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17:35: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升降机的绕绳方法以及升降机。


背景技术:

2.目前施工升降机一般位于建筑物外部,依靠标准节导向和支撑人或货的吊笼的上下运行,该户外升降机受天气影响较大,一般采用卷扬钢丝绳或齿轮齿条直接驱动,国内目前使用的基本都是齿轮齿条式施工升降机(sc型施工升降机),该升降机的能耗较高,运行噪音大,由于标准节与建筑物本体常采用软连接,大风雨雪天气降低了升降机的安全可靠性能;整个设备在户外,对其设备本身的表面防护要求也较高。
3.还有一种施工升降机位于建筑物的电梯井道内,采用曳引机底坑安装方式的曳引传动,绕绳比为2:1,曳引机为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曳引机两侧分别为吊笼和配重,系统的重量作用于曳引机上,其主轴承受的载荷较大,对曳引机轴承的寿命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克服至少一个不足,提出了升降机的绕绳方法以及升降机。
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升降机的绕绳方法,吊笼和配重均位于井道内,井道上方具有天梁,天梁上设置第一导向轮组,吊笼和配重通过绕设在第一导向轮组的牵引索悬挂在天梁的下方;
7.井道底部设置第二导向轮组,吊笼和配重还通过绕设在第二导向轮组上的补偿索联动;
8.曳引机设置在天梁、井道底部或底层井道外部,所述补偿索绕设在曳引机的曳引轮上,曳引机通过驱动补偿索移动带动吊笼和配重上下交互移动;
9.通过调节第二导向轮组的安装位置来改变补偿索在曳引机曳引轮上的包覆角,进而改变其曳引能力;
10.补偿索的一端设有张紧装置及码盘,另一端设有张力调节装置,保证曳引传动;
11.所述牵引索和补偿索为钢丝绳、钢带或包塑钢丝绳等曳引媒介;所述牵引索的绕绳比为1:1、2:1或者4:1,所述补偿索的绕绳比为1:1、2:1或4:1;
12.所述的曳引机为同步无齿轮或异步有齿轮曳引机。
13.建筑本体封顶后现有户外升降机要被拆除,后期装修很难运输材料,本技术吊笼和配重均位于井道内,施工进度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可以在井道内一直使用。
14.本技术使用了牵引索和补偿索,位于上方的牵引索分别悬挂在吊笼和配重的两端,位于下方的补偿索也连接在吊笼和配重,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减少能耗,降低曳引机主轴轴承的系统载荷,提高其寿命;本技术采用补偿绳拖动,曳引机及其控制系统均安装在底坑或建筑物的底部,有效减少了天梁承载的重量,降低其荷载需求,同时减少每
次顶升作业的工作量。
15.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吊笼上端设置第一上轮组,所述配重设置第二上轮组,所述牵引索的一端经过锁紧装置后与天梁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一上轮组后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组,再向下绕过第二上轮组后,向上经过张力调节装置后与天梁相对固定,所述牵引索的其中一端的末端连接有第一码盘,所述牵引索的一端还设有超载保护装置。
16.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索的一端与吊笼上端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组后,向下与配重相对固定,所述牵引索的其中一端的末端连接有第一码盘,所述第一码盘固定在吊笼或天梁上;所述补偿索的码盘为第二码盘,所述补偿索的余量存储到第二码盘,第一码盘的固定位置和第二码盘的固定位置分开设置,重量相互平衡,减少额外负载对曳引系统的影响。
17.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吊笼的下端设置第一下轮组,所述配重上设置第二下轮组;
18.所述第二导向轮组有两组,所述补偿索的一端与井道底坑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上绕过第一下轮组后,向下依次绕过第一组第二导向轮组、曳引机的曳引轮以及第二组第二导向轮组,然后向上绕过第二下轮组,再向下与井道底坑相对固定;
19.所述第二码盘位于底坑或底层井道外;
20.两组第二导向轮组的导向轮位置可以调节,用以改变补偿索在曳引轮上的包覆角,改变曳引能力;
21.所述牵引索的一端末端或第二导向轮组上设有张紧装置。
