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2022-12-13 07:17: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六片透镜的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便携式终端如智能手机、pad等在日常拍照时,主要是靠后置摄像头,但随着用户对于拍照需求的不断提升诸如超大广角,超长焦等,使得摄像镜头的体积越来越大。由于现有的手机厂商在设计智能手机、pad等编写终端时,主打轻薄设计,基于上述的原因,使得现有的智能手机越来越轻薄,但安装的摄像头越来越突出,一方面突出的摄像头使得终端的外面不太美观,另一方面突出的摄像头也更容易磕碰损伤。
3.现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小的尺寸,满足提高整机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六片透镜组成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结构紧凑,像素高的特点,可很好地校正倍率色差,优化减弱镜头拍摄过程中的紫边现象。
5.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形状,像侧面为凹形状;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形状;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光阑;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形状;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形状,像侧面为凹形状;其中,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3<ct4/f4-ct5/f5 ct6/f6<1.5。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et6和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0.7<et6/ct6<1.2。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ct3/ct5<21。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1.1<-f1/f4<5.8。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23以及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45,满足:12.5<(t12 t23)/t45<34。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六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其中,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以及所述摄影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0.9《imgh/td
×
tan(fov/2)《2.5。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满足:0<(r5-r4)/(r5 r4)<2。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满足:0《|r11-r12|/ct6《2.2。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光阑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d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2<sd/ttl<0.4。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的至少两个透镜为塑料材质。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6.通过实施本发明提供了摄影镜头包括多片透镜,如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能够通过控制镜头长度与镜头像高的比值,能够实现镜头小型化,提高整机空间利用率。通过合理分配系统的中厚,可以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并降低工艺敏感性,提升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1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19.图2a至图2b分别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1的象散曲线、畸变曲线;
20.图3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2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21.图4a至图4b分别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2的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
22.图5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3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23.图6a至图6b分别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3的象散曲线、畸变曲线;
24.图7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4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25.图8a至图8b分别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4的象散曲线、畸变曲线;
26.图9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5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27.图10a至图10b分别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5的象散曲线、畸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30.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31.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形状且未界定该凸形状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形状。若透镜表面为凹形状且未界定该凹形状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形状。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33.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35.示例性实施方式
36.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影镜头包括六片镜片,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中,各个透镜之间相互独立,各透镜之间在光轴上具有空气间隔。
37.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摄影镜头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形状,像侧面为凹形状;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形状;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光阑;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形状;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形状,像侧面为凹形状。
38.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0.9《imgh/td
×
tan(fov/2)《2.5;通过控制镜头长度与镜头像高的比值,能够实现镜头小型化,提高整机空间利用率。更具体的,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0.91《imgh/td
×
tan(fov/2)《2.49。
39.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et6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0.7<et6/ct6<1.2;通过控制透镜的中心厚度和边缘厚度的比值,可以保证镜片的加工性,降低生产成本。更具体的,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et6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0.71<et6/ct6<1.19。
40.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ct3/ct5<21;通过约束第三和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比值,在一合理的范围,即保证满足加工性能,又保证了其较薄特性。更具体的,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ct3/ct5<20.99。
41.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1.1<-f1/f4<5.8;通过控制边缘视场在第一、四透镜的偏转角度,能够有效的降低系统的敏感性。更具体的,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1.11<-f1/f4
<5.79。
42.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23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45,满足:12.5<(t12 t23)/t45<34;通过合理分配摄影镜头的透镜的中厚,可以使摄影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并降低工艺敏感性,提升产品良率。更具体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12,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23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45,满足:12.51<(t12 t23)/t45<33.99。
43.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以及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3<ct4/f4-ct5/f5 ct6/f6<1.5;通过合理分配摄影镜头的透镜焦距和中厚,可以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并降低工艺敏感性,提升产品良率。更具体的,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以及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31<ct4/f4-ct5/f5 ct6/f6<1.49。
