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住宅的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21:44: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防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住宅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2.装配式住宅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住宅。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现有的装配式住宅的减震装置多安装在住宅本体下方,不利于在震后观察其内部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便于在装配式住宅振动之后对减震装置内部损耗进行查看,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住宅的减震装置。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住宅的减震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装配式住宅的减震装置,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内倾斜设置有多根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底端均通过一下节点板与所述外框架连接;各所述支撑件顶端共同连接有上节点板,所述上节点板背离各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消能梁段,所述消能梁段远离所述上节点板的一端与所述外框架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配式住宅产生振动时,一方面通过消能梁段的非弹性变形进行耗能,另一方面消能梁段首先发生剪切屈服,很好地保护支撑件不屈曲或屈曲滞后。多根倾斜设置的支撑件能够消耗振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以保证整体装配的柱子、梁、墙体等主构件的完好。同时,外框架内倾斜安装的偏心支撑结构,便于在建筑产生振动后观察减震装置的损耗情况。
7.可选的,所述上节点板上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远离所述上节点板的一端与所述外框架相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件进一步有利于缓冲、消耗建筑发生振动时产生的能量,从而提高整体式安装的主构件的稳定性。
9.可选的,各所述支撑件均设置为屈曲约束支撑。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屈曲约束支撑一方面可以避免普通支撑拉压承载力差异显著的缺陷,另一方面具有金属阻尼器的耗能能力,可以在结构中充当“保险丝”,使得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范围内。
11.可选的,各所述屈曲约束支撑外表面设置有吊耳。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耳便于屈曲约束支撑的安装,安装时吊耳内直接穿入吊索进行吊装。
13.可选的,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下预埋件与上预埋件,所述下节点板通过所述下预
埋件与所述外框架相连接,所述消能梁段通过所述上预埋件与所述外框架相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埋件是预先预埋在隐蔽工程内的构件,也就是浇筑结构时设置的构件,用于建造上部结构时的叠合;上预埋件与下预埋件的设置有利于下节点板和消能梁段的安装固定。
15.可选的,所述消能梁段设置为工字型钢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字型钢梁具有较高的强度,从而提高支撑时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工字型钢梁腹板之间设置有多块肋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肋板有助于保证塑性变形过程中消能梁段的腹板不发生局部屈曲。
19.可选的,所述消能梁段通过下连接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上节点板上,所述消能梁段通过上连接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使消能梁段便于拆装,从而有利于发生振动损耗时进行及时跟换。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在装配式住宅产生振动时,一方面通过消能梁段的非弹性变形进行耗能,另一方面消能梁段首先发生剪切屈服,很好地保护支撑件不屈曲或屈曲滞后。多根倾斜设置的支撑件能够消耗振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以保证整体装配的柱子、梁、墙体等主构件的完好。同时,外框架内倾斜安装的偏心支撑结构,便于在建筑产生振动后观察减震装置的损耗情况;
23.2.缓冲件进一步有利于缓冲、消耗建筑发生振动时产生的能量,从而提高整体式安装的主构件的稳定性;
24.3.预埋件是预先预埋在隐蔽工程内的构件,也就是浇筑结构时设置的构件,用于建造上部结构时的叠合;上预埋件与下预埋件的设置有利于下节点板和消能梁段的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配式住宅的减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a-a处剖视图。
