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6:37: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型钢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型钢(冷弯槽钢)生产完码垛成捆后需要进行冷却,冷却后沥水并吊运至存货区存放,吊起后通过吊具的称重传感器称重,现有技术中称重、沥水分开进行,过程复杂,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且沥水称重后,还需要使用吊具吊起转运,不仅步骤繁琐,自动化程度低,还严重浪费电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包括工作支架,所述工作支架的内部设有链条,所述链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链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底部的正面转动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等距间隔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工作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槽,所述工作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槽板,所述槽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称重称座,所述支撑板的正面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所述支撑板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梯形板。
4.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支架的内部设有两条平齐的链条,且这两条所述链条连接的结构相同。
5.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的底部高于所述称重称座的顶部,便于推动称重称座顶部的物料继续运动。
6.进一步的,所述梯形块的底部低于所述梯形板的顶部,且所述梯形块与所述梯形板在同一水平面上,便于带动梯形板间歇性向下运动。
7.进一步的,所述水槽设置在所述链条顶部的下方,且所述水槽的一端设置有出水管,便于接水和排水。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滑动连接在所述槽板的内部。
9.进一步的,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称重称座电性连接,且所述称重称座沿所述链条输送方向逐渐降低,便于沥水。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该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物料通过链条进行输送到称重称座的顶部,此时横板跟随链条进行移动,进一步使得梯形块带动梯形板间歇性向下运动,此时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支撑板间歇性上下运动,进一步使得称重称座顶部的物料上下抖动,使得水分被沥干,此时称重传感器测出称重称座顶部物料的重量,从而达到了沥水称重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12.2、该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上固定板带动推杆跟随链条移动,此时推杆可以将称重称座顶部的物料推到链条的顶部,然后继续经过链条进行转运,从而达到了步骤简洁、自动化程度高、节约电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固定板结构立体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横板结构立体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称重称座结构立体示意图。
18.图中:1、工作支架;2、链条;3、上固定板;4、推杆;5、下固定板;6、横板;7、梯形块;8、水槽;9、槽板;10、支撑弹簧;11、支撑板;12、称重称座;13、称重传感器;14、梯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20.该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的实施例如下:
21.请参阅图1-图5,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包括工作支架1,工作支架1的内部设有链条2,工作支架1的内部设有两条平齐的链条2,且这两条链条2连接的结构相同,链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3,上固定板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推杆4,链条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5,下固定板5底部的正面转动连接有横板6,横板6的底部等距间隔固定连接有梯形块7,工作支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槽8,水槽8设置在链条2顶部的下方,且水槽8的一端设置有出水管,便于接水和排水,工作支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槽板9,槽板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10,支撑弹簧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底部滑动连接在槽板9的内部,支撑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称重称座12,推杆4的底部高于称重称座12的顶部,便于推动称重称座12顶部的物料继续运动,支撑板11的正面安装有称重传感器13,称重传感器13与称重称座12电性连接,称重称座12的前端具有一定的坡度,且称重称座12沿链条2输送方向逐渐降低,便于沥水,支撑板1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梯形板14,梯形块7的底部低于梯形板14的顶部,且梯形块7与梯形板14在同一水平面上,便于带动梯形板14间歇性向下运动。
22.工作原理:物料通过链条2进行输送,因为称重称座12的前端具有一定的坡度,所以此时可以将物料输送到称重称座12的顶部,因为链条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5,下固定板5底部的正面转动连接有横板6,所以此时横板6可以跟随链条2进行移动,又因为横板6的底部等距间隔固定连接有梯形块7,梯形块7的底部低于梯形板14的顶部,且梯形块7与梯形板14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此时梯形块7可以带动梯形板14间歇性向下运动,又因为支撑板1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梯形板14,所以此时支撑板11可以间歇性向下运动,又因为槽板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10,支撑弹簧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底部滑动连接在槽板9的内部,所以此时在支撑弹簧10的作用下支撑板11可以间歇性上下运动,又因为支撑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称重称座12,所以此时称重称座12带动顶部的物料
上下抖动,又因为称重称座12沿链条2输送方向逐渐降低,所以此时称重称座12顶部物料的水分会被沥干,又因为称重传感器13与称重称座12电性连接,所以此时称重传感器13可以测出称重称座12顶部物料的重量,从而达到了沥水称重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23.又因为链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3,上固定板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推杆4,所以此时上固定板3可以带动推杆4移动,又因为推杆4的底部高于称重称座12的顶部,所以此时推杆4可以将称重称座12顶部的物料推到链条2的顶部,此时可以继续经过链条2进行转运,从而达到了步骤简洁、自动化程度高、节约电能的效果。
24.综上,该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物料通过链条2进行输送到称重称座12的顶部,此时横板6跟随链条2进行移动,进一步使得梯形块7带动梯形板14间歇性向下运动,此时在支撑弹簧10的作用下支撑板11间歇性上下运动,进一步使得称重称座12顶部的物料上下抖动,使得水分被沥干,此时称重传感器13测出称重称座12顶部物料的重量,从而达到了沥水称重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25.上固定板3带动推杆4跟随链条2移动,此时推杆4可以将称重称座12顶部的物料推到链条2的顶部,然后继续经过链条2进行转运,从而达到了步骤简洁、自动化程度高、节约电能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包括工作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支架(1)的内部设有链条(2),所述链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3),所述上固定板(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推杆(4),所述链条(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5),所述下固定板(5)底部的正面转动连接有横板(6),所述横板(6)的底部等距间隔固定连接有梯形块(7),所述工作支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槽(8),所述工作支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槽板(9),所述槽板(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10),所述支撑弹簧(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称重称座(12),所述支撑板(11)的正面安装有称重传感器(13),所述支撑板(1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梯形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支架(1)的内部设有两条平齐的链条(2),且这两条所述链条(2)连接的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4)的底部高于所述称重称座(12)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块(7)的底部低于所述梯形板(14)的顶部,且所述梯形块(7)与所述梯形板(14)在同一水平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8)设置在所述链条(2)顶部的下方,且所述水槽(8)的一端设置有出水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1)的底部滑动连接在所述槽板(9)的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传感器(13)与所述称重称座(12)电性连接,且所述称重称座(12)沿所述链条(2)输送方向逐渐降低。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钢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包括工作支架,所述工作支架的内部设有链条,所述链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链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底部的正面转动连接有横板。该称重沥水一体化装置,物料通过链条进行输送到称重称座的顶部,此时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支撑板间歇性上下运动,进一步使得称重称座顶部的物料上下抖动,使得水分被沥干,此时称重传感器测出称重称座顶部物料的重量,从而达到了沥水称重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推杆可以将称重称座顶部的物料推到链条的顶部,从而达到了步骤简洁、自动化程度高、节约电能的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 盛伟 杨杨 赖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攀钢嘉德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8
技术公布日:2022/12/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