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

2022-12-30 21:57: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


背景技术:

2.膜下滴灌是一项适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或改良沙化土地栽培玉米等旱田作物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重要技术。旱田作物通常采用宽窄行交替种植,这种种植方式也被证明是一种更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栽培模式。
3.当前,普遍采用覆膜前利用机械喷施土壤处理除草剂的方式,对广大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作物田进行化学除草,这种除草方式常受施药期土壤墒情差和地面水分蒸散剧烈等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除草效果不理想。
4.在一些应用示例中,除草剂施用时通常采用对作物田土壤进行全覆盖均匀喷雾的方式,但是,这种施药方式常造成除草剂的过量和低效使用。与此同时,在另一些应用示例中,还采用膜下滴灌施用除草剂的方法进行化学除草,但是,由于药液扩散距离有限,尤其是在采用宽窄行交替的覆膜栽培条件下,除草剂药液未及的区域易造成杂草的泛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在实现作物种植水肥一体化的同时,从物理与化学防除相结合的角度解决当前采用膜下滴灌技术难以较好地对田间杂草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包括:输液管路系统和双色地膜;所述输液管路系统包括:输液装置和滴灌管,所述输液装置和所述滴灌管连通,以向所述滴灌管输送水肥或除草剂药液;所述滴灌管用于铺设于作物种植行所在的种植行区域;所述双色地膜包括遮光区和透光区,所述遮光区和所述透光区连接,所述遮光区用于遮覆于相邻两列的所述作物种植行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透光区用于遮覆于所述种植行区域。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所述遮光区和所述透光区均沿所述作物种植行所对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遮光区和所述透光区的排布方向与所述作物种植行所对应的长度方向垂直。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所述透光区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所述遮光区设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透光区之间。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所述遮光区的宽度大于所述透光区的宽度。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所述遮光区包括黑膜区,所述透光区包括透明膜区。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所述输液装置包括输液主管、文丘里注液装置和配液箱;
12.所述文丘里注液装置包括转接管、文丘里管和吸液管;所述输液主管通过所述转接管与所述滴灌管连通,所述文丘里管的一端与所述转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文丘里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转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文丘里管的中部与所述吸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吸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配液箱连通;所述配液箱存储有肥液或除草剂药液;
13.其中,所述转接管的中部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吸液管设有第二控制阀。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所述输液装置还包括:配液管;所述输液主管与所述转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转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配液管连通,所述配液管分别与多根所述滴灌管连通。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所述滴灌管包括滴灌带;和/或,所述滴灌管沿所述作物种植行所对应的长度方向延伸。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所述吸液管为软管,所述吸液管的另一端设有带有滤网的吸液头。