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07:39: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


背景技术:

2.随着城镇化时期的快速变革与来临,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化愈发加速建筑工业化和低碳节能的汇聚融合,促使建筑功能趋向一体化发展,并实现建筑墙体保温与主体结构同步驱动。这意味着建筑低碳时代,推行结构与节能的多功能装饰一体化技术势在必行。
3.在公告号为cn206655349u的中国专利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包括预埋在墙体内的固定件,还包括预制箱体,所述的预制箱体包括面板,所述的面板四围固定连接有四个边框,四个所述的边框在面板两侧面分别围成一个开口盒体,分别为面盒和内盒,所述的内盒朝向墙体安装;所述的面板和墙面之间还有防水层;所述的边框上还连接有带孔的扣件,所述的扣件安装在固定件上。该实用新型实现了建筑墙体保温、防水、装饰、主体结构同步进行施工,在墙体建筑的时候预埋下部分构件,实现建筑低碳节能的绿色方向发展。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饰墙体结构复杂,不方便快速安装和拆卸,且上述装饰墙体防水保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包括本体、安装框以及连接装置和防水保温装置;
7.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安装板、卡块、卡槽、保温腔、保温管、上连接块、连接板、下连接块和连接槽,所述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框的一端固定连接卡块;
8.所述防水保温装置包括保温板、隔热板、阻燃板、降噪板、防水膜和装饰面板,所述安装框的一侧设置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板固定连接本体的一侧,然后将安装框带动卡块与安装板内部的卡槽相互卡合,从而将安装框与本体对齐,将相邻两个本装置通过上连接块和连接板与下连接块内部的连接槽相互配合,从而将相邻两个本装置进行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卡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框带动卡块与安装板内部的卡槽相互卡合,从而将安装框与本体对齐。
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的顶端固定连接上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连接使用。
14.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的底端固定连接下连接块,所述下连接块的底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配合连接连接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连接使用。
16.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的一侧设置有阻燃板,所述阻燃板的一侧设置有降噪板,所述降噪板的一侧设置有防水膜,所述防水膜的一侧设置有装饰面板。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热板降低热量散发,通过阻燃板和降噪板,减小噪音传播并提高抗阻燃能力,通过防水膜和装饰面板,提高防水效果。
1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的内部设置有保温腔,所述保温腔的内部设置有保温管,所述保温腔的内部填充有保温棉。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保温腔内部的保温管以及保温棉,从而提高墙体的保温效果,通过保温板加强保温效果。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申请中,将安装板固定连接本体的一侧,然后将安装框带动卡块与安装板内部的卡槽相互卡合,从而将安装框与本体对齐,将相邻两个本装置通过上连接块和连接板与下连接块内部的连接槽相互配合,从而将相邻两个本装置进行连接;
22.2、本申请中,通过保温腔内部的保温管以及保温棉,从而提高墙体的保温效果,通过保温板加强保温效果,通过隔热板降低热量散发,通过阻燃板和降噪板,减小噪音传播并提高抗阻燃能力,通过防水膜和装饰面板,提高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本体;2、安装板;3、卡块;4、卡槽;5、安装框;6、保温腔;7、保温管;8、上连接块;9、连接板;10、下连接块;11、连接槽;12、保温板;13、隔热板;14、阻燃板;15、降噪板;16、防水膜;17、装饰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28.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包括本体1、安装框5以及连接装置和防水保温装置;
29.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安装板2、卡块3、卡槽4、保温腔6、保温管7、上连接块8、连接板9、下连接块10和连接槽11,所述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安装板2,所述安装框5的一端固定连接卡块3;
30.所述防水保温装置包括保温板12、隔热板13、阻燃板14、降噪板15、防水膜16和装饰面板17,所述安装框5的一侧设置有保温板12,所述保温板12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13。
31.所述安装板2的内部开设有卡槽4,所述卡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卡块3;
32.所述安装框5的顶端固定连接上连接块8,所述上连接块8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板
9;
33.所述安装框5的底端固定连接下连接块10,所述下连接块10的底部开设有连接槽11,所述连接槽11配合连接连接板9;
34.所述隔热板13的一侧设置有阻燃板14,所述阻燃板14的一侧设置有降噪板15,所述降噪板15的一侧设置有防水膜16,所述防水膜16的一侧设置有装饰面板17;
35.所述安装框5的内部设置有保温腔6,所述保温腔6的内部设置有保温管7,所述保温腔6的内部填充有保温棉。
36.本实施例中一种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的使用原理为:首先将安装板2固定连接本体1的一侧,然后将安装框5带动卡块3与安装板2内部的卡槽4相互卡合,从而将安装框5与本体1对齐,将相邻两个本装置通过上连接块8和连接板9与下连接块10内部的连接槽11相互配合,从而将相邻两个本装置进行连接,通过保温腔6内部的保温管7以及保温棉,从而提高墙体的保温效果,通过保温板12加强保温效果,通过隔热板13降低热量散发,通过阻燃板14和降噪板15,减小噪音传播并提高抗阻燃能力,通过防水膜16和装饰面板17,提高防水效果。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包括,其特征是:包括本体(1)、安装框(5)以及连接装置和防水保温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安装板(2)、卡块(3)、卡槽(4)、保温腔(6)、保温管(7)、上连接块(8)、连接板(9)、下连接块(10)和连接槽(11),所述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安装板(2),所述安装框(5)的一端固定连接卡块(3);所述防水保温装置包括保温板(12)、隔热板(13)、阻燃板(14)、降噪板(15)、防水膜(16)和装饰面板(17),所述安装框(5)的一侧设置有保温板(12),所述保温板(12)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板(2)的内部开设有卡槽(4),所述卡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卡块(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框(5)的顶端固定连接上连接块(8),所述上连接块(8)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板(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框(5)的底端固定连接下连接块(10),所述下连接块(10)的底部开设有连接槽(11),所述连接槽(11)配合连接连接板(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其特征是:所述隔热板(13)的一侧设置有阻燃板(14),所述阻燃板(14)的一侧设置有降噪板(15),所述降噪板(15)的一侧设置有防水膜(16),所述防水膜(16)的一侧设置有装饰面板(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框(5)的内部设置有保温腔(6),所述保温腔(6)的内部设置有保温管(7),所述保温腔(6)的内部填充有保温棉。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碳节能建筑防水保温装饰墙体,包括本体、安装框以及连接装置和防水保温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安装板、卡块、卡槽、保温腔、保温管、上连接块、连接板、下连接块和连接槽,所述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框的一端固定连接卡块。本申请将安装板固定连接本体的一侧,然后将安装框带动卡块与安装板内部的卡槽相互卡合,从而将安装框与本体对齐,将相邻两个本装置通过上连接块和连接板与下连接块内部的连接槽相互配合,从而将相邻两个本装置进行连接,方便快速安装和拆卸。方便快速安装和拆卸。方便快速安装和拆卸。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 刘琼琼 汤亚运 陈春杨 徐从浩 徐沛林 周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晨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5
技术公布日:2022/1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