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均为导热铜箔。
15.这样,由于铜箔具有良好的压延性能,可以制作形成良好的薄片,并且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与石墨烯层复合后,一方面起到载体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导热散热的作用。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烯膜片的厚度介于0.1-1.0cm之间。
17.这样,不占用子腔室的容置空间,又能够便于粘贴于压缩机和中隔板的表面,起到良好的导热效果。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隔板包括竖直部以及倾斜部,所述竖直部位于所述风扇和所述压缩机之间,所述倾斜部连接于所述竖直部背向所述壳体的出风孔的一侧,所述倾斜部相对所述竖直部倾斜设置,和所述竖直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19.这样,通过将中隔板设置为包括倾斜部的方式,相对于直接垂直于前壳或者后壳的设置方式,倾斜部进行倾斜设置以增加散热面积,从而增大换热量。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隔板朝向所述风扇的一侧设有多个散热凸起。
21.这样,通过在中隔板朝向风扇的一侧设置凸起的方式,以通过凸起具有凸出的表面,从而增加散热面积,以增加风扇散热量。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凸起往竖直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散热凸起依次分隔设置。
23.这样,散热凸起呈长条状,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以增加散热面积,并且将多个散热凸起依次分隔设置,即呈直线阵列的方式进行设置,以便于凸起的成型。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的室外机隐藏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的室外机隐藏部分壳体后的俯视图;
27.图4为图2中的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图2中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30.100-室外机,10-壳体,11-收容腔,111-左子腔,112-右子腔,12-前壳,121-出风孔,13-后壳,14-左壳,15-右壳,16-底壳,20-风扇,30-压缩机,40-中隔板,41-竖直部,42-倾斜部,43-散热部,431-散热孔,50-散热结构,51-包裹部,52-中间部,53-连接部,54-胶粘层,55-第一基材层,56-石墨烯层,57-第二基材层。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涉及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
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34.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提及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具体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7.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机100,包括壳体10、风扇20、压缩机30、中隔板40以及散热结构50。
38.其中,请参阅图1至图3,壳体10具有收容腔11;中隔板40,收容于收容腔11,以用于将收容腔11分隔为左子腔111和右子腔112;风扇20收容于左子腔111;压缩机30收容于右子腔112;散热结构50连接于压缩机30和中隔板40之间,用于将压缩机3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中隔板40,并经风扇20送出。
39.上述室外机100,通过在中隔板40和压缩机30之间连接有散热结构50,从而通过散热结构50将压缩机3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中隔板40,再在风扇20的转动下,将热量从壳体10的出风孔121中散出,从而降低了压缩机30表面的温度,保证了压缩机30的使用寿命。
40.其中,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0包括有前壳12、后壳13、左壳14、右壳15以及底壳16,前壳12上设有出风孔121,前壳12、后壳13、左壳14和右壳15围设形成收容腔11,底壳16连接于前壳12、后壳13、左壳14和右壳15的底壁,以用于支撑作用。
41.其中,请参阅图2,中隔板40连接于前壳12和后壳13之间,以和左壳14之间间隔出左子腔111,并和右壳15之间间隔出右子腔112,从而将风扇20安装于左子腔111,将压缩机30安装于右子腔112,以将风扇20和压缩机30进行分隔设置。
42.请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结构50包括包裹部51、中间部52以及连接部53,包裹部51包覆于压缩机30表面,中间部52连接于包裹部51和连接部53之间,连接部53用于连接中隔板40,从而通过包裹部51包覆于压缩机30表面,和压缩机30的表面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能够充分的将压缩机30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并经中间部52传递至连接部53,以通过连接部53将热量传递至中隔板40上,最后经过风扇20将中隔板40传送而来的热量送出。
4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结构50为石墨烯膜片,其中,石墨烯具有很好的热传导性能,导热系数可达5300w/mk,是迄今为止导热系数最高的碳材料,因此能够快速的将压缩机30运行过程中产生于表面的热量进行传递出。
