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用途火针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08:32: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途火针。


背景技术:

2.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火针是我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之一,具有调和阴阳、温通经络、补中益气、强身益寿等作用。火针疗法需要将铁制的火针用酒精炉等烧至通红,之后再刺激皮肤以达到理疗的目的。
3.但由于火针的针体纤细,且在加热过程中整体温度较高,因此在使用中不方便握持,需要借助外部器具将针体夹持才可以使用;而且在临床使用中,有时依据针刺部位及刺激强度的不同,会选用粗细各异的针头;或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平头针、尖头针等。因此,在更换针头时,现有的器具无法对每次插入的针头进行定位,即每次插入的针头在器具内的位置不统一,会有轻微差距,由此会造成操作的误差。
4.并且,现有器具无法使针头重复多次使用。即当同一根火针头在重复多次使用后,会造成其在器具内的位置偏移,此时就需要操作者手动将针头扶正,进行位置调节,此举会增加了人工操作的步骤,降低了工作效率。
5.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夹持以及方便更换针体的火针理疗器具。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火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火针不便夹持及更换而导致的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8.一种多用途火针,包括隔热针柄、中段管以及具有通孔的固定旋钮,其中,所述固定旋钮、所述中段管和所述隔热针柄依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9.所述中段管与所述固定旋钮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卡针棒,所述卡针棒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卡针棒位于所述通孔内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放置针头的针头孔,所述卡针棒的端部还设置有至少一条直槽,所述直槽与所述针头孔连通,且所述直槽沿着所述卡针棒长度方向延伸将所述卡针棒的端头分割成至少两份卡紧块;
10.所述固定旋钮在与所述中段管紧固连接后挤压所述卡紧块令其合拢并夹紧针头。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段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旋钮和所述隔热针柄内壁均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咬合的内螺纹,所述固定旋钮和所述隔热针柄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咬合与所述中段管螺旋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段管上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卡紧棒的一端设置在安装凹槽内并与所述中段管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一面与所述固定旋钮的内部固定连接,另一面在所述通孔内突出隆起。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块突出隆起的部分到所述安装凹槽之
间的距离与所述卡紧棒的长度相等。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热针柄上设置有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感应头设置在所述隔热针柄内部;
16.放置针头的所述针头孔贯穿所述卡紧棒以及所述中段管,且所述针头孔的位置与所述温度计的感应头的位置对应。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旋钮、中段管和隔热针柄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并将火针头通过卡针棒固定在此整体内部。使得操作人员从外部握持隔热针柄即可操作火针进行使用,避免了火针过烫不便握持的问题,提高了操作的稳定性,降低了治疗风险。
