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10:41: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


背景技术:

2.扁形茶叶炒制机包括炒制锅和设置在炒制锅内的加压结构,现有技术的加压结构为与炒制锅配对的炒板,通过炒板的来回摆动实现机械化炒茶工艺。采用这类炒制锅进行扁形茶叶炒制时,需要工人随时调整炒板与炒制锅之间的距离,使炒板以一定压力生产出扁形的茶叶,经常调整炒板状态使得炒茶工艺变得复杂。
3.现有的已授权公告号为cn213153768u、公开日为20210511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扁形茶叶炒制机加压结构,其通过转轴带动压辊和固定铲在筒体内转动,使压辊不断的挤压茶叶,同时固定铲不断的将筒体内壁的茶叶铲出,通过压辊与固定铲的配合循环就可以实现炒茶工艺,防止茶叶粘附在一起,使茶叶的炒制效果更好;通过气缸一使伸缩杆一带动压辊伸缩运动,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压辊与筒体内壁的距离,使压辊以不同的压力对茶叶进行加压处理,方便了使用;通过气缸二使伸缩杆二推动筒体的末端向上移动,同时使进料口保持不动,这样就会将筒体中的茶叶倾倒出来,就不需要通过人工将炒制好的茶叶取出;通过在底座的下端设置万向轮,这样工人就可以通过万向轮推动底座转移,就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搬运,方便了该装置的转移。
4.上述方案中通过固定产将筒体内壁的茶叶铲起,但是其没有将茶叶散开的结构,使得在压辊将茶叶挤压后,茶叶之间可能会粘附在一起,影响后续的炒制,进而需要做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方案没有将茶叶散开的结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所述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包括:
7.固定架,固定架底部设置有固定铲,固定铲上端设置有分块铲板,固定铲上端一侧设置有固定板;
8.伸缩块,伸缩块位于固定板一侧,伸缩块内部设置有活动腔,活动腔内部设置有弹簧,弹簧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底部设置有伸缩板;
9.抖动框,抖动框位于固定板底部,抖动框底部设置有滤网,抖动框底部设置有支座,支座内侧设置有颠轮。
10.优选的,所述固定铲上端等距设置有多组分块铲板,分块铲板底部均固定连接固定铲上端。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铲,固定板一端前后固定连接有两组伸缩块。
12.优选的,所述活动腔设置为t形槽,弹簧上端均固定连接活动腔侧壁。
13.优选的,所述底板尺寸与活动腔相适配,底板底部均固定连接伸缩板,伸缩板底部贯穿活动腔并延伸至外侧,伸缩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抖动框侧壁。
14.优选的,所述抖动框长度与固定铲相同,抖动框一端底部设置为弧形,滤网外侧均固定连接抖动框,滤网内部滤孔直径大于单个茶叶的尺寸。
15.优选的,所述抖动框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支座,支座上端均固定连接抖动框,支座中间均活动连接颠轮,颠轮设置为截面为椭圆的转动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案例cn213153768u进行改进和优化,即通过设置的分块铲板,可以在固定铲将茶叶铲起时对粘附一起的茶叶进行分离,且通过设置的颠轮,可以推动抖动框进行抖动,使得抖动框内部的茶叶之间分离,通过双重分离结构,使得分离效果更佳,避免茶叶之间粘附在一起,影响后续的炒制,通过设置的滤网,可以将分离后的茶叶进行筛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图;
20.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固定架1、固定铲2、分块铲板3、固定板4、伸缩块5、活动腔6、弹簧7、底板8、伸缩板9、抖动框10、滤网11、支座12、颠轮13。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一
24.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所述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底部设置有固定铲2,固定铲2上端设置有分块铲板3,固定铲2上端一侧设置有固定板4;伸缩块5,伸缩块5位于固定板4一侧,伸缩块5内部设置有活动腔6,活动腔6内部设置有弹簧7,弹簧7底部固定连接头底板8,底板8底部设置有伸缩板9;抖动框10,抖动框10位于固定板4底部,抖动框10底部设置有滤网11,抖动框10底部设置有支座12,支座12内侧设置有颠轮13。
