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悬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9 19:36: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特别是用于叉车的座椅装置,该座椅装置具有第一弹簧部件和第二弹簧部件,车辆座椅被布置在第一弹簧部件上,第二弹簧部件能借助于连接单元相对于第一弹簧部件移动并与车身连接,第一弹簧部件相对于第二弹簧部件的相对移动借助于弹簧单元启动。


背景技术:

2.这种用于车辆座椅的悬架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其中悬架上部、悬架下部和连接单元被布置成使得连接单元,特别是与悬架和/或阻尼元件相互作用的连接单元,布置在悬架上部和悬架下部之间。例如,连接单元是剪刀型框架等。
3.然而,特别是在叉车领域,用于座椅装置的空间是有限的,特别是在高度方面,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座椅装置不适合叉车领域。
4.对于悬架装置的悬架性能来说,一个低质量的人或一个高质量的人坐在车辆座椅上也不是不相关的。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更紧凑地建造的座椅装置以便更好地在叉车领域使用。
6.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座椅装置得到解决。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案可以在从属专利权利要求中找到。
7.本发明的主要思想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特别是用于叉车的座椅装置,该座椅装置具有第一弹簧部件和第二弹簧部件,车辆座椅被布置在第一弹簧部件上,第二弹簧部件能借助于连接单元相对于第一弹簧部件移动并与车身连接,第一弹簧部件相对于第二弹簧部件的相对移动借助于弹簧单元启动(sprung),该弹簧单元和连接单元被侧面地布置在第一弹簧部件上。
8.因此,根据本发明,弹簧单元和连接单元被侧面地布置在第一弹簧部件上,从而能减少座椅装置的整体安装空间。这也能通过当在座椅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看时,第一弹簧部件和第二弹簧部件之间的空间没有弹簧单元和连接单元来特别优选地完成。这意味着第一弹簧部件和第二弹簧部件之间的空间可以由于缺失组件而减少,从而可以减少特别是第一弹簧部件和第二弹簧部件之间的距离。座椅装置所需的空间减少。
9.这一点也可以适用于所提供的可能的阻尼单元。
10.根据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提出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子单元和第二连接子单元,其中优选地,第一连接子单元和第二连接子单元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布置,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看,车辆座椅被布置在第一连接子单元和第二连接子单元之间。
11.换句话说,连接子单元被布置在车辆座椅的左侧和右侧,从而车辆座椅被连接子单元所包围。这确保了在相对移动期间第一弹簧部件相对于第二弹簧部件的特别好的引
导。
12.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提出第一连接子单元和第二连接子单元各自具有第一杠杆元件和第二杠杆元件,其中第一杠杆元件围绕第一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弹簧部件并围绕第二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弹簧部件,以及其中第二杠杆元件围绕第三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弹簧部件并围绕第四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弹簧部件。
13.可以提出第一杠杆元件和第二杠杆元件各自相同地形成,但这并不是绝对必要的。
14.根据进一步的实施方案,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之间的第一连接线与第三旋转轴线和第四旋转轴线之间的第二连接线平行,以及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三旋转轴线之间的第三连接线与第二旋转轴线和第四旋转轴线之间的第四连接线平行。