22.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井道底部还设置有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组有两组,所述补偿索的一端与吊笼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三导向轮后,依次绕过第一组第二导向轮组、曳引机的曳引轮以及第二组第二导向轮组,然后向上与配重相对固定,所述补偿索的码盘为第二码盘,所述补偿索的其中一端的末端经过锁紧装置后余量存储到第二码盘,所述第二码盘与第一码盘分开放置,使其牵引索和补偿索余量的重量相互平衡,减少额外负载对曳引系统的影响;
23.所述的第三导向轮上设有张紧装置,张紧补偿索,保证曳引传动。
2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升降机,设置在井道中,包括移动式工作平台、吊笼、配重、超速制停装置、导轨、第一导向轮组、第二导向轮组、曳引机、牵引索、第一码盘、补偿索、第二码盘以及电控柜;
25.所述移动式工作平台包括天梁,天梁为伸缩式,天梁的两端设有钢丝绳提升机,移动式工作平台四周设有伸缩式的防护护栏,移动式工作平台的四角处设置有顶升限位装置,所述顶升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装置本体以及安装在限位装置本体上的具有弹性的滚轮,升降机顶升时,顶升限位装置处于展开工作状态,通过滚轮与井道壁实时接触,防止顶升时偏转对设备的损害;
26.所述天梁设置在井道上方,所述第一导向轮组安装在天梁上,吊笼和配重通过绕设在第一导向轮组的牵引索悬挂在天梁的下方,第一码盘与牵引索的其中一端连接,牵引索末端设有超载保护装置;
27.吊笼和配重还通过绕设在第二导向轮组的补偿索联动,第二码盘与补偿索的其中
一端连接,补偿索末端设有张力调节装置;所述吊笼和配重设置为一组或多组,当为多组时,相邻两组之间采用可调节式连接结构;
28.所述曳引机设置在井道底部或底层井道外部,所述补偿索绕设在曳引机的曳引轮上,曳引机通过驱动补偿索移动带动吊笼和配重上下交互移动。
29.所述升降机还含有超速制停装置,超速制停装置包括速度监测装置、制停装置、限速绳导轮、限速钢丝绳及提拉联动机构,速度监测装置安装于井道的底坑或底坑的导轨上,限速绳导轮安装在可移动工作台或井道顶部的导轨上,提拉联动机构连接限速钢丝绳及制停装置,固定于吊笼上,或固定于配重上;
30.所述补偿索一端的末端设有张紧装置,经过张紧装置后,补偿索的余量存储到第二码盘上,或补偿索在第二导向轮组上设有张紧装置,张紧装置张紧补偿索,保证曳引传动。
31.本技术吊笼和配重均位于井道内,施工进度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可以在井道内一直使用。本技术使用了牵引索和补偿索,位于上方的牵引索分别悬挂在吊笼和配重的两端,位于下方的补偿索也连接在吊笼和配重,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减少能耗,降低曳引机主轴轴承的系统载荷,提高其寿命;本技术采用补偿绳拖动,曳引机及其控制系统均安装在底坑或建筑物的底部,有效减少了天梁承载的重量,降低其荷载需求,同时减少每次顶升作业的工作量。
32.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吊笼上端设置第一上轮组,所述配重上设置第二上轮组,所述牵引索的一端经过锁紧装置后与天梁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一上轮组后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组,再向下绕过第二上轮组后,向上经过张力调节装置后与天梁相对固定,所述的牵引索和补偿索至少一端的末端设有张力调节装置,所述的补偿索的一端末端设有张紧装置。
33.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索的一端与吊笼上端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组后,向下与配重相对固定,所述牵引索的余量存储到第一码盘上,第一码盘放置于吊笼或配重上。
34.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吊笼的下端设置有第一下轮组,所述配重上设置有第二下轮组;
35.所述第二导向轮组有两组,所述补偿索的一端与井道底坑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上绕过第一下轮组后,向下依次绕过第一组第二导向轮组、曳引机的曳引轮以及第二组第二导向轮组,然后向上绕过第二下轮组,再向下与井道底坑相对固定,所述补偿索一端的末端设有张紧装置,补偿索的余量存储到第二码盘上,第二码盘放置于井道底坑或井道外部。
