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河锚地下行船舶多船并靠的多排抛锚停泊方法与流程

2022-12-13 21:24: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内河锚地下行船舶多船并靠的多排抛锚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锚地水域划分为若干排锚位,每一排锚位能够多船并靠锚泊,锚地内船舶实现离泊与抛锚动态调整,以提升锚地内抛锚停泊的船舶数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河锚地下行船舶多船并靠的多排抛锚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锚地水域内锚位划分及编号按照由上游到下游、由岸侧至主航道一侧的原则进行:第1排靠近岸边的第1排第1个锚位为(1,1),第1排第2个锚位为(1,2)直至第1排第m个锚位为(1,m);第2排第1个锚位为(2,1),第2排第2个锚位为(2,2)直至第2排第m个锚位为(2,m)依次类推,锚地水域下游靠主航道一侧的第n排第m个锚位为(n,m);第1排锚位距锚地水域上游端安全距离为l
c
,第n排锚位距锚地水域下游端安全距离为l
d
,锚位排与排之间的安全距离为l
z
,每一排锚位距岸侧和主航道一侧锚地水域边界安全距离为l
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河锚地下行船舶多船并靠的多排抛锚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锚地内船舶从上游到下游逐艘逐排驶离锚地,且锚地上游至下游之间的空余水域距离达到δl时,新到达锚地的船舶能够在第1排锚位锚泊,并在保持从上游到下游之间的空余水域距离不小于δl的前提下,新到锚船舶能够从上游到下游逐排进行抛锚停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内河锚地下行船舶多船并靠的多排抛锚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排锚位距锚地水域上游端安全距离为l
c
是为了确保船舶锚泊时不会超过锚地水域上游边界的最小距离,即船舶从抛锚到完车移动的距离,按下式(1)计算:式中:q为船舶锚泊时锚链卧底链长,h为锚地水深,d为悬链线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内河锚地下行船舶多船并靠的多排抛锚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排锚位距锚地水域下游端安全距离为l
d
是为了为确保锚泊船舶受风、水流因素影响产生漂移时,不会超过锚地水域下游边界的最小距离,按下式(2)计算:式中:α为锚链近似拉直后与水面的夹角,h为锚地水深,d为悬链线参数。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内河锚地下行船舶多船并靠的多排抛锚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位排与排之间的安全距离为l
z
为了确保船舶进出锚地水域时,不会与相邻排间锚泊的船舶发生船舶碰撞时,按下式(3)计算:l
z
=l r
ꢀꢀꢀꢀꢀꢀꢀꢀꢀꢀꢀꢀꢀꢀꢀꢀꢀꢀꢀꢀꢀꢀꢀꢀꢀꢀꢀꢀ
(3)式中:l为船舶长度,r为船舶回旋半径。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内河锚地下行船舶多船并靠的多排抛锚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排锚位距岸侧和主航道一侧锚地水域边界安全距离为l
a
按照下式(4)计算:l
a
=sinθ(l l
c
)
ꢀꢀꢀꢀꢀꢀꢀꢀꢀꢀꢀꢀꢀꢀꢀꢀꢀꢀꢀꢀꢀ
(4)式中:θ为船舶抛锚锚泊时常规摆动角度,其中θ受风速、流速、水深及河床地质综合因
素影响,通过现场测试确定;l为船舶长度,l
c
为船舶从抛锚到完车移动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内河锚地下行船舶多船并靠的多排抛锚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余水域距离δl确保新到达锚地的船舶进入锚泊并抛锚停泊以及锚地内其它船舶离开锚地时、不会发生船舶之间的碰撞事故所需距离的最小值,按下式(5)计算:δl=2l
z
l
ꢀꢀꢀꢀꢀꢀꢀꢀꢀꢀꢀꢀꢀꢀꢀꢀꢀꢀꢀꢀꢀꢀ
(5)式中:δl为确保船舶不发生船舶间碰撞的最小距离,l
z
为排与排间的最小安全距离,l为船舶长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河锚地下行船舶多船并靠的多排抛锚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下行船舶实现多排并靠抛锚停泊和驶离锚地,主要步骤如下:步骤1:第一艘下行船舶掉头上行驶入第1排岸侧锚位(1,1),船头行至锚位上游边界时抛锚,待锚链受力拉紧完车;步骤2:第二艘船舶下行船舶掉头上行紧贴锚位(1,1)船舶的右舷驶入,待船头达到锚地上游边界时抛锚,待船舶受水流作用向下漂移至与(1,1)锚位船舶平齐时,锚链受力拉紧完车,并将(1,1)锚位和(1,2)锚位的船舶相互绑靠;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第1排(1,m)锚位船舶全部停靠完毕;步骤3:当第1排锚位停满后,后续下行船舶在安全水域掉头后前往第二排指定锚位(2,1),再重复第1排第一艘船舶的锚泊步骤,完成第二排船舶的锚泊定位,后续来船重复第1排后续来船的步骤直至将(2,m)锚位停满;步骤4: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将锚位(n,m)全部停满;步骤5:船舶离泊时,第1排第1艘船舶(1,1)锚位收紧锚链,与周围相互并靠的船舶解开系缆,慢车上行掉头驶离锚地水域;第1排第2艘船舶(1,2)锚位驶离锚地水域,直到第1排第m艘船舶(1,m)锚位驶离锚地水域;重复上述过程,逐排逐艘船舶依次驶离锚地水域;步骤6:当锚泊船舶逐艘逐排驶离锚地,且上游至下游之间空余水域距离达到δl时,新到锚船舶按照步骤1、步骤2逐艘停泊在第1排锚位;步骤7:后续新到锚船舶在保持空余水域距离不小于δl的前提下,按照步骤3、步骤4逐艘逐排停泊在第二排、第三排、第n排空余锚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河锚地下行船舶多船并靠的多排抛锚停泊方法,将锚地水域划分为若干排锚位,每一排锚位可多船并靠停泊多艘船舶,锚地内船舶离泊与抛锚实现动态调整。该方法可避免传统锚泊方式占用水域区域较大的问题,从而增加锚地内抛锚停泊的船舶数量。从而增加锚地内抛锚停泊的船舶数量。从而增加锚地内抛锚停泊的船舶数量。


技术研发人员:郑卫力 王东 梅竞艳 李志琦 张勇 王晓春 孙辉 程诗祺 韩天绪 韩志杰 曹传扬 陶如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技术研发日:2022.08.27
技术公布日:2022/12/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