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路面病害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21 09:55: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的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路面病害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无论是水泥还是沥青路面,在通车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都会陆续出现各种损坏、变形及其它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路面病害;早期常见的病害有:裂缝、坑槽、车辙、松散、沉陷、桥头涵顶跳车、表面破损等。
3.现有的路面病害监测装置一般是利用地雷达监测机构向路面发射高频率电磁波信号,然后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传输至路面图像处理终端,再配合探测摄像头对路面进行取像处理;之后通过路面图像处理终端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为数据,再对拍摄的图像以及数据进行结合并采取计算识别,从而判断路面有无病害。
4.但是,在对路面病害进行监测时,路面车辆或周围的环境因素会对监测装置的监测过程造成干扰,导致获取的结果准确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为了提升路面监测获取结果的准确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路面病害监测装置。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路面病害监测装置,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地雷达监测机构和路面探测摄像头,所述支撑板的底壁上转动设置有多个滚轮,多个所述滚轮均用于与地面滚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两侧且沿靠近或远离支撑板底壁的方向均滑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驱使两支撑块滑动的驱动组件,两所述支撑块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减震垫。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某路段进行路面病害监测时,通过支撑板上的多个滚轮使该路面病害监测装置移动至具体位置,通过驱动组件驱使两支撑块沿远离支撑板底壁的方向滑动,使两支撑块上的减震垫与道路表面相抵接,使整个路面病害监测装置稳固在某路段的路面上;通过路面探测摄像头对路面进行取像处理,再启动地雷达监测机构对路面进行监测处理,最后将路面探测摄像头的取像画面与地雷达监测机构的接收到的数据及进行结合分析;从而使车辆或周围的环境因素对监测装置的监测过程干扰减小,提高获取的结果准确性。
8.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驱动源,所述支撑板的底壁上且沿支撑板的宽度方向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转动设置在放置槽内,且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槽的两侧壁上且沿垂直于支撑板顶壁的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齿条滑动设置在第一容置槽内且与一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滑动设置在第二容置槽内且与另一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驱动源用于驱使第一齿轮转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源驱使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
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齿条滑动,第二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条滑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滑动的同时分别带动两支撑块沿远离或靠近支撑板底壁的方向滑动。
10.可选的,所述驱动源包括转轮,所述转轮同轴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第一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设置有阻止转轮转动的限位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工作人员转动转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在两支撑块的减震垫均与路面抵紧后,通过限位件阻止转轮转动,从而增加了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限位件设置为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铰接设置在支撑板的侧壁上,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转轴的周向环绕分布,所述限位杆用于与凹槽插接;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驱使限位杆沿靠近转轴方向偏转的第一弹性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支撑块的减震垫均与路面相抵紧后,旋转限位杆,使限位杆与转轴上的凹槽插接,且通过弹性件使限位杆具有向转轴方向偏转的趋势,可有效防止转轮在不需要转动时转动。
14.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壁上设置有驱使两支撑块分别向靠近支撑板方向运动的第二弹性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该路面完成监测后,将限位杆从转轴的凹槽中取出,通过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支撑块会向靠近支撑板底壁的方向运动,便于回收支撑块。