36.实际运用时,通过调节两组第二导向轮组的上下间距能够调节补偿索在曳引轮上的包覆角。
37.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井道底部的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组有两组,所述补偿索的一端与吊笼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三导向轮后,依次绕过第一组第二导向轮组、曳引机的曳引轮以及第二组第二导向轮组,然后向上与配重相对固定;所述的第二导向轮组的导向轮位置可以调节,用以改变补偿索在曳引轮上的包覆角,进而改变曳引机的曳引能力;所述的第三导向轮设有张紧装置,补偿索的余量存储到第二码盘上,固定于吊笼或配重上。
3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吊笼和配重均位于井道内,施工进度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可以在井道内一直使用。本技术使用了牵引索和补偿索,位于上方的牵引索分别悬挂在吊笼和配重的两端,位于下方的补偿索也连接在吊笼和配重,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减少能耗,降低曳引机主轴轴承的系统载荷,提高其寿命;本技术采用补偿绳拖动,曳引机及其控制系统均安装在底坑或建筑物的底部,有效减少了天梁承载的重量,降低其荷载需求,同时减少每次顶升作业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39.图1是升降机的第一种绕绳方式;
40.图2是升降机的第二种绕绳方式;
41.图3是升降机的第三种绕绳方式;
42.图4是升降机的第四种绕绳方式;
43.图5是移动式工作平台的示意图;
44.图6是实施例2超速制停装置的示意图;
45.图7是速度监测装置的示意图;
46.图8是提拉联动机构的示意图;
47.图9是限速器组件和电器开关的示意图;
48.图10是限速器组件和电器开关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49.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50.1、井道;2、天梁;3、吊笼;4、配重;5、第一导向轮组;6、牵引索;7、第二导向轮组;8、补偿索;9、曳引机;10、第一码盘;11、第二码盘;12、第一上轮组;13、第二上轮组;14、第一下轮组;15、第二下轮组;16、第三导向轮;18、限速钢丝绳;20、限速绳导轮;21、速度监测装置;22、制停装置;23、提拉联动机构;24、提升机;25、防护护栏;26、顶升限位装置;27、限位装置本体;28、滚轮;1a、导轨;2a、底坑;3a、吊笼;4a、速度监测装置;5a、限速绳导轮;6a、提拉联动机构;7a、限速钢丝绳;8a、制停装置;9a、转动轴;10a、摆动臂;11a、提拉臂;12a、上鸡心环;13a、下鸡心环;14a、绳夹;15a、转动件;16a、连杆组件;17a、分杆;18a、压簧;19a、底座;20a、导向杆;21a、活动架;22a、限速器组件;23a、配重块;24a、电气开关;25a、延长限位开关;26a、电气验证开关;28a、绳轮;29a、夹绳器;30a、棘轮机构;31a、甩块;32a、连接杆;33a、复位弹簧;34a、摆杆开关;35a、摆杆。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52.实施例1
53.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升降机的绕绳方法,吊笼3和配重4均位于井道1内,井道1上方具有天梁2,天梁2上设置第一导向轮组5,吊笼3和配重4通过绕设在第一导向轮组5的牵引索6悬挂在天梁2的下方;
54.井道1底部设置第二导向轮组7,吊笼3和配重4还通过绕设在第二导向轮组7上的补偿索8联动;
55.曳引机9设置在天梁、井道底部或底层井道外部,补偿索8绕设在曳引机9的曳引轮
上,曳引机9通过驱动补偿索8移动带动吊笼3和配重4上下交互移动。
56.通过调节第二导向轮组的安装位置来改变补偿索在曳引机的曳引轮上的包覆角,进而改变其曳引能力。
57.补偿索的一端设有张紧装置及码盘,另一端设有张力调节装置,保证曳引传动;
58.牵引索和补偿索为钢丝绳、钢带或包塑钢丝绳等曳引媒介,实际运用时,牵引索的绕绳比为1:1、2:1或者4:1,补偿索的绕绳比为1:1、2:1或4:1;
59.曳引机为同步无齿轮或异步有齿轮曳引机。
60.建筑本体封顶后现有户外升降机要被拆除,后期装修很难运输材料,本技术吊笼3和配重4均位于井道1内,施工进度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可以在井道1内一直使用。