44.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满足:0<(r5-r4)/(r5 r4)<2;通过约束第二和第三透镜的曲率半径,在一合理的范围,可以保证满足加工性能。更具体的,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满足:0.01<(r5-r4)/(r5 r4)<1.99。
45.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满足:0《|r11-r12|/ct6《2.2;通过控制第六透镜曲率半径和中厚的比值,能够对光学成像镜头的各个视场的主光线在像面的入射角有相对合理的控制,满足光学系统设计主光线入射角度的要求。更具体的,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满足:0.01《|r11-r12|/ct6《2.19。
46.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阑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d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2<sd/ttl<0.4;通过控制光阑到最后一个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和光学成像镜头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第四透镜物侧面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六透镜中厚的比值,能够使镜头易于加工制造,提升整体性能。更具体的,光阑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d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21<sd/ttl<0.39。
47.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的至少两个透镜为塑料材质,通过选择至少任意两个透镜使用塑料材质,可以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生产成本,以及塑料的易塑性便于透镜的制造。
48.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049][0050]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为
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
[0051]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光阑可设置在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0052]
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述的六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屈折力、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大的成像像面,具有成像范围广和成像质量高的特点,并保证了手机的超薄性。
[0053]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中的每片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0054]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六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六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0055]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适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0056]
具体实施例1
[0057]
图1为本技术摄影镜头实施例1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058]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为凸形状,像侧面s2为凹形状。第二透镜e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为凸形状,像侧面s4为凹形状。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为凸形状,像侧面s6为凸形状。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为凸形状,像侧面s8为凸形状。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9为凹形状,像侧面s10为凹形状。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为凸形状,像侧面s12为凹形状。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4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059]
如表1所示,为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60][0061]
表1
[0062]
如表2所示,在实施例1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04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6.87mm,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1.41mm。
[0063][0064][0065]
表2
[0066]
实施例1中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0067]
et6/ct6=0.87,其中,et6为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068]
ct3/ct5=3.32,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069]
imgh/td
×
tan(fov/2)=1.17,其中,imgh为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td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轴上距离,以及fov为摄影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0070]-f1/f4=3.59,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071]
(t12 t23)/t45=27.40,其中,t12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45为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
[0072]
(r5-r4)/(r4 r5)=0.58,其中,r4为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73]
|r11-r12|/ct6=2.02,其中,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74]
sd/ttl=0.32,其中,sd为光阑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075]
ct4/f4-ct5/f5 ct6/f6=1.21,其中,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ct5为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ct6为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0076]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3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和a
16

[0077]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3-4.3562e-027.7575e-02-7.2027e-024.3600e-02-1.7485e-024.0258e-03-3.9679e-04s42.2250e-01-4.2790e-012.3968e 00-6.1597e 009.1476e 00-7.1784e 002.1893e 00s5-8.4078e-02-1.3549e-012.9878e-01-4.0350e-012.1422e-01-1.0952e-030.0000e 00s6-2.9806e-011.6842e-012.3506e 00-1.1037e 012.3223e 01-1.7684e 010.0000e 00s7-1.7074e-01-5.2408e-017.3962e 00-4.3028e 011.2663e 02-1.9453e 021.1215e 02s8-2.7812e-01-8.5842e-018.7987e 00-2.9166e 015.1699e 01-5.0823e 012.1004e 01s9-3.7302e-01-7.4917e-017.0750e 00-2.0875e 013.4701e 01-3.6939e 012.1570e 01s10-2.4421e-011.6828e 00-5.8121e 001.4261e 01-2.1706e 011.7864e 01-5.9455e 00s11-5.9258e-023.4766e-01-8.9647e-011.4863e 00-1.4821e 008.1614e-01-1.8336e-01s127.4718e-02-1.7161e-013.0487e-01-3.9328e-013.1849e-01-1.4772e-013.0538e-02
[0078]
表3
[0079]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影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影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2a至图2b所示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摄影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80]
具体实施例2
[0081]
图3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2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摄影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082]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为凸形状,像侧面s2为凹形状。第二透镜e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为凸形状,像侧面s4为凹形状。第三透镜e3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5为凸形状,像侧面s6为凹形状。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为凸形状,像侧面s8为凸形状。第五透镜e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9为凸形状,像侧面s10为凹形状。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为凸形状,像侧面s12为凹形状。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4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