27.附图标记:1、外框架;2、支撑件;3、下节点板;4、上节点板;5、消能梁段;6、缓冲件;7、吊耳;8、上预埋件;9、下预埋件;10、肋板;11、下连接板;12、上连接板;13、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住宅的减震装置。参照图1和图2,一种装配式住宅的减震装置,包括外框架1,外框架1为住宅本体的混凝土外框架1,外框架1内倾斜设置有多根支撑件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的个数选用为两个。两根支撑件2构成倒“v”字型结构,在房屋发生振动时通过支撑件2的支撑来消耗地震作用的能量,以保证柱子、梁、墙体等主构件的完好。
30.两支撑件2下端分别通过下节点板3连接至外框架1内底部与侧壁的直角交界处,
两支撑件2上端共同连接有上节点板4,具体安装时,下节点板3与外框架1之间可通过膨胀螺丝连接。支撑件2下端与下节点板3之间直接焊接或通过连接板螺栓连接,支撑件2上端与上节点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之相同。
31.上节点板4顶端连接有消能梁段5,在房屋发生振动时,消能梁段5屈服后支撑件2的结构仍然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通过消能梁段5的破坏来消耗地震作用的能量,提高建筑的抗震效果。安装时,消能梁段5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上节点板4,便于消能梁段5的更换。
32.消能梁段5顶端连接在外框架1内顶部,安装时,消能梁段5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外框架1,便于消能梁段5的更换。
33.上节点板4侧壁通过缓冲件6连接在外框架1内侧壁上,缓冲件6选用为阻尼器,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进一步的,阻尼器选用粘滞阻尼器,达到更好减震效果的同时为上节点板4提供部分位移补偿,使上节点板4保持相对稳定。具体安装时,粘滞阻尼器水平设置,粘滞阻尼器的左右连接体分别连接上节点板4侧壁与外框架1内侧壁。
34.在使用过程中,消能梁段5与两根支撑件2构成y型偏心支撑结构,偏心支撑结构在弹性阶段具有较高的刚度与强度。在房屋发生振动时,一方面通过消能梁段5的非弹性变形进行耗能,另一方面消能梁段5首先发生剪切屈服,很好地保护支撑件2不屈曲或屈曲滞后,从而有效地保持结构抗震能力并相应地延长抗震持续时间。进一步的,通过缓冲件6的动作,能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本设计方案中,通过外框架1内偏心支撑结构与缓冲件6的配合,能够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并便于观察震后损坏情况,对于整体结构中首先发生剪切屈服的消能梁段5使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上节点板4与外框架1之间,便于震后对于损坏的消能梁段5的更换。
35.进一步的,支撑柱为屈曲约束支撑,屈曲约束支撑由芯板、填充材料、外套筒组成,屈曲约束支撑仅芯板与其他构件连接,所受的荷载全部由芯板承担,外套筒和填充材料仅约束芯板受压屈曲,使芯板在受拉和受压下均不能进入屈服,因而,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性能优良。屈曲约束支撑一方面可以避免普通支撑拉压承载力差异显著的缺陷,另一方面具有金属阻尼器的耗能能力,可以在结构中充当“保险丝”,使得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范围内。因此,屈曲约束支撑的应用,可以全面提高减振装置在中震和大震下的抗震性能。进一步的,在上节点板4和下节点板3前后侧壁上对应屈曲约束支撑的芯板设置加强板13,加强上节点板4和下节点板3与支撑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36.屈曲约束支撑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吊耳7,吊耳7便于屈曲约束支撑的安装,安装时吊耳7内直接穿入吊索进行吊装。在本实施例中,单根屈曲约束支撑外表面沿长度设置有两个吊耳7,从而提高吊装的稳定性。
37.外框架1内部设置有下预埋件9与上预埋件8,预埋件是预先预埋在隐蔽工程内的构件,也就是浇筑结构时设置的构件,用于建造上部结构时的叠合;上预埋件8与下预埋件9的设置有利于下节点板3和消能梁段5的安装固定。下节点板3通过下预埋件9连接在外框架1上,安装时,下节点板3焊接在下预埋件9上。
38.消能梁段5顶部通过上预埋件8连接外框架1内顶部,安装时,消能梁段5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上预埋件8。
39.进一步的,消能梁段5设置为“工”字型钢梁,消能梁段5下连接板11可拆卸设置在上节点板4上,消能梁段5通过上连接板12可拆卸设置在外框架1上。下连接板11底端与上节
点板4顶端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上连接板12顶端与外框架1内底部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上连接板12与下连接板11使消能梁段5便于拆装。
40.消能梁段5腹板两侧竖直设置有多块水平肋板10,肋板10保证塑性变形过程中消能梁段5的腹板不发生局部屈曲。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配式住宅的减震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装配式住宅产生振动时,本技术中的减振装置一方面通过消能梁段5的非弹性变形进行耗能,另一方面消能梁段5首先发生剪切屈服,很好地保护支撑件2不屈曲或屈曲滞后。多根倾斜设置的支撑件2同时能够消耗振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以保证整体装配的柱子、梁、墙体等主构件的完好。同时,外框架1内倾斜安装的偏心支撑结构,便于在建筑产生振动后观察减震装置的损耗情况。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