16.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且沿靠近或远离支撑板顶壁的方向滑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安装块滑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安装块上转动设置有放置台,所述路面探测摄像头固定设置在放置台上;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放置台转动的第二驱动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安装块在支架上沿靠近或远离支撑板顶壁的方向滑动的同时,驱使放置台滑动,从而带动路面探测摄像头上下滑动;通过第二驱动件驱使放置台转动,放置台转动的同时带动路面探测摄像头转动,从而使路面探测摄像头的取像范围增大。
18.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壁上且沿靠近或远离支撑板底壁方向滑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固定块滑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固定块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荧光标记轮,所述荧光标记轮用于与地面滚动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该路面完成监测后,通过第三驱动件驱使固定块沿远离支撑板底壁的方向滑动,使荧光标记轮与路面相抵接,荧光标记轮将荧光记号标记在路面上,方便后期寻找到对应的有路面病害的路段。
20.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壁上且位于地雷达监测机构远离荧光标记轮的一侧转动设置有滚轴,所述滚轴上固定设置有多组刷毛,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驱使滚轴转动的第四驱动件,多组所述刷毛均用于对地面进行清扫。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四驱动件驱使滚轴转动,固定在滚轴上的多组刷毛对地面进行清扫;在荧光标记前通过多组刷毛对地面进行清扫,提升荧光标记轮对路面的标记效果。
2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23.1.在对某路段进行路面病害监测时,通过支撑板上的多个滚轮使该路面病害监测
装置移动至具体位置,通过驱动组件驱使两支撑块沿远离支撑板底壁的方向滑动,使两支撑块上的减震垫与道路表面相抵接,使整个路面病害监测装置稳固在某路段的路面上;通过路面探测摄像头对路面进行取像处理,再启动地雷达监测机构对路面进行监测处理,最后将路面探测摄像头的取像画面与地雷达监测机构的接收到的数据及进行结合分析;从而使车辆或周围的环境因素对监测装置的监测过程干扰减小,提高获取的结果准确性;
24.2.通过驱动源驱使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齿条滑动,第二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条滑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滑动的同时分别带动两支撑块沿远离或靠近支撑板底壁的方向滑动;
25.3.在两支撑块的减震垫均与路面相抵紧后,旋转限位杆,使限位杆与转轴上的凹槽插接,且通过弹性件使限位杆具有向转轴方向偏转的趋势,可有效防止转轮在不需要转动时转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主要用于表示驱动组件的结构;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主要用于表示驱动源的结构;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主要用于表示荧光标记轮的结构。
30.其中:1、支撑板;11、滚轮;12、支撑块;13、放置槽;14、第一容置槽;15、第二容置槽;16、第二弹性件;2、地雷达监测机构;3、路面探测摄像头;31、支架;32、第一气缸;33、安装块;34、第一电机;35、放置台;4、驱动组件;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43、第一齿条;44、第二齿条;45、转轮;46、转轴;461、凹槽;47、限位杆;48、第一弹性件;5、固定块;51、第二气缸;52、荧光标记轮;53、环形凸起;6、滚轴;61、刷毛;62、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路面病害监测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支撑板1、设置在支撑板1底壁上的地雷达监测机构2以及设置在支撑板1上的路面探测摄像头3,地雷达监测机构2用于向路面发射高频率电磁波信号,然后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传输至路面图像处理终端;支撑板1的底壁上转动设置有四个滚轮11,四个滚轮11均设置为万向轮,四个万向轮均用于与地面滚动连接,且分别位于支撑板1底壁的四个边角处;支撑板1的两侧且沿垂直于支撑板1底壁的方向均滑动设置有支撑块12,支撑块12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竖直部与水平部固定连接且互相垂直,支撑块12水平部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1的长度方向平行,两支撑块12的水平部远离支撑板1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减震垫。
33.参照图2,支撑板1上设置有用于驱使两支撑块12滑动的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一齿条43、第二齿条44和驱动源,支撑板1的底壁上且沿支撑板1的宽度方向开设有放置槽13,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均转动设置在放置槽13内,且第
