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轴向磁通内转子直驱式轮毂电机的制作方法

2022-12-24 17:11: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电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向磁通内转子直驱式轮毂电机。


背景技术:

2.轴向磁通电机(也称为“盘式电机”),其磁通路径与普通径向电机不同,气隙是平面型的,气隙磁场方向与电机轴线方向平行。轴向磁通电机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结构上旋转转子位于定子的侧面(而非定子内部),进而转子具有更大的直径尺寸,而转矩=力
×
半径,因而能够在相同的力作用下获得更高的转矩输出。
3.如图1所示,现有的轮毂电机的电机部分1和轮毂部分2是分开设计的,组装时通过轴承将电机部分1是嵌合到轮毂部分2上,轮毂部分2会增大的轴向尺寸,使得轮毂电机整体偏厚,不利于轮毂电机的扁平化。
4.因此,需要对轴向磁通轮毂电机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向磁通内转子直驱式轮毂电机,用以解决该类轮毂电机轴向尺寸过大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轴向磁通内转子直驱式轮毂电机,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以及夹设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的中置轮毂体;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内侧面具有第一环形外缘和第二环形外缘,所述第一环形外缘和第二环形外缘内设置有第一定子绕组和第二定子绕组,所述第一环形外缘和第二环形外缘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8.所述中置轮毂体的两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子绕组和第二定子绕组对应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其外圆周具有第三环形外缘,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圈卡设在所述第三环形外缘内。
9.可选地,所述第一端盖的外边缘和第二端盖的外边缘沿各自的径向向外延伸,以盖住卡合在第一环形外缘和第三环形外缘之间的第一轴承和卡合在第二环形外缘和第三环形外缘之间的第二轴承。
10.可选地,所述中置轮毂体的中心设置有芯轴,所述芯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设置有电磁制动器,所述芯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设置有编码器。
11.可选地,所述中置轮毂体的中心设置有避让孔,所述第一端盖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端盖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于所述避让孔处卡接在一起。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前端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棱柱体,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前端凹设有与所述棱柱体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通过棱柱体与凹槽的卡合配合实现卡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通过螺栓锁紧。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外周套设有第一绕线座,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外周套设有第二绕线座,所述第一绕组设置在所述第一绕线座上,所述第二绕线座设置在所述第二绕线座上。
15.可选地,所述第一端盖和/或第二端盖上设置有固定轴。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毂电机,采用中置轮毂体作为内转子主体,磁铁嵌设在中置轮毂体的两侧面,令电机部分的转子部分和轮毂部分一体化,利于电机整体的扁平化、轻量化。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毂电机,以中置轮毂体两侧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作为双外定子,定子绕组贴合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内侧面上,使得定子绕组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端盖直接向外发散,能够有效保证电机整机的散热效果。同时,设置在中置轮毂体两侧的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可根据需要来设置固定轴,使得轮毂电机能够在双轴固定和单轴固定自由切换。
19.(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毂电机,通过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内侧面设置第一环形外缘和第二环形外缘,并在第一环形外缘和第二环形外缘上套设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使得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能够直接通过嵌合在中置轮毂体中间部分和中置轮毂体的第三环形外缘围合围成的容置腔内,在实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与中置轮毂体的转动配合的同时,还利于减小轮毂电机的轴向尺寸。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种现有轮毂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6.实施例1
27.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向磁通内转子直驱式轮毂电机,包括第一端盖10、第二端盖20以及夹设在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之间的中置轮毂体30。所述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的内侧面具有第一环形外缘10a和第二环形外缘20a,所述第一环形外缘10a和第二环形外缘20a内设置有第一定子绕组12和第二定子绕组22,所述中置轮毂体30的两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子绕组12和第二定子绕组22对应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