61.本技术使用了牵引索6和补偿索8,位于上方的牵引索6分别悬挂在吊笼3和配重4的两端,位于下方的补偿索8也连接在吊笼3和配重4,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减少能耗,降低曳引机9主轴轴承的系统载荷,提高其寿命;本技术采用补偿绳拖动,曳引机9及其控制系统均安装在底坑或建筑物的底部,有效减少了天梁2承载的重量,降低其荷载需求,同时减少每次顶升作业的工作量。
62.如图1和2所示,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吊笼3上端设置第一上轮组12,配重4设置第二上轮组13,牵引索6的一端经过锁紧装置后与天梁2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一上轮组12后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组5,再向下绕过第二上轮组13后,向上经过张力调节装置后与天梁2相对固定,牵引索6的其中一端的末端连接有第一码盘10,牵引索6的一端还设有超载保护装置。
63.如图3和4所示,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牵引索6的一端与吊笼3上端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组5后,向下与配重4相对固定,牵引索6的其中一端的末端连接有第一码盘10,第一码盘10固定在吊笼3或天梁上;所述补偿索的码盘为第二码盘,所述补偿索的余量存储到第二码盘,第一码盘的固定位置和第二码盘的固定位置分开设置,重量相互平衡,以减少其额外自重对曳引系统的影响。
64.如图1、2和3所示,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吊笼3的下端设置第一下轮组14,配重4上设置第二下轮组15;
65.第二导向轮组7有两组,补偿索8的一端与井道1底坑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上绕过第一下轮组14后,向下依次绕过第一组第二导向轮组7、曳引机9的曳引轮以及第二组第二导向轮组7,然后向上绕过第二下轮组15,再向下与井道1底坑相对固定;
66.第二码盘11位于底坑或底层井道外。
67.两组第二导向轮组的导向轮位置可以调节,用以改变补偿索在曳引轮上的包覆角,改变曳引能力;
68.牵引索的一端末端或第二导向轮组上设有张紧装置。
69.如图1、2和3所示,补偿索8依次绕过第一组第二导向轮组7、曳引机9的曳引轮以及第二组第二导向轮组7有两种缠绕方式,这两种方式通过调节两组第二导向轮组7的上下间距均能够调节补偿索8在曳引轮上的包覆角。
70.如图4所示,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井道1底部还设置有第三导向轮16,第二导向轮组7有两组,补偿索8的一端与吊笼3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三导向轮16后,依次绕过第一组第二导向轮组7、曳引机9的曳引轮以及第二组第二导向轮组7,然后向上与
配重4相对固定,补偿索8的码盘为第二码盘11,补偿索8的其中一端的末端经过锁紧装置后余量存储到第二码盘11。所述第二码盘11与第一码盘10分开放置,使其牵引索和补偿索余量的重量相互平衡,减少额外负载对曳引系统的影响;
71.第三导向轮上设有张紧装置,张紧补偿索,保证曳引传动。
72.如图1、2、3和4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升降机,设置在井道1中,包括移动式工作平台、吊笼3、配重4、超速制停装置、导轨、第一导向轮组5、第二导向轮组7、曳引机9、牵引索6、第一码盘10、补偿索8、第二码盘11以及电控柜;
73.如图1~5所示,移动式工作平台包括天梁2,天梁2为伸缩式,天梁2的两端设有钢丝绳提升机24,移动式工作平台四周设有伸缩式的防护护栏25,移动式工作平台的四角处设置有顶升限位装置26,顶升限位装置26包括限位装置本体27以及安装在限位装置本体27上的具有弹性的滚轮28,升降机顶升时,顶升限位装置26处于展开工作状态,通过滚轮28与井道壁实时接触,防止顶升时偏转对设备的损害;
74.天梁2设置在井道1上方,第一导向轮组5安装在天梁2上,吊笼3和配重4通过绕设在第一导向轮组5的牵引索6悬挂在天梁2的下方,第一码盘10与牵引索6的其中一端连接,牵引索末端设有超载保护装置;
75.吊笼3和配重4还通过绕设在第二导向轮组7的补偿索8联动,第二码盘11与补偿索8的其中一端连接,补偿索末端设有张力调节装置;吊笼和配重设置为一组或多组,当为多组时,相邻两组之间采用可调节式连接结构;
76.曳引机9设置在井道底部或底层井道外部,补偿索8绕设在曳引机9的曳引轮上,曳引机9通过驱动补偿索8移动带动吊笼3和配重4上下交互移动;
