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电子水泵水循环系统的排气阀及电子水泵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21:1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水泵水循环系统的排气阀及电子水泵。


背景技术:

2.随着近些年汽车电子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方兴未艾,电子水泵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其水循环系统可对汽车电池、电机等进行冷却,是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一个关键、不可或缺的系统,水循环系统涉及到排气需要,排气阀的性能对于电子水泵的可靠性及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传统的排气阀存在排气速度慢,不能及时排气,密封性能差,可靠性差等缺点,如何保证排气阀的有效排气、有效密封、可靠性高,一直是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
3.目前,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12202513 u公开了“一种能自动检气和排气的电子水泵”,该实用新型可实现自动检气和自动排气,无需人工干预。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11734648 a公开了“一种水泵的排气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案通过比较电机转速与目标转速阈值,可以确定水泵是否发生气缚现象。若电子水泵发生气缚现象,则排气控制装置自动触发水泵执行排气操作。这些方法都过于复杂,成本过高,且都属于被动排气方式。
4.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电子水泵水循环系统的排气阀及电子水泵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水泵水循环系统的排气阀及电子水泵,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电子水泵的排气采用被动排气、排气速度慢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水泵水循环系统的排气阀,包括阀体、阀盖、底座、阀芯机构以及浮动机构;其中,
7.所述阀体包括阀主体、相对设于所述阀主体两端的顶部连接法兰和底部连接法兰,所述阀主体具有沿竖向贯通的过流通道;所述阀盖设于所述阀体的顶部,所述阀盖与所述顶部连接法兰的顶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阀盖开设有连通所述过流通道的第一排流孔,所述阀盖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阀芯机构沿竖向贯穿的贯穿孔;
8.所述底座、所述阀主体以及所述阀盖共同合围形成供流体介质流动的过流腔室,所述第一排流孔与所述过流腔室连通;所述底座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底部法兰段、内置于所述过流通道内的中部过流段以及顶部放置段;其中,所述底部法兰段与所述底部连接法兰密封固定连接;
9.所述中部过流段呈柱状,所述中部过流段的底部向上凹陷有过流槽,所述过流槽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过流腔室的过流孔;所述顶部放置段包括环绕所述中部过流段顶部设置的围挡,所述围挡和所述中部过流段的顶部合围形成顶部开口且供所述阀芯机构
坐落的坐置槽;
10.所述阀芯机构设于所述过流通道内,所述阀芯机构包括阀芯主体和向上凸设于所述阀芯主体顶部的阀芯导向杆,所述阀芯主体设于坐置槽的正上方,且与所述坐置槽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隔进液距离,所述阀芯导向杆内部中空且沿所述贯穿孔可移动地设置;所述阀芯主体的底部向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阀芯导向杆的内部的第二排流孔;
11.所述浮动机构包括用于提供浮力于所述阀芯机构的浮动体和向上凸设于所述浮动体顶部的浮体导向杆,所述浮体导向杆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芯导向杆内。
12.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设于所述过流槽内的挡风板组件,所述过流槽的槽底开设有连通所述坐置槽的第一进液孔;其中,所述挡风板组件包括呈盘状的挡风板和多块环绕所述挡风板间隔设置的竖隔板,所述挡风板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过流槽的槽底的下方,所述竖隔板连接在所述过流槽的槽底和所述挡风板之间,以形成多个与所述第一进液孔相对应的第二进液孔。
13.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防异物进入所述过流腔室的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沿竖向布设的网孔管和封堵于所述网孔管顶部的盖板;其中,所述网孔管固定设于所述阀盖的顶部,所述盖板与所述网孔管固定连接,所述网孔管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部出口和底部进口,所述第一排流孔、所述贯穿孔均与所述网孔管的所述底部进口连通。
14.优选地,所述盖板的顶部凸设有连接耳板,所述排气阀还包括姿态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与所述连接耳板固定连接的中间架、固定设于所述中间架顶部的顶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多个供螺栓贯穿的第一连接孔。
15.优选地,所述阀盖呈圆板状,所述第一排流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排流孔环绕所述贯穿孔均匀布设。
16.优选地,所述围挡为环形围挡,所述阀芯主体呈圆柱状,所述阀芯主体和所述环形围挡同轴心线设置,所述环形围挡与所述阀芯主体之间具有间隔进液距离。
17.优选地,所述阀盖的顶部凸设有引导所述阀芯导向杆沿竖向移动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与所述贯穿孔同轴设置,所述导向管的内径大于所述阀芯导向杆的外径。