15.这样的布置相应地呈现出连接单元或连接子单元的平行四边形布置,据此,在第一弹簧部件相对于第二弹簧部件相对移动时,车辆座椅不会发生倾斜或类似的情况,从而除了高度移动和在纵向方向上的轻微移动外,车辆座椅上的人可以保持在位置。
16.进一步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当在纵向方向上看时,第三旋转轴线被布置在第一旋转轴线的前面,第一旋转轴线被布置在第四旋转轴线的前面,第四旋转轴线被布置在第二旋转轴线的前面,其中当在高度方向上看时,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被布置在第三旋转轴线和第四旋转轴线的上方。
17.这使得有可能实现连接单元或连接子单元的特别平坦的设计,特别是当在高度方向上看,杠杆元件或者第一连接子单元和第二连接子单元与第三旋转轴线和第四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很小时。这可以进一步节省安装空间并进一步优化座椅装置。
18.优选的是,杠杆元件还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在第一弹簧部件的非偏转状态下,即当第一弹簧部件与第二弹簧部件没有相对移动时,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被布置成仅在纵向方向上延伸。
19.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提出第一旋转轴线与第二旋转轴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对应于第三旋转轴线与第四旋转轴线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第一旋转轴线与第三旋转轴线之间的第三距离对应于第二旋转轴线与第四旋转轴线之间的第四距离。
20.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弹簧单元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拉力弹簧以及调整装置,第一拉力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二弹簧部件连接,第一拉力弹簧的第二端与调整装置连接,调整装置围绕第五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连接子单元的第一杠杆元件,调整装置包括调整工具,借助于该调整工具,第一拉力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二旋转轴线之间的第五距离是可变的。
21.特别是,第五距离总是大于零,从而界定有效的第一杠杆臂,其效果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22.这样的布置产生可用于将偏转的第一弹簧部件返回到其初始位置或原点位置或原位置的扭矩。所产生的扭矩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通过改变第五距离,也可以改变弹簧单元的弹簧力或拉伸力。
23.因为第一拉力弹簧以其第一端与在第五距离处的第一连接子单元的第一杠杆元件连接并以其第二端与上弹簧部件或下弹簧部件连接,所以形成了用于第一拉力弹簧的第
一杠杆臂,其布置取决于弹簧单元是借助于第二端与上弹簧部件还是下弹簧部件连接。
24.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将假定第二端与第一弹簧部件相连。在第二端与下弹簧部件连接的情况下,关系会相应产生。
25.由于第一拉力弹簧的第一端与在相应的第五距离处的第一连接子单元的第一杠杆元件的布置形成第一杠杆臂的事实,该第一杠杆臂从弹簧单元的第一端区域延伸到第二旋转轴线,因此当从外部施加力时,弹簧单元被支撑牢,使得一个力通过弹簧单元作用于第一杠杆臂,从而产生与力的外部施加方向相反的扭矩。
26.所产生的力经由在第二旋转轴线上的理论杠杆臂产生扭矩,由此理论杠杆臂从第二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弹簧部件延伸。
27.因为第五距离是可变的,所以第一拉力弹簧臂也是可变的,从而可以借助于第一拉力弹簧来调整扭矩。如果轻量级的驾驶员坐在车辆座椅上,总扭矩可以选择为更小,从而第一杠杆臂可以更短。然而,如果重量级的驾驶员坐在车辆座椅上,需要更多的扭矩来复位悬架装置。因此,第一杠杆臂应选择为较长。
28.特别是,也可以通过调整第一距离来改变杠杆臂,由此可以改变第一拉力弹簧的拉伸力或弹簧率(spring rate)。