19.另外,本装置利用固定旋钮挤压卡紧块的方式来对火针进行固定,当固定旋钮与中段管断开连接时,卡紧块自动分离,进而松开火针,使得更换火针时非常方便,一人可多次重复使用。既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步骤,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节省医疗资源。此外,隔热针柄上设置有耐高温温度计,通过温度测量,使治疗量化,提高治疗的精确度及临床疗效。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的放大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24.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25.1、隔热针柄;2、中段管;3、通孔;4、固定旋钮;5、卡针棒;6、针头孔;7、直槽;8、卡紧块;9、安装凹槽;10、弧形块;11、耐高温温度计;12、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途火针,包括隔热针柄1、中段管2以及具有通孔3的固定旋钮4,其中,固定旋钮4、中段管2和隔热针柄1依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28.在中医疗法中,利用火针刺入人体穴位是治疗疾病,康复保健的一种方法。在目前,通过手持针或使用简易夹具夹持火针的方法来操作火针时会出现多种不便,如针体太烫不便握持;夹具过于简单导致每次更换时针头位置不固定;横向使用夹具(夹具的夹头与针体呈垂直状态)导致针尖不稳等问题。因此,对于此类问题,提供一种多用途火针,通过利用固定旋钮4、中段管2和隔热针柄1依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来对火针进行夹持,通过握持外部中段管2或固定旋钮4,避免了与针体直接接触,防止针体过烫伤害操作者的问题。
29.另外,在中段管2与固定旋钮4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卡针棒5,卡针棒5的另一端设置在通孔3内,卡针棒5位于通孔3内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放置针头的针头孔6,卡针棒5的此端部还设置有至少一条直槽7,直槽7与针头孔6连通,且直槽7沿着卡针棒5长度方向延伸将卡针棒5的此端头分割成至少两份卡紧块8。固定旋钮4在与中段管2紧固连接后挤压卡紧块8令其合拢以此夹紧针头。
30.由于在临床使用中,有时依据针刺部位、及刺激强度的不同,会选用粗细各异,针头类型不同的火针,因此,火针需要频繁的更换,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
31.由此,本装置设置有卡针棒5,并在卡针棒5的端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直槽7和针头孔6,通过直槽7和针头孔6将卡针棒5的端部分割成至少两份卡紧块8(针头孔6与直槽7不贯穿卡针棒5,直在卡针棒5上延伸一端距离。例如:卡针棒5长5cm,针头孔6与直槽7向下延伸1cm,使得卡针棒5端部向下1cm的长度形成卡紧块8,用于夹紧火针。对于针头孔6和直槽7的延伸长度可依据火针的长度进行选择,但火针必须在夹紧后其针头穿过通孔3延伸至外部)
32.而对于卡针棒5对火针夹紧的原理,是在通孔3内设置有弧形块10,弧形块10一面与固定旋钮4的内部固定连接,另一面在通孔3内突出隆起。通过设置在通孔3内的弧形块10对卡紧块8进行推挤形成夹紧。
33.首先将火针插入卡针棒5的端部的针头孔6内,之后在中段管2的端部盖上固定旋钮4,此时保证火针针头穿过固定旋钮4上的通孔3。
34.由于所述中段管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旋钮4和所述隔热针柄1内壁均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咬合的内螺纹,所述固定旋钮4和所述隔热针柄1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咬合与所述中段管2螺旋连接。因此,固定旋钮可通过慢慢旋转与中段管螺旋连接。
35.当固定旋钮4在中段管2上旋转推进时,其内部的弧形块10也会随之移动,向卡针棒5的端部靠近,直至弧形块10上的凸起部分接触到卡紧块8的端部边缘,此时就会将卡紧块8慢慢推挤,形成合拢,最终将位于针头孔6内的火针夹紧。
36.而想要取下火针时,将固定旋钮4旋转取下,此时其内部的弧形块10远离卡紧块8,此时卡紧块8就会相互远离,将火针松开。
37.整个装卸火针的过程全程通过弧形块10推动卡紧块8的方式进行,可完全不接触针体,极大的避免了烫伤和针头的扎伤,降低了可能产生的交叉感染的风险。
38.本装置中,对与卡紧棒5的固定,可通过两个方便来限制。
39.1、在中段管2上设置安装凹槽9,卡紧棒5远离针头孔的一端通过设置在安装凹槽9内与中段管2连接。安装凹槽9是中部凹陷,两端直立的凹槽,其可限制卡针棒5无法在安装凹槽9此端面上前后左右的移动,令其只能沿着中段管2的长度方向移动(此时的移动就是将卡针棒5装上中段管2和将卡针棒5卸下中段管2的操作),且存在安装凹槽9底面的限制,卡针棒5在沿着中段管2长度方向移动时,其移动距离也是有限的。
40.2、弧形块10突出隆起的部分到安装凹槽9之间的距离与卡紧棒5的长度相当。此举是令固定旋钮4在固定牢固的能够通过弧形块10将卡紧棒5抵紧在安装凹槽9的底面上。若弧形块10突出隆起的部分到安装凹槽9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卡紧棒5的长度,那么当固定旋钮4旋紧时,弧形块10仍无法接触到卡紧棒5,就无法对卡紧棒5进行抵紧固定。
41.另外,在隔热针柄1上设置有耐高温温度计11,耐高温温度计11的感应头设置在隔热针柄1内部。通过耐高温温度计11能够实时了解火针被火烧时的具体问题,方便操作者对
火针的温度的把握,有利于治疗的效果。
42.在具体设置时,可通过将放置针头的针头孔6贯穿卡紧棒5以及中段管2,且针头孔6的位置与耐高温温度计11的感应头的位置对应。此时火针的尾部穿过针头孔直接与耐高温温度计11的感应头接触,减少热量损耗,使得测量准确度更高。
43.由于位于卡紧棒5上的针头孔6的直径小于卡紧棒5的直径,因此,针头孔6的直径也小于安装凹槽9的直径,因此当针头孔6贯穿安装凹槽9时,卡紧棒5仍可设置在安装凹槽9内,不会掉落。
44.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