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通过将双色地膜设置为遮光区和透光区,可利用遮光区对田间处于作物种植行之间的间隔区域进行物理控草,由于作物种植行所在的种植行区域对应双色地膜的透光区,在种植行区域铺设有滴灌管,从而可通过滴灌管针对性地对种植行区域进行施肥或施药化学除草,既避免了作物种植中水肥或除草剂药液在田间的过量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膜下滴灌所存在的滴灌的药液扩散距离受限的问题,确保了对种植行区域的作物施肥或化学除草的有效性,节约了水肥或除草剂在田间的投入量。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100:转接管;110:输液主管;120:文丘里管;130:吸液管;140:配液箱;150:配液管;160:滴灌管;101:第一控制阀;102:第二控制阀;210:双色地膜;21:遮光区;22:透光区;221:第一透光区;222:第二透光区;300:作物种植行。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
围。
23.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膜下滴灌的施肥与施药化学除草装置,包括:输液管路系统和双色地膜210;输液管路系统包括输液装置和滴灌管160,输液装置和滴灌管160连通,以向滴灌管160输送水肥或除草剂药液;滴灌管160用于铺设于作物种植行300所在的种植行区域,以向种植行区域滴灌水肥或除草剂药液。
25.与此同时,双色地膜210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塑料薄膜,双色地膜210包括遮光区21和透光区22,遮光区21和透光区22连接,遮光区21用于遮覆于相邻两列的作物种植行300之间的间隔区域,透光区22用于遮覆于种植行区域。
26.其中,作物种植行300可理解为多个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沿直线依次间隔排布而成的种植行。相应地,种植行区域可理解为在田间以作物种植行300所在的位置为基准,朝向作物种植行300一侧或两侧延伸而形成的区域。
27.在实际应用中,在种植行区域可设置一列作物种植行300,也可设置至少两列作物种植行300,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28.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既可以设置遮光区21的宽度大于透光区22的宽度,也可设置遮光区21的宽度小于透光区22的宽度,还可设置遮光区21的宽度等于透光区22的宽度,具体根据作物宽窄行的种植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9.在一个示例中,遮光区21可以为黑色膜区、蓝色膜区、银色膜区等有色膜区,透光区22通常为不带颜色的透明膜区。
30.本实施例既可以将滴灌管160设置呈直线排布,并沿着作物种植行300所对应的长度方向延伸,也可以将滴灌管160设置呈曲线排布,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将滴灌管160铺设于作物种植行300所在的种植行区域,并且便于通过滴灌管160向种植行区域滴灌水肥或除草剂药液即可。
3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示的遮光区21可理解为,双色地膜210上不允许太阳光透射的区域。在此,遮光区21设置为黑膜区。基于遮光区21对太阳光的阻挡特性,使得遮光区21所对应的间隔区域不能接收到太阳光照,从而便于通过遮光区21对间隔区域进行物理控草。
32.与此同时,由于双色地膜210的透光区22铺设于种植行区域,种植行区域种植的作物需要接收到光照,从而本实施例所示的透光区22可理解为,双色地膜210上允许太阳光透射的区域。在此,透光区22可具体设置为透明膜区。
33.由此,本实施例通过将双色地膜210设置为遮光区21和透光区22,可利用遮光区21对田间处于作物种植行300之间的间隔区域进行物理控草。
34.进一步地,由于作物种植行300所在的种植行区域对应双色地膜210的透光区22,在种植行区域铺设有滴灌管160,从而可通过滴灌管160针对性地对种植行区域进行施肥或施药化学除草,既避免了作物种植中水肥或除草剂药液在田间的过量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膜下滴灌所存在的滴灌的药液扩散距离受限的问题,确保了对种植行区域的作物施肥或化学除草的有效性,节约了水肥或除草剂在田间的投入量。
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遮光区21和透光区22均沿作物种植行300所对应的长度方向延伸,遮光区21和透光区22的排布方向与作物种植行300所对应的长度方向垂直。
36.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由于田间通常设置有多列作物种植行300,从而本实施例可在田间对应铺设多个双色地膜210。相邻的两个双色地膜210间隔,以在相邻的两个双色地膜210之间形成覆膜交替区,覆膜交替区的裸地可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决定是否补喷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适应于作物种植行300的种植需求,本实施例所示的透光区22包括第一透光区221和第二透光区222,遮光区21设于第一透光区221和第二透光区222之间。