29.第一拉力弹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据此特别优选拉力弹簧的第一和/或第二端有孔眼或类似的东西,从而拉力弹簧可以与为此目的提供的开口或装置很容易地连接,特别是悬挂有为此目的提供的开口或装置。
30.借助于调整第一拉力弹簧的第一端的第五距离,而不是借助于改变弹簧单元的弹簧张力,弹簧单元,即特别是拉力弹簧的弹簧率和拉伸力被改变。
31.这里的调整相当于改变该弹簧单元或多个弹簧单元在空间中的位置。通过改变该弹簧单元或多个弹簧单元的位置,与弹簧单元接合的杠杆臂的长度改变。
32.特别是,这调整第一端相对于悬架下部(其优选可刚性连接到地板、车身等)或悬架上部的位置。通过调整或移动第一拉力弹簧的第一端,可以改变杠杆的长度,从而可以改变悬架装置的弹簧率和拉伸力。因此,第一端相应地包括第一拉力弹簧的施力点。
33.正如已经简要指出的那样,拉伸力由于以下关系而改变。众所周知,当所施加的力不变时,扭矩与杠杆的长度成正比。通过调整第一端的位置,第一杠杆臂的长度被改变。如果一个相对较重的驾驶员坐在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悬架装置的车辆座椅上,则杠杆必须相应地比在轻型驾驶员的情况下的长。
34.由于根据本发明,不改变弹簧张力来改变拉伸力,而只改变弹簧单元的位置,因此只需要使用者用很小的力来改变悬架装置的拉伸力。这也能使得拉伸力的调整非常迅速。
35.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提出调整工具是能机械地或电动地驱动的旋转主轴。优选的是,当被驱动时,旋转主轴围绕第五旋转轴线旋转。
36.如果旋转主轴被电动驱动,例如借助于发动机,特别是电动机,旋转主轴也围绕第五旋转轴线旋转。
37.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提出弹簧单元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拉力弹簧,第二拉力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二弹簧部件连接,第二拉力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子单元的第一杠杆元件或第二杠杆元件连接。
38.特别优选的是,其被布置在离第二旋转轴线第六距离处,从而也可以通过其提供
一定的最小扭矩。这方面的解释类似地适用于第一拉力弹簧。
39.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提供第一扶手,该第一扶手侧面地布置在车辆座椅上,其中弹簧单元在高度方向上看被布置在扶手下方。
40.扶手下方的这种安装空间特别适用于叉车,因为这些叉车需要一个相对较大的扶手来操作车辆。
41.进一步的有利的实施方案产生于从属权利要求。
附图说明
42.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优点和有用性可以在以下与附图有关的描述中找到。在此显示:
43.图1a是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座椅装置的第一透视图;
44.图1b是根据图1a的座椅装置的第二透视图;
45.图2a是根据图1a的座椅装置的第一侧视图;
46.图2b是根据图1a的座椅装置的第二侧视图;
47.图2c是根据图1a的座椅装置的前视图;
48.图3a是根据图1a的座椅装置在非偏转状态下的剖面图;
49.图3b是根据图1a的座椅装置在向下偏转状态下的剖面图;
50.图3c是根据图1a的座椅装置在向上偏转状态下的剖面图;
51.图4a是根据图1a的座椅装置在第一负重设定(weight setting)中;
52.图4b是根据图1a的座椅装置在第二负重设定中;
53.图4c是根据图1a的座椅装置在第三负重设定中;
54.图5是具有可选择的驱动选项的根据图1a的座椅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55.在图中,相同的组件在每种情况下都应以相应的附图标记来理解。为了清楚起见,某些图中的组件可能没有附图标记,但在其他地方已经被指定。
56.图1a在第一透视图中示出了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座椅装置1,其中座椅装置1具有第一弹簧部件2和第二弹簧部件3,车辆座椅100布置在第一弹簧部件2上,第二弹簧部件3与车身5连接并能借助于连接单元4相对于第一弹簧部件2移动,其中第一弹簧部件2相对于第二弹簧部件3的相对移动借助于弹簧单元6启动,其中弹簧单元6和连接单元4侧面地布置在第一弹簧部件2上。
