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松土起垄协调作业农机的制作方法

2022-08-21 11:34: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松土起垄协调作业农机。


背景技术:

2.松土和起垄对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松土能够使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加大,空气就容易进去,从而增加了根细胞的呼吸等,而起垄能够将土地耕作层底层的土翻至表面,充分接受太阳暴晒,达到有效杀死寄生在地下害虫的目的。
3.当前在农业种植中所使用的农机大多仅具备松土或者起垄其中之一的单一功能,因而在实际作业时需重复进行交替作业,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且现有农机上大多不具备施肥机构,从而无法将液态肥料均匀喷洒在土壤上,进而无法提高土壤的肥力,不便于后续作物的生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松土起垄协调作业农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松土起垄协调作业农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松土起垄协调作业农机,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一侧下端设有松土机构,且横板上设有与松土机构配合使用的施肥机构,所述横板靠近松土机构的一端设有与施肥机构配合使用的驱动机构,所述横板远离驱动机构的一侧下端设有起垄机构;
6.所述施肥机构包括储液箱与泵体,所述储液箱与泵体均固定安装在横板上,且储液箱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阵列分布的搅拌叶,所述泵体靠近横板的一端设有侧管与l型管,所述侧管远离泵体的一端与储液箱相连通,所述l型管固定插设在横板上,且l型管远离泵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管,所述横管的两端均设有阵列分布的喷头。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松土机构包括竖板,所述竖板固定安装在横板靠近储液箱的一侧下端,且竖板呈对称结构,所述竖板之间转动插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阵列分布的松土刀。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横杆,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横板上,且电机输出端的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所述转杆靠近电机的一端贯穿竖板并在其端部固定套设有第二链轮,所述横杆转动插设在横板上,且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链轮,所述第三链轮、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的外侧啮合套接有链条。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杆靠近储液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主动轮,所述转轴靠近电机的一端转动贯穿储液箱并在其末端设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的外侧传动设有皮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板靠近储液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电机固定插设在安装座内。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起垄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横板远离储液箱的一端贯穿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穿槽,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插设在穿槽内,且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靠近储液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起垄板。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板靠近储液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与起垄板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板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贯穿开设有穿孔。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在驱动机构、松土机构与起垄机构的协调作用下,能够快速将块状土壤变成松散的土块并由起垄板将其推挤成合适深度的垄道,从而实现了松土与起垄作业的共同开展,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16.2.通过驱动机构与施肥机构的配合使用,能够将水源与液态肥料进行充分混合,并由喷头将其均匀喷洒在土壤上,从而能够增大土壤的肥力,进而便于后续作物的生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1、横板;11、穿槽;12、连接板;13、穿孔;2、松土机构;21、竖板;22、转杆;23、松土刀;3、施肥机构;31、储液箱;32、泵体;33、转轴;34、搅拌叶;35、侧管;36、l型管;37、横管;38、喷头;4、驱动机构;41、电机;42、横杆;43、第一链轮;44、第二链轮;45、第三链轮;46、链条;47、安装座;5、起垄机构;51、电动伸缩杆;52、侧板;53、起垄板;54、加固板;6、主动轮;61、从动轮;62、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松土起垄协调作业农机,包括横板1,所述横板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上贯穿开设有穿孔13,通过连接板12与穿孔13的设置使用为设备与驱动装置的连接固定提供了便利,所述横板1的一侧下端设有松土机构2,且横板1上设有与松土机构2配合使用的施肥机构3,所述横板1靠近松土机构2的一端设有与施肥机构3配合使用的驱动机构4,所述横板1远离驱动机构4的一侧下端设有起垄机构5;
26.所述施肥机构3包括储液箱31与泵体32,所述储液箱31与泵体32均固定安装在横
板1上,储液箱31远离横板1的一端贯穿开设有对称设置的进夜口,从而能够将水源与液态肥料导入储液箱31内,且储液箱31内转动安装有转轴33,所述转轴33的外侧固定套接有阵列分布的搅拌叶34,所述泵体32靠近横板1的一端设有侧管35与l型管36,所述侧管35远离泵体32的一端与储液箱31相连通,所述l型管36固定插设在横板1上,且l型管36远离泵体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管37,所述横管37的两端均设有阵列分布的喷头38,喷头38能够将混合均匀的液态肥料均匀喷洒至土壤上,所述松土机构2包括竖板21,所述竖板21固定安装在横板1靠近储液箱31的一侧下端,且竖板21呈对称结构,所述竖板21之间转动插设有转杆22,所述转杆22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阵列分布的松土刀23,松土刀23能够将土块变成松散的土壤,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电机41与横杆42,所述电机41固定安装在横板1上,所述横板1靠近储液箱3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47,所述电机41固定插设在安装座47内,安装座47的设置使用为电机41的稳固安装提供了保障,从而能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方案中:电机41优选y80m1-2型号,电动机的供电接口通过开关连接供电系统,电机41运行电路为常规电机41正反转控制程序,电路运行为现有常规电路,本方案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且电机41输出端的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43,所述转杆22靠近电机41的一端贯穿竖板21并在其端部固定套设有第二链轮44,所述横杆42转动插设在横板1上,且横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链轮45,所述第三链轮45、第二链轮44与第一链轮43的外侧啮合套接有链条46,从而能够通过链条46与第一链轮43、第二链轮44与第三链轮45的配合使用带动横杆42与转杆22同步转动,所述横杆42靠近储液箱3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主动轮6,所述转轴33靠近电机41的一端转动贯穿储液箱31并在其末端设有从动轮61,所述从动轮61与主动轮6的外侧传动设有皮带62,通过主动轮6、从动轮61与皮带62的配合使用,实现了横杆42与转轴33的同步转动。
27.进一步的,所述起垄机构5包括电动伸缩杆51,所述横板1远离储液箱31的一端贯穿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穿槽11,所述电动伸缩杆51固定插设在穿槽11内,且电动伸缩杆51输出端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侧板52,所述侧板52靠近储液箱3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起垄板53,起垄板53能够将松散的土壤推挤成垄道,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过多赘述,所述侧板52靠近储液箱3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加固板54,所述加固板54与起垄板53固定连接,加固板54的设置使用为侧板52与起垄板53之间的稳定连接提供了保障。
28.工作原理:使用时可将连接板12固定在驱动装置上,然后可通过进液口向储液箱31内导入适量的水源与液态肥料,之后可将电机41打开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横板1等前移,此时电机41将通过第一链轮43带动链条46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链轮44与第三链轮45转动,进而通过转杆22带动松土刀23转动,进一步能够将土块变成松散的土壤,与此同时,第三链轮45将通过横杆42带动主动轮6转动,从而通过皮带62带动从动轮61转动,进而通过转轴33带动搅拌叶34转动,进一步能够将水源与液态肥料进行均匀混合;
29.当设备移动一段距离后可将电动伸缩杆51打开,此时电动伸缩杆51将带动侧板52向远离横板1的一侧移动,从而能够带动起垄板53向远离横板1的一侧移动,直至将起垄板53插入土壤内合适深度时关闭电动伸缩杆51,然后可将泵体32打开并继续带动横板1等移动,此时起垄板53能够将松散的土壤推挤成垄道,且泵体32能够将混合均匀的液态肥料通过侧管35导入l型管36内,并由l型管36将其导入横管37内,之后将由喷头38均匀喷洒在土壤上,进而能够增大土壤的肥力,便于后续作物的生长。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