77.所述升降机还含有超速制停装置,超速制停装置包括速度监测装置、制停装置、限速绳导轮、限速钢丝绳及提拉联动机构,速度监测装置安装于井道的底坑或底坑的导轨上,限速绳导轮安装在可移动工作台或井道顶部的导轨上,提拉联动机构连接限速钢丝绳及制停装置,固定于吊笼上,或固定于配重上;
78.所述补偿索一端的末端设有张紧装置,经过张紧装置后,补偿索的余量存储到第二码盘上,或补偿索在第二导向轮组上设有张紧装置,张紧装置张紧补偿索,保证曳引传动。
79.本技术吊笼3和配重4均位于井道1内,施工进度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可以在井道1内一直使用。本技术使用了牵引索6和补偿索8,位于上方的牵引索6分别悬挂在吊笼3和配重4的两端,位于下方的补偿索8也连接在吊笼3和配重4,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减少能耗,降低曳引机9主轴轴承的系统载荷,提高其寿命;本技术采用补偿绳拖动,曳引机9及其控制系统均安装在底坑或建筑物的底部,有效减少了天梁2承载的重量,降低其荷载需求,同时减少每次顶升作业的工作量。
80.如图1和2所示,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吊笼3上端设置第一上轮组12,配重4上设置第二上轮组13,牵引索6的一端经过锁紧装置后与天梁2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一上轮组12后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组5,再向下绕过第二上轮组13后,向上经过张力调节装置后与天梁2相对固定,牵引索和补偿索至少一端的末端设有张力调节装置,补偿索的一端末端设有张紧装置。
81.如图3和4所示,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牵引索6的一端与吊笼3上端相对
固定,另一端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组5后,向下与配重4相对固定,牵引索的余量存储到第一码盘上,第一码盘放置于吊笼或配重上。
82.如图1、2和3所示,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吊笼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下轮组14,配重4上设置有第二下轮组15;
83.第二导向轮组7有两组,补偿索8的一端与井道1底坑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上绕过第一下轮组14后,向下依次绕过第一组第二导向轮组7、曳引机9的曳引轮以及第二组第二导向轮组7,然后向上绕过第二下轮组15,再向下与井道1底坑相对固定,补偿索一端的末端设有张紧装置,补偿索的余量存储到第二码盘上,第二码盘放置于井道底坑或井道外部。
84.如图4所示,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井道1底部的第三导向轮16,第二导向轮组7有两组,补偿索8的一端与吊笼3相对固定,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三导向轮16后,依次绕过第一组第二导向轮组7、曳引机9的曳引轮以及第二组第二导向轮组7,然后向上与配重4相对固定;的第二导向轮组的导向轮位置可以调节,用以改变补偿索在曳引轮上的包覆角,进而改变曳引机的曳引能力;所述的第三导向轮设有张紧装置,补偿索的余量存储到第二码盘上,固定于吊笼或配重上。
85.实际运用时,如图4所示,将第一码盘设置在吊笼,将第二码盘固定在配重上,通过交叉错开,重量相互平衡,以减少其额外自重对曳引系统的影响。
86.实施例2
87.如图6~10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升降机的超速制停装置,升降机包括设置在井道侧壁的导轨1a以及能够上下移动的吊笼3a,超速制停装置包括速度监测装置4a、限速绳导轮5a、提拉联动机构6a、限速钢丝绳7a以及制停装置8a;
88.速度监测装置4a固定在底坑2a或固定在底坑2a的导轨1a上;
89.限速绳导轮5a固定在顶部的导轨1a或天梁上;
90.制停装置8a安装在吊笼3a上且与井道上的导轨1a配合;
91.提拉联动机构6a安装在吊笼3a上,提拉联动机构6a包括转动安装在吊笼3a上的转动轴9a,转动轴9a上具有与制停装置8a连接的摆动臂10a,转动轴9a上还具有提拉臂11a,限速钢丝绳7a绕设在限速绳导轮5a和速度监测装置4a的绳轮28a上,且限速钢丝绳7a的两端与提拉臂11a连接。