25.实施例二
26.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固定铲2上端等距设置有多组分块铲板3,分块铲板3底部均固定连接固定铲2上端,固定板4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铲2,固定板4一端前后固定连接有两组伸缩块5,活动腔6设置为t形槽,弹簧7上端均固定连接活动腔6侧壁,底板8尺寸与活动腔6相适配,底板8底部均固定连接伸缩板9,伸缩板9底部贯穿活动腔6并延伸至外侧,伸缩板9底部均固定连接抖动框10侧壁,通过设置的弹簧7,可以便于在颠轮13将抖动框10向上推动
后,将抖动框10向下推,便于颠轮13紧贴筒体内壁。
27.实施例三
28.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抖动框10长度与固定铲2相同,抖动框10一端底部设置为弧形,滤网11外侧均固定连接抖动框10,滤网11内部滤孔直径大于单个茶叶的尺寸,通过长度与固定铲2相同的抖动框10,可以便于对铲起的茶叶进行承接。
29.实施例四
30.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抖动框10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支座12,支座12上端均固定连接抖动框10,支座12中间均活动连接颠轮13,颠轮13设置为截面为椭圆的转动轮,通过设置的颠轮13可以便于对抖动框10进行抖动,便于将茶叶抖散。
31.使用时,首先固定铲2将茶叶铲起,分块铲板3在固定铲2铲起茶叶后,将茶叶进行分离,随后茶叶进入抖动框10内,颠轮13通过与筒体内壁的摩擦,使得抖动框10上下抖动,通过抖动对茶叶进行再次分离,当固定铲2转动至转轴上方时,抖动框10开口对准底部,使得内部茶叶掉落,便于后续的炒制。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底部设置有固定铲(2),固定铲(2)上端设置有分块铲板(3),固定铲(2)上端一侧设置有固定板(4);伸缩块(5),伸缩块(5)位于固定板(4)一侧,伸缩块(5)内部设置有活动腔(6),活动腔(6)内部设置有弹簧(7),弹簧(7)底部固定连接底板(8),底板(8)底部设置有伸缩板(9);抖动框(10),抖动框(10)位于固定板(4)底部,抖动框(10)底部设置有滤网(11),抖动框(10)底部设置有支座(12),支座(12)内侧设置有颠轮(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铲(2)上端等距设置有多组分块铲板(3),分块铲板(3)底部均固定连接固定铲(2)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铲(2),固定板(4)一端前后固定连接有两组伸缩块(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6)设置为t形槽,弹簧(7)上端均固定连接活动腔(6)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尺寸与活动腔(6)相适配,底板(8)底部均固定连接伸缩板(9),伸缩板(9)底部贯穿活动腔(6)并延伸至外侧,伸缩板(9)底部均固定连接抖动框(10)侧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抖动框(10)长度与固定铲(2)相同,抖动框(10)一端底部设置为弧形,滤网(11)外侧均固定连接抖动框(10),滤网(11)内部滤孔直径大于单个茶叶的尺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抖动框(10)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支座(12),支座(12)上端均固定连接抖动框(10),支座(12)中间均活动连接颠轮(13),颠轮(13)设置为截面为椭圆的转动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所述一种扁形茶炒制设备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底部设置有固定铲,固定铲上端设置有分块铲板,固定铲上端一侧设置有固定板;伸缩块,伸缩块位于固定板一侧,伸缩块内部设置有活动腔,活动腔内部设置有弹簧,弹簧底部固定连接底板,底板底部设置有伸缩板;抖动框,抖动框位于固定板底部,抖动框底部设置有滤网;有益效果为:即通过设置的分块铲板,可以在固定铲将茶叶铲起时对粘附一起的茶叶进行分离,且通过设置的颠轮,可以推动抖动框进行抖动,使得抖动框内部的茶叶之间分离。使得抖动框内部的茶叶之间分离。使得抖动框内部的茶叶之间分离。


技术研发人员:俞晓良 陈玉红 俞成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昌县海良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0
技术公布日:2022/12/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