38.由于在实际种植中,作物种植行300通常采用宽窄行交替的种植形式,从而本实施例可适应性地设置遮光区21的宽度大于透光区22的宽度。
39.其中,本实施例也可根据种植行区域所布置的作物种植行300的列数,进一步对透光区22的宽度进行优化布置。
40.在一个示例中,在田间的种植行区域布置有两列作物种植行300,本实施例所示的滴灌管160沿作物种植行300所对应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滴灌管160布置于两列作物种植行300之间,以同时满足两列作物种植行300的滴灌需求。
41.在一些示例中,为了便于在田间布置滴灌管160,本实施例所示的滴灌管160选择为滴灌带。其中,滴灌带包括柔性管带,在柔性管带的侧壁上设有不同间距的多个滴灌孔。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输液装置包括输液主管110、文丘里注液装置和配液箱140。
43.文丘里注液装置包括转接管100、文丘里管120和吸液管130。输液主管110通过转接管100与滴灌管160连通。文丘里管120可设计为“u”形,文丘里管120的一端与转接管100的一端连通,文丘里管120的另一端与转接管100的另一端连通;文丘里管120的中部与吸液管130的一端连通,吸液管130的另一端与配液箱140连通;配液箱140存储有肥液或除草剂药液。
44.其中,转接管100的中部设有第一控制阀101,吸液管130设有第二控制阀102,第一控制阀101和第二控制阀102既可以为手动控制阀,也可以为电磁阀。
45.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液装置还包括:配液管150;输液主管110与转接管100的一端连通,转接管100的另一端与配液管150连通,配液管150分别与多根滴灌管160连通。
46.在此,本实施例可设置配液管150的延伸方向与作物种植行300所对应的长度方向垂直,以便于沿着作物种植行300所对应的长度方向,分别对多根滴灌管160进行布置。
47.在实际应用中,应先通过水源向输液主管110输水,输液主管110内的水流向滴灌管160,文丘里装置的转接管100上的第一控制阀101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第二控制阀10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水流不通过文丘里管120,以基于滴灌管160向种植行区域浇水。
48.待浇水达到预设时长后,适当关闭第一控制阀101,打开第二控制阀102,使水流部分或全部通过文丘里管120,利用水流通过文丘里管120时产生的负压吸附效应,使得配液箱140中的肥液或除草剂药液自动沿着吸液管130吸入至配液管150内,再通过滴灌管160输送至种植行区域。
49.在一个示例中,本实施例可将文丘里装置的文丘里管120设置为一段细管,文丘里装置的转接管100的管径大于细管的最大管径,基于转接管100与细管的管径的变化,使得本实施例所示的细管可用作文丘里管120。
50.在另一个示例中,文丘里管120也可具体设置进液部、喉部及出液部,进液部与出液部均为喇叭状结构。其中,进液部的大头端与转接管100的一端连通,进液部的小头端与喉部的一端连通,喉部的另一端与出液部的小头端连通,出液部的大头端与转接管100的另一端连通。其中,喉部通过吸液管130与配液箱140连通。
51.如此,在需要对种植行区域进行施肥时,可先控制第一控制阀101开启,第二控制阀102关闭,待通过滴灌管160向种植行区域补水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一控制阀101关闭或部分关闭,第二控制阀102开启,配液箱140内存储的液肥可通过吸液管130吸入至配液管150内,再通过滴灌管160输送至种植行区域。
52.在需要对种植行区域进行施药化学除草时,可先控制第一控制阀101开启,第二控制阀102关闭,待通过滴灌管160向种植行区域补水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一控制阀101关闭或部分关闭,第二控制阀102开启,配液箱140内存储的除草剂可通过吸液管130吸入至配液管150内,再通过滴灌管160输送至种植行区域。
53.为了便于实现吸液管130的现场布置,本实施例所示的吸液管130选择为软管。例如,软管为橡胶管或pvc管。
54.与此同时,本实施例也可在吸液管130的另一端设置带有滤网的吸液头,以基于滤网的过滤作用,防止配液箱140内的杂质被吸入至管路中。
55.综上所示,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包含遮光区和透光区的双色地膜,可采用在双色地膜下随水滴灌施用除草剂防除杂草的策略,在干旱地区作物栽培必需采用双色地膜覆盖和滴灌进行浇水和施肥的环境条件下,应用可以代替覆膜前人工或机械喷施除草剂防除杂草的操作,同时利用黑膜可物理除草的原理,实现采用除草剂进行精准地分区施药,切实从施药装备和施药技术两个方面促进了除草剂的减量使用。
5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