92.实际运用时,速度监测装置4a可以通过支架和压板固定于底坑2a的导轨1a上,或者用膨胀螺丝将其底座19a固定于底坑2a地面;实际运用时,限速绳导轮5a可以通过支架和压板固定于顶部的导轨1a上,支架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块,防止限速绳导轮5a的坠落。本实施例中,安装在吊笼3a上指的是安装在吊笼3a的上梁或下梁上。本技术的速度监测装置4a为现有的速度监测装置4a,本技术的制停装置8a为现有的制停装置8a(比如制动钳)。
93.超速制停装置的工作原理:当吊笼3a超速后,速度监测装置4a工作,将限速钢丝绳7a夹紧,同时发送信号给控制柜,使吊笼3a停机,由于惯性力作用,固定于吊笼3a上的制停装置8a继续惯性运行,此时速度监测装置4a和限速钢丝绳7a均已处于停止状态,在限速钢丝绳7a的作用下,提拉臂11a带动转动轴9a和摆动臂10a转动,摆动臂10a带动制停装置8a的楔形块移动,将其与导轨1a的导向面间隙消除,从而使吊笼3a制停到导轨1a上。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井道内施工升降机,将限速和制动装置分开设置,方便安装检修及复位操作。速度监测装置4a的安装位置贴近曳引机电气控制柜的位置,减少了连接电缆长度。
94.如图6和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提拉臂11a上安装有上鸡心环12a和下鸡心环13a,限速钢丝绳7a的一端与上鸡心环12a连接,限速钢丝绳7a的另一端与下鸡心环13a连接,且限速钢丝绳7a通过绳夹14a将窝回的绳头与其本体捆扎固定;摆动臂10a与制停装置8a的楔形块连接在一起,摆动臂与转动轴通过销轴装配,可以调节摆动臂在转动轴上旋转的角度;
95.转动轴9a上还固定有转动件15a,提拉联动机构6a包括两个转动轴9a和一根连杆组件16a,连杆组件16a的两端分别与对应转动轴的转动件15a铰接配合,连杆组件16a、两个转动轴的转动件15a以及吊笼3a(吊笼架)形成四连杆机构:
96.连杆组件16a包括两根相互嵌套的分杆17a,两根分杆17a之间安装有可调节压缩量的压簧18a。
97.于本实施例中,速度监测装置4a包括:
98.底座19a,用于固定在底坑2a或固定在底坑2a的导轨1a上;
99.导向杆20a,与底座19a固定;
100.活动架21a,滑动安装在导向杆20a上,活动架上安装有限速器组件22a,限速器组件包括绳轮28a;
101.配重块23a,固定在活动架21a的上端,用于张紧限速钢丝绳7a;
102.电气开关24a,安装在底座或活动架上,吊笼超速时,限速器组件工作,夹紧限速钢丝绳且触发电气开关。
103.本技术的限速器组件为现有的限速器组件,可以采用凸轮摩擦式或离心甩块夹持式的工作原理,如图9和10所示,是一种现有的夹持式限速器组件,除了包括绳轮28a,主要还包括夹绳器29a、棘轮机构30a、甩块31a、连接杆32a、复位弹簧33a、摆杆开关34a等结构,绳轮28a两端边缘对称固定有甩块31a,甩块31a通过连接杆32a和复位弹簧33a串联在一起;摆杆开关34a与甩块31a相连,当吊笼超速运行后,甩块31a在离心力作用下触发摆杆开关34a打板,卡住棘轮机构30a,棘轮机构30a带动夹绳器29a的摆杆35a动作夹紧钢丝绳,同时触发电器开关24a。
104.于本实施例中,限速器组件22a上具有延长限位开关25a,延长限位开关25a通过支架固定到导向杆20a上,用于监控限速钢丝绳的延长量,当限速钢丝绳的延长量超过了设定值,延长限位开关25a被活动架21a触发,进而使吊笼停止运行。
105.于本实施例中,吊笼3a上或提拉联动机构6a上安装有电气验证开关26a,在摆动臂转动带动制停装置工作时,摆动臂带动转动轴转动,触发所述电气验证开关,进而使升降机控制系统断电,吊笼依靠四连杆机构的惯性提拉促使制停装置制停到导轨上,进而使吊笼停止运行。
106.于本实施例中,制停装置8a为渐进式或瞬时式结构。
107.速度监测装置4a为可以采用摆锤摩擦式或离心甩块夹持式原理,当超速后速度监测装置4a的离心甩块触其发夹持臂动作,将速度监测装置4a绳轮中的限速钢丝绳7a夹持在绳轮上,或超速后摆锤在其曲线凸轮上摆动的幅度大于正常的幅度,摆锤的摆臂卡到速度监测装置4a的棘轮槽中琐住,同时触发动作验证的电气开关,吊笼3a控制系统接收电气开关的信号后停机;由于惯性力作用,固定于吊笼3a上的制停装置8a继续惯性运行,此时速度监测装置4a和限速钢丝绳7a均已处于停止状态,在限速钢丝绳7a的作用下,提拉臂11a带动转动轴9a和摆动臂10a转动,摆动臂10a带动制停装置8a的楔形块移动,将其与导轨1a的导
向面间隙消除,从而使吊笼3a制停到导轨1a上,制停装置8a制停时,触发提拉联动机构的电气验证开关26a,此时控制系统二次接到断电停机信号。
108.本技术速度监测装置4a和制动钳分开设置,同时设置了多个开关监控,在方便安装检修及复位操作的同时,安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109.本实施例的超速制停装置能够用于实施例1中。
11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