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渔业药剂搅拌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02:48: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渔业药剂搅拌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2.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在进行水产养殖时,往往需要对养殖水域进行药剂投放,以杀灭鱼体内寄生的吸虫、线虫、棘头虫及危害鱼苗、鱼卵的蚌钩介幼虫和水蜈蚣等虫害。但是,现有的水产养殖药剂投放,往往采用人工投放的方式,这样不仅无法保证均匀投放,而且费事费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药剂混合质量好,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了药剂投放工作效率的渔业药剂搅拌投放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渔业药剂搅拌投放装置,包括搅拌仓、设置于所述搅拌仓上的药剂仓,所述药剂仓包括固态药剂仓和液态药剂仓,所述固态药剂仓和所述液态药剂仓的输出端接入所述搅拌仓的内部,所述搅拌仓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搅拌仓内部连通的进水机构和出水机构,所述搅拌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搅拌仓内的液体旋转流动的泵送机构。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所述固态药剂仓的底部设置有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螺旋送料杆和用于驱使所述螺旋送料杆转动的送料电机,所述固态药剂仓底部成型有用于容置所述螺旋送料杆的送料槽,所述送料槽的输出端接入所述搅拌仓的内部。
8.所述液态药剂仓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9.所述进水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水泵、第一进水管段和第二进水管段,所述第一进水管段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搅拌仓的外壁,所述第二进水管段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搅拌仓的底部,所述第二进水管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段靠近地面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段的输出端与所述搅拌仓的内部连通。
10.所述出水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出水管段和第二出水管段,所述第一出水管段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套设于所述第一进水管段内,所述第二出水管段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管段外,所述第一出水管段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进水管段内靠近地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出水管段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一进水管段内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出水管段与所述第二出水管段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11.所述第二出水管段的组数为至少两组。
12.所述泵送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抽吸管段、第二水泵和泵送管段,所述抽吸管段的输入端与所述搅拌仓的内部连通,所述泵送管段的输出端与所述搅拌仓的内部连通,且所述抽吸管段的输入端位于所述泵送管段的输出端下方。
13.所述搅拌仓的内部设置有浮球阀,所述浮球阀与所述第二水泵电性连接。
14.所述搅拌仓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
15.所述固态药剂仓和所述液态药剂仓的组数均设置为两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本实用新型的渔业药剂搅拌投放装置通过在搅拌仓上设置固态药剂仓和液态药剂仓,能够根据鱼塘养殖情况自动配置相应的药剂药水,药剂仓向搅拌仓内投放药剂后,进水机构工作将水输送至搅拌仓内,搅拌仓内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泵送机构工作驱使搅拌仓内的液体旋转流动,药剂与水在搅拌仓内搅拌均匀,有效改善药剂与水的混合效果,最后通过出水机构将搅拌仓内的药水投放至鱼塘中,省去了人工进行混合投放,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了药剂投放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固态药剂仓和液态药剂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进水机构处于进水状态的示意图。
21.图4为出水机构处于出水状态的示意图。
22.图5为泵送机构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23.图例说明:
24.1、搅拌仓;2、固态药剂仓;201、送料槽;3、液态药剂仓;301、第一电磁阀;4、进水机构;401、第一水泵;402、第一进水管段;403、第二进水管段;5、出水机构;501、第一出水管段;502、第二出水管段;503、第二电磁阀;6、泵送机构;601、抽吸管段;602、第二水泵;603、泵送管段;7、送料机构;701、螺旋送料杆;702、送料电机;8、浮球阀;9、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渔业药剂搅拌投放装置,包括搅拌仓1、设置于搅拌仓1上的药剂仓,药剂仓包括固态药剂仓2和液态药剂仓3,固态药剂仓2和液态药剂仓3的输出端接入搅拌仓1的内部,搅拌仓1的外壁设置有与搅拌仓1内部连通的进水机构4和出水机构5,搅拌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驱使搅拌仓1内的液体旋转流动的泵送机构6。该渔业药剂搅拌投放装置通过在搅拌仓1上设置固态药剂仓2和液态药剂仓3,能够根据鱼塘养殖情况自动配置相应的药剂药水,药剂仓向搅拌仓1内投放药剂后,进水机构4工作将水输送至搅拌仓1内,搅拌仓1内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泵送机构6工作驱使搅拌仓1内的液体旋转流动,药剂与水在搅拌仓1内搅拌均匀,有效改善药剂与水的混合效果,最后通过出水机构5将搅拌仓1内的药水投放至鱼塘中,省去了人工进行混合投放,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了药剂投放的工作效率。
27.如图2所示,优选的,固态药剂仓2的底部设置有送料机构7,送料机构7包括螺旋送料杆701和用于驱使螺旋送料杆701转动的送料电机702,固态药剂仓2底部成型有用于容置螺旋送料杆701的送料槽201,送料槽201的输出端接入搅拌仓1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送料机构7采用螺旋送料杆的形式,能够实现密闭输送,以减少药剂扬起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同
时在输送过程中,药剂与槽体、螺旋体之间发生摩擦、搅拌翻动等作用,对药剂具有一定的破碎效果,有利于提高药剂与水的混合效果。
28.优选的,液态药剂仓3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01。
29.如图3所示,优选的,进水机构4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水泵401、第一进水管段402和第二进水管段403,第一进水管段402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固定连接于搅拌仓1的外壁,第二进水管段403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固定连接于搅拌仓1的底部,第二进水管段403的输入端与第一进水管段402靠近地面的一侧连通,第二进水管段403的输出端与搅拌仓1的内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泵401外接水源,水在第一水泵401的驱使下,沿第一进水管段402和第二进水管段403泵送至搅拌仓1内。
30.如图4所示,优选的,出水机构5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出水管段501和第二出水管段502,第一出水管段501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套设于第一进水管段402内,第二出水管段502设置于第一进水管段402外,第一出水管段501的输入端位于第一进水管段402内靠近地面的一侧,第一出水管段501的输出端位于第一进水管段402内远离地面的一侧,第一出水管段501与第二出水管段502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503。在本实施例中,当搅拌仓1处于投放工作状态时,进水机构4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一出水管段501的输入端通过第二进水管段403与搅拌仓1内部连通,由于搅拌仓1内的药水处于高水位,鱼塘处于低水位,因此连通的第一出水管段501和第二出水管段502构成虹吸管,利用虹吸原理将搅拌仓1内的药水全部投放到鱼塘中,无需额外增设动力输送装置,成本低。
31.优选的,第二出水管段502的组数为至少两组。在本实施例中,为满足两口鱼塘药剂投放的生产需求,以第一出水管段501作为出水主路,以两组第二出水管段502作为出水支路,能够实现同时向两口鱼塘投放药剂,提高投放效率,满足用户的实际生产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为满足三口或以上鱼塘的药剂投放生产需求,还可以设置三组或以上支路,不限于本实施例。
32.如图5所示,优选的,泵送机构6包括依次连通的抽吸管段601、第二水泵602和泵送管段603,抽吸管段601的输入端与搅拌仓1的内部连通,泵送管段603的输出端与搅拌仓1的内部连通,且抽吸管段601的输入端位于泵送管段603的输出端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泵送机构6包括抽吸管段601、第二水泵602和泵送管段603,当第二水泵602开始工作时,抽吸管段601内产生负压,搅拌仓1内的水被抽送流经第二水泵602,第二水泵602在泵送管段603内产生正压,将水重新输送至搅拌仓1内,泵送管段603的喷射方向不与搅拌仓1的直径方向平行,优选的喷射方向与搅拌仓1的切线方向平行,通过水流的推动作用,使得搅拌仓1内形成旋转流动,药剂与水在搅拌仓1内搅拌均匀,有利于提高药剂与水的混合效果;抽吸管段601的输入端位于泵送管段603的输出端下方,目的在于避免第二水泵602工作时,抽吸管段601内产生空转,泵送机构6在低水位时也能够正常工作,在低水位也能够实现搅拌功能。
33.优选的,搅拌仓1的内部设置有浮球阀8,浮球阀8与第二水泵60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搅拌仓1内设置浮球阀8,当进水机构4往搅拌仓1内输入的水到达设定的水位时,浮球阀8控制第二水泵602工作,驱使搅拌仓1内的水旋转流动,实现药剂与水的搅拌混合;当出水机构5向鱼塘输出药水,搅拌仓1内的水位下降到设定的水位时,浮球阀8控制第二水泵602关闭。
34.优选的,搅拌仓1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9。
35.优选的,固态药剂仓2和液态药剂仓3的组数均设置为两组。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搅拌仓1上设置有两组固态药剂仓2和两组液态药剂仓3,目的在于能够增加单次搅拌工作的药剂量,满足两口或以上鱼塘投放的生产需求。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