57.车辆座椅100包括靠背34和座椅部分35,靠背34围绕第一转轴40可枢转地连接到座椅部分35。在高度方向h上看,座椅部分35被布置在第一弹簧部件2的至少一部分的顶部。
58.连接单元4包括第一连接子单元8和第二连接子单元9,其设计将在下文中详细讨论。如在宽度方向b上所见,车辆座椅100被布置在第一连接子单元8和第二连接子单元9之间。优选地,第一连接子单元8被布置在车辆座椅100和弹簧单元6之间,弹簧单元6在宽度方向b上比第一连接子单元8更远离车辆座椅100。
59.在第一弹簧部件2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单元38和第二紧固单元39,其中第一连接单元8能借助于第一紧固单元38连接到第一弹簧部件2,第二连接单元9能借助于第二紧固单
元39连接到第一弹簧部件2。第一紧固单元38被设计和提供为扶手支撑件36,也就是说,第一扶手33可以被紧固在扶手支撑件36上。
60.弹簧单元6优选包括第一拉力弹簧26和调整装置29,其设计将在下面讨论。
61.此外,座椅装置1具有纵向调整装置37,借助于该纵向调整装置,座椅装置1能相对于车身5在纵向方向上移动。优选地,纵向调整装置37包括第一纵向轨道37’和第二纵向轨道37”。
62.第二弹簧元件3包括用于连接弹簧单元6和连接单元4的弹簧部件框架41。弹簧部件框架41优选地具有第一弹簧部件框架元件42和第二弹簧部件框架元件43,其中第一弹簧部件框架元件42用于连接弹簧单元6和第一连接子单元8,其中第二弹簧部件框架元件43用于连接到第二连接子单元9。
63.此外,还设置了第一连接元件45,优选是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元件46,借助于它们,第一弹簧部件框架元件42和第二弹簧部件框架元件43彼此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纵向方向l上看,第一连接元件45被布置在第二连接元件46的后面。特别是,第一连接元件被设计成使得第二旋转轴线15被形成,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进一步优选地,连接元件45、46在宽度方向b上延伸,并与第一弹簧部件框架元件42和第二弹簧部件框架元件43连接,其中弹簧部件框架元件42、43与第二连接元件46刚性连接。
64.进一步优选地,如在纵向方向l上所见,第二旋转轴线15被布置在第一转轴40的后面和在车辆座椅100的后面,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安装空间。
65.如图1a所示,弹簧单元6被布置在车辆座椅100的右侧,用于坐在车辆座椅100上的人。
66.图1b以第二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a的座椅装置1。
67.第一连接子单元8包括第一杠杆元件10和第二杠杆元件11,第二连接子单元9也包括第一杠杆元件12和第二杠杆元件13。
68.图2a、图2b和图2c分别示出了座椅装置1的侧视图和前视图。
69.图2a以第一侧视图示出了座椅装置1。可以看到第一连接子单元8和调整装置29。这同样适用于图2b和2c中的第二连接子单元9。
70.第一连接子单元8包括第一杠杆元件10和第二杠杆元件11,第一杠杆元件10围绕第一旋转轴线14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弹簧部件2,并围绕第二旋转轴线15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弹簧部件3,特别是连接到第一弹簧部件框架元件42。第二杠杆元件11围绕第三旋转轴线16连接到第一弹簧部件2,并围绕第四旋转轴线17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弹簧部件3,特别是连接到第一弹簧部件框架元件42。
71.同样的情况也以类似的方式适用于第二连接子单元9,以及第一连接子单元的第一杠杆元件12和第二连接子单元的第二杠杆元件13。这在图2b中可以看得特别清楚。
72.弹簧单元6包括具有第一端27和第二端28的第一拉力弹簧26,第一拉力弹簧26的第一端27与第二弹簧部件3连接,第一拉力弹簧26的第二端28与调整装置29连接,调整装置29与第一连接子单元8的第一杠杆元件10连接以便可围绕第五旋转轴线30旋转,调整装置29包括调整工具31,借助于该调整工具,第一拉力弹簧26的第二端28与第二旋转轴线15之间的第五距离32是可变的。
73.优选地,第一端27和第二端28被形成为孔眼52,并且第一端27借助于孔眼支架53
与第二弹簧部件3连接。孔眼支架53与第二弹簧部件3刚性连接。
74.此外,调整装置29包括第三杠杆元件49和悬架工具47。