44.具体地,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的石墨烯膜片依次包括胶粘层54、第一基材层55、
石墨烯层56以及第二基材层57,其中,胶粘层54用于和压缩机30进行粘接固定,第一基材层55和第二基材层57起到支撑和导热作用,以配合石墨烯层56进行热传导。
4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基材层55和第二基材层57均为导热铜箔,两者和石墨烯层56复合后以起到良好的支撑和导热作用。由于铜箔具有良好的压延性能,可以制作形成良好的薄片,并且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与石墨烯层56复合后,一方面起到载体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导热散热的作用。
46.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胶粘层54的材料可以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树脂材料,以将整个散热结构50稳定的粘接在压缩机30的表面。
47.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胶粘层54可以为导热硅矽胶层,由于导热硅矽胶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和缓冲作用,还具有良好的导热作用,以能够将石墨烯层56和基材层进行稳定固定在压缩机30表面进行导热。
48.具体地,实施例中的石墨烯膜片的厚度介于0.1-1.0cm之间,从而不占用子腔室的容置空间,又能够便于粘贴于压缩机30和中隔板40的表面,起到良好的导热效果。
49.请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结构50的底部和壳体10的底壳16上表面相抵持,从而通过壳体10的底壁表面对散热结构50起到支撑作用,以避免中间部52处于悬空状态。
50.请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中隔板40至少包括竖直部41以及倾斜部42,竖直部41位于风扇20和压缩机30之间,倾斜部42连接于竖直部41背向壳体10的出风孔121一侧,倾斜部42相对竖直部41倾斜设置,和竖直部4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从而通过将中隔板40设置为包括倾斜部42的方式,相对于直接垂直于前壳12或者后壳13的设置方式,倾斜部42进行倾斜设置以增加散热面积,从而增大换热量。
51.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竖直是指相对于前壳12和后壳13的设置方式为垂直的方式,倾斜是指相对于前壳12和后壳13的设置方式为具有不等于90度夹角的倾斜设置方式。
52.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53可以连接至竖直部41和/或倾斜部42,可以理解地,为了使得散热结构50和中隔板40具有足够的散热接触面积,连接部53均连接至竖直部41和倾斜部42的表面,从而充分的将热量传导至中隔板40的表面,以经过风扇20进行转动后送出。
53.此外,请参阅图3和图4,为了增加中隔板40的散热量,中隔板40朝向风扇20的一侧设有多个散热凸起44,从而通过在中隔板40朝向风扇20的一侧设置凸起的方式,以通过凸起具有凸出的表面,从而增加散热面积,以增加风扇20散热量。可以理解地,为了便于中隔板40和散热结构50的安装,此时中隔板40朝向散热结构50的一侧可以为平面,从而便于和胶粘层54进行粘接固定。
54.具体地,本实施例散热凸起44往竖直方向延伸,且多个散热凸起44依次分隔设置,即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凸起44呈长条状,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以增加散热面积,并且将多个散热凸起44依次分隔设置,即呈直线阵列的方式进行设置,以便于凸起的成型。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也可以设置为圆球形,也能够达到增加散热量的效果。
55.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将中隔板40的横向截面呈波浪形,以便于中隔板40的成型,同时也能够达到增加散热量的效果。
56.请参阅图2,为了进一步增加中隔板40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中隔板40还包括
散热部43,散热部43连接于竖直部41上与倾斜部42相背的一侧,并位于风扇20的前方的下端部,散热部43上设有多个散热孔431,从而通过在中隔板40上设置散热部43,由于散热部43和竖直部41连接为一体的,因此能够传递来自竖直部41上的接收的来自散热结构50的热量,并且位于风扇20的前方的下端部,在风扇20的转动下,气流能够经散热孔431种进行流动,并最终经前壳12上的出风孔121中送出;同时设置于风扇20的下端部,不影响风扇20转动时风流从出风孔121中流出。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散热孔431从左往右延伸,多个散热孔431从上往下依次分隔设置,即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孔431呈长条形,从而保证在风扇20的转动下的风流流动效果,同时散热孔431从上往下分隔设置,以使得风流能够从多个散热孔431中送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散热部43上均匀或者无规则的设置其他形状的散热孔431,例如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形状,在此并不限定。
58.上述室外机100,通过将散热结构50设置为石墨烯的方式,通过石墨烯的强导热性能,将压缩机30的运行过程中的热量导出;通过将中隔板40还设有散热部43的方式,以使得散热结构50传递而来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散热部43上,并经风扇20的搅动下,将散热部43上的热量从出风孔121中中送出,以加快热量的传递效率。
59.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