一齿轮41与第二齿轮42同轴固定连接;放置槽13的两侧壁上且沿垂直于支撑板1顶壁的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置槽14和第二容置槽15,第一齿条43滑动设置在第一容置槽14内且与支撑块12的竖直部固定连接,第二齿条44滑动设置在第二容置槽15内且与另一支撑块12的竖直部固定连接;第一齿条43与第一齿轮41啮合,第二齿条44和第二齿轮42啮合,驱动源用于驱使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转动。
34.参照图2和图3,驱动源包括转轮45,转轮45同轴固定有转轴46,支撑板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放置槽13连通的通孔,转轴46穿设于通孔与第一齿轮41同轴固定连接,支撑板1的侧壁上设置有阻止转轴46转动的限位件,限位件设置为限位杆47,限位杆47铰接设置在支撑板1的侧壁上,转轴46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凹槽461,多个凹槽461沿转轴46的周向环绕分布,限位杆47与凹槽461相适配,限位杆47用于与凹槽461插接,支撑板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驱使限位杆47沿靠近转轴46方向偏转的第一弹性件48,第一弹性件48包括第一拉簧,第一拉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的侧壁上,第一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限位杆47上。
35.参照图1,支撑板1的底壁上设置有驱使两支撑块12分别向靠近支撑板1方向运动的第二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6包括第二拉簧,第二拉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的底壁上,第二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块12水平部靠近支撑板1的一端上。
36.参照图1,支撑板1的顶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架31,支架31上且沿垂直于支撑板1顶壁的方向滑动设置有安装块33,支架31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安装块33滑动的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气缸32,第一气缸32竖直设置在支架31上,第一气缸32的活塞固定设置在安装块33上;安装块33远离支撑板1顶壁的一侧转动设置有放置台35,路面探测摄像头3固定设置在放置台35上,路面探测摄像头3用于监测道路表面情况且将拍摄到的图像信息通过数据线上传至图像处理终端;安装块33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气缸转动的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34,第一电机34固定设置在安装块33上,第一电机34的输出轴与放置台35固定连接。
37.参照图1和图4,支撑板1的底壁上且沿垂直于支撑板1底壁方向滑动设置有固定块5,支撑板1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固定块5滑动的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包括第二气缸51,支撑板1的底壁上且沿垂直于支撑板1底壁的方向开设有固定槽,第二气缸51竖直设置在支撑板1底壁上的固定槽内,第二气缸51的活塞固定设置在固定块5靠近支撑板1底壁的一端,固定块5远离支撑板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架体,第一架体上转动设置有荧光标记轮52,荧光标记轮52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环形凸起53,环形凸起53设置为泡沫材质,多个环形凸起53用于与地面滚动连接;荧光标记轮52内设置有空腔,空腔用于放置荧光标记液,且荧光标记轮52的环形凸起53上开设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透孔,透孔用于将空腔内的荧光标记液流向环形凸起53上;当对该路面完成监测后,通过第二气缸51将固定块5朝远离支撑板1底壁的方向运动,荧光标记轮52空腔内的荧光标记液通过透孔流向环形凸起53上,环形凸起53与路面滚动连接的同时将荧光标记印在路面上。
38.参照图1,支撑板1的底壁上且位于地雷达监测机构2远离荧光标记轮5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架体,第二架体上转动设置有滚轴6,滚轴6上设置有多组刷毛61,支撑板1上设置有驱使滚轴6转动的第四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包括第二电机62,第二电机62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的底壁上,第二电机62的输出轴与滚轴6同轴固定连接,多组刷毛61均用于对地面进行清扫。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路面病害监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对某路段进行路面病害监测时,通过支撑板1底壁上的四个万向轮使路面病害监测装置移动至具体位置,工作人员转动转轮45带动第一齿轮41转动,第一齿轮41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42转动,第一齿轮41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齿条43滑动,第二齿轮42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条44滑动,从而驱使两支撑块12沿远离支撑板1底壁的方向滑动,使两支撑块12水平部上的减震垫均与道路表面相抵紧;然后再旋转限位杆47,使限位杆47与转轴46上的凹槽461插接,使整个路面病害监测装置稳固在某路段的路面上;通过第一气缸32驱使路面探测摄像头3滑移至合适高度,通过第一电机34驱使路面探测摄像头3转动至合适方位,再启动地雷达监测机构2对路面进行监测,最后将路面探测摄像头3的取像画面与地雷达监测机构2的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图像处理终端,并进行结合分析;从而使车辆或周围的环境因素对监测装置的监测过程干扰减小,提高获取的结果准确性。
4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