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复合型保温板及建筑用现浇内置无冷桥保温墙体结构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07:45: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复合型保温板及建筑用现浇内置无冷桥保温墙体结构系统,属于保温墙体结构用保温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钢丝网架板夹芯保温体系集保温隔热功能与围护结构功能于一体,墙体不需另行采取保温措施即可满足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现有钢丝网架板夹芯保温体系内部设置保温层,保温层直接与混凝土墙体连接,导致保温层的隔热效果差,且现有的保温层的防火等级低,需要改变保温层的生产工艺才能够提高保温层的防火等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隔热效果好,且能够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提高防火等级的复合型保温板及建筑用现浇内置无冷桥保温墙体结构系统。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复合型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板主体以及设置在保温板主体外侧的隔热层,隔热层将整个保温板主体包覆在内,隔热层的材质为二氧化硅气凝胶涂层或中空陶瓷微珠纳米陶瓷涂层。
5.优选的,所述的隔热层的厚度为2~4mm。
6.优选的,所述的保温板主体设置有若干层,每相邻的两层保温板主体之间设置有粘合剂层。
7.优选的,所述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mm。
8.优选的,所述的粘合剂层为二氧化硅气凝胶涂层或中空陶瓷微珠纳米陶瓷涂层。
9.优选的,所述的保温板主体由若干块拼接而成,每相邻的两块所述保温板主体之间均设置有企口对接机构。
10.优选的,所述的企口对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相邻两块保温板主体上的对接台以及对接槽,对接台伸入到对应的对接槽内。
11.建筑用现浇内置无冷桥保温墙体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墙体、上述的复合型保温板以及外保护层,外保护层内设置有钢丝网架,钢丝网架与复合型保温板和混凝土墙体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复合保温板的保温板主体外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为二氧化硅或中空陶瓷微珠纳米陶瓷隔热保温涂料,能在物体表面形成由封闭微珠连接在一起的三维网络空心结构,形成了一个个叠夹的静态空气组,也就是一个个隔热保温单元,可以有效阻止热量传导,隔热保温,热反射率为90%以上,可以大量的反射红外线,防止红外线对墙体进行加热,能有效抑制太阳和红外线的辐射热和热量传导,隔热保温抑制效率可达90%左右,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提升至a级防火等级,同等节能标准下大幅减少保温板主体厚度。
14.本建筑用现浇内置无冷桥保温墙体结构系统的保温性能好,能够满足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保温需求,无冷热桥设计,阻断雨水侵蚀,抗震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15.图1为复合型保温板的俯视示意图。
16.图2为建筑用现浇内置无冷桥保温墙体结构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17.图3为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18.图4为连接件座的立体示意图。
19.图5为压紧件的立体示意图。
20.图6为压紧件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21.图7为压紧件与l形杆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22.图8为实施例2中复合型保温板的俯视示意图。
