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刀模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20:19: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刀模。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装置是一种以背光模组为光源,液晶显示面板为显示器件的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视觉效果。
3.遮光胶作为背光模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粘合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达到遮光的作用。为适配背光模组,遮光胶通常通过刀模上的两个环形刀片进行切割,进而形成环形的遮光胶。
4.但通过两个环形刀片直接切割形成的遮光胶,其在粘合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时,因静电等原因,其粘合处会产生空气,进而使产品出现水泡,导致产品的不良率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两个环形刀片直接切割遮光胶,形成的环形遮光胶进行粘合时,粘合处产生空气,使产品出现水泡,导致不良率升高的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刀模,用于切割遮光胶,所述刀模包括上模板及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相对设置,所述下模板朝向所述上模板的一面用于承载所述遮光胶,所述上模板朝向所述下模板的一面设置第一环形刀头及第二环形刀头,所述第一环形刀头及所述第二环形刀头环绕所述上模板的中心设置,且所述第一环形刀头与所述第二环形刀头之间形成环形切割槽,所述环形切割槽内设置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垫高部,所述垫高部包括第一平直部、折弯部及第二平直部,所述第一平直部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环形刀头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刀头的一面,所述第一平直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一平直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平直部,所述第二平直部远离所述折弯部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环形刀头朝向所述第一环形刀头的一面。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所述环形切割槽内设置所述垫高部,当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合模后,所述第一环形刀头与所述第二环形刀头切割所述遮光胶,形成环形的所述遮光胶,所述垫高部挤压环形的所述遮光胶,在环形的所述遮光胶上形成相应的空气通道,在环形的所述遮光胶进行粘合时,粘合处的空气通过所述垫高部挤压形成的空气通道排出,避免产品出现水泡,降低不良率,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平直部、所述折弯部、所述第二平直部之间连接形成的弯折的所述垫高部,可避免外界的污染物通过空气通道进入环形的所述遮光胶围合的显示区,影响显像效果,提高产品的质量。
9.进一步,所述环形切割槽的宽度为0.68~0.78mm。
10.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环形刀头背向所述上模板的一端形成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刀头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刀头的一面形成锐角。
11.更进一步,所述第二环形刀头背向所述上模板的一端形成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二环形刀头朝向所述第一环形刀头的一面形成锐角。
12.更进一步,所述环形切割槽内还设置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环绕所述环形切割槽的底部设置,且所述缓冲部朝向所述下模板的一面连接所述垫高部。
13.更进一步,所述缓冲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环形切割槽的深度。
14.更进一步,所述缓冲部朝向所述下模板的一面连接对位部,所述对位部朝向所述下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刀头朝向所述下模板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线。
15.更进一步,所述对位部位于所述环形切割槽的四角处。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刀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刀模的部分剖视图;
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0.上模板10下模板20遮光胶30第一环形刀头40第一倾斜面410第二环形刀头50第二倾斜面510环形切割槽60垫高部610第一平直部611折弯部612第二平直部613缓冲部620对位部630
2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部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刀模,用于切割遮光胶30,以形成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所述刀模包括上模板10及下模板20,所述上模板 10与所述下模板20相对设置,所述下模板20朝向所述上模板10的一面用于承载所述遮光胶30,所述上模板10朝向所
述下模板20的一面设置第一环形刀头 40及第二环形刀头50,所述第一环形刀头40及所述第二环形刀头50环绕所述上模板10的中心设置,且所述第一环形刀头40与所述第二环形刀头50之间形成环形切割槽60。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环形刀头40的围合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环形刀头50的围合面积,所述环形切割槽60环绕所述上模板10的中心。
26.当所述上模板10与所述下模板20合模时,部分位于所述下模板20上的所述遮光胶30进入所述环形切割槽60内,所述第一环形刀头40及所述第二环形刀头50切断所述遮光胶30,位于所述环形切割槽60内的所述遮光胶30形成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可以理解地,通过缩小所述第一环形刀头40与所述第二环形刀头50之间的间距,即可调整所述环形切割槽60的宽度,优选地,所述环形切割槽60的宽度为0.68~0.78mm,进而可使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的宽度为 0.68~0.78mm,以适配较小尺寸的产品,对其进行粘合。
27.所述第一环形刀头40背向所述上模板10的一端形成第一倾斜面410,所述第一倾斜面410与所述第一环形刀头40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刀头50的一面形成锐角,所述第二环形刀头50背向所述上模板10的一端形成第二倾斜面510,所述第二倾斜面510与所述第二环形刀头50朝向所述第一环形刀头40的一面形成锐角,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面410及所述第二切斜面,当所述上模板10与所述下模板20合模时,锋利的刀头可更快的完成所述遮光胶30的切割工作,通过相对的倾斜设计,可确保所述环形切割槽60内所述遮光胶30的容纳量及形状的统一。
28.所述环形切割槽60内设置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垫高部610,所述垫高部610 包括第一平直部611、折弯部612及第二平直部613,所述第一平直部611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环形刀头40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刀头50的一面,所述第一平直部6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折弯部612,所述折弯部612远离所述第一平直部611 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平直部613,所述第二平直部613远离所述折弯部612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环形刀头50朝向所述第一环形刀头40的一面。
29.通过在所述环形切割槽60内设置所述垫高部610,当所述上模板10与所述下模板20合模后,所述第一环形刀头40与所述第二环形刀头50切割所述遮光胶30,形成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所述垫高部610挤压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在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上形成相应的空气通道,在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进行粘合时,粘合处的空气通过所述垫高部610挤压形成的空气通道排出,避免产品出现水泡,降低不良率。通过所述第一平直部611、所述折弯部612、所述第二平直部613之间连接形成的弯折的所述垫高部610,可对应在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上形成弯折的空气通道,避免外界的污染物通过空气通道进入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围合的显示区,影响显像效果,提高产品的质量。
30.所述环形切割槽60内还设置缓冲部620,所述缓冲部620环绕所述环形切割槽60的底部设置,且所述缓冲部620朝向所述下模板20的一面连接所述垫高部610,通过设置所述缓冲部620,可调节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的厚度,避免其因过厚导致其在进行粘合时发生过量的形变,进而影响显示效果。可以理解地,所述缓冲部620的高度小于所述环形切割槽60的深度,所述垫高部610 的高度小于所述缓冲部620朝向所述下模板20的一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刀头40 朝向所述下模板2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
31.所述缓冲部620朝向所述下模板20的一面连接对位部630,所述对位部630 朝向所述下模板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刀头40朝向所述下模板20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线,可以
理解地,当所述上模板10与所述下模板20合模时,所述对位部630挤压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上形成空槽,通过所述空槽,可辨识环形的所述遮光胶30于背光模组上的粘合位置,避免因粘合错位导致影响产品的显示效果。优选地,所述对位部630位于所述环形切割槽 60的四角处。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