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9:00: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2.生物检测领域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dna的技术,该技术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础研究,此外还可用于其他任何含有dna或rna的地方,例如疾病诊断过程中。现有检测试剂盒中的柱塞组件在对pcr反应管和柱塞腔之间的通气流道进行封堵时为一次性封堵的方式,导致封堵时柱塞组件向下移动的顺畅度较差,且难以保证pcr反应管中的试剂的气泡能完全排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检测试剂盒,该检测试剂盒有利于使得检测腔、注液通道和排气通道中均填满试剂并将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能进一步提升试剂检测的效果,还能使得柱塞组件下压时的顺畅度得到提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试剂盒,该检测试剂盒包括:
5.主壳体,主壳体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柱塞腔,主壳体上还设有分别连通柱塞腔的上端和下端的排气孔、注液孔;
6.反应扁管,可拆卸地设置在主壳体上,反应扁管的内部设有检测腔、注液通道和排气通道,注液通道用于连接注液孔和检测腔,排气通道用于连接排气孔和检测腔;
7.柱塞组件,可拆卸地插设在柱塞腔中并包括排气密封部和位于排气密封部下方的注液密封部,排气密封部的封堵行程大于注液密封部的封堵行程,排气密封部上设有环形槽。
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柱塞腔包括用于容纳排气密封部的第一凹腔和用于容纳注液密封部的第二凹腔,第二凹腔自第一凹腔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腔的周壁上设有向上延伸至第一凹腔的顶部的竖向槽。
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竖向槽位于第一凹腔的周壁上远离排气孔和注液孔的一侧。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柱塞组件包括柱塞主体和用于与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形成过盈配合的包覆软体,包覆软体包覆在柱塞主体的外侧并形成有排气密封部和注液密封部。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柱塞主体包括用于遮挡第一凹腔的顶部的遮挡部和位于遮挡部的下方的下连接部,包覆软体包覆在下连接部的外侧。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连接部的周壁上设有环形卡槽,包覆软体的内周壁上设有用于卡入环形卡槽的环形凸起。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凹腔包括柱状腔体和位于柱状腔体下方的圆弧状底腔,注液孔设置在柱状腔体的周壁上。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包覆软体的外周壁上设有沿径向向外凸起的密封凸环。
1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检测试剂盒还包括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第一密封环设置在注液通道的入口端并用于导通或截止注液通道;第二密封环设置在排气通道的出口端并用于导通或截止排气通道。
1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均为软胶材质且一体形成。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反应扁管可拆卸地设置在主壳体上,反应扁管中的注液通道用于连接主壳体上的注液孔和检测腔,排气通道用于连接主壳体上的排气孔和检测腔,柱塞组件可拆卸地插设在柱塞腔中并包括排气密封部和位于排气密封部下方的注液密封部,排气密封部的封堵行程大于注液密封部的封堵行程,排气密封部上设有环形槽,柱塞组件向下挤压柱塞腔中的试剂时,试剂可在挤压作用下流入反应扁管中,下压完成后排气密封部对排气孔进行封堵,注液密封部对注液孔进行封堵,避免反应扁管中的试剂被污染;环形槽的设置使得排气密封部对排气孔的封堵过程至少为两次,有利于使得检测腔、注液通道和排气通道中均填满试剂并将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能进一步提升试剂检测的效果,还能使得柱塞组件下压时的顺畅度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试剂盒的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试剂盒的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试剂盒的第三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柱塞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试剂盒的各部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试剂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主壳体;101-柱塞腔;1011-第一凹腔;1012-第二凹腔;1013-竖向槽;1014-柱状腔体;1015-圆弧状底腔