23.图中:1、混凝土墙体2、保温层201、对接台202、对接槽3、外保护层4、钢丝网架5、连接件6、外对接管601、锁止部602、锁止台7、压紧盘8、连接筒9、加强板10、支撑筒11、支撑盘12、内对接管1201、支撑台1202、支撑部13、卡槽1301、导入部1302、弯折部1303、倒钩14、安装孔15、l形杆16、隔热层17、粘结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5.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6.复合型保温板,包括保温板主体以及设置在保温板主体外侧的隔热层16,隔热层16将整个保温板主体包覆在内,隔热层16的材质为二氧化硅气凝胶涂层或中空陶瓷微珠纳米陶瓷涂层。本复合保温板的保温板主体外设置有隔热层16,隔热层16为二氧化硅或中空陶瓷微珠纳米陶瓷隔热保温涂料,能在物体表面形成由封闭微珠连接在一起的三维网络空心结构,形成了一个个叠夹的静态空气组,也就是一个个隔热保温单元,可以有效阻止热量传导,隔热保温,热反射率为90%以上,可以大量的反射红外线,防止红外线对墙体进行加热,能有效抑制太阳和红外线的辐射热和热量传导,隔热保温抑制效率可达90%左右,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提升至a级防火等级,同等节能标准下大幅减少保温板主体厚度。
27.实施例1
28.如图1所示:保温板主体为一整块保温板,或由两块保温板主体通过粘贴方式上下合并成一块完整的保温板主体。在本实施例中,保温板主体有且仅有一层。
29.在传统保温板表面(六面)喷涂2~4mm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涂层或中空陶瓷微珠纳米陶瓷涂层,形成隔热层16,使xps、eps等b级防火材料,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提升至a级防火等级,同等节能标准下大幅减少保温板主体的厚度。保温板主体涂刷有二氧化硅或中空陶瓷微珠纳米陶瓷隔热保温涂料,涂料主要原材料是纳米空心微珠、高级乳液、二氧
化钛等物质组成,其中涂料中的纳米空心微珠含量至少要在80%以上,这样的涂料涂刷后能在物体表面形成由封闭微珠连接在一起的三维网络空心结构,形成了一个个叠夹的静态空气组,也就是一个个隔热保温单元,可以有效阻止热量传导,隔热保温,热反射率为90%以上,可以大量的反射红外线,防止红外线对墙体进行加热,能有效抑制太阳和红外线的辐射热和热量传导,隔热保温抑制效率可达90%左右。保温板主体满足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保温需求,无冷热桥设计,阻断雨水侵蚀,抗震性能优异。
30.在每相邻的两块保温板主体之间内设置有企口对接机构,企口对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保温板主体上的对接台201以及对接槽202,各保温板主体上均并排设置有两个对接台201,对接槽202与对接台201一一对应,各对接台201均设置在对应的对接槽202内。
31.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用现浇内置无冷桥保温墙体结构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墙体1、上述的复合型保温板以及外保护层3,外保护层3内设置有钢丝网架4,钢丝网架4与复合型保温板和混凝土墙体1之间通过连接件5相连。本建筑用现浇内置无冷桥保温墙体结构系统的保温性能好,能够满足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保温需求,无冷热桥设计,阻断雨水侵蚀,抗震性能优异。复合型保温板在混凝土墙体1与外保护层3之间形成保护层2。
32.连接件5包括连接件座以及压紧件,连接件座和压紧件分别设置在保温层2的两侧,连接件座的一端与钢丝网架4相连,另一端穿过保温层2并与压紧件可拆卸的连接,连接件座与压紧件之间设置有自锁组件。本建筑用现浇内置无冷桥保温墙体结构系统连接件座和压紧件相配合夹紧保温层2,连接件座与压紧件之间设置有自锁组件,连接件座与压紧件之间通过自锁组件相连,进而方便调节连接件座与压紧件之间的间距,以夹紧不同厚度的保温层2,仅仅通过一种连接件即可满足不同厚度的保温层2的安装,连接件的适应范围广,且可以提前采购或订购连接件,有利于加快工期。
33.混凝土墙体1和外保护层3设置在保温层2的两侧,钢筋网架4设置在外保护层3内,且钢筋网架4与保温层2间隔设置。连接件5的一端与钢筋网架4相连,另一端穿过保温层2后伸入到混凝土墙体1内。
34.其中,钢筋网架4为低碳钢镀锌网片,采用现浇内置体系的点式连接方式固定外侧钢丝网架4,并对连接件5及钢丝网架4喷涂2~4mm的二氧化硅涂层或中空陶瓷微珠纳米陶瓷涂层,降低金属和连接件5的导热系数。在连接件5空腔内部填充聚氨酯发泡,阻断冷桥传导,钢丝网架4与保温板2之间间距可调整。
35.每相邻的两保温层2之间通过企口连接,其中一块保温层2上设置有燕尾台,另一块保温层2上设置有燕尾槽,燕尾台嵌设于燕尾槽内,保温层2之间拼接无缝隙,结构无冷热桥设计。
36.连接件5为增强型复合尼龙塑料,连接件5为非金属材质,强度指标与金属材质相当。
37.如图3所示:连接件5包括连接件座以及压紧件,压紧件的一端设置在混凝土墙体1内,另一端伸入到保温层2内,连接件座的一端设置在外保护层3内,并与钢筋网架4相连,另一端伸入到压紧件内,压紧件与连接件座之间设置有自锁组件。
38.如图4所示:连接件座包括支撑盘11、支撑筒10以及内对接管12,支撑筒10和内对接管12分别设置在支撑盘11的两侧,且支撑筒10和内对接管12均与支撑盘11同轴设置,并
