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拨叉及其与壳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13:10: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变速器领域,尤其是一种拨叉及其与壳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在集成式amt变速器中,换挡控制单元gsu的高度受到整箱尺寸、动力总成悬置及轻量化要求等的约束,位置不能太高。换挡气缸集成在换挡控制单元gsu上,由于有多个气缸,且要将多个气缸布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副箱拨叉轴的位置取决于gsu上换挡气缸的位置,而后盖壳体内轮廓同样受限于整箱尺寸、轻量化及结合面螺栓安装等的要求,不能再进一步加大,在副箱拨叉轴位置较高、壳体轮廓无法加大的情况下,副箱拨叉的结构布置是一个难题,不合理的设计极易造成拨叉和壳体干涉或无法装配。此外,副箱拨叉换挡力大,也必须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拨叉及其与壳体连接结构。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拨叉,拨叉上设置有拨叉削平部位,所述拨叉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拨叉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所述拨叉的左叉脚上设置有取力器输入轴避让部位和第一副箱中间轴避让部位,所述拨叉的右叉脚上设置有第二副箱中间轴避让部位。
6.进一步的,所述拨叉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减重槽,所述拨叉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重槽。
7.进一步的,所述拨叉的拨叉螺栓连接端面上开设有第二螺栓过孔。
8.进一步的,所述拨叉上开设有与拨叉螺栓连接端面平行的切槽,所述切槽的一端连通第二螺栓过孔,所述切槽的另一端连通螺纹孔。
9.一种所述拨叉与壳体连接结构,所述拨叉通过拨叉轴安装在后盖壳体上,所述拨叉的叉脚安装在同步器的滑套中,所述后盖壳体上设置有后盖壳体避让单元,所述后盖壳体上的第一螺栓过孔远离拨叉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拨叉通过拨叉连接螺栓与拨叉轴紧固安装。
11.进一步的,所述拨叉连接螺栓穿过第二螺栓过孔和切槽与螺纹孔紧固安装。
12.进一步的,所述拨叉上的拨叉削平部位与后盖壳体避让单元配合安装。
13.进一步的,所述拨叉上的取力器输入轴避让部位与取力器输入轴配合安装。
14.进一步的,所述拨叉上的第一副箱中间轴避让部位和第二副箱中间轴避让部位与中间轴齿轮配合安装。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拨叉及其与壳体连接结构,根据拨叉在后盖壳体内的安装位
置,在拨叉和后盖壳体上合理设置避让部位,并相互配合、合理布置,解决amt产品中拨叉在装配和工作过程中易与后盖壳体发生干涉的问题;同时在拨叉上设置加强筋,满足使用过程中拨叉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提高了产品换挡性能,降低了变速器整箱故障率。本实用新型能够推广应用于各挡位amt箱型,也可用于机械变速器中。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拨叉与后盖壳体总成装配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拨叉与拨叉轴装配爆炸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拨叉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拨叉后斜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拨叉正视图。
23.其中:1-同步器,2-后盖壳体,201-后盖壳体避让单元,202-第一螺栓过孔,3-拨叉轴,4-拨叉,401-拨叉削平部位,402-拨叉螺栓连接端面,403-第二螺栓过孔,404-切槽,405-螺纹孔,406-第一加强筋,407-第一减重槽,408-第二加强筋,409-第三加强筋,410-第四加强筋,411-第二减重槽,412-取力器输入轴避让部位,413-第一副箱中间轴避让部位,414-左叉脚,415-右叉脚,416-第二副箱中间轴避让部位,5-拨叉连接螺栓,6-取力器输入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31.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拨叉及其与壳体连接结构,同步器1装配在变速器输出轴上,拨叉轴3一端连接换挡气缸,另一端连接在后盖壳体2的拨叉轴孔里。拨叉4通过两个拨叉连接螺栓5固定在拨叉轴3上;拨叉4的叉脚装配在同步器1的滑套中,换挡时,通过换挡气缸推动拨叉轴3,拨叉轴3带动拨叉4,拨叉4带动同步器1中的滑套运动实现换挡。后盖壳体2后端装配有贯通轴取力器,取力器输入轴6通过花键连接在变速器中间轴上,取力器工作时,中间轴带动取力器输入轴6以驱动取力器工作。
32.在集成式amt变速器中,受到整箱尺寸、动力总成悬置及轻量化要求等的约束,换挡控制单元gsu位置已经确定,因此,换挡气缸的位置也已确定,即拨叉轴3的位置已经确定,后盖壳体2的结合面取决于变速器壳体,如按照整体轮廓设计,拨叉4和后盖壳体2必然干涉,因此,如图1所示,对于后盖壳体2,一方面将其与拨叉4干涉部位的第一螺栓过孔202上移到远离拨叉4的极限位置,另一方面设置后盖壳体避让单元201,即在能够保证第一螺栓过孔202所使用的螺栓能够正常装配的同时,增大后盖壳体2与拨叉4干涉部位局部的壳体轮廓,这种局部处理的优点是对后盖壳体2整体重量影响很小。在后盖壳体2局部特殊设置的同时,还需对拨叉4的局部结构作特殊处理才能避免干涉,因此,拨叉4上设置有拨叉削平部位401与后盖壳体避让单元201配合安装,如图3所示,保证拨叉4和后盖壳体2不干涉。
33.副箱中的拨叉4相比其他位置的拨叉,换挡力更大,因此必须连接可靠,如图2和图3所示,在拨叉4上设计加工有拨叉螺栓连接端面402,使用两个拨叉连接螺栓5与拨叉轴3固定安装,螺栓连接相对于圆柱销连接的优点是连接可靠,可承受更大的换挡力,保证在大换挡力情况下拨叉4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拆装方便,拨叉螺栓连接端面402的角度设计合理,一方面可以避免拨叉4与后盖壳体2干涉,另一方面能够在拨叉4上开一个与拨叉螺栓连接端面402平行的切槽404,以保证拨叉连接螺栓5的夹紧作用,切槽404上端是第二螺栓过孔403,下端是螺纹孔405,拨叉连接螺栓5穿过第二螺栓过孔403靠螺纹旋合在螺纹孔405,拨叉连接螺栓5紧固时切槽404开口变小,实现对拨叉轴3的夹紧作用。
34.如图3和图4所示,为增加拨叉4的强度,在正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06和第二加强筋408,在反面设置有第三加强筋409和第四加强筋410,如图5所示,使左叉脚414和右叉脚415尽量长度接近,以保证两侧叉脚刚度接近避免拨叉4偏磨。考虑到左叉脚414长度稍长且设置有取力器输入轴避让部位412,强度和刚度相对较低,因此,将左叉脚414两端的第一加强筋406和第四加强筋410设置的相对更高,将右叉脚415两端的第二加强筋408和第三加强筋409设置的相对较低,以使两叉脚刚度无限接近,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同时,避免叉脚偏磨导致脱挡等故障。考虑轻量化的要求,沿拨叉轴孔轴向,即锻造出模方向设置有第一减
重槽407和第二减重槽411,在不降低强度的同时有效减重。
35.为避免拨叉4和取力器输入轴6干涉,拨叉4上设置有取力器输入轴避让部位412,并在与取力器输入轴6配合安装时留有足够间隙;为避免拨叉4和两个中间轴齿轮干涉,在拨叉4的两叉脚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副箱中间轴避让部位413和第二副箱中间轴避让部位416,并在与中间轴齿轮配合安装时留有足够间隙,在保证壳体结合面螺栓能够装配的情况下,尽量增大可能和拨叉4干涉部位的内轮廓,保证拨叉4和后盖壳体2不发生干涉。
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