75.悬架工具47借助于第五旋转轴线30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杠杆元件10,其中第一拉力弹簧26的第二端28与悬架工具47连接。此外,悬架工具47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三杠杆元件49,其中第三杠杆元件49进一步围绕第二旋转轴线15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弹簧框架元件42。
76.因此,悬架工具47在纵向方向上看时优选为u形,其中设置有第一支腿54和第二支腿55,其中支腿54、55被布置在支腿54、55的连接部56的下方。也就是说,悬架工具47是倒置的u。
77.在宽度方向b上看,悬架工具47优选地被布置在第三杠杆元件49和第一杠杆元件10之间。
78.进一步与第三杠杆元件49和第一杠杆元件10一起,设置可围绕第六旋转轴线50旋转的调整工具导向件51。具有优选的旋转主轴48的调整工具31因此可相对于调整工具导向件51移位,从而可以进行悬架工具47围绕第五旋转轴线30的旋转,由此第一拉力弹簧26的第二端28能相对于第二旋转轴线15移位,以改变理论杠杆的长度。
79.图2b以第二侧视图示出了座椅装置1,从而第二连接子单元9是清晰可见的。对图2a的解释以类似的方式适用于连接子单元8、9。
80.图2c以前视图示出了座椅装置1。可以看出,第一弹簧部件2和第二弹簧部件3之间的空间7没有诸如悬架、阻尼或连接等元件,从而可以减少这个空间,由此可以更紧凑地建造座椅装置1。
81.优选地,还设置阻尼单元57以阻尼第一弹簧部件2相对于第二弹簧部件3的相对移动。优选地,阻尼单元57也被侧面地布置。
82.图3a、图3b和图3c示出了不同状态下的座椅装置。在图3a中,座椅装置1显示为非偏转状态n,在图3b中为向下偏转状态u,在图3c中为向上偏转状态o。
83.在第一弹簧部件2相对于第二弹簧部件3的相对移动期间,相应的组件根据它们的可旋转连接而移动,因此第五距离32在相对移动期间没有改变。仅第一拉力弹簧26的第一端27到第二端28的距离改变,这伴随着相对移动的启动(springing)。
84.图4a、图4b和图4c示出了第一拉力弹簧26的第二端28的调整,这伴随着距离32的改变。这对应于重量调整。距离32越长,坐在座椅装置1上的人就越重。
85.旋转主轴48安装在调整工具导向件51的对面,并与悬架工具47连接从而它能围绕第七旋转轴线58旋转。借助于调整工具31的致动,旋转主轴48相对于调整工具导向件51移动,从而这引起悬架工具47围绕第五旋转轴线30旋转,使得第一拉力弹簧26的第二端28相应地移位。这使得距离32被改变。
86.图4a示出的是一个正常体重的驾驶员的情况。图4b示出的是轻量型驾驶员的情况,图4c示出的是重量型驾驶员的情况。第六旋转轴线50和第七旋转轴线57之间的第六距离59对于第五距离32来说是决定性的。第六距离59越长,第五距离32越长。
87.图5进一步示出了调整工具31的手动和机械位移或致动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这里,调整工具31借助于马达60,特别是电动机致动,由此旋转主轴48可以借助于马达60相对于调整工具导向件51移位。
88.本技术文件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都被认为是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因为与现有技术相比,它们单独或组合是新的。
89.附图标记列表1座椅装置;2第一弹簧部件;3第二弹簧部件;4连接单元;5车身;6弹簧单元;7空间;8第一连接子单元;9第二连接子单元;10第一连接子单元的第一杠杆元件;11第一连接子单元的第二杠杆元件;12第二连接子单元的第一杠杆元件;13第二连接子单元的第二杠杆元件;14第一旋转轴线;15第二旋转轴线;16第三旋转轴线;17第四旋转轴线;18第一距离;19第二距离;20第三距离;21第四距离;22第一连接线;23第二连接线;24第三连接线;25第四连接线;26第一拉力弹簧;27第一拉力弹簧的第一端;28第一拉力弹簧的第二端;29调整装置;30第五旋转轴线;31调整工具;32第五距离;33第一扶手;34靠背;35座椅部分;36扶手支撑件;
37纵向调整装置;37’第一纵向轨道;37”第二纵向轨道;38第一紧固单元;39第二紧固单元;40第一转轴;41弹簧部件框架;42第一弹簧部件框架元件;43第二弹簧部件框架元件;44连接管;45第一连接元件;46第二连接元件;47悬架工具;48旋转主轴;49第三杠杆元件;50第六旋转轴线;51调整工具引导件;52孔眼;53孔眼支架;54第一支腿;55第二支腿;56连接部;57阻尼单元;58第六旋转轴线;59第六距离;60发动机;100车辆座椅;n非偏转状态;o向上偏转状态;u向下偏转状态;h高度方向;l纵向方向;b宽度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