上。
[0083]
如表4所示,为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84][0085]
表4
[0086]
如表5所示,在实施例2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04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7.50mm,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1.41mm。
[0087][0088]
表5
[0089]
实施例2中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0090]
et6/ct6=1.03,其中,et6为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091]
ct3/ct5=17.7,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092]
imgh/td
×
tan(fov/2)=1.08,其中,imgh为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
半、td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轴上距离,以及fov为摄影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0093]-f1/f4=5.59,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094]
(t12 t23)/t45=29.26,其中,t12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45为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
[0095]
(r5-r4)/(r4 r5)=0.63,其中,r4为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96]
|r11-r12|/ct6=0.89,其中,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97]
sd/ttl=0.27,其中,sd为光阑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098]
ct4/f4-ct5/f5 ct6/f6=0.67,其中,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ct5为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ct6为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0099]
在实施例2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和a
16

[0100][0101][0102]
表6
[0103]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影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影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4a至图4b所示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摄影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04]
具体实施例3
[0105]
图5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3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摄影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106]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为凸形状,像侧面s2为凹形状。第二透镜e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为凸形状,像侧面s4为凹形状。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为凸形状,像侧面s6为凸形状。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为凸形状,像
侧面s8为凸形状。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9为凹形状,像侧面s10为凹形状。第六透镜e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为凸形状,像侧面s12为凹形状。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4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07]
如表7所示,为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08][0109][0110]
表7
[0111]
如表8所示,在实施例3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04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7.50mm,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1.41mm。
[0112][0113]
表8
[0114]
实施例3中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0115]
et6/ct6=1.08,其中,et6为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
心厚度。
[0116]
ct3/ct5=20.20,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117]
imgh/td
×
tan(fov/2)=1.07,其中,imgh为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td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轴上距离,以及fov为摄影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0118]-f1/f4=4.91,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119]
(t12 t23)/t45=26.85,其中,t12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45为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
[0120]
(r5-r4)/(r4 r5)=0.73,其中,r4为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121]
|r11-r12|/ct6=0.46,其中,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22]
sd/ttl=0.28,其中,sd为光阑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123]
ct4/f4-ct5/f5 ct6/f6=0.56,其中,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ct5为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ct6为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0124]
在实施例3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9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和a
16

[0125]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3-4.3467e-027.5499e-02-7.2445e-024.3571e-02-1.7476e-024.0285e-03-3.9105e-04s42.0953e-01-3.8994e-012.3506e 00-6.1828e 009.1728e 00-7.1362e 002.1802e 00s5-3.3984e-02-1.2127e-013.0002e-01-4.1481e-011.5461e-01-3.3499e-025.0814e-02s6-2.4813e-019.3442e-022.5458e 00-1.0488e 012.1969e 01-2.5131e 011.9106e 01s7-1.8406e-02-4.4189e-017.1015e 00-4.3086e 011.2766e 02-1.9125e 021.1648e 02s8-1.6704e-01-1.0051e 008.9941e 00-2.8588e 015.1728e 01-5.1770e 012.3577e 01s9-4.2364e-01-2.1474e-017.0612e 00-2.0770e 013.6058e 01-3.5823e 011.5274e 01s10-1.2884e-011.6437e 00-5.2082e 001.4516e 01-2.2324e 011.6936e 01-5.5200e 00s11-1.4843e-014.0413e-01-1.1003e 001.4157e 00-1.1918e 001.1313e 00-5.7030e-01s121.1854e-01-2.0315e-013.0640e-01-3.9166e-013.1868e-01-1.4629e-013.0080e-02
[0126]
表9
[0127]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影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影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6a至图6b所示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摄影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28]
具体实施例4
[0129]
图7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4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摄影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130]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为凸形状,像侧面s2为凹形状。第二透镜e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3为凸形状,像侧面s4为凹形状。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为凹形状,像侧面s6为凸形状。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为凸形状,像侧面s8为凸形状。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9为凹形状,像侧面s10为凹形状。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为凸形状,像侧面s12为凹形状。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4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31]