18.优选地,所述阀盖和所述顶部连接法兰之间垫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顶部连接法兰开设有多个供螺栓连接的第二连接孔,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环绕所述贯穿孔均匀布设,所述阀盖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布设的第三连接孔,所述阀盖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顶部连接法兰密封连接,所述阀盖通过螺栓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顶部连接法兰固定连接。
19.优选地,所述阀芯主体的底部向上凹陷有与所述浮动体相匹配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底的中部开设有所述第二排流孔,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还开设有环绕所述第二排流孔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线径大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
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水泵,包括水泵本体,所述水泵本体包括进水管,还包括如上述的用于电子水泵水循环系统的排气阀;其中,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底座的所述连接法兰段的底面密封固定连接。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子水泵水循环系统的排气阀及电子水泵,包括阀体、
阀盖、底座、阀芯机构以及浮动机构;其中,阀盖设于阀体的顶部,阀盖开设有连通过流通道的第一排流孔,阀盖的中部开设有供阀芯机构沿竖向贯穿的贯穿孔,底座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底部法兰段、内置于过流通道内的中部过流段以及顶部放置段,阀芯机构包括阀芯主体和向上凸设于阀芯主体顶部的阀芯导向杆,浮动机构包括用于提供浮力于阀芯机构的浮动体和向上凸设于浮动体顶部的浮体导向杆,浮体导向杆可移动地设置在阀芯导向杆内。本实用新型能够迅速主动地排出电子水泵水循环系统内的空气,防止电子水泵空转,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水循环系统液体泄漏。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在另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排气阀处于大量排气状态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排气阀处于密封状态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排气阀处于微量排气状态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阀芯机构和浮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图8中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33.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34.附图标号说明:
35.10、阀体;110、阀主体;111、顶部连接法兰;112、第二连接孔;113、底部连接法兰;114、过流腔室;20、阀盖;210、第一排流孔;220、导向管;230、第一密封圈;240、第三连接孔;30、底座;310、底部法兰段;320、中部过流段;321、过流槽;322、过流孔;323、第一进液孔;330、顶部放置段;331、围挡;332、坐置槽;40、阀芯机构;410、阀芯主体;411、容置槽;420、第二密封圈;430、阀芯导向杆;440、第二排流孔;50、浮动机构;510、浮动体;520、浮体导向杆;60、挡风板组件;610、挡风板;620、竖隔板;630、第二进液孔;70、防护组件;710、网孔管;720、盖板;730、连接耳板;80、姿态固定支架;810、中间架;820、顶板;821、第一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3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1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0.请参阅附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电子水泵水循环系统的排气阀,包括阀体10、阀盖20、底座30、阀芯机构40以及浮动机构50;其中,
41.所述阀体10包括阀主体110、相对设于所述阀主体110两端的顶部连接法兰111和底部连接法兰113,所述阀主体110具有沿竖向贯通的过流通道(图未标示);所述阀盖20设于所述阀体10的顶部,所述阀盖20与所述顶部连接法兰111的顶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阀盖20开设有连通所述过流通道的第一排流孔210,所述阀盖20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阀芯机构40沿竖向贯穿的贯穿孔(图未标示)。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的阀主体110的上端设有顶部连接法兰111,下端设有底部连接法兰113,其中,顶部连接法兰111用以连接阀盖20,底部连接法兰113用以连接底座30;阀盖20与顶部连接法兰111的顶面的密封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在二者之间垫设密封垫片,或者在二者之间设置密封圈,然后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或者一体成型的方式使得二者固定连接,具体的实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42.