;102-排气孔;103-注液孔;2-反应扁管;201-检测腔;202-注液通道;203-排气通道;3-柱塞组件;301-排气密封部;302-注液密封部;303-环形槽;304-柱塞主体;3041-遮挡部;3042-下连接部;3043-环形卡槽;305-包覆软体;3051-环形凸起;3052-密封凸环;4-第一密封环;5-第二密封环;6-扁管扣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检测试剂盒,如图1-6所示,该检测试剂盒包括主壳体1、反应扁管2和柱塞组件3,其中,主壳体1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柱塞腔101,本实施例中的检测试剂盒还包括多个自主壳体1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的容纳腔和移液枪头,部分
容纳腔用于容纳试剂(本实施例中的试剂可为核酸试剂),部分容纳腔用于容纳柱塞组件3和移液枪头;移液枪头用于将试剂注入柱塞腔101中;主壳体1上还设有分别连通柱塞腔101的上端和下端的排气孔102、注液孔103;反应扁管2通过扁管扣紧块6可拆卸地设置在主壳体1上,反应扁管2的内部设有检测腔201、注液通道202和排气通道203,注液通道202用于连接注液孔103和检测腔201,排气通道203用于连接排气孔102和检测腔201;柱塞组件3可拆卸地插设在柱塞腔101中并包括排气密封部301和位于排气密封部301下方的注液密封部302,排气密封部301的封堵行程大于注液密封部302的封堵行程,排气密封部301上设有环形槽303。将柱塞组件3插入容纳有试剂的柱塞腔101中时,试剂在柱塞组件3的挤压作用下途径注液孔103和注液通道202进入反应扁管2的检测腔201中,相对现有技术中的离心操作,本实施例中该种方式使得试剂无需经过离心操作即可被注入检测腔201中,简化了试剂提取过程,提升了试剂提取的效率。如图2所示,在试剂进入检测腔201的过程中,检测腔201中的空气会依次通过排气通道203和排气孔102排出,在柱塞组件3的底部所处高度位于注液孔103之上时,注液孔103处于打开状态,柱塞腔101中的试剂可以流入反应扁管2中,与此同时,排气孔102也处于打开状态,反应扁管2中的空气排到柱塞腔101中,并从柱塞腔101和柱塞组件3之前的间隙流到外部大气中;
29.进一步地,排气密封部301的封堵行程是指排气密封部301的底面与排气孔102之间的距离,注液密封部302的封堵行程是指注液密封部302的底面与注液孔103之间的距离,该种结构设计使得本实施例中排气密封部301对排气孔102的封堵早于注液密封部302对注液孔103的封堵,进而排气孔102刚开始被封堵时,柱塞腔101中的试剂还能持续进入反应扁管2中,若检测仓中还存在空气,此时空气被挤压进入排气通道203中或者排气孔102的孔段中(由于排气孔102被封堵,空气不能进入柱塞腔101),该过程为第一次封堵;
30.随着柱塞组件3的持续下压,排气密封部301也在继续向下移动,当环形槽303和排气孔102同一高度时,排气通道203或者排气孔102的孔段中的空气可进入环形槽303中,使得试剂能继续进入反应扁管2,即使进入反应扁管2中的试剂的量偏多,多余的试剂也能进入环形槽303中,该种结构设计有利于使得检测腔201、注液通道202和排气通道203中均填满试剂并将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能进一步提升试剂检测的效果;若第一次封堵之后,排气通道203或者排气孔102的孔段中还有的空气进入环形槽303中,则反应扁管2中气压会降低,进而使得柱塞组件3下压时的顺畅度得到提升;
31.当注液密封部302的底部下降到与注液孔103统一高度时,注液密封部302开始对注液孔103进行封堵,进而对反应扁管2的入口端进行密封,反应扁管2中不能再进入试剂,与此同时,排气密封部301对排气孔102进行第二次封堵,确保反应扁管2中的试剂完全封闭在一个封闭的区域,不产生气溶胶污染。此外,本实用新型不对环形槽303的数量进行限制,制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环形槽303的数量越多,排气密封部301对排气孔102形成的封堵次数越多。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柱塞腔101包括用于容纳排气密封部301的第一凹腔1011和用于容纳注液密封部302的第二凹腔1012,第二凹腔1012自第一凹腔1011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腔1011的周壁上设有向上延伸至第一凹腔1011的顶部的竖向槽1013,具体地,第一凹腔1011的顶部设有和外界大气连通的开口,排气密封部301进入第一凹腔1011以后,环形槽303与竖向槽1013连通,在第一次封堵之后,随着柱塞组件3的继续下
压,若排气通道203或者排气孔102的孔段中的空气进入环形槽303中,则可以通过与环形槽303连通的竖向槽1013向上运动并排入外界大气中。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竖向槽1013位于第一凹腔1011的周壁上远离排气孔102和注液孔103的一侧,例如,排气孔102和注液孔103位于第一凹腔1011的右侧周壁上,则竖向槽1013位于第一凹腔1011的左侧周壁上,第一次封堵之后,即使有空气能后续进入环形槽303中,空气的量也较少,空气流通较为缓慢,将竖向槽1013设置在排气孔102的相对侧,能使得排气出口端远离排气孔102,避免外部空气通过竖向槽1013、环形槽303轻易流入排气孔102中并污染试剂。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柱塞组件3包括柱塞主体304和用于与第一凹腔1011、第二凹腔1012形成过盈配合的包覆软体305,包覆软体305包覆在柱塞主体304的外侧并形成有排气密封部301和注液密封部30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柱塞主体304由硬度较大的硬胶材料形成,从而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包覆软体305由软胶(如硅胶)制成,柱塞主体304向下受力之后向下移动,包覆软体305随着一起移动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可恢复的形变以与柱塞腔101形成过盈配合,进而保证了柱塞组件3的密封性能。