均与支撑盘11固定连接。
39.支撑筒10的外径小于支撑盘11的直径,支撑筒10的内径大于内对接管12的外径。支撑筒10的一端与支撑盘11对应的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卡槽13,卡槽13环绕支撑筒10间隔均布有四个。
40.卡槽13包括导入部1301、弯折部1302以及倒钩1303,导入部1301沿支撑筒10的轴向设置,导入部1301靠近支撑盘11的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与导入部1301垂直的弯折部1302,四个卡槽13的弯折部1302的弯折方向相同。弯折部1302靠近导入部1301的一端设置有倒钩1303,倒钩1303设置在弯折部1302远离支撑盘11的一侧。弯折部1302可以沿导入部1301间隔设置若干个。
41.钢筋网架4的钢筋进入到导入部1301的底部后,再进入到弯折部1302内,倒钩1303对钢筋进行阻挡,保证钢筋卡在弯折部1302内,从而实现了支撑筒10与钢筋的连接。
42.内对接管12外壁设置有支撑部1202,支撑部1202沿内对接管12外壁并排设置有若干个,各支撑部1202的直径均沿靠近支撑盘11的方向逐渐增大,并在各支撑部1202靠近支撑盘11的一端形成支撑台1201,各支撑台1201沿内对接管12的轴向间隔均布。
43.如图5~6所示:压紧件包括连接筒8、压紧盘7以及外对接管6,连接筒8和外对接管6设置在压紧盘7的两侧,连接筒8与外对接管6均与压紧盘7同轴连接,压紧盘7与支撑盘11同轴且间隔设置,压紧盘7的直径与支撑盘11的直径相等。连接筒8的外径小于压紧盘7的直径,内径大于外对接管6的外径,连接筒8的端面与压紧盘7的端面同轴连接。外对接管6与压紧盘7同轴连接。
44.压紧件还包括加强板9,加强板9的一侧与连接筒8的外壁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压紧盘7固定连接,加强板9环绕连接筒8间隔均布有若干块,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9环绕连接筒8间隔均布有四块。
45.连接筒8上设置有安装孔14,安装孔14为沿连接筒8的直径方向设置的通孔,安装孔14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块加强板9之间。
46.外对接管6内壁设置有锁止部601,锁止部601沿外对接管6的轴向并排设置有两个,各锁止部601的直径均为沿压紧盘7的方向逐渐减小,并在各锁止部601靠近压紧盘7的一端形成锁止台602。锁止台602与支撑台1201形成自锁组件。
47.通过连接件5压紧保温层2时,首先将连接件座的支撑筒10与钢筋网架4的钢筋对接,使钢筋卡入到卡槽13的弯折部1302内,然后将内对接管12插入到外对接管6内,并锁止台602与对应的支撑台1201之间实现自锁,以保证压紧盘7与支撑盘11相配合夹紧保温层2,实现了保温层2与钢筋网架4的固定,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以在保温层2的两侧形成混凝土墙体1以及外保护层3。
48.现有的保温体系需要使用金属连接件贯彻保温板,为此产生冷桥,不能满足超低能耗和近零碳建筑保温要求,并存着漏浆、空鼓、位移、上浮等弊端。本建筑用现浇内置无冷桥保温墙体结构系统连接件可适应任意钢丝网架4尺寸规格,并可以调整钢丝网架4与保温层2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设计要求,取消传统的金属连接杆,无物理传导冷桥产生,用强化尼龙复合材质代替现有塑料或金属连接紧固方式,降低连接件导热系数,并采用聚氨酯发泡方式填充连接件内部空腔,阻断内部冷桥产生。
49.如图1和7所示:混凝土墙体1内还预埋有l形杆15,l形杆15的一端预埋在混凝土墙
体1内,另一端伸入对应的连接件5的安装孔14内,起到支撑模板的作用,防止保温板位移和上浮的。
50.连接件可适应任意钢丝网片尺寸规格,并可以调整钢丝网架4与保温层2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设计要求,取消传统的金属连接杆,无物理传导冷桥产生,用强化尼龙复合材质代替现有塑料或金属连接紧固方式,降低连接件导热系数,并采用聚氨酯发泡方式填充连接件内部空腔,阻断内部冷桥产生。并通过l型金属杆与墙体钢筋主体捆扎在一起,形成保温与建筑同寿命结构,同时l型金属杆起到支撑模板的功能,代替传统模板支撑件,通过改变保温板结构减少保温板厚度降低对墙体的负载,提高保温层的安全性。
51.实施例2
52.如图8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保温板主体设置有两层,相邻的两层保温板主体之间设置有粘合剂层17,粘合剂层17为2mm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涂层或中空陶瓷微珠纳米陶瓷涂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