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阀盖20和所述顶部连接法兰111之间垫设有第一密封圈230,所述顶部连接法兰111开设有多个供螺栓连接的第二连接孔112,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112环绕所述贯穿孔均匀布设,所述阀盖20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12一一对应布设的第三连接孔240,所述阀盖20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230与所述顶部连接法兰111密封连接,所述阀盖20通过螺栓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孔112、所述第三连接孔240与所述顶部连接法兰111固定连接。需要注意的是,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230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流体介质从阀盖20和顶部连接法兰111的连接处流出,保证在进行大量排气时,气体通过第一排流孔210排出,因此容易理解的是,第一排流孔210开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圈230的内侧。
43.其中,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阀盖20呈圆板状,所述第一排流孔2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排流孔210环绕所述贯穿孔均匀布设。此外,所述贯穿孔用于供所述阀芯机构40和所述浮动机构50沿贯穿孔的轴向上下移动。
44.所述底座30、所述阀主体110以及所述阀盖20共同合围形成供流体介质流动的过流腔室114,所述第一排流孔210与所述过流腔室114连通;所述底座30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底部法兰段310、内置于所述过流通道内的中部过流段320以及顶部放置段330;其中,所述底部法兰段310与所述底部连接法兰113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中部过流段320呈柱状,所述中部过流段320的底部向上凹陷有过流槽321,所述过流槽32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过流腔室114的过流孔322;所述顶部放置段330包括环绕所述中部过流段320顶部设置的围挡331,所述围挡331和所述中部过流段320的顶部合围形成顶部开口且供所述阀芯机构
40坐落的坐置槽332。
45.值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的是,底部法兰段310用于与阀体10的底部连接法兰113连接,还可以利用底部法兰段310与电子水泵的水循环系统的进水管连接;中部过流段320用于连通电子水泵的进水管,将进水管出来的气体或者液体经过流孔322进入到过流腔室114内。所述顶部放置段330用于给阀芯机构40和浮动机构50提供坐置位置,例如在进行大量排气时,让阀芯机构40和浮动机构50坐落在所述坐置槽332内。
46.所述阀芯机构40设于所述过流通道内,所述阀芯机构40包括阀芯主体410和向上凸设于所述阀芯主体410顶部的阀芯导向杆430,所述阀芯主体410设于坐置槽332的正上方,且与所述坐置槽332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隔进液距离,所述阀芯导向杆430内部中空且沿所述贯穿孔可移动地设置;所述阀芯主体410的底部向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阀芯导向杆430的内部的第二排流孔440。值得说明的是,阀芯机构40用于控制整个排气阀的开闭状态,本技术的阀芯机构40包括上下两个部分,分别是位于下部的阀芯主体410以及位于阀芯主体410上部的阀芯导向杆430,需要注意的是,所述阀芯主体410与所述坐置槽332相对应设置,所述坐置槽332能够容纳所述阀芯主体410,且所述阀芯主体410与所述坐置槽332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隔进液距离,保证在大量排气之后液体能够通过具有该间隔进液距离的间隙进入至坐置槽332的槽底,从而为浮动机构50提供足够的浮力。
47.所述浮动机构50包括用于提供浮力于所述阀芯机构40的浮动体510和向上凸设于所述浮动体510顶部的浮体导向杆520,所述浮体导向杆5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芯导向杆430内。其中,所述浮动体510的材质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将浮动体510的内部设置成中空的形式,从而能够提供足够的浮力。
48.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迅速的将电子水泵水循环系统内的空气及时排除,防止电子水泵空转,有效避免了水循环系统液体泄露,并且还能进行微量排气,及时排除系统内的少量气体。
49.工作流程:当排气阀处于大量排气状态时,来自电子水泵的进水管的气体从阀体10的底部流入通过底座30的中部过流段320上的过流孔322进入过流腔室114内,由于气体对浮动机构50提供的浮力有限,不足以让浮动机构50推动阀芯机构40沿竖向移动,此时阀芯机构40和浮动机构50坐落在坐置槽332内,此时阀盖20上的第一排流孔210处于开启状态,大量气体从第一排流孔210排出至电子水泵外面的大气中,从而主动地将电子水泵里面的大量气体进行排除。
50.当排气阀处于密封状态时,该状态下时,气体已经被排尽,此时从电子水泵的进水管进来的液体经过中间过流段的过流孔322进入并填充过流腔室114,此时液体会流进坐置槽332内,此时浮动机构50受到液体的作用将产生足够的浮力,这个时候将浮力作用于阀芯机构40,此时阀芯机构40将竖向移动路径,也就是阀芯导向杆430沿着所述贯穿孔向上移动,直到阀芯主体410的顶部与阀盖20的底部相抵接,这个时候阀盖20上的第一排流孔210和贯穿孔被封堵处于关闭状态,保证液体不被排出,有效避免了水循环系统液体泄漏。
51.此外,作为补充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还能够实现微量排气,具体的,当排气阀处于微量排气状态时,也就是说当有少量气体从电子水泵的进水管溢出通过底座30的过流孔322进入过流腔室114后,由于气体的密度很低,质量小,此时气体将会聚集在浮动体510的周围,导致浮动体510所收到的浮力会有所下降,此时浮动机构50的
位置也会有所下降,此时所述浮动体510和阀芯主体410之间会形成有间隙,这部分气体可以从该间隙经过浮体导向杆520和阀芯导向杆430之间的空隙排出至大气中,从而及时排出电子水泵中的气体。