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柱塞主体304包括用于遮挡第一凹腔1011的顶部的遮挡部3041和位于遮挡部3041的下方的下连接部3042,包覆软体305包覆在下连接部3042的外侧。具体地,柱塞主体304还包括位于遮挡部3041上方的上连接部,向上连接部施加向下的力即可使柱塞组件3整体向下移动;遮挡部3041呈圆环状,遮挡部3041的外径大于第一凹腔1011的内径,柱塞组件3向下移动到位以后,遮挡部3041遮挡在第一凹腔1011的顶部,避免外部的杂质再进入柱塞腔101中,避免外部空气通过竖向槽1013、环形槽303轻易流入排气孔102中并污染试剂;下连接部3042包括第一下连接部和位于第一下连接部下方的第二下连接部,第一下连接部的外径大于第二下连接部的外径,包覆软体305包括分别包覆在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外侧的第一包覆软体和第二包覆软体,第一包覆软体即为排气密封部301,第二包覆软体即为注液密封部302,环形槽303形成在第一包覆软体上。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下连接部3042的周壁上设有环形卡槽3043,包覆软体305的内周壁上设有用于卡入环形卡槽3043的环形凸起3051,具体地,环形卡槽3043形成在第二下连接部上,对应地,环形凸起3051形成在第二包覆软体的内周壁上,上述结构设计增强了下连接部3042和包覆软体305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凹腔1012包括柱状腔体1014和位于柱状腔体1014下方的圆弧状底腔1015,注液孔103设置在柱状腔体1014的周壁上,该种结构设计使得圆弧状底腔1015的试剂不会因为重力自动流入注液通道202中,而必须在柱塞组件3的下压作用下才能进入,该种结构设计有利于将柱塞腔101的试剂中可能含有的气泡挤压排出,有利于提升试剂检测的准确性。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包覆软体305的外周壁上设有沿径向向外凸起的密封凸环3052,具体地,当柱塞组件3在柱塞腔101中下压到最底端时(如图3所示),密封凸环3052位于注液孔103的上方并与柱塞腔101的内侧壁紧贴,密封凸环3052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包覆软体305对反应扁管2的入口端的密封性。此外,本实用新型不对密封凸环3052的数量进行限制,制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密封凸环3052的数量越多,包覆软体305对反应扁管2的入口端的密封性越好。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试剂盒还包括第一密封环4和第二密封环5,第一密封环4设置在注液通道202的入口端并用于导通或截止注液通道202;第二密封环5设置在排气通道203的出口端并用于导通或截止排气通道203。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环4和第二密封环5均设置在主壳体1和反应扁管2之间,具体地,第一密封环4设置在注液通道202的入口端和注液孔103之间,第一密封环4可根据外部压力大小打开或关闭,以导通或截止注液通道202;第二密封环5设置在排气通道203的出口端和排气孔102之间,第二密封环5可根据外部压力大小打开或关闭,以导通或截止排气通道203;当柱塞组件3插入柱塞腔101中时,柱塞组件3和柱塞腔101中形成正压迫使第一密封环4打开,进而使得试剂能流入注液通道202中;试剂流入检测腔201以后,检测腔201中的压力随之增大迫使第二密封环5打开,进而使得检测腔201中的空气能从排气孔102中排出;当柱塞组件3下压到柱塞腔101的底部时,施加在第一密封环4上的正压消失,第一密封环4和第二密封环5重新回到关闭状态,以此实现对反应扁管2的入口端和出口端的封闭,进一步保证了对检测腔201的密封性而避免检测腔201中的试剂泄漏。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环4和第二密封环5均为软胶材质(如硅胶)且一体形成,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环4和第二密封环5可通过注塑制造的方式一体形成,有利于减少产生零部件丢失的情形,还能提升安装或拆卸的便捷性。
4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试剂盒,检测试剂盒包括主壳体、反应扁管和柱塞组件,反应扁管可拆卸地设置在主壳体上,反应扁管中的注液通道用于连接主壳体上的注液孔和检测腔,排气通道用于连接主壳体上的排气孔和检测腔,柱塞组件可拆卸地插设在柱塞腔中并包括排气密封部和位于排气密封部下方的注液密封部,排气密封部的封堵行程大于注液密封部的封堵行程,排气密封部上设有环形槽,柱塞组件向下挤压柱塞腔中的试剂时,试剂可在挤压作用下流入反应扁管中,下压完成后排气密封部对排气孔进行封堵,注液密封部对注液孔进行封堵,避免反应扁管中的试剂被污染;环形槽的设置使得排气密封部对排气孔的封堵过程至少为两次,有利于使得检测腔、注液通道和排气通道中均填满试剂并将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能进一步提升试剂检测的效果,还能使得柱塞组件下压时的顺畅度得到提升。
4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