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换热站智能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03:36: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换热站智能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换热站,即热力站,是热力集中、交换的地方,按供热形式分直供站和间供站,前者是电厂直接供用户、温度高、控制难、浪费热能,是最初电厂余热福利供热的产物。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热商品化,热力公司开始提高供热质量,才有间供站,这属于集中供热。
3.经检索cn215929711u公开了一种换热站智能节能调节装置,包括换热站主体,所述换热站主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换热站主体的右端设置有主管道,且主管道的右端设置有调节阀,所述换热站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元件,且支撑元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阀与回流管道和储存装置的组合设置,可以对温度较低的水流进行回收,进行二次加热,避免造成水流的浪费,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4.但是经本发明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上述装置中,在使用一次供水管和二次供水管进行供水时,缺少对水流的过滤作用,当长期使用之后,水流中含有的杂质存在对管道造成堵塞的现象。
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7.一种换热站智能调节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和储水箱,所述板式换热器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次供水管和供气管,所述储水箱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一端连接有二次供水管,所述循环水泵远离二次供水管的一端通过管道和板式换热器相连接,所述一次供水管和二次供水管一端均连接有管道接头;
8.两个所述管道接头内侧均设置有圆形结构的滤网板,两个所述滤网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安装板,两个所述管道接头顶部均开设有弧形活动口,两个所述弧形安装板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弧形活动口内壁上,两个所述弧形安装板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提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一次供水管、供气管和二次供水管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检测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一次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检测器和调节阀。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水箱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上端通过管道和储水箱相连通,所述水泵下端连接有补水管,且补水管和二次供水管相连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板式换热器一侧设置有控制箱。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板式换热器底端一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底端和储水箱相连通。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将两个管道接头和外部输水管道相连接,当通过一次供水管和二次供水管进行供水时,通过设置的滤网板,能够在供水时对水流中含有的杂质起到过滤的作用,避免了对一次供水管和二次供水管造成堵塞的现象,保证了水流流动时的流畅性,当长时间使用之后,经过提把的作用可以将弧形安装板从弧形活动口内向上移动,弧形安装板带动滤网板向上移动,从而便于将滤网板从一次供水管和二次供水管内取出,便于对滤网板上积累的污染物进行清理,清理完成之后,再将滤网板经过弧形活动口、弧形安装板和提把的作用安装在一次供水管和二次供水管内即可,然后将压力传感器和温度检测器接入用户设备,便于用户进行小调节和监控。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7.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供水管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接头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板式换热器;2、储水箱;3、一次供水管;4、供气管;5、二次供水管;6、连接管;7、水泵;8、循环泵;9、控制箱;10、管道接头;11、流量检测器;12、压力传感器;13、温度检测器;14、调节阀;15、弧形活动口;16、弧形安装板;17、滤网板;18、提把。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至图3所示
24.一种换热站智能调节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1和储水箱2,板式换热器1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次供水管3和供气管4,储水箱2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循环泵8,循环泵8一端连接有二次供水管5,循环泵8远离二次供水管5的一端通过管道和板式换热器1相连接,一次供水管3和二次供水管5一端均连接有管道接头10;
25.两个管道接头10内侧均设置有圆形结构的滤网板17,能够在供水时对水流中含有的杂质起到过滤的作用,避免了对一次供水管3和二次供水管5造成堵塞的现象,保证了水流流动时的流畅性,两个滤网板17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安装板16,两个管道接头10顶部均开设有弧形活动口15,两个弧形安装板16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弧形活动口15内壁上,两个弧形安装板16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提把18。
26.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一次供水管3、供气管4和二次供水管5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和温度检测器13,一次供水管3上设置有流量检测器11和调节阀14,将压力传感器12和温度检测器13接入用户设备,便于用户进行小调节和监控。
27.进一步的,储水箱2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水泵7,水泵7上端通过管道和储水箱2相连通,水泵7下端连接有补水管,且补水管和二次供水管5相连通,板式换热器1一侧设置有
控制箱9,板式换热器1底端一侧连接有连接管6,连接管6底端和储水箱2相连通。
28.本实施例的一种换热站智能调节装置的实施原理如下:首先将两个管道接头10和外部输水管道相连接,当通过一次供水管3和二次供水管5进行供水时,通过设置的滤网板17,能够在供水时对水流中含有的杂质起到过滤的作用,避免了对一次供水管3和二次供水管5造成堵塞的现象,保证了水流流动时的流畅性,当长时间使用之后,经过提把18的作用可以将弧形安装板16从弧形活动口15内向上移动,弧形安装板16带动滤网板17向上移动,从而便于将滤网板17从一次供水管3和二次供水管5内取出,便于对滤网板17上积累的污染物进行清理,清理完成之后,再将滤网板17经过弧形活动口15、弧形安装板16和提把18的作用安装在一次供水管3和二次供水管5内即可,然后将压力传感器12和温度检测器13接入用户设备,便于用户进行小调节和监控,通过设置的循环泵8、二次供水管5、补水管和连接管6,使得水泵7能够对储水箱2内进行补水,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转,循环泵8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了水泵7的电耗,由于二次供水管5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和温度检测器13,使得多个压力测点能够提高换热站内自控水平,完善远控系统,所有的检测器均按照线路连接在控制箱9上,通过控制箱9对各个位置进行检测监控,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监测数据传输到用户的手机app和物业系统上,方便用户实时监测和使用时的调节。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站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式换热器(1)和储水箱(2),所述板式换热器(1)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次供水管(3)和供气管(4),所述储水箱(2)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循环泵(8),所述循环泵(8)一端连接有二次供水管(5),所述循环泵(8)远离二次供水管(5)的一端通过管道和板式换热器(1)相连接,所述一次供水管(3)和二次供水管(5)一端均连接有管道接头(10);两个所述管道接头(10)内侧均设置有圆形结构的滤网板(17),两个所述滤网板(17)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安装板(16),两个所述管道接头(10)顶部均开设有弧形活动口(15),两个所述弧形安装板(16)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弧形活动口(15)内壁上,两个所述弧形安装板(16)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提把(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站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供水管(3)、供气管(4)和二次供水管(5)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和温度检测器(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站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供水管(3)上设置有流量检测器(11)和调节阀(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站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2)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水泵(7),所述水泵(7)上端通过管道和储水箱(2)相连通,所述水泵(7)下端连接有补水管,且补水管和二次供水管(5)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站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1)一侧设置有控制箱(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站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1)底端一侧连接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底端和储水箱(2)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站智能调节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和储水箱,所述板式换热器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次供水管和供气管,所述储水箱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一端连接有二次供水管,所述循环水泵远离二次供水管的一端通过管道和板式换热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当通过一次供水管和二次供水管进行供水时,通过设置的滤网板,能够在供水时对水流中含有的杂质起到过滤的作用,避免了对一次供水管和二次供水管造成堵塞的现象,保证了水流流动时的流畅性,当长时间使用之后,便于将滤网板从一次供水管和二次供水管内取出对滤网板上积累的污染物进行清理,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辛芮 刘炜昊 魏云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市钢城热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1
技术公布日:2022/12/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