5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30还包括设于所述过流槽321内的挡风板组件60,所述过流槽321的槽底开设有连通所述坐置槽332的第一进液孔323;其中,所述挡风板组件60包括呈盘状的挡风板610和多块环绕所述挡风板610间隔设置的竖隔板620,所述挡风板610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过流槽321的槽底的下方,所述竖隔板620连接在所述过流槽321的槽底和所述挡风板610之间,以形成多个与所述第一进液孔323相对应的第二进液孔630。值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的是,通过设置挡风板组件60能够防止进行大量排气状态下,大量气体直接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孔323将浮动机构50向上吹起,另一方面,在气体排放干净之后,液体不仅能够通过过流孔322进过流腔室114进入坐置槽332内,还能够经所述第一进液孔323进入坐置槽332内,使得所述浮动机构50快速被浮起,提高了排气阀响应的灵敏度。
53.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防异物进入所述过流腔室114的防护组件70,所述防护组件70包括沿竖向布设的网孔管710和封堵于所述网孔管710顶部的盖板720;其中,所述网孔管710固定设于所述阀盖20的顶部,所述盖板720与所述网孔管710固定连接,所述网孔管710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部出口和底部进口,所述第一排流孔210、所述贯穿孔均与所述网孔管710的所述底部进口连通。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防护组件70,通过在阀盖20的顶部设置网孔管710,在网孔管710的顶部设置盖板720,如此能够防止外部的异物进入过流腔室114内,影响阀芯机构40和浮动机构50的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排气阀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网孔管710即管壁上开设有呈网孔状的多个孔的管状物。容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排流孔210、所述贯穿孔均与所述网孔管710的所述底部进口连通,保证从过流腔室114内的流体介质通过网孔管710之后再排至外部环境中。
54.进一步地,所述盖板720的顶部凸设有连接耳板730,所述排气阀还包括姿态固定支架80,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与所述连接耳板730固定连接的中间架810、固定设于所述中间架810顶部的顶板820,所述顶板820上开设有多个供螺栓贯穿的第一连接孔821。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姿态固定支架80,能够让排气阀处于竖直工作状态,保证其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5.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阀盖20呈圆板状,所述第一排流孔2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排流孔210环绕所述贯穿孔均匀布设。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排流孔210的数量和排布方式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较佳的,通过将多个所述第一排流孔210均匀地环绕所述贯穿孔布设,能够进一步地优化排气阀的排气性能。
56.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围挡331为环形围挡331,所述阀芯主体410呈圆柱状,所述阀芯主体410和所述环形围挡331同轴心线设置,所述环形围挡331与所述阀芯主体410之间具有间隔进液距离。需要注意的是,围挡33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包括但不限于是本实施例中的环形状。
57.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阀盖20的顶部凸设有引导所述阀芯导向杆430沿竖向移动的导向管220,所述导向管220与所述贯穿孔同轴设置,所述导向管220的内径大于所述阀芯导向杆430的外径。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导向管220能够引导所述阀芯导向杆430
沿竖向可移动的设置,防止发生卡滞。
58.作为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阀芯主体410的底部向上凹陷有与所述浮动体510相匹配的容置槽411,所述容置槽411的槽底的中部开设有所述第二排流孔440,所述容置槽411的槽底还开设有环绕所述第二排流孔440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圈420,所述第二密封圈420的线径大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通过在阀芯主体410的底部和所述浮动体510的顶部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420,当排气阀处于密封状态时,此时浮动体510的顶部将与所述阀芯主体410的底部密封连接,提高了浮动体510和阀芯主体410之间的密封性能,保证液体不被排除。
5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水泵(图未示出),包括水泵水循环系统(图未示出),所述水泵水循环系统包括进水管(图未示出),还包括如上述的用于电子水泵水循环系统的排气阀;其中,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底座30的所述连接法兰段的底面密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排气阀,并将进水管与所述排气阀的底座30的底部密封固定连接,能够及时主动的将电子水泵水循环系统中的气体及时通过排气阀进行排除,避免水泵空转。
6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