如表10所示,为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32][0133][0134]
表10
[0135]
如表11所示,在实施例4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04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7.50mm,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1.41mm。
[0136]
[0137]
表11
[0138]
实施例4中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0139]
et6/ct6=0.93,其中,et6为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140]
ct3/ct5=8.13,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141]
imgh/td
×
tan(fov/2)=1.05,其中,imgh为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td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轴上距离,以及fov为摄影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0142]-f1/f4=1.32,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143]
(t12 t23)/t45=13.04,其中,t12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45为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
[0144]
(r5-r4)/(r4 r5)=1.90,其中,r4为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145]
|r11-r12|/ct6=1.28,其中,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46]
sd/ttl=0.31,其中,sd为光阑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147]
ct4/f4-ct5/f5 ct6/f6=1.12,其中,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ct5为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ct6为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0148]
在实施例4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和a
16

[0149]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39.8571e-021.1654e-01-6.2377e-025.3586e-02-1.0522e-023.7766e-03-8.3446e-03s41.8488e-01-3.9882e-012.3952e 00-6.2317e 009.1115e 00-7.1429e 002.2606e 00s5-3.6933e-02-9.3399e-022.8373e-01-4.3075e-012.2474e-011.5535e-020.0000e 00s6-2.9967e-011.4609e-012.5822e 00-1.1073e 012.0289e 01-1.3876e 010.0000e 00s7-1.6030e-01-4.4934e-017.4809e 00-4.2676e 011.2643e 02-1.9355e 021.1992e 02s8-2.6877e-01-9.9996e-019.0426e 00-2.8728e 015.1595e 01-5.1671e 012.2083e 01s9-3.7346e-01-4.6978e-017.1087e 00-2.0812e 013.5138e 01-3.6618e 011.8071e 01s10-1.9535e-011.7122e 00-5.7062e 001.4234e 01-2.1904e 011.7709e 01-5.7541e 00s11-9.9213e-033.2119e-01-9.1764e-011.5053e 00-1.4620e 008.1366e-01-2.0012e-01s121.1218e-01-1.9086e-013.2485e-01-3.8991e-013.1154e-01-1.5101e-013.5362e-02
[0150]
表12
[0151]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影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影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8a至图8b所示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摄影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2]
具体实施例5
[0153]
图9为本技术光学成像镜头实施例5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摄影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0154]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1为凸形状,像侧面s2为凹形状。第二透镜e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为凸形状,像侧面s4为凹形状。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5为凸形状,像侧面s6为凸形状。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7为凸形状,像侧面s8为凸形状。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9为凹形状,像侧面s10为凹形状。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为凸形状,像侧面s12为凹形状。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4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55]
如表13所示,为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56][0157][0158]
表13
[0159]
如表14所示,在实施例5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04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7.50mm,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1.41mm。
[0160][0161]
表14
[0162]
实施例5中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0163]
et6/ct6=0.90,其中,et6为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164]
ct3/ct5=3.38,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165]
imgh/td
×
tan(fov/2)=1.04,其中,imgh为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td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轴上距离,以及fov为摄影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0166]-f1/f4=3.17,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0167]
(t12 t23)/t45=29.31,其中,t12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t45为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厚度。
[0168]
(r5-r4)/(r4 r5)=0.55,其中,r4为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169]
|r11-r12|/ct6=1.89,其中,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70]
sd/ttl=0.29,其中,sd为光阑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171]
ct4/f4-ct5/f5 ct6/f6=1.16,其中,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ct5为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ct6为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
[0172]
在实施例5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和a
16

[0173]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3-4.0272e-027.7936e-02-7.2005e-024.3576e-02-1.7498e-024.0230e-03-3.9306e-04s41.9369e-01-4.2733e-012.3980e 00-6.1656e 009.1440e 00-7.1684e 002.2175e 00s5-8.3515e-02-1.4015e-012.9912e-01-3.9977e-012.2130e-015.0320e-030.0000e 00s6-2.9401e-011.7605e-012.3448e 00-1.0992e 012.3365e 01-1.7326e 010.0000e 00s7-1.6958e-01-5.1981e-017.3956e 00-4.3040e 011.2669e 02-1.9392e 021.1496e 02s8-2.7459e-01-8.5675e-018.8194e 00-2.9114e 015.1749e 01-5.0826e 012.1047e 01s9-3.7127e-01-7.2782e-017.1114e 00-2.0797e 013.4878e 01-3.6722e 012.1193e 01
s10-2.4435e-011.6755e 00-5.8140e 001.4267e 01-2.1698e 011.7866e 01-5.9618e 00s11-5.7263e-023.4932e-01-8.9872e-011.4830e 00-1.4844e 008.1562e-01-1.8182e-01s127.9952e-02-1.7025e-013.0709e-01-3.9210e-013.1854e-01-1.4827e-012.9826e-02
[0174]
表12
[0175]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影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影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0a至图10b所示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摄影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76]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