28.所述第一环形外缘10a和第二环形外缘20a套设有第一轴承11和第二轴承21,所述第一轴承11和第二轴承21的外圈卡设在中置轮毂体30的第三环形外缘30a内,由此以实现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与中置轮毂体30的转动配合。
29.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一端盖10和/或第二端盖20上设置固定轴。具体地,如
图1所示,在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设置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应用时,可将一轮胎40包络于中置轮毂体30的第三环形外缘30a上,将第一固定轴13和第二固定轴23在目标装置上,使得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相对目标装置固定,而中间的中置轮毂体30与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为转动配合,由此形成双定子单转子结构的轴向磁通电机,当第一定子绕组12和第二定子绕组22通电时,在第一定子绕组12和第二定子绕组22上产生正弦磁场,该正弦磁场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固定磁场相互作用就会使得中置轮毂体30旋转。
30.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第一端盖10上设置第一固定轴13,通过第一固定轴13来将整个轮毂电机固定在目标装置上。
31.与现有的轮毂电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32.(1)采用中置轮毂体30作为内转子主体,磁铁嵌设在中置轮毂体30的两侧面,令电机部分的转子部分和轮毂部分一体化,利于电机整体的扁平化、轻量化。
33.(2)以中置轮毂体30两侧的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作为双外定子,定子绕组贴合在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的内侧面上,使得定子绕组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端盖直接向外发散,能够有效保证电机整机的散热效果。同时,设置在中置轮毂体30两侧的一端盖和第二端盖20可根据需要来设置固定轴,使得轮毂电机能够在双轴固定和单轴固定自由切换。
34.(3)通过在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的内侧面设置第一环形外缘10a和第二环形外缘20a,并在第一环形外缘10a和第二环形外缘20a上套设第一轴承11和第二轴承21,使得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能够直接通过嵌合在中置轮毂体30的中间部分和中置轮毂体30的第三环形外缘30a围合围成的容置腔内,在实现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与中置轮毂体30的转动配合的同时,还利于减小轮毂电机的轴向尺寸。
35.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端盖10的外边缘和第二端盖20的外边缘沿各自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径向延伸部10b和第二径向延伸部20b,由此,以盖住卡合在第一环形外缘10a和第三环形外缘30a之间的第一轴承11和卡合在第二环形外缘20a和第三环形外缘30a之间的第二轴承21。这样无需设置额外的轴承盖来保护轴承,简化电机的结构。
36.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所述中置轮毂体30的中心设置一芯轴70,在所述芯轴7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盖10之间设置电磁制动器50,用于实现轮毂电机的刹车制动。在所述芯轴7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盖20之间设置编码器60,该编码器60能够反馈电机位置、转速信息给电机驱动器,以使驱动器能够准确控制电机。
37.实施例2
38.如图4-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作出了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整机的紧凑性。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一端盖10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0c,在所述第二端盖20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卡合部20c,相应地,在所述中置轮毂体30的中心设置避让孔。组装时,可通过第一卡合部10c和第二卡合部20c的卡合来实现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的连接。
39.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卡合部10c的前端设置沿其轴向设置的棱柱体10d,在所述第二卡合部20c的前端凹设有与所述棱柱体10d对应的凹槽20c,由此所述第一卡合部10c和第二卡合部20c就能够通过棱柱体10d与凹槽20d的卡合配合实现卡接,并完成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的径向锁合。
40.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卡合部20c内设置螺栓25,并通过该螺栓25将
第二卡合部20c和第一卡合部10c紧锁在一起,完成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的轴向锁合。配合上述径向锁合,使得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能够有效连接在一起。
41.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卡合部10c的外周套设有第一绕线座14,在所述第二卡合部20c的外周套设有第二绕线座24,组装时将所述第一定子绕组13设置在所述第一绕线座14上,将所述第二定子绕组23设置在所述第二绕线座24上。由于端盖(即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20)上设置有环形外缘(即第一环形外缘10a和第二环形外缘20a),若将绕线座集成在端盖上,环形外缘会影响定子绕组的绕制。通过绕线座与端盖分离,定子绕组可以在端盖之外绕制,并在绕制完成后嵌设在端盖上,由此降低电机的生产难度。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